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人間.診間:簡守信院長行醫ing

人間.診間:簡守信院長行醫ing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037003
簡守信,何姿儀
經典雜誌出版社
2021年9月06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6267037003
  • 叢書系列:人文系列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5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文系列


  • 醫療保健 > 常識/概論 > 傳記/雜論











    醫療有其極限,但醫病互動永遠可以更上一層

    真誠的關懷,穿透人心,帶來支持與力量

    走進家門、踏入災難現場、飛抵十三個國家跨國義診

    「唯有牽起彼此的手,才能真正產生連結」──簡守信



      醫療不只是改變疾病,更是改變生命的工程,

      走出醫院往診,其實是走進醫療的深度裏。

      隨著慈濟關懷的腳步,

      簡守信院長不僅在臺灣進行到宅醫療、參與急難現場醫療,

      也邁向全球苦難處投入跨國醫療,

      在充滿挑戰的環境裏,

      不僅增長了醫者的生命力,也讓貧病和受災的人們有「醫靠」。



      ★繼《大愛醫生館》、《來醫生館聽故事》,簡守信院長最新力作

      ★十三個國家,簡守信與患者間的溫暖故事,感動跨越國界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改變了人們跨國實質交流的機會。簡守信院長回首二十多年來,參與的海內外義診、災難醫療援助,曾經走過的每一個地方,那些故事、那些人,都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牽掛,也造就了這本書從發想到付諸實現的契機。



      早年臺灣醫療資源缺乏,但醫病互動饒富人情味,有人重病無法上醫院,醫師會提著醫藥包、踩著腳踏車赴病人家看診。隨著全民健保制度與醫療網逐步健全,卻仍有人因為種種因素而就醫困難,簡院長帶領慈院醫護同仁與社區志工相合,找出需要關懷的家庭,彌補醫療與社福體系的不足;在九二一地震、桃芝風災、莫拉克風災等重大災難現場,也即時協調各方資源,幫助前線醫護、志工與受災鄉親。



      想起莫三比克義診結束,孩童們一窩蜂追了上來,跟著車子跑了好長一段路;菲律賓當地小朋友,不解為何吃泥巴水要被阻止?還有巴基斯坦的滔滔河畔,那位母親抱著幼兒望向震後大地的落魄背景……走出診間、走出島嶼,從西亞的約旦,南亞的巴基斯坦、尼泊爾,東南亞的緬甸、印尼、菲律賓、柬埔寨,到東非的莫三比克、北美的墨西哥,簡院長感受到的不再只是醫療而已……



      他認為,臺灣有實質的能力關懷世界,在困難的時刻發揮行動力,落實於需要的地方,哪怕只是對若干人產生出若干影響,都具有撼動人心的生命力,更能見證這座島嶼可貴的人性之美。而慈濟在世界各地的義診與關懷,就是從臺灣鋪展走向世界的通道,不論從醫師個人的角度,從醫療的角度,或從臺灣的角度出發,都深具意義。



    名人推薦



      證嚴法師(佛教慈濟功德會創辦人)

      林俊龍(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姚仁祿(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合心精進長)



      二十多年來,哪裏有災難,簡院長就自告奮勇前往救災;有時在志工早會中,他聽到師父談起個案的處境,會立刻安排往診關懷。往診,在今日的慈濟醫療志業體已蔚然成風。這樣的醫療型態不只遍及臺灣各角落,也隨著人醫足跡而廣布世界各地。──證嚴法師(佛教慈濟功德會創辦人)



      本書除了描述簡院長在醫院陪伴病人或到海內外各處義診賑災之所見所聞所感,還不忘加上播出已超過五千集的「大愛醫生館」節目之醫學人文風采,解說心腦器官、飲食生活習慣與疾病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這是一本特別值得一讀的好書。──林俊龍(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簡院長多年在慈濟醫院浸潤薰陶,加上他聰穎過人,早早就體悟了「古人醫在心,心正藥自真」的「萬法唯心」真諦。也因此,做為一個旁觀者,我在簡院長身上,看見了「仁醫」風範。──姚仁祿(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合心精進長)

    ?


     





    〔推薦序〕信守初心 弘揚人醫精神 釋證嚴

    醫心暖行 見證苦難 林俊龍

    古人醫在心 心正藥自真 姚仁祿

    〔作者序〕行到水窮處



    【到宅醫療】

    想像不到的改變

    胸椎以下完全癱瘓、臥床已十二年,能否再訓練他坐上輪椅、走出家門?

    簡單麵 好味道

    病人離世一年後,全院忙著準備醫院評鑑,我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那愁眉不展的老母親,已穿上香積志工的圍裙,回饋曾經接受的幫助。

    脫離宿命

    她不只得忍受皮膚如魚鱗般不斷剝落的辛苦,也過著幾乎足不出戶的日子。

    陋室中的生活智慧

    有時病人走不出來,不是因為距離遙遠,而是有著讓人想像不到的困境。

    醫師上門

    走出醫院,其實是走進醫療的深度裏。

    不輕言放棄

    她不良於行已三十多年,卻堅持不肯開刀,因為用心聆聽而峰迴路轉……



    【急難醫療】

    九二一大地震

    在困厄艱難的場景中,在受苦人的眼神中,可以啟發單純的慈悲,找回感同身受的能力,那是自古至今人類社會最好的保護膜。

    桃芝風災

    人類需要從歷史中得到教訓,在無常瞬變的時代,強化救災防護網之外,更需要每一個人的敬天愛地。

    莫拉克風災

    災區醫療需求具急迫性,要把握機緣才有付出的機會;緊急醫療照護要「走」出一條路,而不是「想」出一條路。



    【跨國醫療】

    喝杯貝都因茶,再說——約旦Jordan.西亞(上)

    海邊的孩童身影——約旦Jordan.西亞(下)

    偏向難處行——巴基斯坦Pakistan.南亞

    變數,變數,變數——尼泊爾Nepal.南亞

    埋下一顆種子——中國China.東亞

    淚光閃閃,不只是悲傷——菲律賓 Philippines.東南亞

    紅溪河上賽龍舟——印尼Indonesia.東南亞

    在傷心地找回愛——柬埔寨Cambodia.東南亞

    神奇的消疤藥——緬甸Myanmar.東南亞

    一趟航程,兩樣情——中南半島Indochina Peninsula.東南亞

    非洲、鄭和、壞死病——莫三比克Mozambique.東非

    收到一顆檸檬——墨西哥Mexico.北美洲



    ?





    推薦序一



    信守初心,弘揚人醫精神

    釋證嚴




      時節已近中秋,每年此時國際慈濟人醫會成員都在準備回花蓮,共度溫馨佳節,這個因緣要追溯到一九九六年的中秋節,菲律賓崇仁醫院呂秀泉副院長與慈濟人帶領一群醫療人員來精舍敘談,從此約定下的長情之約。



      菲律賓離島多,許多地區交通不便,缺乏醫療,窮人病了求醫困難。馬尼拉慈濟人與崇仁醫院自一九九五年起組成義診團,遠赴偏鄉為居民解除病苦。呂副院長雖是天主教徒,但直到二○一二年往生前,他恆持志願,用心用愛帶領菲律賓人醫會,這分德行風範影響了無數醫療人員,更造福了廣大的民眾。



      每一次義診結束後,看到他們克服交通與環境的困難,服務的病人多達數千人,外科手術也開好幾百檯,令我印象深刻,便與花蓮慈院醫療同仁談起心中的佩服與感動。



      當時花蓮慈院醫護同仁的臨床工作非常忙碌,但年輕的簡守信醫師不只聽進心裏,更化為實際行動,把握因緣參與菲律賓義診,也將互動後的啟發帶回花蓮,返臺後開始邀約外科醫護同仁走入社區做衛教,希望能拉近醫療與東部偏鄉居民的距離。



      二○○○年大林慈院啟業,他與創院院長林俊龍有志一同赴西部打拚,帶領全院同仁精進於醫療品質的同時,也投入偏鄉義診、關懷社區裏的弱勢家庭,還身兼數職帶動人文,主持醫療節目、下田插秧、下廚做菜、手語入經藏,展現醫療活潑、多元且溫馨的樣貌,將醫療人文化為動詞,發揮妙手妙法妙人醫的良能。



      早年臺灣雖然醫療資源缺乏,但醫病互動饒富人情味,聽到有人重病無法上醫院,醫師會提著醫藥包、踩著腳踏車赴病人家看診。近二十多年來,隨著全民健保制度與醫療網逐步健全,大型義診的需求降低,但仍有許多病人因為病情、家庭、交通障礙等因素而就醫困難。



      很感恩林執行長與簡院長愛師父所愛的人、做師父想做的事,秉持著「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走進去」的精神,與人醫會及社區志工相結合,挨家挨戶找出這些需要的家庭,長年關懷不息,這分誠之情誼改變了許多病人的生命,彌補了醫療與社福體系的不足,也讓醫護人員的心靈更加柔軟富足,促使往診在今日的慈濟醫療志業體蔚然成風。



      這樣的醫療型態不只遍及臺灣各角落,也隨著人醫足跡而廣布世界各地,在南亞的巴基斯坦、東南亞的緬甸、東非的莫三比克、北美的墨西哥,他們在賑災、義診的同時,也克服人生地不熟的問題,走入需要的家庭協助膚苦療傷。



      二○○五年巴基斯坦大地震,造成該國八萬多人往生、逾十萬人受傷,慈濟人關關難過關關過,設法打通渠道,進入重災區勘災、發放、提供醫療援助。當時簡院長主持「大愛醫生館」首次入圍金鐘獎,但他捨棄鎂光燈聚焦的星光大道,而選擇走上克難的義診救人之路,真正是醫療典範。



      早期通訊不若今日發達,弟子遠赴海外賑災,師父的心總是牽掛著,直到大家平安歸來;然而回臺後,簡院長、葉添浩醫師等志工的心還牽掛著受災人,說起當地情況總是忍不住哽咽。



      世間苦難偏多,有了這分真誠同理之愛,才能撫平一顆顆傷痕累累的心,感受到溫馨與希望。慈濟人在苦難中長養慈悲,在變數中考驗智慧,隨著賑災經驗的累積,與當地資源做結合,培養出在地慈濟種子,讓愛的力量長久持續,化心中的掛念為扎實的行動力。



      二十多年來,哪裏有災難,簡院長就自告奮勇前往救災,九二一大地震當天,他率領花蓮慈院醫療團隊前往中部重災區;莫拉克颱風重創西部各縣市,他傾大林慈院之力支援災區復建。不只為傷者貢獻醫療專業,也因行政管理與救災經驗豐富,而能即時協調各方資源,務實地幫助前線醫護人員、志工與受災鄉親。



      有時在志工早會中,他聽到師父談起個案的處境,會立刻安排往診關懷,充分把握時間,善用空間,用真情付出在人間。



      慈濟功德會在成立六年後的一九七二年,開始在花蓮舉辦義診,這是人醫會最初的起源,至今將邁向五十年。如今全球參與人醫會的醫事人員超過一萬人,後勤的志工也有數千人,大家理念相同,愛的方向一致,在各地關心貧病困苦人。「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感恩這麼多人間菩薩齊聚慈濟人醫會,一起發揮醫療良能,讓苦難眾生能得救。



      時間能成就一切,簡守信院長恆持醫療初發心,二十多年來走過十多個國家的苦難地,以扎實的足跡「為時代作見證,為慈濟寫歷史」,創造生命的無限可能,欣見其心得能結集成冊,文史流芳,是為之序。



    推薦序二



    醫心暖行 見證苦難

    林俊龍




      自一九九六年,我從美國回到臺灣加入慈濟醫療團隊算起,認識簡守信院長已經超過二十五年了,但認真推算起來,簡院長在臺灣投入慈濟醫療的歲月還比我多了八年的時間。他從到花蓮的第一天開始,三十多年來都未曾離開守護生命的醫者崗位,也未曾離開過慈濟,令人敬佩。



      回顧佛教慈濟綜合醫院於一九八六年八月啟業,花蓮地處偏鄉,難以留住醫師,直到一九八八年,十幾位才三十歲出頭的臺大醫院主治醫師,志願從支援轉為正式簽約醫師,花蓮慈濟醫院才有了穩固的醫師陣容,而其中一位就是簡守信醫師,他也是當年臺灣東部唯一的一位專職整形外科醫師。



      爾後,感恩證嚴上人命我承擔大林慈濟醫院啟業重任,我即邀請同樣有著拓荒精神的簡守信醫師擔任副院長一職,同到嘉義打拚,他也爽快地應允。萬事起頭難,一家偌大的田中央大醫院要從零開始,更難!胼手胝足、並肩建院的日子很幸福,在慈濟,我們不說「辛苦了」,而是互道「幸福了」,因為能為人群付出的都是有福之人!讓我們感受到幸福的每一天,都是慈濟醫療歷史上珍貴的篇章。感恩簡院長接續我擔任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而後亦轉任臺中慈院接任院長迄今。



      日前有人來採訪我,訪問結束時,問起可以請誰來談談我在臺灣從事醫療的種種經歷,我不加思索地回答:「簡守信院長是最適合的人選。」我們不僅在花蓮、大林慈院緊密共事過,更同步參與多次國際慈濟人醫會海內外義診賑災。



      細數九二一大地震、莫拉克風災、汶川大地震、緬甸風災、菲律賓、印尼、約旦等義診,不是為了大型災難救急,就是前往支援偏鄉貧民大型義診。能親眼見證苦難最前線,是加入慈濟醫療團隊與其他醫療機構最不同之處,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用來描述義診對醫者仁心的潛移默化,再恰當不過。



      而簡院長在大林與臺中慈濟醫院,皆帶動同仁走出院區,病人無法出門,無法來到醫院,醫護團隊就走出醫院往診,若有醫療需求,就安排病人轉至慈院接受治療,除了身體病痛的照護,也啟發病人求生意志,在志工的陪伴下,鼓勵他們走出封閉的斗室,一步步走出全新的彩色人生。



      欣聞簡院長將出版新書《人間.診間——簡守信院長行醫ing》,有幸先睹為快,書中除了描述簡院長在醫院陪伴病人或到海內外各處義診賑災之所見所聞所感,還不忘加上從二○○一年八月十三日開播迄今,播出已超過五千集的「大愛醫生館」節目之醫學人文風采,解說心腦器官、飲食生活習慣與疾病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這是一本特別值得一讀的好書,樂為之序,並衷心推薦之,感恩。



      (本文作者為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推薦序三



    古人醫在心 心正藥自真

    姚仁祿




      唐朝詩人蘇拯,有詩讚歎醫師,云:

      古人醫在心,心正藥自真。

      今人醫在手,手濫藥不神。

      我願天地爐,多銜扁鵲身。

      遍行君臣藥,先從凍餒均。

      自然六合內,少聞貧病人。



      第一句,極似證嚴上人期許慈濟醫療系統,能夠堅守的「家風」。



      最後句,也是證嚴上人的心願「天下無災」。



      也許我們會問,天下有災、無災,與醫院會有關係嗎?仔細想,真的有關係,天下有災,不外乎饑饉、瘟疫、刀兵、水災、火災、風災、震(地)災。



      這其中,地、水、火、風,稱為「四大」;不只是佛教觀看宇宙眾生,有「四大」組成的概念,將天地稱為「大乾坤」,將人體稱為「小乾坤」,連古希臘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時期的「四大元素」哲學,也認為天地由四大組成。



      換言之,地球的地、水、火、風之災,就是大乾坤的「四大不調」;人體的百病,就是小乾坤的「四大不調」。



      再深一步思考,大乾坤的「四大不調」就是不計其數的小乾坤「四大不調」所引起,簡言之「天地有大災,來自眾多人類的身病、心病」。



      有這樣的宇宙見地,必須要能「仰觀宇宙浩瀚,環顧生命無常,諦了一切唯心」才有可能;簡院長多年在慈濟醫院浸潤薰陶,加上他聰穎過人,早早就體悟了「古人醫在心,心正藥自真」的「萬法唯心」真諦。



      也因此,做為一個旁觀者,我在簡院長身上,看見了「仁醫」風範:



      他,視病猶親,見人有病,心懷遺「憾」,恨不得早遇而治之,仁醫也……



      他,跋山涉水,往診患者於偏鄉異國,見其病苦,心有震「撼」之外,更知己福,一再付出,仁醫也……



      他,手術房裏,不辭勞累,以病為師,以「汗」為墨,以刀針線為筆,不斷地書寫祈求患者康復的詩句,仁醫也……



      能憾、能撼、能汗,是簡院長在慈濟醫療史詩之中,讓我們看見的瀟灑身影。這本書中,有幾句話,我很喜歡,引用如下,代表我對簡院長新書的敬愛之意:



      「災區醫療需求具急迫性,貴在把握機緣才有付出的機會,緊急醫療照護要『走』出一條路,而不是『想』出一條路。



      現今職場強調SOP標準作業流程,這原是一種確保品質的制度,但災難救護充滿考驗,無法完全依循制式流程,醫療管理若是徒有制度而缺少彈性與溫度,就變成是『Stupid Operation Process』,既非Standard,也不Smart。最好的SOP是『Soul Operation Process』,做出有靈魂、找回醫魂的醫療。



      走出去,回過頭來也是在幫助自己。」



      此外,二○○一年八月十三日,簡院長在公務繁忙之中,慨然應允,主持、監製《大愛醫生館》節目,二十年、五千五百六十五集,從未間斷,早就是世界紀錄,因此,藉此新書序文,容我說,簡院長是「簡氏世界全記錄」、「世界最長醫療節目主持人」。



      幾年前,簡院長在頒獎臺上,舉起金鐘獎獎盃時,我看見臺上,站著一位史家所稱的「Renaissance man」,一位現代的文藝復興人。



      (本文作者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合心精進長)



    作者序



    行到水窮處

    簡守信




      在莫三比克結束定點的義診與發放,座車緩緩駛離村莊。孩童們不捨我們將要離去,一窩蜂追了上來,跟著車子跑了好長一段距離。他們飛快的腳步,天真的身影,彷彿歷歷在前,但仔細回想,時間竟已過去整整兩年。



      二○二○年初開始的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改變了人們跨國實質交流的機會,發生在前一年的莫三比克之行,成為我在疫情前的最後一次海外義診。



      然而隨著時間流去,跨國醫療的重重影像非但沒有消逝,記憶還不斷發酵、滋長。自一九九七年初次跨國參與菲律賓慈濟義診至今,曾經走過的每一個地方,那些故事、那些人,都成為心中永遠的牽掛,造就了這本書從發想到付諸實現的契機。



      永難忘懷的,還有當地小朋友不解我為何阻止他吃泥巴水的回眸,有病患因為醫療資源缺乏而從輕症演變成肢體扭曲、雙眼失明的形影,更有在巴基斯坦的滔滔河畔,母親抱著幼兒望向地震後的傷心大地,不知未來在何方的落寞背影……



      因為慈濟帶來的醫療、物資和關懷,而改變了生命最跌宕低迴時的心情。儘管跨國義診受到疫情影響,但未曾改變的是慈濟人克服疫情,關心居民與當地社會的行動。



      在海外義診機緣變得彌足珍貴的此時,更深刻體會到,若沒有機會親身看到這些孩童與病人,地球村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唯有真正的牽起彼此的手、觸摸那些創痛的傷口,才能產生真實的連結,而這個連結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存在於地球上最重要的動力,絕非數據、目標管理可以取代。



      親身走到需要的地方,往往能發現出發前想像不到的問題和機會,在各方因緣會合下,即使在迷霧中也能找出方向,建立起適合當地的最佳模式。



      彷彿已是山窮水盡,卻能在後來見證他們生命力的改變,因為在關鍵時刻有人帶來了希望,陪伴他們跨越,因此「行到水窮處」,後來就會「坐看雲起時」。



      現今臺灣是一個專注自己生活領域的社會,倘若只是接收制式的資訊供應,而沒有將視野拉開來,容易產生對立與爭執。儘管現實困境多,但將注意力從那些複雜的因素中轉移,單純回到人與人真誠的互動關懷時,反倒能走出一條真正不一樣的道路。



      在工商社會,人們付諸行動前往往會先評估效益與價值,但這樣的思維卻也可能成為我們親自去探索、去跋涉、去感受、去昇華的障礙。



      當醫者成為行者,感受到的就不會只是醫療,而是整個社會,回過頭來,對個人、對醫療的生命力必會有所提升。



      臺灣有實質的能力關懷世界,在困難的時刻發揮行動力,落實於需要的地方,哪怕只是對若干人產生出若干影響,都具有撼動人心的生命力,更能見證這座島嶼可貴的人性之美。



      慈濟在世界各地的義診與關懷,就是從臺灣鋪展走向世界的通道,不論從醫師個人的角度,從醫療的角度,或從臺灣的角度出發,都深具意義,讓我們對世界更懷抱希望。



      困厄、災難固然令人不捨,但它是一個引子,引起許多人的關心和注意,但因為有慈濟,這分關注不會因為災情的結束而消失,反而會持續不斷往未來延伸。



      以印尼為例,引子是醫療資源不足,臺灣醫師跨國支援,與當地醫師、志工交流後產生出各種火花,而成就更好的慈善醫療模式與志業體。投入義診的我們之於當地也是引子,促使當地的善良種子萌芽、茁壯,聚集起來,善的力量擴大,社會就會改變。



      最終引子不在了,但點燃的火種卻能造就日後的發光發熱,在當地持續發揮影響力。



      疫情也使得各國人醫會聚首變得困難,心中思念不由得更加綿長了。想起那些為了做好義診服務,彼此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世界不同角落同心努力的好朋友們,總是備感溫暖與激勵──



      在菲律賓義診時,呂秀泉副院長及當地醫師們開刀時的專注、笑容裏的爽朗;在柬埔寨義診時,新加坡醫師因牽念上人法體而流淚的至情至性;在海燕颱風後世紀災難裏,深夜被陳福民醫師抱著痛哭的相濡以沫;每次人醫會年會與美國廖敬興醫師碰面時,彼此親切擁抱中有著惺惺相惜的感動……



      本身是基督教徒的新加坡醫師林深耀,在去世之前還與我聯絡,商討如何將唇顎裂修補手術做得更好,照顧更多需要的人。儘管自己胰臟癌末期,依然念茲在茲在服務眾生,這分用心影響所及不只在於個人與病人,更是整個群體的提升。



      國際慈濟人醫會牽起的不只是與各地民眾的情分,牽起的更是全球醫師的情,而這個情字都出於真,真情,最能代表人醫會為我帶來的感動。



      醫師們用真心、初發心對待病人與受災民眾,衍生出來的不只是醫病之情,衍生出的更是與當地志工、醫護人員之間的密切連結。日後回想那曾經些受傷、悲慟的人與大地,也會浮現更多真情流露的畫面,暖暖圍繞在他們周圍。



      過去每年中秋前夕,人醫會醫師們從世界各國相約回臺,賞月時談的不是文人的雅致閒情,而是如何用慈悲溫潤的心光映照世界,這讓我在世界各地抬頭望月時,總會生起特別的感受。



      一如當年在強震後的巴基斯坦高原,望見那一彎弦月與璀璨繁星,與伊斯蘭世界的弦月抱星相呼應的景象,至今永遠深烙心頭。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在將近千年前就寫出人們心中共同的願望,而今因為人醫會,我們更願能「千里共慈濟」,無論相隔多遠,都能將同一分誠摯之愛送往需要醫療的地方。



      這分用心不只一個人、少數人,全球有上萬名人醫會醫師懷抱同一分心願而投入,一棒接一棒,讓需要醫療的地方、讓受苦的人有「醫靠」,用長情弭平世間的種種無情,這是醫療積極而動人的一面,這本書留下的不是我個人的醫療足跡,而是我追隨全球慈濟人醫與志工的歷史印記。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