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莎士比亞與公眾演說之跨領域教學策略研究

莎士比亞與公眾演說之跨領域教學策略研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06416
朱靜美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22年9月12日
187.00  元
HK$ 168.3  






ISBN:9789863506416
  • 叢書系列:人文社會叢書
  • 規格:平裝 / 392頁 / 14.8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文社會叢書


  • 人文社科 > 教育 > 課程設計/教學法/實例











      醫學生不能在成為主治醫師時才學習如何開刀,而一個成功的團隊領導人,也不能等到站在講台時才開始學習如何演講!



      莎士比亞作為西方文學大師,其三十八齣戲劇蘊含許多精彩的長篇演說與辯論,無論是《凱撒遇弒記》劇中安東尼與勃魯特斯精彩的口語交鋒,或是《威尼斯商人》中猶太商人夏洛克面對基督徒眾聲圍剿而做出的反擊演說等,皆為膾炙人口的經典演講範例。莎劇就像是優良藥引,提供學生最好的演講根基與學習楷模,不僅文字的哲學高度賦予演講藝術人性與智慧的深度,透過演講藝術同時創造經典文學親身實踐的途徑。



      本書根據作者多年授課經驗及在教學現場所面臨之困境,以「莎士比亞與演講藝術」以及「莎士比亞與公眾演說」兩門課為實驗,提出跨領域莎劇應用教學之嘗試,為華人世界首次將莎士比亞經典跨界應用於商管、演講、溝通等多元領域的教學設計實踐。本書將莎士比亞之精煉語言與人生智慧從文藝復興之時空釋放至後現代,融合了「案例教學法」與「角色扮演法」的優勢,精心設計一系列深度的莎劇案例探討和生動有趣的角色扮演、即席演說等教學活動,具有高度前瞻的學術性,也有助於教師讀者應用於改善莎劇教學成效,提供活化經典課程的各種有效策略,除了能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文化層次與演說技巧,更能使莎士比亞更加普及化。


     









    第一章 緒論

    一、前言

    二、本書的研究動機與目的

    三、本書之研究問題的重要性

    四、本書課程的創新性與特色

    五、本書研究的影響與應用力

    六、本書架構與論文出處



    第二章 學理基礎

    一、案例教學法

    二、角色扮演法

    三、結合核心理論「案例教學法」與「角色扮演法」在本課程的優勢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設計

    三、研究實施程序

    四、研究資料分析



    第四章 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

    一、課程結構與教學環境設計

    二、前六週核心課程設計與引導歷程



    第五章 教學案例一:《亨利五世》(第七至十週)

    一、《亨利五世》第一週課:案例深度分析研究與辯論

    二、《亨利五世》第二週課:原劇精選子個案分析與沉浸式角色扮演

    三、《亨利五世》第三週課:基於原劇的角色置換、延伸情境與再扮演

    四、《亨利五世》第四週課:移植到當代時事之演講呈現、質詢與討論

    五、結語



    第六章 教學案例二:《威尼斯商人》(第十一至十四週)

    一、《威尼斯商人》第一週課:案例深度分析研究與辯論

    二、《威尼斯商人》第二週課:原劇精選子個案分析與沉浸式角色扮演

    三、《威尼斯商人》第三週課:基於原劇的角色置換、延伸情境與再扮演

    四、《威尼斯商人》第四週課:移植到當代時事之演講呈現、質詢與討論

    五、結語



    第七章 教學案例三:《凱撒遇弒記》(第十五至十八週)

    一、《凱撒遇弒記》第一週課:案例深度分析研究與辯論

    二、《凱撒遇弒記》第二週課:原劇精選子個案分析與沉浸式角色扮演

    三、《凱撒遇弒記》第三週課:基於原劇的角色置換、延伸情境與再扮演

    四、《凱撒遇弒記》第四週課:移植到當代時事之演講辯論與總結討論

    五、結語



    第八章 研究結果與反思

    一、行動研究與質性研究結果

    二、量化數據結果

    三、教學設計與實踐的省思與建議

    四、結語



    第九章 結論

    一、人工智慧崛起的未來,為何要繼續在大學傳授經典?經典智慧在當代的價值為何?經典又該如何傳承?

    二、如何以跨領域課程培養跨領域人才?莎士比亞如何成為創新跨領域課程的成功典範?

    三、地球村的時代,全球教育界如何互助共榮?教學者如何借他山之石以攻錯?

    四、教學者為何需要優化課程?一個理想的高等教育教師肩負什麼樣的使命與責任?

    五、理想的未來大學為何?未來的大學需要什麼樣的課程?

    六、有心投入教學創新的教育者如何踏出下一步?

    七、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索引





    ?









      撰寫此書源起於一個巧合與感悟。近二十年來致力於莎士比亞研究的我,一直專注於莎劇與電影、動畫方面的跨領域研究,然而一次偶然的網路文獻搜尋中,我看到了一本名為《莎翁商學院》(Shakespeare in Charge)的書籍。當我進一步搜尋此書相關資訊,保羅.柯里根(Paul Corrigan)的Shakespeare on Management,以及約翰.惠特尼(John Whitney)的Power Plays: Shakespeare’s Lessons in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等書躍入眼簾。點進這些頁面一看,才發現上述書籍都把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經驗教訓與現代企業連結起來,提供深入的領導者人格特質、危機與風險管理、權力與情感等案例分析探討,尤其在諾曼.奧古斯丁(Norman Augustine)與坎尼斯.愛德蒙(Kenneth Adelman)的《莎翁商學院》書中,每章都針對一齣莎士比亞劇作進行深入的個案研究,例如《凱撒遇弒記》中的凱撒,雖領導和軍事才能超凡卓著,但過分剛愎自用、專斷獨行,堪為現代組織中鑑戒警惕的負面教材;又例如《威尼斯商人》中的安東尼奧,為朋友兩肋插刀,不惜向死對頭猶太商人夏洛克借貸,簽訂一紙對自身極為不利的合約,不僅危及其龐大財產,更可能老命不保,此劇不啻為一門風險管理的個案探討佳例。



      上述的偶然發現讓我驚訝,當經典文學在當代高等教育中逐漸凋零、課程品質每況愈下時,莎士比亞依然永垂不朽,甚至成為歐美大學「商管學院」(不是文學院)的當紅炸子雞!這個發現讓我欣喜若狂:如果莎士比亞都可以用在商管學院的領導學等課程,那為何不能用在其他領域的教學上呢?再好的文學經典,若不能活用,只能被束之高閣,只有極少數人才有幸接觸,豈不可惜?



      歐美大學熱衷於將莎士比亞戲劇應用於商管學院的教學方式大大啟發了我日後開設一門前所未有的「莎士比亞與演講藝術」(後更名為「莎士比亞與公眾演說」)跨領域課程,特別將莎士比亞與演講藝術相結合,原因在於:醫學生不能在成為主治醫師時才學習如何開刀,而一個成功的CEO、總經理、團隊領導人,也不能等到站在講台時才開始學習如何演講!莎士比亞作為西方文學大師,其三十八齣戲劇蘊含許多精彩的長篇演說與辯論,無論是《凱撒遇弒記》劇中安東尼與勃魯特斯精彩的口語交鋒,或是《威尼斯商人》中猶太商人夏洛克面對基督徒眾聲圍剿而做出的反擊演說等,皆為膾炙人口的經典演講範例。此外,莎士比亞的劇作使讀者看見人生百態、看盡人情冷暖,而演講藝術正是聯繫人際關係的溝通藝術。在莎劇中,吾等可見小至人與人之間,例如國王與臣民、上司與屬下,情人、家人、朋友、敵人等等各種人際關係,大至國與國、種族與種族之間的對立、競爭或合作的複雜關係。莎劇像是優良藥引,提供學生最好的演講根基與學習楷模,不僅莎士比亞文字的哲學高度賦予演講藝術人性與智慧的深度,透過演講藝術同時創造經典文學親身實踐的途徑。



      在開設「莎士比亞與公眾演說」課程的同時,筆者一方面持續優化此課程的教學設計,一方面透過問卷調查、助教團隊的教學日誌、研究者(筆者)的省思記錄、期末的教學評鑑,以及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等,最後花了四年的時間,同步完成了《莎士比亞與公眾演說之跨領域教學策略研究》這本結合學術理論與實務操作的專書。此書試圖結合莎士比亞與演講�辯論的模擬實作,讓學生對莎翁名劇進行小組調查、討論和交流,佐以教師深度解析莎劇著名公眾演說中所使用的成功演講技巧與策略,再將莎劇時空轉換到當代事件中,結合「新創事業」、「企業交涉」、「政治斡旋」、「弱勢抗爭」等不同主題,配合大量的角色扮演、情境式的即席演說與辯論,讓學生在未來生命中各種場合都能靈活運用上課所學到的技巧。



      本書可作為筆者連續開設三學期的「莎士比亞與公眾演說」課程所做的總結與反思〔按,原寫作時,一學期18週設計。因疫情影響,2022年已改為一學期16週〕。回首這四年來撰寫此書的歷程,對一個研究與教學者而言,都是一段彌足珍貴且嘔心瀝血的經歷。特別是撰書的過程中有著革新的熱血、困難的挑戰,也有著反覆推敲、再三修正,明白的同時也催生更多的疑惑與體悟。在本書第九章結論中,筆者特地彙整出數個叩問,冀望與讀者一同省思當代高教現場出現的經典文學式微之現象背後值得重視的隱憂,期待眾人集思廣益,找到問題的更佳解答,替後人照亮一條未來的可行之路。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