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鬆軟的七穀飯

鬆軟的七穀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237583
蘇惠齡
二魚文化
2006年11月05日
100.00  元
HK$ 85  







* 叢書系列:魔法廚房
* 規格:平裝 / 96頁 / 26*19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魔法廚房


[ 尚未分類 ]









《鬆軟的七穀飯》
細細地研磨  慢慢地烹煮
咯吱咯吱地咀嚼碗中的小粒子
把當令的美味煮在一起
餐桌上就能感受到四季的變化
只要擺上喜愛的生鮮素材
就會專注於飲食行為
當然,就這樣深深玩味也很好……

  七穀是指「米、小麥、小米、稗子、豆、黍、蕎麥米」,雜穀則是除掉「米、小麥」的稻科穀類的總稱,一般指的是小米、稗子、黍、玉米等。由於雜穀比白米含有更多的礦物質和食物纖維,所以近年來被當作健康食品備受注目。

  保有顆粒烹調的許多穀類,都含有豐富的食物纖維。雖然烹調上需要多花一點時間,但能慢慢感受烹煮的樂趣。而煮好後,充分咀嚼,不但可以享受在餐桌悠閒吃飯的愉悅,也有強壯下顎的功用。此外,在充分消化之下,也可以帶給身體舒暢和溫馨的滿足感。光在咀嚼時,甜味就蔓延開來,有自然的恩賜和美味。

  雜穀飯這古老的新味,正流行……

本書特點
1.詳細解說各種穀類的特點與營養成份。
2.由專業的營養講師依各種穀類規劃簡單又易上手的食譜及烹飪技巧。
3.詳細說明煮好吃米飯的方法與淘米竅門,讓讀者可以輕鬆煮出好吃的飯。
4.以當令食材入菜,不但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四季恩賜,也可嚐到食材最為美味的狀態,而盛產時價錢必然不高,又能在荷包縮水的時代,達到節約的目的。
5.菜色豐富,從粥、飯到菜餚、甜點、壽司、手捲等都有設計菜色,選擇多元化,可以依喜好選擇最喜歡的種類加以變化。

作者簡介

荻原悅子

  為西武社區大學、東京YWCA專科學校講師。於白鷺料理教室講課達35年,持續教授以營養均衡、可口好吃、豐富餐桌為基礎的家庭料理。活躍於「帶花的小黃瓜市場」(TBS系)等電視。著書有:《1600卡路里的健康菜單》(女子營養大學出版部)、《媽媽的味道》(Patch Work通信社)、《用馬克杯獨自吃飯》(世界文化社)等。




什錦飯
菇飯
野菜飯
栗子飯
番薯飯
芋頭飯
牡蠣飯
扇貝飯
茶飯
茶飯(醬油飯)
竹筍飯
捲壽司
太捲壽司、細捲壽司、花壽司
手捲壽司
散壽司
柚子稻荷壽司
山蕗竹筍散壽司
鮭魚親子散飯
紅豆飯
簡單的紅豆飯
中式什錦糯米飯
紫米飯
梭魚乾飯
嫩海帶芽飯
菊花飯
新茶飯
綜合飯糰-
昆布飯糰
目張壽司式芥菜飯糰
鮭魚片飯糰
蔬菜飯糰
羊栖菜飯糰

蔬菜粥  
褐藻粥
野澤菜炒飯
大蒜炒飯
蛋包飯
韓式拌飯(Bibinba)
韓式牛肉湯飯(Kubba)
五平糕餅
甜辣飯丸子

糙米粥

小麥
山藥泥麥飯
牛奶南瓜飯
冷魚湯飯

小米
小米雜穀飯
小米飯
小米紅豆泥
小米粥

稗子
滷汁稗子飯
稗子飯
稗子蔬菜湯
稗子春捲
稗子飯蒸蛋糕


炒大豆飯
煮鹹豆飯
豆沙糯米糰
紅豆年糕湯


黍飯
雜穀飯
黍糰子

蕎麥米
蕎麥米菜粥
炸蕎麥米豬排
蕎麥可樂餅包牛奶蛋糕


作者


rtage.七穀飯-
七穀.雜糧
烹煮可口的飯的淘米法
要煮出油亮亮的壽司飯,就要注意燜和攪拌的方法
也是下飯的一道菜4
醃高麗菜和小黃瓜/現做醃白菜/咖哩醃茄子
醋醃蕪菁/醃辣小黃瓜/千層醃蘿蔔
紅紫蘇拌柴魚薄片/鱈魚子香鬆/錦松梅風香鬆
小魚乾香鬆/柴魚杏仁香鬆/鮭魚香鬆

top

  小時候,我家就吃小麥飯。曾經,也許是營養調查,學校老師說:「米飯中摻雜小麥吃的人」,我就不害臊地用力舉手,而在附近的農家我還吃過黃色小米餅……。現在,雜穀可比米還高價。在寫本書的食譜時,纏繞雜穀的各種記憶就如走馬燈似的在腦海裡縈繞。

  保有顆粒烹調的許多穀類,都含有豐富的食物纖維。雖然烹調上需要多花一點時間,但能慢慢感受烹煮的樂趣。而煮好後,充分咀嚼,不但可以享受在餐桌悠閒吃飯的愉悅,也有強壯下顎的功用。此外,在充分消化之下,也可以帶給身體舒暢和溫馨的滿足感。

  沒有任何添加的新米的銀舍利(譯註:使用原種子),光在咀嚼時,甜味就蔓延開來,有自然的恩賜和美味。另一方面,添加大約1 ~ 2成古代米(譯註:指紅糯米、黑米之類)、小米、稗子混煮的雜穀飯也正流行,感覺好像是古老的新味。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