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的智慧-隋唐宋元明清的那些聰明事

中國的智慧-隋唐宋元明清的那些聰明事
0010423949
冷成金
好讀
2009年1月01日
187.00  元
HK$ 158.95  






* 叢書系列:九九方略系列
* 規格:平裝 / 14.8*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九九方略系列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隋唐/五代









中國文史名家 冷成金集結二十年心血的傳世大作!

日韓競相推出譯本

從文才輩出的隋唐宋元 到伴君如伴虎的明清王朝

有誰是真正的聰明人?

隋唐盛世靠的竟是獨孤皇后的醋罈子,文壇天才蘇東坡卻是政壇庸才?

神算劉伯溫竟算不出自己大難臨頭,李蓮英原來是滿清首席理髮師,

光和珅一人就污掉滿清十年稅收?

五千年的謀略文化和政治邏輯,必須從歷史中學習的智慧

《智道——隋唐宋元的權變》

  經過了幽遠而黑暗的分裂,人心思定;融匯了胡、華文化的中原,大放異彩。在隋文帝楊堅手中重回統一的局面後,唐朝繼而開創了盛世風華,以嶄新的姿態,昂立於中國歷史之中。而唐、宋的文人政治,雖然滋養著光燦奪目的文藝盛景,堅實了仁儒德道的機智謀變,更凝塑了揚文抑武的中央集權,卻也因而在長期的積弱不振中,種下了蒙元入主中原的後患。

《智道——明清宦術》

  擺脫了前朝的腐化,明清時期的中國,從政農工商到科技藝術,已蘊化出前所未有的晶燦炫熠。官僚體系嚴密而精緻,官場文化繁複而懸疑,明朝長期特務統治的腥風血雨,在閹宦為亂與誅虐忠良下結束,吳三桂大門一開,為中原迎進百年的滿清盛世。然而,文字獄與八股桎梏下的承平治世,政爭的酷烈依舊鼎沸不絕。要懂得為政、為君臣,聖智兼備,都是一門大智慧。



《智道——隋唐宋元的權變》

1. 帝王氣象
帝王氣象
得謀臣者得天下
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
李世民的人才策略
中國唯一的女皇
用則滿目俊才,棄則滿地糟糠
賢妻皇后
結心得死士
忠臣與良臣
無為而治的典範
抓住機會,順水推舟
趙匡胤的發跡術
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種樹之道與居官之理
知人與用人
天時、地利、人和與開國帝王

2. 戰勝人性的弱點
女人的野心
紅拂女紅塵識英雄
勇氣大於智慧
戰勝人性的弱點
君臣相得
良母教子
女德
功成身退,天地之道
女人塑造了男人?
忠謹之道
中國古代的「輿論監督」
「土神」與「洋神」
由明君到昏君
政治與陰謀
星象與占卜
一言定生死
政壇上的文化巨人
忠正之忠
選賢任能與事必躬親
人格與官位
以寬待人
巧諫
外寧必有內憂
以「搗鬼」成大事
富弼不卑不亢
南宋第一勇將
玩火自焚

3. 歷史以成敗論英雄
內聖即可外王?
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古人的出名術
對悍將須用奇計
當官可以擋罪
《周易》與預測
黑暗時代的「青天」
以色事君者,色老見疏
唐朝的宦官
官場「長樂老」
治亂世要緩急相濟
不屈不撓的宰相
剛正仁孝的名相
當爾天涯淪落時
忠臣與奸臣
如何與奸臣相處
體制與人才
古人判案
藝術家與政治

《智道——明清宦術》

1. 開國與固權 開國易,固權難
開國皇后
政壇上的奇人逸士
政治預言家
循序漸進的為官之道
朝裡有人好做官
官場無父子
明朝的特務統治
權監劉瑾
魏忠賢之謎
明朝最大的冤案
敵則一之,我則十之
裙帶與權力
少年康熙
西太后政變上臺
學者與賢相的楷模
假仁假義而登上皇位
權力與改革

2. 大才與小才
您是什麼樣的才幹?
中國軍事史上的傑作
量才授官
抗倭英雄俞大猷
政治上的孤膽英雄
相與命
儒將
燈下黑
除奸要用重手
莊嚴與滑稽
小人難成大事
和珅「貪之有道」
古人判案的物證
方士與方術
諡號「文正」的邪臣
仁人與君子
李蓮英專寵之謎

3. 政治是一種大智慧 古代的律師
以情決獄
文治
龍蛇之蟄,以求存也
性相近,習相遠
古人的「攻心戰」
中國古代的解夢術
海瑞罷官
剛柔之道
上醫醫未病
滿街都是聖人
諫於無形
嚴父慈母與嚴母慈父
可變與不可變
不可過度信任
正義與讒毀
陰陽
知君與知國
遊說的藝術
官場的逆向思維
避諱
會說話
王闓運的帝王之學
諸葛亮、劉備、曾國藩




其 他 著 作
1. 中國的智慧-秦漢魏晉的那些聰明事(收錄:《智道—智戰先秦》、《智道—運籌決勝漢魏晉》)
2. 竊國者為王,竊小者為偷
3. 龍椅辦不了的事龍床辦
4. 劉邦稱帝了還是流氓
5. 諸葛亮是人不是神
6. 智道-明清宦術
7. 智道-隋唐宋元的權變
8. 智道-智戰先秦
9. 智道-運籌決勝漢魏晉
10. 讀史有學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