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英國教育史:近代篇(1780-1944)

英國教育史:近代篇(1780-1944)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390973
周愚文
學富文化
2002年6月01日
210.00  元
HK$ 199.5  






* 叢書系列:人文社會
* 規格:平裝 / 498頁 / 18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文社會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教育類 > 教育 > 教育行政








  英國十九世紀的教育改革行動,首先是從小學教育開始。將教育視為公共服務或公共需求的興趣日增,雖然十九世紀前期中央政府想要透過立法或補助方式積極介入,但是始終無法如願,一直到1870年〈小學教育法〉通過,才是國家教育的初步開始;其次是大學教育。1850年代以後,首次開始成立皇家調查委員會對牛津與劍橋兩所老大學進行調查,並於1870年進行第二輪的調查與改革,伴隨而生的是相關法案的制訂;關於中上階級的中等教育,在1860年代首度受到關注,歷經數個皇家調查委員會後,通過文法中學、公學及捐款學校等類學校的法案。

  不過十九世紀末所呈現國家教育的雛形,並不是一個三級教育完備的制度,因小學教育與中學交錯,缺乏聯繫與銜接,中等教育學制混亂,大學教育改革緩慢。整個制度的改革,由於遷就現實,許多法案對爭議性問題,都是採取妥協的立場,於是自初等教育至中等教育,都呈現二元制(the dualsystem)的色彩。之所以如此,是反映出英國不同階級利益與國教徒及不奉國教徒間不同教派之爭;至於教育行政制度,十九世紀以前可謂完全不存在,隨著國會改革、地方政治制度的改革,以及中央政府對於教育經費投入的增加、政府的干預日增,才逐漸設立中央及地方教育行政機關,教育行政制度也才漸漸形成。

  中央主管部門歷經改組,由最初的樞密院教育小組、教育署到教育委員會,教育行政權力日漸集中,而消除多頭馬車政出多門的現象;地方則設立學校董事會,與各宗教自願團體相互競爭。




?緒論 1
第一節 緣起 2
第二節 時代背景 3

第二章 主要教育政策的演變 23
第一節 國家參與教育的開始 24
第二節 國家教育制度的建立與發展 35
第三節 綜合分析 52

第三章 初等教育 55
第一節 1870年以前的概況 56
第二節 1870年〈小學教育法〉與國家教育制度的初創 82
第三節 1870年以後的發展 94
第四節 綜合分析 111

第四章 中等教育 115
第一節 十九世紀以前的情形 116
第二節 十九世紀前期的變化 129
第三節 1870年擴張小學教育以後的變化 149
第四節 二十世紀前期的發展 161
第五節 公學 176
第六節 綜合分析 194

第五章 高等教育 197
第一節 十九世紀中期以前的大學 198
第二節 十九世紀後期牛津與劍橋的改革 240
第三節 十九世紀後期新大學的發展 256
第四節 二十世紀前期的發展 270
第五節 綜合分析 290

第六章 教育行政制度 293
第一節 中央教育行政制度 294
第二節 地方教育行政制度 328
第三節 皇家督學制度 348
第四節 綜合分析 371

第七章 師資培育 373
第一節 維多莉亞時期以前 374
第二節 維多莉亞時期 380
第三節 二十世紀前期的發展 405
第四節 綜合分析與問題討論 425

第八章 結論 445

附錄
英國(英格蘭)近代教育大事年表(1780-1944) 453

參考文獻 457
索引
英文 469
中文 483
-1 近代英格蘭及威爾斯的產業結構變化 12
表1-2 英格蘭及威爾斯家庭財富分配比率 15
表1-3 1760-1945年英格蘭及威爾斯人口數 16
表1-4 大英1851年主要職業人口分布表 18
表3-1 國會歷年補助經費表 75
表4-1 十八世紀文法學校課程異動表 127
表4-2 1830-1880年洛格比及哈洛公學畢業校友職業統計 192
表5-1 1640-1660年間牛津大學七所學院收入情形 210
表5-2 牛津大學各學院創立時間表 211
表5-3 劍橋大學各學院創立時間表 227
表5-4 十九世紀中劍橋大學各學院招生情形 230
表5-5 1870-1900年倫敦大學授予學位人數 263
表5-6 兩次大戰空檔期大學學生結構 277
表5-7 兩次大戰空檔期大學學生修習科系結構 278
表5-8 1925-26年及1939-40年英格蘭大學收入來源 282
表5-9 1900-1931年倫敦大學學生數 283
表6-1 1839年以後歷任樞密院議長兼教育小組主席 304
表6-2 英格蘭歷任小組副主席及教育署常務秘書 305
表6-3 歷任教育委員會主席名單 322
表6-4 學校董事會董事名額表 331
表6-5 歷年英格蘭皇家督學人數 354
表7-1 1849-1859年學童教師人數表 384
表7-2 1908年英格蘭及威爾斯教師結構表 437
表7-3 1906-1908年英格蘭小學男女教師平均薪水 438
表7-4 1849-1859年小學有證教師人數表 441
表7-5 十九世紀後期小學教師的結構 44圖次
圖6-1 英國中央教育行政機關變遷簡圖 327
圖6-2 英國1929年以後皇家督學制度簡圖 352
圖7-1 英格蘭廿世紀初小學凱氏學童教師養成流程圖 384
圖7-2 師資培育進路 408

top

自序

  個人與英國教育史結緣,要回溯到1993年初,當時首度獲國科會獎助出國,有幸到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University of Londo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ULIE)教育哲學、歷史與人文系(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History and Humanities, PHH)進修一年。當時的研究計畫主題是「英國教育史學的發展」,主要目的是希望瞭解英國的教育史學者,如何研究教育史,在方法、觀念及主題上有無值得吾人借鑑之處,由於當時倫大並無「訪問學者」的安排,因此只得選所謂的「特別課程」(special course)作全時學生,乖乖交足了三學季的全額學費。由於研究方法離不開歷史的實質內容,因此一年當中,先後修習了Dr. Richard Aldrich, Dr. Dennis Dean及Prof. Peter Gordon三位老師所授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教育史的相關課程,並由Dr. Aldrich擔任學業導師,每週定期安排一次讀書討論,一年下來將近讀了五十本以上歷史及教育史相關的著作,並在其引介下參加英國教育史學會的活動,及認識了多位英國教育史界的知名學者。

  返國後,便將研究心得撰成〈英國教育史學發展初探(1868-1993)〉(《臺灣師大學報》,三十九期,1994,頁63-111),並再次獲國科會甲種獎助。之後,由於忙於授課、升等,因此將研究重心轉向兒童教育史、中國古代與近代教育史及美國教育史,以致原本熟悉的英國教育史,漸漸變得印象模糊,而蒐集的大量圖書也塵封已久,內心的焦慮感於是開始浮現。當2001年出版《中國教育史綱》(台北:正中)一書後,鑑於兩岸一直缺乏英國教育史的研究著作,遂想要開始動手撰寫一本「英國教育史」的專書,以補中文世界相關研究的不足。無奈是年8月兼任系務行政工作後,寫作計畫遂被打斷。

  直到2004年7月底卸任後,才重新燃起寫作的念頭,積極規劃寫作方向與進度。當年10月趁首度教授休假半年之便,自費赴英蒐集資料,為寫書做準備。此時距前次來英,將近十年,期間英國變化甚多,更激發趕快動手的念頭。返國後,即以「英國近代教育史研究(1780-1944)」為題,申請當年國科會B類計畫,次年中通過獲補助經費。原本預定於2006年7月底完成,但動筆後,資料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多,在加上「意外」參與了台師大十二任新校長遴選與國立僑大先修班整合兩件歷史大事,分去了許多時間與心力,以致時寫時停,隨著研究截止時限日近,心中萬分焦急,至2006年5月雖已寫成七章,逾十五萬字初稿,但是仍十分粗糙,需要更多一手資料來補充與修正,因此不得不將計畫時間申請延長一年,並再度申請修假半年,同年10月二度自費赴英蒐集資料。或許是老天庇佑,此行十分順利,在教育學院圖書館免費印到所需的大部分史料,也幸運的購得逾五十公斤相關書籍及資料。返台後,積極展開文稿修訂及補充的工作,終於於2007年7月底順利完成逾三十萬字初稿,並即時辦理國科會結案手續。

  原本希望稍作修正後儘快付梓,不料除原本中國教育學會及基金會工作外,8月中起又受邀接任新的行政工作,必須籌設一個新一級行政單位,並且必須在一年內同時做出績效,並須通過校務會議審議納入學校組織規程,以致打亂了整個出版計畫。只能在忙碌的行政、教學與服務之餘,擠出有限的時間工作,時寫時停,逐步修正初稿,以期更周全。沒想到一修,又是半年的時間。雖然大致修完,但疏漏仍多。回首來時路,這一段英國教育史之旅,從1993年初次接觸、到漸漸疏遠遺忘、再到重新拾起並產出結果,前後竟長達十四年。在這段期間,又三度自費到倫敦進修,倫敦已成為我所最熟悉的歐洲城市,對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此外,因為旅遊、開會及蒐集資料,到牛津與劍橋的次數,已不下十次,深深為兩所老大學的學術氣氛所感染,深覺得應擺開俗務的羈絆,集中力量完成本書。

  這本書能夠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當年「勉強」同意個人辭去教育研究中心行政工作、並鼓勵我出國進修的前主任黃政傑教授,其次要感謝引導我進入英國史及二手書世界的黃光雄教授,他也是我國英國教育史研究的開路人,只是沒想到接力賽的下一棒要等二十年才有人加入。再次要感謝的是倫大求學期間Prof. & Dr. Richard Aldrich(歐禮齊教授)及 Dr. Dennis Dean兩位業師。2006年10月赴英時,在母校大廳巧遇二師,欣見二人身體健康,並獲邀共進午餐,十分高興,對於情感內斂的老式英國人而言,此種關係與情誼是十分可貴而值得珍惜的。另外,要感謝2005年第二學期修習個人於台師大教育系所授「英國教育史研究」一科的碩博士班同學,讓自己能夠教學相長。最後要感謝自學生時代以來,即指導個人讀書、做人、做研究以及做事的恩師伍振鷟教授,老師目前每天仍最早到研究室,他為學處世之道,永遠是做為弟子要學習的。

  另外,還要感謝國科會長期以來數度獎助個人從事英國教育史的研究,亦感謝本次兩位計畫審查委員「精闢」而「嚴厲」的審查意見,他們對本計畫有嚴格的要求與期許,希望在方向上能求精,採取專題研究的型式,但是個人有感華文世界長期以來對於複雜的英國制度瞭解有限,因此深覺有責任要作開路先鋒,讓他人瞭解英國近代教育制度的全貌,以為日後研究的依據或基礎,於是只得暫違其建議,待日後再努力。也要感謝母校臺灣師大及教育系允許我分段休假一年,來完成本書。

  人生有很多事,是無法預先計畫與盤算的,所謂的生涯規劃只是個幻想。原本研究中國古代教育的我,竟然會走入英國教育史的領域,本來就是一件很奇特的事。正因為這樣的機緣巧合,才使自己的人生有了重大的轉變,1993年春,初到寒冷、陌生的倫敦,行前歐陽恩師的一句話,要我不要只埋首書堆,要注意及參與倫敦的文化活動,受到他的影響,整個生活世界都有了改變,一年中所受到的文化震撼,不只是促成研究焦點的轉變,連帶視野、生活觀點、興趣都有所轉變。自此自己的眼界大開,不再是侷限一隅的海島夜郎;在倫敦所看到不只是英國或西歐,而是一個小世界的縮影。所遇到的人種、語言、文化,多到超乎自己過去數十年的經驗與認識之外,所以英國經驗已不只是個研究領域的擴大而已,更是生命的開啟。留英也趁機自助遊歷英格蘭及蘇格蘭,甚至乘渡輪跨英吉利海峽到了法比荷,擠出了幾乎忘光的法語。

  最後,這一切的背後,都靠家人的支持,要不是岳母金陳秀芬女士及內子金玉瑩律師長期的支持,不可能三度到英國進修及容忍我瘋狂的購書,謹將此書獻予她們。


周愚文 謹識
2006年10月於倫大教育學院圖書館初稿
2006年11月於台北修正
2007年7月盛夏二稿
2007年10 月三稿
2008年1月四稿




其 他 著 作
1. 傳承與飛躍-優質曼托手冊
2. 教育史
3. 教育雜誌(1909-1948)索引
4. 中國傳統婦女與家庭教育
5. 鬆與綁的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