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上、中、下卷)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上、中、下卷)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135309
陶菊隱
印刻
2011年5月12日
500.00  元
HK$ 425  






* 叢書系列:從前系列
* 規格:平裝 / 1800頁 / 17*23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從前系列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民國














W風雲際會,筆下家國興亡
一部涵蓋清末民初動亂歷史的煌煌巨著
民國第一代報人陶菊隱,直擊分贓鬥法的政治戰場
非得讀過這本書,才知道軍閥是什麼玩意兒

  軍閥割據、群雄並起的時代,
  每個人都想當總統,卻沒有人能肯定,明天誰會是總統!

  袁世凱當了大總統不過癮,還想披上黃袍作皇帝,後來的張勳也依樣學樣搞復辟;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相繼登上寶座,背後還有個軍權一把抓的段祺瑞,東北張作霖虎視眈眈,實力雄厚的吳佩孚也非等閒之輩,還有孫中山成立於廣州的軍政府,以及西南、桂系各路軍閥爭嚷不休,再加上美、日、德、意等帝國野心蠶食鯨吞、假借民主之名的詭異國會、無情戰火的燒殺擄掠……。風雨飄搖的民國初年,是一齣讓人笑不出來的荒謬大戲。

  清末民初,天下大亂,群雄併起,逐鹿中原。近代中國歷史上的這一個亂世,憂患與希望共生,中國人改變國族命運的宏願由此發端,一直延續至今日,而結果仍莫衷一是。

  本書作者陶菊隱,上世紀初為新聞界翹楚,與天津《大公報》張季鸞素有「南陶北張」之譽,為名重一時的大記者。他長期醉心歷史,勤於搜集資料,終於完成這部涵蓋清末民初動亂歷史的煌煌巨著。

  這部書資料珍貴翔實、寫法樸素淺易,生動刻畫彼時軍政要員的野心和性格,可以說,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部同類的著作,在規模和深入人心方面,可以與其相提並論。

  ■ 上卷
  回首百年 軍閥崛起
  民國建立君憲派與革命黨紛爭的大時代
  軍閥統治是中國近代史一段由皇朝轉向民眾為權力主體的過渡期。北洋新軍乃清政府在帝國主義覬覦豪奪,人民力量風起雲湧壓逼之下,有鑑日本以小謀大的新式戰力,不得不然的舉措。因此給了袁世凱遊走三方交換權益以壯大的空間,而官至大總統職甚至回復帝制,然時代的風火輪不停往前,袁世凱終於吞不下人民革命收穫的果實,氣憤成疾以卒。

  ■ 中卷
  回首百年 軍閥混戰
  民國初年最荒謬的政軍奪權戲法
  袁世凱垮台之後,北洋派段祺瑞、馮國璋、張作霖、曹錕、吳佩孚等各路軍閥相繼竄起,表面相互合作,對抗南方軍政府,私下各懷鬼胎,擁兵自重,人人都想一統天下。他們偽造民意,組織公民打手掌控國會;藉故引發戰火,燒掠平民百姓;更為軍火私利,勾結日、美等外國勢力,出賣國土路權,終至引爆五四運動等一波波民間愛國浪潮。

  ■ 下卷
  回首百年 軍閥末路
  民國十年派系爭權與統戰分化的時代惡劇
  孫中山北伐受阻之後,奉皖兩系出擊吳佩孚引發奉直戰爭,「黎元洪復職失敗」、「曹錕昭然賄選」,權位相奪,醜態盡出,在北方軍閥派系內訌陷入爭城奪地的大混戰之際,帝國主義趁虛涉入分化、破壞反帝統一戰線的陰險策略,誘使動搖不定的民族資產階級脫離群眾運動的軌道,反帝怒潮洶湧、工人武裝起義,白色恐怖籠罩南北,內不安外有患,遙遙無期的和平統一無疑雪上加霜……

作者簡介

陶菊隱(1898-1989)

  湖南長沙人。

  十四歲進入長沙《女權日報》當編輯,不久即轉任《湖南民報》,開始撰寫時事評論;1920年受聘為上海《新聞報》駐湘特約通訊員,其後相繼擔任《武漢民報》、上海《新聞報》、《申報》、天津《大公報》等媒體的駐地記者及特派員,親身經歷軍閥混戰時期的腥風血雨,周旋於軍政要員之間,迅速傳達「戰地」第一手情報,與天津《大公報》張季鸞並稱中國「報界雙傑」。1941年上海被日軍佔領,他退出新聞界,過著隱居生活;1949年出任上海文史館副館長,文革期間遭受殘酷迫害,獲平反後恢復寫作生涯。著有《袁世凱演義》、《記者生活三十年》、《孤島見聞》、《籌安會六君子傳》、《蔣百里先生傳》等。


_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上卷)
緒言

第一章 袁世凱在朝鮮的十二年
第二章 清政府命袁世凱訓練「新建陸軍」
第三章 袁世凱高升直隸總督
第四章 清政府的最後掙扎
第五章 辛亥革命爆發
第六章 袁世凱重登政治舞台
第七章 袁世凱通過帝國主義進行南北和談
第八章 南北和議成立和清帝退位
第九章 假統一與假和平的短暫時期
第十章 袁世凱「武力統一」的準備期
第十一章 國民黨「二次革命」的徹底失敗
第十二章 孫黃分家的真相
第十三章 戰勝國民黨後袁世凱排除異己的種種措施
第十四章 袁世凱利用進步黨鋪平了帝制的道路
第十五章 在復古浪潮和恐怖氣氛中出現了終身總統制
第十六章 內憂外患推遲了帝制運動的進程
第十七章 袁世凱與北洋軍舊將之間的矛盾
第十八章 兩種不同的帝制派
第十九章 帝制問題逐步明朗化
第二十章 袁世凱接受帝位與五國提出聯合警告
第二十一章雲南組織護國軍討袁
第二十二章袁在四面楚歌中取消帝制
第二十三章停戰時期各省假獨立和半獨立的怪現象
第二十四章馮國璋召集南京會議與袁世凱的暴斃
第二十五章南北「二次統一」的完成
第二十六章中央集權和地方割據的矛盾
第二十七章府院爭權和督軍同盟干政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中卷)
第二十八章 北京政府宣佈對德絕交
第二十九章 段祺瑞嗾使督軍團脅迫總統和國會
第三十章 黎元洪在張勳的劫持下宣佈解散國會
第三十一章 黎元洪在張勳的劫持下宣佈解散國會
第三十二章 南北軍閥爭搶地盤地位的明爭暗鬥
第三十三章 十二天的復辟政變
第三十四章 馮國璋到北京代行總統職權
第三十五章 段祺瑞再起後的對內對外政策
第三十六章 第二次南北戰爭的開端和西南各省形勢
第三十七章 段內閣因湖南戰局突變而倒台
第三十八章 南北不戰不和的混沌局勢
第三十九章 北方主戰主和兩派鬥爭的白熱化
第四十章 段內閣復活和軍政府改組
第四十一章 武力統一政策徹底破產
第四十二章 徐世昌當選北京政府總統
第四十三章 南北和議實現
第四十四章 上海和會的召開和破裂
第四十五章 巴黎和會對山東問題作出可恥決定
第四十六章 五四運動的興起
第四十七章 北洋派內部矛盾進一步擴大
第四十八章 南方內部的鬥爭和軍政府的破裂
第四十九章 北方八省成立反皖聯盟和湖南驅張戰爭爆發
第五十章 安福政權因邊防軍潰而傾覆
第五十一章 北方兩個戰略集團發生裂痕
第五十二章 軍政府倒台和南方形勢的新變化
第五十三章 廣州非常國會選舉孫中山為總統
第五十四章 北方「四巨頭」召開天津會議
第五十五章 湘軍「援鄂」戰爭的失敗
第五十六章 華盛頓會議在中國的反映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下卷)
第五十七章 孫中山北伐受阻和西南各省內訌
第五十八章 奉直戰爭爆發和奉軍敗退出關
第五十九章 南北兩總統被逐下台
第六十章 保、洛「分家」和北京的無政府狀態
第六十一章 孫中山再回廣州改稱大元帥
第六十二章 「和平統一」與武力統一同告破產
第六十三章 直系軍閥驅逐黎元洪的惡劇
第六十四章 曹錕公開賄選總統
第六十五章 國民黨改組和西南各省內戰
第六十六章 直系內部露骨分化
第六十七章 江浙戰爭和第二次奉直戰爭接連爆發
第六十八章 直系失敗後的臨時政府和善後會議
第六十九章 北方軍閥爭城奪地的大混戰
第七十章 南方革命根據地的統一與鞏固
第七十一章 五卅慘案和洶湧全國的反帝怒潮
第七十二章 奉浙戰爭和奉系內部的變化
第七十三章 奉吳兩系聯合成功和國民軍退出北京
第七十四章 奉吳兩系的軍事聯合和政治鬥爭
第七十五章 北伐軍在兩湖戰場上的勝利
第七十六章 北伐軍在贛閩戰場上的勝利
第七十七章 張作霖就任安國軍總司令
第七十八章 帝國主義干涉中國革命和上海工人武裝起義佔領上海
第七十九章 白色恐怖壟罩南北
第八十章 北洋軍閥末代統治者抱笏登場
第八十一章 國民黨內翻雲覆雨的鬥爭和轟動全國的廣州起義
第八十二章 日軍砲轟濟南城並實行軍事佔領
第八十三章 皇姑屯炸車案和東北易幟問題

後記


?
  北洋軍閥是中國近代史上繼往開來、臭名昭彰的一個封建軍事政治集團。它繼承了曾國藩、李鴻章等出賣國家和反人民的罪惡事業,又替蔣介石政權提供了軍事獨裁的可恥榜樣。在它的統治下,帶來了中國人民的嚴重災難,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它的黑暗統治卻又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政治覺醒和革命鬥爭,中國人民革命的領導力量就是在這個時期生長和發展起來的。

  北洋軍的前身是「新建陸軍」。從一八九五年「新建陸軍」產生至一九二八年北洋軍閥的末代統治者垮台,前後共計三十三年。

  北洋軍閥統治中國,前後共計十七年,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袁世凱當權時期:從一九一二年袁氏篡奪辛亥革命果實取得臨時大總統,到一九一六年洪憲帝制失敗斃命新華宮止,前後共計五年。

  第二階段,袁的繼承者皖系首領段祺瑞當權時期:一九一六年段任內閣總理後,對內執行「武力統一」政策,對外投降日本帝國主義,北洋派內部因權利之爭分裂為直皖兩系。一九二零年爆發了直皖戰爭,段氏兵敗下台,前後共計四年。

  第三階段,直系首領曹錕、吳佩孚當權時期:一九二零年直系戰勝皖系後,實際上已控制北京政府。一九二二年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又打敗了奉系軍閥。一九二三年曹錕以賄選當上了總統,其實權則移於部下吳佩孚之手。一九二四年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被奉系打敗,直系政權瓦解,前後共計四年。

  第四階段,從一九二四年奉系首領張作霖戰勝直系,實際上控制北京政府,到一九二八年為南方軍所敗,逃回關外,在瀋陽附近皇姑屯被炸身死,為期也近四年。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南方(主要在西南方面)還存在地方軍閥,不受北京政府的管轄,所以北洋軍閥實際上不能控制全中國。北京政府總統也不一定由北洋軍閥擔任,但其實質上是北洋軍閥的工具。在北洋軍閥統治中國的十七年中,北京政府前後更換了十三任總統,四十六屆內閣。這種走馬燈式的政府,是北洋軍閥內部爭權奪利的反映,帝國主義爭奪中國勢力不平衡的反映,也是中國社會不穩定的反映。在帝國主義支持下,袁世凱及其繼承者們,堅持「武力統一」政策,發動過幾次南北戰爭,他們所炫耀的北洋派的武力,由於內部分化而日益削弱,所以一代不如一代,以致北不能統一北,南不能統一南,並由此發展為北與北戰,南與南戰的軍閥混戰之局。最後北京政府政權為國民黨新軍閥所取代。

  北洋軍閥各派系都有其帝國主義的背景。一般說來,袁世凱親英美,段祺瑞、張作霖親日,曹錕、吳佩孚又親英美。但也不是絕對的。例如袁世凱想做皇帝,由於歐戰發生,西方國家無力相助,袁就不惜以國家的主權命脈獻給日本,以交換日本不干涉中國帝制;張作霖入關做了「大元帥」,又想聯英美以反對日本的獨霸之局。這些變化說明了一個真理,主子與奴才的關係,也是以當前的利害為轉移,不是一成不變的。

  歷史不能分割。要了解北洋軍閥產生的歷史背景,必須從清政府後期西方帝國主義侵入中國,開始對清政府給以沉重的打擊,而當清政府完全就範之後,又轉而利用清政府作為間接統治中國人民的工具這一時期說起。

  一八四零年,英國侵略者發動了骯髒的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門戶,揭開了資本主義列強掠奪中國資源、奴役中國人民的序幕。一八四二年,清政府被迫與英國訂立了《南京條約》,開闢了五口通商,並將香港租讓予英國。

  與此同時,美國侵略者在侵華戰爭中也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一八四四年,美國派第一任駐華公使顧盛帶領戰艦四艘來華,威逼清政府與之簽訂《望廈條約》,用「最惠國待遇」的條文,取得了英國以武力在中國所取得的五口通商、關稅協定和領事裁判權等權利。

  一八五六年,英國派遣艦隊駛入廣東省河,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美國艦隊開在前面掩護它們前進。清朝炮台守兵看見是中立國的船隻,不便開炮轟擊,致使英國艦隊得以安全前進,由此發生了炮打廣州城和焚燒城外民房數千家的大暴行。

  一八五八年,英法聯軍再犯廣州前,曾邀美國參加。美國總統布加南決定中立,但又派遣美國艦隊隨同出發,準備在適當時機出面來「調停」。是年英法聯軍佔領天津,美國輕而易舉地與清政府訂立了《天津條約》,分嘗了勝利的果實。

  一八五九年,英法聯軍由大沽口駛入白河,被中國守兵擊沉英艦四艘,英國艦隊司令霍布中彈受傷。美國艦隊司令達特納爾令所部水兵向白河兩岸開炮,掩護英法兩國艦隊退出白河,駛回上海。同時,美使華若翰按照清政府指定的路線,從北塘入京,換約而返。

  一八六零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焚燬了圓明園。此後還發生了一八八四年中法戰爭、一八九四年中日戰爭以及一九零零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等事件。這些戰爭和暴行,一次又一次地暴露了這批文明強盜的本來面目,從而促進了百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王朝的鬥爭。

  帝國主義能夠打敗腐朽的清政府,但是打不敗英勇的中國人民。從帝國主義打進中國門戶的一天起,中國人民就開始了前赴後繼的各種形式的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這些鬥爭又隨著帝國主義的加緊侵略而日益發展。

  先是,一八五一年,中國南部崛起了太平天國革命,起義軍很快地推進到長江流域和淮河以北。太平天國雖在一八六四年被國內外聯合起來的反動勢力所鎮壓,但它嚴重地打擊了清政府的威信,並加深了中國人民對外國侵略者的仇恨。一九零零年,帝國主義聯軍以屠殺焚掠等殘酷手段撲滅了北方義和團的反帝運動,佔領了中國首都北京,但終於不得不承認中國人民是不可被征服的,因而感到利用清政府作為間接統治中國人民的工具,是既省力而又唯一可行的辦法。它們在以武力迫使清政府就範之後,就轉而積極地支持這個政權。

  同時,清政府對外不能進行抵抗,對內又害怕人民的力量發展起來將要推翻它的統治權,就悍然不顧地採取了「寧亡於外寇,不亡於家奴」的賣國投降政策,和帝國主義一道,殘酷地鎮壓本國人民。

  自一九零零年以後,清政府對帝國主義採取了有求必應和來者不拒的態度,甚至主動地求助於帝國主義,共同鎮壓中國人民。至於對外賠款與喪權辱國的一切損失,則都轉嫁在人民身上,皇帝與貴族卻仍然作威作福,搜刮民脂民膏,過著奢侈荒淫的生活。

  由此可見,當時帝國主義已從打擊清政府轉變為利用清政府,清政府已從盲目排外轉變為投降媚外,帝國主義與封建王朝在反人民的共同點上結合起來了。

  在這一新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受到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農村經濟受到極大破壞,全國成為帝國主義工業品的傾銷市場,造成了廣大人民的貧困和破產。這些痛苦的實踐教育了中國人民,要救國必須打倒帝國主義,而要打倒帝國主義,就首先必須打倒帝國主義的代理人——封建王朝。打倒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是統一而不可分的雙重政治任務。

  帝國主義掠奪中國、變中國為其殖民地的總目標是完全相同的,但它們相互之間又有矛盾。因此,它們在不同的時期,採取了不同的手段。有些時期,某幾國結成一夥來對付另外的一夥,有些時期,由於利害一致,成立了聯合侵略陣線來共同宰割中國。

  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存在於從南方侵入中國的英國與從北方侵入中國的帝俄之間。英國剛開始是與法國結成一夥的,後因法俄有軍事同盟關係,而帝俄對東北和華北又有獨佔的野心,它就找到日本代替法國作為抵制帝俄和侵略中國的得力助手。美國對中國則以偽善的姿態出現,但也企圖利用日本作為進攻中國和侵略亞洲的跳板。於是英、美、日三國所形成的一夥與俄、德、法三國的一夥互相對立,因此引起帝國主義之間的一次戰爭——一九零四年的日俄戰爭。

  為了具體描繪北洋軍閥的全貌,我們就從北洋軍閥的開山老祖袁世凱從軍發跡寫起。

後記

  我在舊中國新聞界待過三十多年,親身見聞不少,特別是從某些「要人」口中得來的「內幕消息」,當時不能發表的,我都記錄下來。解放初期,我把這些資料和部份傳記之類的舊作摻合起來,並跑圖書館加以核對補充,於一九五七年至五九年,寫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八冊,由三聯書店陸續出版。

  這部書是我個人的業餘創作。由於人力微薄,加以水平所限,自不免有不少錯誤和缺點,打算再版時重作修訂,以提高其質量。但初版問世後,經過不少波折,再版遙遙無期。「十年浩劫」時期,我因經常跑圖書館(主要是上海徐匯區藏書樓)而挨過批鬥,修訂工作當然更無從談起了。

  一九七六年,「四害」既除,重見天日,這部書隨著我的餘生而得「復活」起來。次年,三聯書店編輯部通知我,擬用舊紙型重印此書,因此只能在個別詞句上作很少的改動,不能移動版面。此時我在病中。但以欣逢盛世,精神振奮,便不惜以風燭殘年,伏枕校閱,夜以繼日,於短期內交卷。一九七八年重印本出版後,廣大閱者給以熱情支持,有的還提出寶貴意見,這是對我極大的鞭策,謹此致以謝意。

  一九八零年年底,三聯書店一位同志因還鄉省親之便來訪,告以此書經編輯部研究,擬改作大三十二開本,分作三冊出版,修訂時可以不受限制。這正符合我多年來的願望。我決定爭分秒,開快車,爭取在有生之日,完成此項任務。

  此書於一九八一年一月動手修訂,十月完成。現將修訂管見附記於後:

  一、此書以北洋軍閥為綱,實際是中華民國早期的歷史資料。其中不少「內幕新聞」為當時各種書刊所未載,或語焉不詳。由於初版未註明資料來源,不少讀者來函質詢,史學家引用起來尤費躊躇。現將書中重大事件加註說明,但對一般事件則未加註,以免多佔篇幅。

  二、此書是史話,不是史論。內容盡可能地多提供素材,少發議論,不多引經典著作,力求做到從事物的現象中反映事物的本質。

  三、此書是北洋軍閥的史料,不是黨史的資料。關於中國共產黨的產生、壯大及其偉大業績,中國工農運動的逐步形成和蓬勃發展,因作者孤陋寡聞,只能略而不詳。

  四、此書著重敘述軍事、政治(包括外交),對於文教衛生,則因掌握資料較少,不免掛一漏萬,讀者諒之。

  五、此書是史話,不是小說。現在是「人民寫歷史」的時代,力求做到「求實存真」,如有傳聞失實之處,仍希讀者隨時指正。

  此書初版為八十章,修訂本卷首冠以《緒言》,並補寫了三章,共八十三章。原擬力爭上游,提高質量,以適應廣大讀者的需要,奈作者年事過高(現八十四歲),患有多種疾病,又限於水平,有力不從心之感,仍希讀者見諒為感。

陶菊隱 一九八一年十月




其 他 著 作
1.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袁世凱的篡逆與退位(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