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善.願.力 潘維剛的火線救援

善.願.力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412657
秦嘉彌
天下雜誌
2011年9月15日
117.00  元
HK$ 99.45  







叢書系列:NEW VOICE
規格:平裝 / 272頁 / 25K / 普級 / 部分彩頁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NEW VOICE


社會科學 > 性別研究









  以中寮921救援為開端,再接泰北孤軍及防暴三法的通過,還有老人大學的建置以及縮短婦女數位落差的革命,五個故事,以潘維剛為中心,帶出女性對社會的關懷,主旨在透過有能力的女性,人們可以如何的來自己救助自己生存的社會。

  許多人抱怨政府、抱怨生活的環境,但相反的,許多人都忘了自己的雙手是可以改變自己的未來,潘維剛的故事代表社會上有能力、有機會回報社會的人,可以如何有效的整合身邊的力量,面對貧富差距極大的現在,面對弱勢,最可以做的不只是捐錢,這本書寫下的,是一段段帶弱勢族群靠自己雙手雙腳站起的傳奇。

本書特色

  如同針線,串起力量,五個火線救援的故事,是一個個善.願.力的展現。

  「有能力的人,張開雙手比常人更有力」,台灣天災不斷、人禍不少,但無數共度難關的感人故事,是這塊善心之島,永遠走向光明的不敗基因。

  日籍女大學生來台受到性侵,法官以五萬元讓嫌犯交保,恐龍法官的問題頓時在社會引起喧然大波。台灣社會對女性權益的覺醒,在今日是全民可以同仇敵慨的運動,但在民國85年以前,性侵、家暴、性騷擾的法律制裁,卻是一條漫長且艱辛的奮鬥。

  本書以潘維剛為主體,記錄的正是一位在社會上有能力的女性,在面對婦女權益極端受漠視的情況下,如何與一群人為性侵害防治法八年抗戰,舌戰眾人?還有每次開會僅得到一個便當的學者專家,又是如何關門立法,只為了想替台灣無數家暴婦立下強如鋼鐵的盾牌?

  和日本東北大震一般,台灣921大震來襲時,十三位純樸的台灣地主,如何願意割下一整塊快收成的鳳梨田,只為讓同為災民的人蓋個組合屋?當政府無法立刻伸出援手時,台灣的能人志士,又是如何用自己的資源,串起一整個民間與企業合織的救援大網?

作者簡介

秦嘉彌

  英國Stirling大學出版碩士
  曾任自立早報、中國時報編輯及天下雜誌文稿召集人



第一章 中寮媽祖婆
第二章 泰北 戰士的眼淚
第三章 防暴三法 遲來的正義
第四章 老人大學 銀髮大瘋狂
第五章 女人幫女人 老媽也飆網
第六章 成長故事 潘維剛的快意人生



推薦序
在十方道上來去的行願者
林澄枝

  日前,維剛拿給我她即將出版的書的大樣,我本想略讀即可。因為與她交誼已逾三十年,對她的瞭解自認很夠。沒想到,一讀下去,就逐章逐段的細讀起來。不是因為文筆雋永吸引我,而是我讀著這些敘述,喚回了我在中央婦女工作會與姐妹們共事的那段時光,我們曾殊途同歸的一起為維護婦女權益打拚,為獲得的成果欣喜。但是在整個的歷程中,現在我忽然發覺維剛與她的團隊比我們更有前瞻眼光,也更懂方法,她是站在「人權」的高度來為婦女的「人身安全三法」立法的,她是跳脫了「男性」「女性」對立的模式來發聲的。她之所以能在十年左右的時間即能將我國女權向前推進一大步,主因在此。這是我品味本書悟出的維剛智慧。

  維剛二十四歲承父志踏入政壇,是當時最年輕的台北市議員,雖然外表稚嫩,每有發言,卻言之有物,聲調鏗鏘,當時我就發現她有很強的助理,看到她手上拿的文字卡片,不能不佩服她的用心。好的幕僚加上她本身的優秀條件,很快的成為一名出色的民意代表。經過十一年市議員的歷練再上一層樓當選立法委員,幾屆的立委讓維剛從容完成制定保障弱勢婦女法律的使命。她能成功立法,固然歸因於立委身分,也因為她成立一個確實能夠發揮功能的「現代婦女基金會」。

  民國七十六年潘議員就決定選擇「保護受暴婦女」這個議題做為工作的主場領域,懷抱仁心與勇氣傾力投入。這是維剛事業上最有遠見的決定,不但符合世界潮流,也正是當時台灣社會漸受關注的問題。維剛有熱情,有大志,能博采眾議,調和異見,更有堅持不畏縮的勇氣,終於「得道者多助」,長期得到許多專家學者無償的貢獻專業知識,而基金會的幹部都是最強的幕僚,這些因緣的聚合促成維剛在這條菩薩道上修出正果。

  「婦女人身安全三法」讓「現代婦女基金會」成為婦女社團的翹楚,更是婦女界的新力軍、領頭羊。之後,維剛的工作議題又擴展到「老人」,她們開風氣之先成立「老人社會大學」,辦得朝氣蓬勃。對老人的身心照顧藉上課學習、交誼支持等形式,讓老人達到心情愉悅、身體康泰的目的。為迎接全球先進國家「高齡化」時代的來臨,「老人長照」已然迫在眉睫,「老人社會大學」或「長青學苑」雖不能做到病後照顧這一段,但能關注到老人問題,也已走在時代前端了。

  除了關注婦女、老人問題外,維剛還為「泰北孤軍及其遺族」做了一般人做不到的事。立法院結合救總能完成修法工作,還孤軍一個公道,又捐款為孤軍建屋蓋校,誠屬善行。維剛不顧安危數度飛往,我讀到這段故事,幾乎感動落淚。

  十一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給台灣帶來浩劫,維剛也認定中寮鄉為對象,帶領人員與物質全力投入救災,那種實地深入災區,與災民共甘苦的精神,一改維剛都會女性的形象,難能可貴的贏得信任和讚賞。那時我文建會同仁也在附近石崗鄉救災,我自愧無法做到她那種程度,這是維剛讓我欽佩之處。

  我與維剛雖不能說是忘年之交,但虛長她一大段年齡,她待我如姊如母,細微的體貼讓人感念在心。她永遠是一個溫和貼心的鄰家女孩,難怪有這麼好的福報。維剛像一個在十方菩薩道上來去的行願者,有忙碌不完的善行善道等待她去完成,她正年富力強,累積了一身豐富經驗,我期待:她領導的「現代婦女基金會」繼續為新的婦女議題奮戰不懈;繼續為成就婦女終身學習的願望,讓婦女學習尖端知識,拉平數位落差;繼續為老人長照問題在立法院爭取福利;繼續為社會弱勢扶持代言。我相信,維剛做得到的,我祝福她。

(本文作者為實踐大學教授兼諮詢顧問、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

推薦序
有她,真好!
王麗容

  屈指一算,我和維剛認識也超過二十五個年頭了,對於她,我有說不盡的佩服。

  還記得剛認識時,她還是台北市議員,而我是在台北市政府社會局任職的公務員,兩人會產生交集就是因為她想要成立「現代婦女基金會」。初聽到她要設立基金會時,才二十出頭年紀的我,意外得不得了,心想:「怎麼會有人想要以女性為中心,來做社會工作?」畢竟,在民國七○年代,台灣社會幾乎還沒有這樣的人,做這樣的事,也很少有這樣的認知與價值體系。而她想要照顧婦女,讓婦女朋友能跟著時代進步、在台灣社會能擁有尊嚴照顧與同享性別平等的理念,讓我覺得很佩服。

  有別於許多推動女性權益者,直接挑戰男性權威或是激進型作風的女性主義者的刻板印象,維剛的行事風格是柔中帶剛、剛中帶柔。對於婦女議題能夠從柔性面去思考,怎麼樣透過剛毅的國家政策來實踐,而在剛毅國家政策的實踐中,她行事上又是那麼的柔軟,讓台灣社會和文化都可以接受。也因為如此,她才能成功推動「婦女人身安全三法」的立法,讓所有婦女享有法制的保護,擁有平等及安全的生活環境。

  我想與維剛相處過的人,想必都和我一樣,感覺她是讓人覺得很親切、很溫暖,也很謙和的一個人,而她這樣的人格特質,也成為「現代婦女基金會」的組織文化。坦白說,社會工作是相當辛苦的工作,和其他工作相比,它的環境比較不好、薪水低、工作壓力大、沒什麼升遷機會等等。因此,民間NGO組織的人員流動率是相當高的,但現代婦女基金會是其中的異類,人員流動率極低,大多是因為出國讀書才離開,但往往留學回國後,還是回到基金會來服務,所以,在基金會裡,做了十幾、二十年的伙伴不少,也讓婦女相關的服務不但能持續做下去,還能愈做愈專業。會有這樣的結果,我覺得是她創造了一個包容的、溫暖的組織文化,讓伙伴們可以在這裡跌倒、學習與成長,有We are family的感覺,大家就願意留下來,堅持理念、繼續努力。

  和維剛及基金會結緣這麼多年,我常覺得她們容易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做出許多「意外」之舉。記得是我剛生雙胞胎不久,那時維剛和基金會在做家庭暴力防治法草案的制定,我經常沒辦法親自去參加他們許多的法制草案會議,就常常半夜從被窩裡爬起來,把有關法案的想法寫下來,再傳給她們。後來想起來,自己都覺得很不可思議,明明忙著剛出生的雙胞胎,都忙得頭昏腦脹了,怎麼還會有這樣的體力,半夜起來奮戰?而這就是維剛的魅力所在。

  一般而言,社會工作者有個很重要的使命──正直和正義,不過有些人在獲得一些成就之後,常會忘了要維持住這份使命。但在我的感受裡,維剛不管是對什麼人、不管是於公於私,都一直維持著這份很乾淨、沒有雜質的正直與承諾,也讓人會願意和她一起工作。就像九二一大地震時,她到南投中寮去救災和重建的情況一樣。在當時的環境條件下,重建是很不簡單的事,必須要整合各種跨科際的龐大資源才能做,但因為她有這樣的特質,加上有很好的人脈關係和社會資源,才能把大家都找進來,投入重建工作,進而做出令人讚嘆的九二一「中寮」一百個組合屋的興建。

  大家為什麼願意跟著她做?是因為她是立法委員嗎?並不!大家會跟著她走,是因為覺得她做事都是抱著一種利他的想法,都不是為了自己,更重要的很有理念、也很貼近人民的心聲和苦難地區或是災民的文化。九二一地震第四天,我們南下到受災最嚴重的中寮,維剛帶著地理師一起去,後車箱裝著滿滿的金紙和拜拜的物品,因為她知道在台灣的文化裡,必須要有一些儀式性的行為,才能安定災區的人心,讓大家有個依託。她就是可以為大家想到這麼細、做到這麼多。另外,我們也很仔細提出組合屋地區軟硬體詳細計劃資料,當別人想要參與時,她的細心規劃和利他想法,無論是在地人的捐地或是台北大老闆捐組合屋等等,就是很容易因為她的特質而受到感召。

  每回和維剛碰面,總是能聽到她「又」想做什麼,真是個點子王。而那些聽起來有趣,但實際上困難重重的事,到她手中,卻都那麼輕易地被完成。在她身上,我看不到一個「難」字。當她有問題或需要時,她會把她的理念告訴別人或說服別人,大家在聽完她的理念後,很容易贊成她的想法,自然而然地,她就把「難」克服掉了。如果撇開相知多年的關係,單以一位社會工作者的身分來說,我看過這麼多的社會工作者,維剛是我由衷佩服的一位。因為她是最有行動力去挑戰自己的理念、最有承諾感去實踐自己想法的人。有些人有理念,不見得去挑戰,更別說是行動了!而她身上那份對社會工作的強烈使命感,驅使著她不停的往前走、不斷地去挑戰與實踐。所以,當我聽到她「又」想做什麼時,心裡總會升起一種佩服的感受,然後準備好雙手,等著為她喝采的那一刻!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