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績效回顧與展望系列:職業壓力與過勞

績效回顧與展望系列:職業壓力與過勞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292213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勞委會安全衛生研究所
2011年10月01日
100.00  元
HK$ 85  







叢書系列:社福醫療
規格:平裝 / 38頁 / 21*29.7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社福醫療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社福醫療 > 勞工安全









  勞委會歷年來數次配合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調查,進行「全國受雇者工作環境安全衛生調查」,民國83年的調查資料顯示青壯年員工比年長者易感到工作壓力大,大型企業工作員工、服務業員工、高教育程度者、及每週工時較長者皆感受較高的工作壓力;大多數員工認為工作本身的內容(如工作負荷、工作單調等)為造成壓力的最主要原因,薪資福利問題及個人前途發展問題亦是重要的壓力源;處在不同職等及組織規模的員工之主要工作壓力來源有所差別。此調查也發現,自覺壓力大的員工較易患有各種疾病及身心症狀,包括胸悶、腸胃不適、頭痛、耳鳴、肌肉酸痛等問題。

  雖發現工作內容是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但對於工作內容特質卻缺乏清楚的定義,如:工作負荷量過大、工作內容枯燥、工作缺乏自主性、工作缺乏保障等,皆歸屬於工作內容問題,然而這些特質彼此之間卻有極大的差異。國內其他的研究調查,往往侷限於特定職業族群(大多為大型企業男性員工、或護理、教師職業),或者是工作壓力源之測量工具上仍莫衷一是,理論面向的探討更是缺乏,因此對國人工作壓力狀況仍未有整體的認識。

  於民國90年再次辦理「受雇者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調查」,除探討國人自覺工作壓力程度、比較不同職等男女性工作者主要工作壓力源,在工作特質方面納入中文版「負荷-控制-支持模型」(Demand-Control-Support model)之問卷量表。此通用性(generic)工作壓力模型試圖以最精簡的概念,解釋大多數職業族群所出現的工作壓力現象。此模型目前為歐美國家工作壓力流行病學研究最受廣泛運用的工作壓力源量表,除了明確的理論架構外,在實證方面也得到大多數流行病學研究的支持。此量表主要測量的面向包括工作控制性、心理負荷量、與職場中的社會支持,並探討就業保障性等相關議題對受雇者自評健康狀態之影響。近年來疑似工作過勞而猝死的案例頻傳,經勞工團體與媒體的揭露後,更引起社會大眾對此議題的關注。根據過勞的定義指出,過勞是一種身心耗竭的狀態,造成生理上的影響如: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肌肉疼痛、頭昏眼花、緊張性頭痛、無法放鬆、消化不良、中斷性睡眠以及記憶力變差,以及心理上的影響如:憂鬱、易怒、無法專心(低涉入)、情感孤立、低成就感以及無助感。此外也會間接造成工作及人際關係上的問題,如:工作績效差、較低的工作滿意及組織承諾、高離職傾向、高離職率、較差的家庭關係及人際關係。就組織人力資源的觀點而言,亦是一種資源的損害。影響過勞的因素相當多,可以歸納為個人層面以及環境層面兩大類。個人層面中以「人格特質」因素的影響最大,環境層面又可分成兩大類,組織面及工作面。

  以組織面為出發點的研究者,將組織視為人為建構,在組織特性中包括組織形態(保括管理系統、獎罰系統)以及社會支持等;在工作特性中包括工作型態、工作負荷量(公平性,能力與量的平衡)、工作的重要性感受以及工作期望等。當前台灣產經結構變化迅速,諸如結構性失業、雇用關係趨彈性化、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資訊科技革新帶來產業形態的改變等等,工作壓力似乎無所不在,衝擊著廣大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本所分別於民國83年及93年進行「全國受僱者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勞工自覺經常及有時感到工作壓力很大的人數比率自36%增加至68%。工作壓力可能引發的「過勞」容易導致急性腦、心血管疾病;民國95年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分別高居我國勞工第四及第五位死因,而民國95及96年勞保職業病給付案例中,腦心血管疾病占約8%,且其中42%為死亡給付,由此顯示工作壓力與過勞對我國勞工影響。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2007年所做的世界競爭力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勞工年工時高達2256小時(全世界第5長,僅次於韓國、墨西哥、香港和印度);甚至還有23%的勞工,每週工作高達49小時」;另外,根據本所民國93年受僱者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顯示,19.0%覺得工作一向或常常會帶來很大的壓力。造成壓力或困擾的主要原因為福利薪水的問題(35.3%)、工作量的問題(30.3%)、前途發展的問題(29.0%),以上的調查結果顯示出台灣受僱勞工的心理健康問題。




其 他 著 作
1.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25卷4期(106/12)
2.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24卷4期(105/12)
3.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24卷3期(105/9)
4.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24卷2期(105/6)
5.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24卷1期(105/3)
6.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23卷4期(104/12)
7.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23卷2期(104/6)
8. 勞工安全衛生簡訊第124期(103/04)
9. 勞工安全衛生簡訊第123期(103/02)
10.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年報99年
11. 績效回顧與展望系列:肌肉骨骼傷害預防
12. 績效回顧與展望系列:奈米氣膠研究
13. 績效回顧與展望系列奈米火災與爆炸
14. 績效回顧與展望系列:暴露調查與輔導改善
15. 績效回顧與展望系列:職業傷病資料庫與應用分析
16. 績效回顧與展望系列:施工架及其安全組件
17. 績效回顧與展望系列:職場傳染性疾病
18. 666職場健康減重操-DVD
19. 企業壓力預防管理計畫指引
20. 我在等你平安回來:原住民職業災害預防宣導影片(光碟)
21. 低溫作業勞工危害預防指引(POD)
22. 工作場所安全健康自主管理輔導與試辦計畫(POD)
23. 高科技行業使用新興材料職業衛生危害性調查研究(POD)
24. 職場外傷後引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之探討(POD)
25. 勞工職業健康與疾病分析監視研究 (二)(POD)
26. 職業駕駛健康與輪班管理制度研究(POD)
27. 職場復健計畫之探討(POD)
28. 勞工乙二醇乙醚醋酸酯皮膚暴露防護效果研究(POD)
29. 丙烯醯胺暴露勞工生物指標之研究(POD)
30. 美容業人員鄰苯二甲酸酯類暴露評估研究(POD)
31. 奈米金屬粉塵之氣體輸送速度與爆炸關係研究(POD)
32. 作業環境通風系統評估技術開發(POD)
33. 職業災害勞工補償機制與職業性癌症認定評估研究(POD)
34. 造船廠噴砂作業勞工重金屬有害物暴露調查研究(POD)
35. 國內危害化學物質暴露評估資料庫建立先趨計畫(POD)
36. 塑膠產業勞工鄰苯二甲酸酯類暴露評估研究(POD)
37. 奈米金屬粉塵防爆研究:氮氣惰性化(POD)
38. 型式檢查合格廠商品質制度現況調查及查核指引研究(POD)
39. 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工具之建立-肢體障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