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初考、原住民特考:台灣原住民族史概要(含大意) 看這本就夠了<讀書計畫表>

初考、原住民特考:台灣原住民族史概要(含大意) border="1"/>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153955
邱燁
千華
2013年2月01日
163.00  元
HK$ 138.55  







叢書系列:初等考試 原住民三/四/五等
規格:平裝 / 464頁 / 18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9版1刷
出版地:台灣


初等考試 原住民三/四/五等


[ 尚未分類 ]









◎依照最新命題大綱編制!
◎標記考題重點,輕鬆掌握奪分要領
◎章後精選考題.關鍵考點一目了然
◎囊括考試精華.模擬考題必奪高分

本書特色

  融合測驗與申論式試題,為使考生獲取高分精編,在各族歷史文化中提供一盞明燈。本書共六篇,內容包括「原住民族發展歷史」以及「原住民族文化史」兩大部分,從族群發展、地理分布、和外來族群的互動、以及原住民相關時事常識,娓娓道來,再就各原住民族的生活方式及其族群代表特色,從社會制度、經濟生活、信仰祭典、生命禮俗及其藝術文化六個面向來剖析各原住民族的特色,內容詳實,無所遺漏。

  1.各章收錄重點提示和參考書籍,幫助考生攻略重點無所遺漏。
  2.針對測驗與申論題型編寫模擬試題,以供讀者練習測試自我程度。
  3.收錄101原住民族特考之試題,幫助讀者掌握命題趨勢。

  熟讀本書內容、掌握考題重點,持之以恆勤練考古題,必能獲取高分,金榜題名!



第一篇 總 論
第一章 原住民與南島民族
第二章 原住民族稱呼演變
第三章 台灣史前文化

第二篇 平埔族文化史篇
第一章 平埔族文化及發展史概說
第二章 平埔族傳統文化概說
第三章 北部平埔族
第一節 凱達格蘭、雷朗族
第二節 道卡斯族
第四章 中部平埔族
第一節 岸里社
第二節 巴布拉族
第三節 巴布薩族
第四節 和安雅族
第五章 南部平埔族
西拉雅族

第三篇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史篇
第一章 泰雅族(ATAYAL)
第二章 賽夏族(SAISIYAT)
第三章 鄒族(TSOU)
第四章 邵族(SHAO)
第五章 布農族(BUNUN)
第六章 魯凱族(RUKAI)
第七章 排灣族(PAIWAN)
第八章 卑南族(PUYUMA)
第九章 阿美族(AMIS)
第十章 雅美族(YAMI)
第十一章 噶瑪蘭族(KAVALAN)
第十二章 太魯閣族(TRUKU)
第十三章 撒奇萊雅族(SAKIZAYA)
第十四章 賽德克族(SEDIQ)

第四篇 日治後原住民族史
第一章 日治時期及戰後民國原住民族史
第二章 台灣的都市原住民

第五篇 模擬試題
測驗題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申論題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篇 最新試題及解析
101年原民特考三等-臺灣原住民族文化
101年原民特考三等-臺灣原住民族史
101年原民特考四等-臺灣原住民族文化概要
101年原民特考四等-臺灣原住民族史概要
101年原民特考五等-臺灣原住民族史大意



作者序

  一、本科內涵

  本書編寫焦點主要集中在原住民族發展歷史以及原住民族文化史這兩大部分,其主要內涵與焦點為:

  (一)原住民族發展史

  「原住民」為何稱之為「原住民」,就其字面上的意義而言,「原住民」指的是「原來就居住在台灣島上的先民」。一般而言,敘及台灣的歷史發展不外乎分為「荷據時期」、「明鄭時期」、「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這五段時期是所謂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前前後後不過四百年左右,其統治者皆從海外來,構成的歷史無疑是一部台灣殖民史。然而,在此之前台灣島上早已有人類活動,並發展出多元的文化活動與生活面貌,其價值與內涵絲毫不遜於後來的主流民族-漢人。

  身為台灣島上的原居住者,在外族的多年統治之下,每一段時期都有不同的名稱,從明清史書上的「番族」、日治時期的「高砂族」、國民政府時期的「高山族」、「山胞」,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稱呼,但仔細探究之下,這些由外族所賦予的稱呼,對原住民同胞而言,不恰當也未尊重其主體性,況且原住民並非都居住於高山上。隨著時空的推移、時代的發展,原住民族自覺性增強,於1984年成立「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簡稱「原權會」,致力於台灣原住民族自覺運動,並於1994年首次獲得政府回應,將憲法中的「山胞」正式更名為「原住民」。此外,政府也陸續新增原住民族,由讀者們所熟知的九族,擴展出第十族邵族、第十一族噶瑪蘭族、第十二族太魯閣族、第十三族撒奇萊雅族,第十四族賽德克族,尊重原住民的主體性與完整性。

  總而言之,就原住民的族群發展的歷史面向而言,吾人可視為其與外族群互動下所產生之歷史事件,諸如各時期之中,荷據時期以「新港文書」對平埔族的發展影響最為深切;明清時期的發展重心則在於當大量的漢民族持續移墾台灣之際,不同的文化體如何獲得調適以及原住民族群如何在土地開發上和漢民族取得一均衡點;至於日治時期,日本為奪取台灣珍貴的山林資源,而原住民族群是其最大絆腳石,遂推行理番計畫,欲將原住民文化消滅殆盡,原住民族在面對族群存續之關鍵時刻,自然而然的就以抗日事件等作為此時期之發展核心;最後的國民政府時期,族群發展主要面對的是在多元文化並列的衝擊下,原住民如何將其文化得以永續傳承下去,原住民族稱的正名活動即代表著對自我本身文化價值之堅定信念的表現。

  本書透過介紹豐富的台灣原住民文化、歷史發展與源流,讓讀者一窺原住民世界的豐富性與多樣性,與其他族群的交往情形和英勇事蹟,了解其蘊藏的文化內涵,進而尊重原住民的歷史與文化,消除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與偏見。

  (二)原住民族文化史

  原住民族以著名的藝術文化、祭典儀式為特色,亦是讀者們認識原住民族的第一步,然而這些了解多半只停留在原住民表面的圖像,例如:原住民歌舞、豐年祭、狩獵、雕刻、服飾等,對於其社會制度、組織、宗教信仰、生命禮俗、歷史源流各方面的文化內涵稍嫌不足,因此,要充分地了解原住民族的發展與內涵,實在不可輕忽此一層面。縱使是鮮豔美麗的服飾與喜慶歡樂的祭典都有其時代背景的縮影與部落發展、傳承的意義所在。而本書也將對原住民的歷史源流與豐富文化背後所賦予的意義,做深入淺出的介紹,讓讀者在欣賞原住民族多樣文化之餘,也能對其文化核心與意義做一充分的了解,達到體察原住民族之情。

  原住民族的歷史發展雖然悠久,卻缺少文字的發展,現在所熟知的原住民資料,大多是漢人或日人這些對原住民而言所謂的入侵者,以田野調查的方式紀錄下來。因此,為數不少的原住民各族神話傳說、口述歷史成為重要且珍貴的資料。神話傳說常透露出族群的源流何處、發展面貌、生活規則與祭儀方式,成為了解原住民文化發展的概況與輪廓。神話傳說包含的面向甚廣,舉凡族群起源、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動植物、農耕、狩獵、飲食、宗教、信仰、生育、喪葬等包羅萬象,涵蓋生活各個層面。在眾多的神話傳說中也蘊含著許多的禁忌,禁忌是原住民的行為規範,亦是祖先流傳下來的經驗法則,透過禁忌展現前人的智慧、對子孫的告誡、與自然和平相處。神話傳說增添原住民文化的可看性與豐富性,填補沒有文字紀錄的原住民文化發展脈落。

  原住民的祭典儀式型態多樣,各族都有其代表與特色,透過祭典是認識原住民社會的重要管道。一般人對於祭典多半停留在載歌載舞、飲酒作樂的印象,但是祭典對於原住民而言意義重大,與生產活動緊密相關,像是豐年祭、五年祭等農耕祭儀;大獵祭、射耳祭等狩獵文化,展現其對農作物的重視與珍惜,以及不違反供需平衡的狩獵方式,更培養受人愛戴勇士的精神。

  「出草」又稱為「獵首」,意為砍人頭的行為,原住民族中除了居於外島的達悟族之外,各族都有獵人頭的習俗。然而,這種習俗卻讓外來統治民族聞之喪膽,也讓原住民成為殘暴、野蠻的代表。其實在原住民的傳統社會中,獵首行為是祖先的遺訓,更是成為勇士的最佳途徑,為一件神聖、崇高又受人景仰的行為。獵首行為在戰國時代也曾流行,能獲得敵人的首級更是論功行賞的標準,草原民族亦有此風俗。由此可看出,在時代動盪不安、族群處於群雄割據局面時,弱肉強食、自顧不暇,更沒有多餘心力去思考道不道德、殘不殘暴,能保護家人、捍衛族群最重要。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之下,發展出獵首行為,逐漸成為一種習俗,更保存下來。此外,獵首還有社會心理方面的因素,是榮譽、社會地位的象徵,更是男性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娶得美嬌娘的有利條件。因此,一項風俗的產生必有其因時代與環境所發展的背後意義,讀者們應全面了解後,再對風俗習慣進行評論,才不至於流於表面之談。

  在社會制度方面,原住民各族也不似漢民族有一致性的父系傳統,反而包括母系、父系及貴族社會,不同的社會型態反映在財產制度、婚姻制度、社會階級、繼承制度、會所制度和社會組織各方面。各族群的發展也不盡相同,有自成一格的各類團體組織和文化活動,有其獨特的生活方式構成每一族與他族之間的區隔與特色所在。雖然原住民沒有具備完整的政府組織與部門管理,但在各族群中仍有適合於各部落處理公共事務的領導人與團體,這些維持部落運作的制度,歷時久遠,族人們更遵行不悖,嚴格來說甚至比現代國家的政治體系來的有效率,可見原住民族的團結合作、效忠領導人的精神。然而,將原住民納入現今政治制度中,反而破壞其部落政治體制,原本強而有利的控制力被破壞,產生許多問題。所以人們常說原住民族是野蠻社會、沒有文化,由此看來這個迷思終將被打破。

  再者,在藝術文化方面,原住民的成就更是大家有目共睹,婦女們傳統的織布和刺繡頗具特色、男子因狩獵而發展出的鞣皮工藝、石板屋的建造、達悟族的丁字褲、漁船、雕刻、舞蹈等,都是特色鮮明、廣為人知,其中布農族的八部合音更是蜚聲國際,成為台灣的驕傲。這些特色也反應出人與生活環境和諧互動下所發展的產物。雖然原住民族沒有文字,但所表現出來的文化豐富面貌,成為更強而有力的族群代表特徵,無疑是種活廣告。在身體毀飾方面,也發展出不同於漢人社會的黥面、鑿齒、拔毛、涅齒、穿耳的審美觀念,這些特別的習俗也有其深層的意義存在。以黥面而言,唯有獵過人頭的勇士才有資格刺青,而女子則須精通紡織技巧,因此黥面成為身分地位的象徵。

  最後,就算是勇猛無比的原住民,也缺少不了能撫慰人心的宗教信仰。原住民社會中存在著泛靈崇拜,所謂泛靈崇拜是指崇拜宇宙天地間的萬物精靈,包括自然界的各類現象及祖先靈魂,其中特別崇拜祖靈信仰。他們認為祖先具有庇蔭子孫的功能,子孫為了安居樂業、榮耀祖先,避免褻瀆祖靈,一切行事也必須遵守祖先遺訓旨意,處世行為也受此概念的影響,可由祖靈祭的盛大舉行看出。平埔族則以西拉雅族的拜壺文化聞名,其中「阿立祖」、「公廨組織」也為代表性特色。此外,巫術信仰在原住民社會也頗為盛行,「祭司」在祭祀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巫師」,在平埔族社會稱為「尪姨」,以替人治病、消災解厄、趨魔除邪為主,此二者皆在族中享有一定的身分和地位,亦是不可或缺的領導性人物。

  原住民雖無文字發展,但可透過他族記載,與他族之間的互動來了解其社會文化與行為習性。清領時期卑南族的「卑南大王」、日據時期的「高砂義勇隊」等,來建構出屬於原住民族的歷史面貌。總括來說,原住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可說多樣豐富,但換個角度而言又不乏其共通性,不外乎同中求異、異中求同。透過神話與傳說構成口述歷史的文化背景、民族起源、發展脈落;透過祭典儀式了解文化傳承、祖先遺訓與該具備的能力;透過藝術文化一窺生活面貌、與自然共存的和諧共處方式,許許多多的歷史與文化都反應著原住民族的中心思想、民族精神,因此,期望藉由此書讓讀者能全面性的了解原住民的各種面貌,在欣賞之餘更能體會其背後所賦予的文化內涵與意義。

  二、準備方向

  分為原住民族發展史及原住民族文化史兩個面向來說明。

  (一)原住民族發展史

  原住民族發展史為族群互動的歷史,與漢族及日本民族等外族間的互動特別重要。讀者於準備原住民族發展史時,可將重心置放於該族群與外族的互動歷史過程,諸如明清時代原住民族和漢人族群之間,因為漢人的開墾和貿易而與原住民族之間產生諸多衝突事件以及在日據時代面對一個威脅性的殖民統治時,原住民族如何在維護本身固有文化前提上,對日本的殖民政策和理番計畫作出回應,成為此時期原住民族和日本人最重要的互動過程。除了族群間的互動發展外,對於原住民族的基礎認識,讀者們亦不可輕忽,諸如原住民族的史前文化、地理分布特色、以及相關時事發展等基礎性知識,亦頻繁地出現於考題之中。

  族群發展互動、地理分布、原住民相關時事常識等,為過去有關考題中一再出現之命題,然而在準備的方向與方法上,筆者認為,或許可於研讀原住民發展史時,以當一個文化遇到一個全新的外來文化時,新舊文化團體如何對於兩者完全不同特色之文化體進行一個「文化化合」的過程,即從初期接觸時所發生之衝突,後透過持續的接觸和發展,從而調整、適應,最後趨向一個文化化合的型態,簡單的說,就是將外來文化融合自我族群文化特色,加以吸收、轉化、利用,而成為屬於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筆者認為,透過此種深入學習態度去分析、思考各個族群的生活方式,想必可以歸納出一個原理通則出來,並運用此理念,去探討各項變化、統整之題型。

  (二)原住民族文化史

  原住民族文化史主要重心乃在於原住民族的生活方式及其族群代表特色,讀者於準備此一部分時,必須考慮到原住民族的社會制度、經濟生活、信仰祭典、生命禮俗及其藝術文化等六個面向。此六項彼此互相連絡、影響,如信仰則發展祭典因而產生禁忌,所以生命禮俗中諸多儀式,即生、老、病、死等情形,則形成該族群的社會組織特色,此一網狀文化結構,在這六個文化面向中,以「信仰祭典」最為重要。

  信仰為一族群心靈價值核心所在,人的所作所為、行為舉止無不受到信仰的支配,直言之,信仰的特色即族群文化特色的縮影,基於信仰,決定族群的生活方式,因而構成該族群的文化特色。原住民文化透過信仰的方式形成,原住民文化的傳承則透過世代間口傳的神話傳說而保留下來,是故信仰與傳說彼此相輔相成。原住民的神話傳說,雖在歷史上並不具有絕對確信的歷史地位,筆者願各位讀者於解讀原住民神話傳說時,將其視為信仰、禁忌、文化來源等文化面向去解讀,藉由神話的特性來了解其文化特色,相信在認識原住民文化時,可以能更合理且符合邏輯的了解原住民文化特色。

  (三)命題趨勢

  展望未來考題,筆者認為除了上述基本題型外,在統整、變化題形上會朝向原住民發展史與原住民文化史的統整運用,各族群文化性質間比較,及在深度文化內涵上的比較與應用,舉例如下:

  進階題型
  賽夏族矮靈祭典其文化特色何在?

  考題分析
  以「氏族祭祀組織」、「神話傳說史詩」及「外族靈之信仰」,為賽夏族矮靈祭之特色,而這也是賽夏族祭典不同於其他原住民族祭典最大之處。

  讀者若能清楚了解各族群之文化內涵,並深度思考其文化所代表之意義及在日常生活行為中所為之的展現,透過此一融合、統整、比較學習各原住民族群文化,相信在學習原住民族史時,必會擁有一份踏實感。

編者 謹識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