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惡童

惡童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42036
燕娜.泰勒
吳岫穎
聯經出版公司
2013年7月04日
87.00  元
HK$ 73.95  







叢書系列:小說精選
規格:平裝 / 192頁 / 14.8*21.0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小說精選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其他地區









如果要你交出最有意義的東西,那會是什麼?!
一場奉獻物品以交換「意義」的祭典開始了──
洋娃娃、食指、貞操、信仰……,以及「生命」!
失去的同時,是否有所獲得?
這一切不一定有答案,但是必須記得:不能和「意義」開玩笑!

  《惡童》,丹麥出版界最震撼的一本書,終於在台灣曝光!
  原著一度遭丹麥政府查禁,卻屢獲世界各國出版大獎!

  已翻譯成25種語文,中學生必讀書單之一
  一本絕對撞擊你的內心.轟動全球的爭議性小說!
  北歐版《蒼蠅王》,窺見殘酷與天真!

  書中的主人翁皮爾.安東,在某日體悟到沒有任何事情具有任何意義之後,決定離開學校,然後日復一日地,坐在同學們上學途經的一棵李子樹上大喊:「沒有任何事具有任何意義,因此不值得做任何努力!」這個貫穿全書的論調,引起了同學們的反感及不安,於是大家決定,他們要證明意義的存在。

  們找到一座廢棄的鋸木廠,所有人把對自己別具意義的東西帶來,堆積成一座「意義之堆」。愛麗絲帶來了六歲時最心愛的娃娃,娃娃的頭被一隻德國狼犬咬壞了。她還記得當時她哭得多麼傷心。而信仰虔誠的凱恩,帶來了一本珍貴的古舊詩歌本,詩歌本前後有好幾頁已經散落不見。麗卡奧素拉則帶來一把珍珠製的梳子,梳子至少掉了兩支梳齒。而熱愛音樂的吉他男孩顏約翰帶來的,則是一卷已經壞了的披頭四錄音帶,雖然如此,他仍不捨得丟棄。其他人則是挨家挨戶地詢問,他們是否可以捐出什麼有意義的東西。然而,這樣似乎還不夠說服皮爾.安東,還不足以證明意義的存在。

  於是大家決定,每個人必須輪流獻上自己最珍視的東西,而前一個人可以指定下一個人必須給出什麼……於是瘋狂開始滋長,就在這樣被剝奪的痛苦轉變成報復的惡性循環,從一個原本立意單純的活動,逐漸演變成一連串的背叛和暴力事件。最後有人得交出祈禱毯,有人得獻出童真,有人得截斷手指……整起發生在青少年之間的瘋狂事件,就在有人跟父母告密之後,才被成人介入而終止。警察封鎖了現場,學生們被禁足,這個故事被媒體報導之後,引起了廣大的關注,甚至有紐約的博物館想要把這意義之堆當作藝術品來展出……

得獎記錄

  德國明鏡周刊精裝版排名第7,青少年類書籍排名第2。
  2001丹麥文化部最佳童書獎
  2008法國Le Prix Libbylit 最佳兒童小說獎
  2011美國 Printz Award、Batcherlder Award
  2011德國青少年文學獎提名

作者簡介

燕娜.泰勒(Janne Teller)

  1964年生於哥本哈根,是一位具有德國背景的丹麥人,她的母親來自奧地利,祖父來自北德。曾在世界各地居住和工作,其中包括在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亞。目前在紐約定居。

  法學院畢業後,她在歐盟和聯合國擔任顧問,去過許多發生戰事的國家。30歲辭職後,開始專職寫作。1999年以首部小說處女作、北歐當代傳奇《奧丁之島》晉身作家行列,《惡童》於2000年出版,是她第二部小說作品,獲得廣泛迴響與討論,此外也曾在丹麥和國際報章與雜誌上發表一系列的的短篇小說和散文。目前她的文學作品已被譯成十餘種語文,包括英、美、荷、西、南韓、義大利、法、丹麥、日本、巴西、匈牙利、巴斯克(Basque)、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等。

  這部《惡童》甫出版即受到丹麥熱烈討論並曾遭丹麥政府查禁,但隔年即開始受到矚目與獎項的肯定,獲頒2001年丹麥文化部最佳童書獎、2008年法國Le Prix Libbylit最佳兒童小說獎、2011美國普林茲文學獎(Printz Award)、Batcherlder Award、2011年德國青少年文學獎提名。

譯者簡介

吳岫穎

  馬來西亞華人,兩個男孩的母親。1999年畢業於中國南京大學中文系。2001年隨丹麥籍先生居住於丹麥,同年開始在馬來西亞報章撰寫旅居生活雜記。2009年畢業於哥本哈根Gladesaxe幼教學院。目前在哥本哈根的一家保育園任職。自2010年開始至今於馬來西亞報章撰寫親子專欄「媽媽聲」,著有《丹麥,生活旅行》。



給中文讀者的話

燕娜.泰勒

  十多年前,也就是2000年的元月份,我收到了來自丹麥出版社的一封信,詢問我是否能為青少年們創作一部小說。

  通過寫作能讓我接近一些自己並不太能理解的事物,這一直是我創作的動力。我覺得如果我選擇為青少年朋友寫作,我極可能永遠無法達成這樣一個努力的目標。因此對於這個邀請,我的腦子很自然地馬上就做了決定:「還是婉拒吧。」然而,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內,我的腦海裡忽然閃過一個陌生的聲音,對我說:
「一切都無所謂。我很早以前就知道了。因此沒有甚麼是值得我去努力的。這一點我剛剛才意識到。」

  這是一個相當詭異的事實;十四歲的皮爾.安東誕生了。聆聽著他那意志消沉的使我無法反駁的陳述,除了委派皮爾.安東的同班同學去展開一場絕望的探索,以證明皮爾.安東的錯誤,我別無他法。他們必須說服他,以及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生命中,確實有些什麼是有意義的。

  這樣的一個任務將如何無可避免地發展成一場可怕的探索,我一點概念也沒有。我也全然無法預知它將如何結束。只有在寫作的當下,我才意識到,我這一生其實都在心底裡揣度著一個皮爾.安東;而如果我沒有猜測錯誤,大部分人的心裡也住著一個皮爾.安東。

  在寫作《惡童》之際,我再次回到了十四歲。我曾經擔心這會導致這本書變得更為天真,卻發現這不是必然的。再次回到十四歲,只讓我從成人世界的種種包袱裡解脫出來:有關事情該如何發展的一切先入為主的觀念、我們的決定──關於該如何回答(或忽視)有關生命中沒有答案的種種問題。年輕人對於更大的問題始終抱著開放的態度。當他們在生命中做出抉擇時,他們必須尋找意義,這是他們最基本的需要。重新回到十四歲,允許我和這些年輕人一樣,以開放的眼光來看待關於我們的存在這樣一個巨大的問題。

  因此,《惡童》成為我自己探索意義的旅程。這是一個不凡的、充滿挑戰的經驗。這個經驗,讓我在心底裡,和皮爾.安東成為了朋友。

  對我而言,《惡童》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故事。一個我十四歲時應該閱讀的故事;一個在我三十五歲開始撰寫它時,無可理解地還是必須要閱讀的故事;一個我承認我在四十六歲的現在依舊喜歡閱讀的故事。

  長期以來,《惡童》所面對的阻力和惡意批評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因此,也從來沒有停止讓我感到驚訝:首先是出版社拒絕出版;接著,在像丹麥這樣一個自由開放的國度裡,大人們認為青少年不應該閱讀此書,甚至在丹麥的某區域,這本書連續多年都被學校列為禁書。接下來,儘管《惡童》被海外國家翻譯的次數已經逐漸增加了,歷史還是重演:《惡童》在挪威西部的學校被列為禁書;在法國,書店拒絕售賣此書;而在德國,儘管老師將此書列為課程範圍,部份家長仍然禁止孩子閱讀。

  是的,《惡童》的調子是黑暗的。是的,它敘述無數艱難的時刻。是的,它質疑著許多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對我來說,它依然是一則充滿希望和光芒的故事。這一道光芒,也許無法照耀書裡那一群定下如此可怕契約的孩子們,但這道光芒卻一直都在這裡,為我們其他人照耀。幸好,有些讀者一直都看到它,而《惡童》一路上都有堅強的支持者。對於他們,我總是充滿感激,沒有他們這本書肯定無法在此刻被你握在手裡。

  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但是在過去的這幾年裡,我非常高興看見《惡童》開始被越來越多人接受了,並且有了更為廣泛的讀者群。今天,在我書寫的此刻,無視於那些依然存在的負面意見,這本書已經被翻譯成二十五種不同的語文,而在丹麥,它已成為目前高年級生閱讀最頻密的其中一本書。它獲得了無數國際獎項,並且在德國和墨西哥這兩個完全不同文化的國家,同時成為了暢銷書,這對我來說是個意外的驚喜。這本書讀者之多,是我之前完全無法想像的一種可能性。

  最重要的是,我自己再也不懼怕皮爾.安東了,我只是感激他;我心裡那一座直跟著我的充滿危險意味也充滿誘惑力的黑暗閣樓,因為他,我把那裡的窗口全都打開了。如今那裡充滿了光亮,我可以隨心所欲地到訪,而不會感到沮喪。事實上正好相反!邏輯上來說,皮爾.安東也許是對的,如果我們以一個更廣大的視角來看待人生。然而問題在於,我們並不生活在一個廣大的視角裡,我們生活在一個和我們更為靠近的角度裡;這裡、當下。這打開了我的雙眼,讓我看見生命事實上是如此地充滿驚喜──只要我們不以人為的、自己設定的種種侷限來扼殺它。

  我希望皮爾.安東對每一個經過它的人,都能產生如此的影響。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