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初石列嶼:中原大學建築系2015畢業設計作品集

初石列嶼:中原大學建築系2015畢業設計作品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96426
余咨穎/主編
田園城市
2016年7月01日
260.00  元
HK$ 221  






ISBN:9789865796426
  • 叢書系列:獨立出版
  • 規格:精裝 / 464頁 / 17.6 x 25 cm / 普通級
    獨立出版


  • 藝術設計 > 建築 > 各式建築 > 其他主題











    [宣言:初石列嶼]





    宣言

    壹、導讀邀文

    謝明燁 |建築系主任  曾光宗 |專任副教授

    黃俊銘 |專任副教授  

    陳宇進 |助理教授   謝統勝 |助理教授   

    曹拯元 |助理教授   陳宣誠 |專任講師   

    江世彥 |兼任教師   邱裕文 |兼任教師   林冠華 |兼任教師   

    劉崇聖 |兼任教師   廖耕暉 |兼任教師   蘇富源 |兼任教師



    貳、建築設計

    蔽生 ─ 公共性與尺度 ─ 都市發展下的台南社會空間調研設計 |林乙銘

    裏中壢|丁 傑

    在樹梢上 |洪匡哲

    記憶的至高點(Mnemonic Peak) |蔡君陽

    移動集居 ─ 生活培養皿 |張起瑞

    起伏與繁衍 ─ 建築與大地的對話 |謝穎慰

    縫合 ─ 雙連站帶狀公園改造 |鐘小晴

    人與人的連結詞 ─ 南松市場改造 |許益烜

    石屋的負像 |顏 駿

    台灣的萬塔之國 ─ 城市斑塊的定著與繁衍 |黃家容

    都市時節 |李惠均

    新竹漁港再生計畫 ─ 帆船博物館 |陳庭寬

    再現高雄意象 |簡柏菖

    傲慢與偏見─ 蘭嶼的新型態便利商店網絡 |林依瑾

    生活參道 |黃俊維

    敦南金融大樓改建 ─文化地標營造 |關淳中

    台中新都心 ─ 惠來遺址博物館 |林育萱

    同去童趣 |劉子宜

    鐵路地下化的地面再利用 |林宇謙

    創作聚落 |李政昇

    極限|吳松霖

    道/島之上 穿梭城市的漫遊路徑 |潘昱宏

    水岸新生活 ─ 高雄哈瑪星水岸規劃 |林柏成



    參、都市規劃設計

    台南市24小時生活美術館 |趙心怡

    消失的埤塘 ─ 都市與自然的變換介質 |莊煜程

    巡。大甲 ─ 以宗教向心力改造空間作為路標巡禮大甲 |柯郁儿

    南河地誌 ─ 內灣 × 轉山 |彭子峻

    都市記憶滲透 / 磚瓦文化地景場域 |王宜儒

    街道空間敘事 ─ 建構在尺度變異下的公共空間策略 |許州明

    眾神/人之所 |潭 穎

    將天空還給行人 ─ 序章 |李沛航

    節點百貨 ─ 以動線串聯各式消費型態而產生各類活動的連結 |林宜臻



    肆、建築再利用

    解體再生 |翁思嚴

    微偏義計畫? /「被形成」的地域性 |陳文哲

    鐵馬之家 ─ 市場裡的單車天堂 |吳至強

    產業、空間的搖籃到搖籃 |陳致瑋

    廢島 |吳信之

    大溪。在地參與與規劃再造 |江岳翰

    忠信市場 ─ 記憶未來式 |詹家緯

    再造東門 ─ 以市場作為社區運作的中心機器論 |黃詩浩



    伍、空間探討

    Separation / Individuation ─ 自我位置的建構過程 |曾薇陵

    人尺建築 ─ 從人體尺度行為衍生的空間設計 |余咨穎

    北城印巷 ─ 城市街頭類展覽館計劃 |詹竣傑

    流浪旅行 |謝政翰

    自我偏移 |簡 綸

    玩 ─ 兒童生活學習空間 |楊芳熹

    影像空間 |胡雅棠

    建築思學 |陳思潔

    個體到群體 |陳 棣

    移情氛動 |蔡承霖

    One can be many |黃中緯



    著者群 ─ 中原建築 2O15 畢業班

    特別感謝

    ?





    推薦序



      剛得到本屆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侯孝賢先生如此說:「電影拍很久了,有句話說,創作時,觀眾是不存在的,導演要走哪條路,是個人決定。」



      建築設計,不也是如此嗎?設計者要走哪條路,不是為了討好觀眾,不是為了鎂光燈,而是忠於自我。



      世界上除了「建築」以外,恐怕再也沒有一門學問的觀點是如此多元。有人把建築看做是感性的雕塑品,有人把建築看做是理性的機器,有人把建築看做是生活的容器,有人把建築看做是歷史與文化,當然還有人把建築看做是產業與經濟。不同的觀點推演出不同的價值觀,也產生了不同的信奉者,於是建築變得複雜,評價的標準也變得莫衷一是。諷刺的是,這種複雜與多元也正是多數人覺得建築有趣的地方。



      畢業設計的每個題目,都像是一篇研究,是每個人自我對話及追尋問題答案的過程。即使有些人用盡力氣,在有限時間內無法找到答案,但這段過程仍然是珍貴的。因為挑戰過了,嘗試過了,才知道此路不通,這何嘗不是種收穫?就像愛迪生嘗試了一千多種錯誤材料,最終才成功發明電燈泡一般,這種嘗試錯誤的過程,是未來邁向成功的基礎,值得勇敢追尋。



      熬過了畢業設計的你們,像是破繭而出的飛蛾,未來的世界無限寬廣,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追尋的方向。然而,理想總是浪漫,現實總是殘酷,在未來殘酷的現實世界裡,盼望你們能多找回一點浪漫。

    ?
    謝明燁 系主任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