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承先啟後的孤僧:東初法師佛教文化學行略探

承先啟後的孤僧:東初法師佛教文化學行略探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987602
釋演正
法鼓
2017年9月01日
207.00  元
HK$ 175.95  






ISBN:9789575987602
  • 叢書系列: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
  • 規格:平裝 / 52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


  • 宗教命理 > 佛教 > 其他











      東初法師(1908-1977),飽參實學,著作等身,重視傳統修持,極具時代意識,富有世界眼光的一代佛教思想史家。畢生在佛教制度、教育、文化、慈善等多重領域,均有過重大貢獻。法統根源,親炙師承靜禪、智光、太虛、虛雲、印光、弘一諸大師門下,僧眾後進,則包含茗山、性空、星雲、煮雲、聖嚴、聖開等多位當代佛教巨擘。本書稱之承先啟後,甚為確當!?

    ? ?

      他是以復興佛教為中心思想的實踐者,曾親身推動了禪宗體制改革,促使焦山叢林成為全中國青年僧伽學法、修行的示範園區。在臺灣所建立的一系列佛教文化事業,後來更直系延伸發展出,聞名全球的中華佛學研究所、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法鼓山、慈光山等現代化僧團體制……。



      本書全面考述了東初法師一生的思想事蹟,完整涵蓋其著作與相關文獻,嘗試發揚傳主在佛教文化的精神、行誼與歷史洞見(未來發展藍圖)。關心亞洲新世紀與佛教大動脈的讀者,透過內文,相信可以發見不少預示山林來路的啟蒙元素。





    通序 ?釋聖嚴

    序文──李志夫、方甯書同撰賀 李志夫、方甯書

    自序 釋演正

    導讀 釋慧嚴



    第一章 ?序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原道

    一、寫作之前沿

    二、選題之意義

    三、論述之基源

    第二節 ?研究範疇:徵聖

    一、相關認識背景

    二、主要文本內容

    三、各章結構說明

    第三節 ?研究方法:返本

    一、詮釋態度之原則

    二、佛學研究的方法論

    三、本研究運用的寫作策略

    第四節 ?研究目的:開新

    一、探索釋東初的成果與貢獻

    二、檢視近代佛教之發展歷程

    三、啟蒙未來佛教文化之重新



    第二章 大陸時期事蹟考述

    第一節 ?時代、籍貫與出家背景

    一、時代情境

    二、出生籍貫

    三、出家因緣

    第二節 ?師資傳承與法脈源流

    一、釋靜禪的傳統禪門教育

    二、釋智光的行誼與叢林改革

    三、釋太虛與現代佛教革命運動

    第三節 ?新風潮下的佛學院教育

    一、參學的經過與背景

    二、求學、受戒與遊方

    三、閩南佛學院與常州天寧寺

    第四節 ?傳統叢林的辦學與歷練

    一、焦山的歷史時空背景

    二、焦山時期的辦學作務

    三、擔任住持與離開大陸



    第三章 ?近代佛教文化事業的推展及其來臺歷程

    第一節 ?釋東初與近代佛教文化事業

    一、近代中國佛教文化事業之崛起

    二、續延慧命的臺灣佛教文化事業

    三、釋東初與臺灣的佛教文化事業

    第二節 ?來臺初期的事蹟

    一、內戰後的逃難歲月

    二、創辦《人生》雜誌

    三、出任中佛會駐臺辦事處主任

    第三節 ?閉關、建館與影印藏經

    一、法藏寺閉關深入潛修

    二、籌建中華佛教文化館

    三、影印藏經與社會效應

    第四節 ?弘化、慈善與晚年事蹟

    一、從事社會慈善工作

    二、創辦《佛教文化》季刊

    三、晚年著述與國際弘化



    第四章 ?釋東初佛教文化思想枚舉

    第一節 ?釋東初提倡佛教文化的緣由

    一、佛教文化相關的定義問題

    二、提倡佛教文化的理想使命

    三、勾勒佛教文化的經營方向

    第二節 ?關注國際交流與時代新知

    一、國際佛教文化的交流

    二、與時俱進的時代眼光

    三、從知識性的宣化著手

    第三節 ?重視學術成果與歷史研究

    一、以佛教精神為主軸的文化探述

    二、開展接納現代學術成果的方向

    三、強調歷史研究的重要性與運用

    第四節 ?以禪宗傳統為文化融合與創造指南

    一、釋東初對禪宗精神的體認

    二、點明禪宗存在的獨特價值

    三、正視禪宗文化的未來發展



    第五章 ?餘論

    第一節 ?認識釋東初的新視角

    一、釋東初個人行徑之諍議

    二、釋東初行事風格之反思

    三、窺探釋東初視角的主軸

    第二節 ?重探釋東初生命歷程

    一、在焦山的佛教之路

    二、開啟漢傳佛教曙光

    三、來臺後的薪火相傳

    第三節 ?釋東初之理念與延續

    一、佛教道統的重建

    二、世界佛教的發揚

    三、佛教慧命的悲願

    第四節 ?釋東初與佛教之未來

    一、釋東初的精神與使命

    二、佛教文化的實踐動向

    三、重新展望明日的佛教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釋東初單篇著作目錄

    附錄二 ?釋茗山有關文革毀佛實況的口述史料摘錄

    附錄三 ?對中華禪法鼓宗的省思





    通序



      中華佛學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國文化學院附設中華學術院的佛學研究所,自1968年起,發行《華岡佛學學報》,至1973年,先後出版了三期學報。1978年10月,本人應聘為該所所長;1980年10月,發行第4期《華岡佛學學報》。至1985年10月,發行到第8期之後,即因學院已升格為中國文化大學,政策改變,著令該所停止招生。於是,我假臺北市郊新北投的中華佛教文化館,自創中華佛學研究所;1987年3月,以年刊方式,發行《中華佛學學報》,迄1994年秋,已出版至第7期。這兩種學報,在現代中國的佛學研究史上,對於學術的貢獻和它所代表的地位,包括中國大陸在內,應該是最有分量的期刊了。



      本所自1981年秋季開始,招收研究生,同時聘請專職的研究人員。1986年3月,便委託原東初出版社現為法鼓文化出版了研究生的第一冊研究論集-惠敏法師的《中觀與瑜伽》;1987年3月,出版了研究生的第一冊畢業論文-果祥法師的《紫柏大師研究》;1989年5月,出版了研究生的第一冊佳作選《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接著於1990年,出版了研究員的研究論著,曹仕邦博士的《中國佛教譯經史論集》及冉雲華教授的《中國佛教文化研究論集》。到目前為止,本所已出版的佛教學術論著,除了東初老人及我寫的不算之外,已達二十多種。



      本所是教育機構,更是學術的研究機構;本所的教師群也都是研究人員,他們除了擔任授課工作,每年均有研究的撰著成果。本所的研究生中,每年也有幾篇具有相當水準的畢業論文,自從1989年以來,本所獎助國內各大學碩士及博士研究生的佛學論文,每年總有數篇很有內容的作品。同時,本所也接受了若干部大陸學者們的著作,給予補助。這四種的佛學著作,在內容的性質上,包括了佛教史、佛教文獻、佛教藝術、佛教語文、佛學思想等各方面的論著。



      由於教育、研究以及獎助的結果,便獲得了數量可觀的著作成品,那就必須提供出版的服務。經過多方多次的討論,決定將這些論著,陸續精選出版,總名為「中華佛學研究所論 叢」(Series of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簡稱SCHIBS)。凡本所研究人員的專題研究、研究生的碩士畢業論文、本所舉辦的博碩士徵文、大陸學者的徵文、特約邀稿,及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等,透過中華佛學研究所編審委員會嚴格的審查通過,交由法鼓文化事業以此論叢名義出版發行。本所希望經由嚴格的審核程序,從各種來源中得到好書、出版好書,俾為佛教學術界提供好書。



      出版「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的目的,除了出版好的學術作品,更是鼓勵佛教研究風氣,希望由作者、讀者中能培養更多有志於佛教學術研究的人才。此外,更期望藉由本所與法鼓文化合作出版的學術論著,與國際各佛學研究機構的出版品相互交流,進而提高國內佛教研究的國際學術地位。


    1994年7月30日 釋聖嚴序於臺北北投中華佛學研究所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