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入法界,普賢行!:華嚴經普賢行品講記

入法界,普賢行!:華嚴經普賢行品講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484963
海雲繼夢
空庭書苑
2017年10月25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867484963
  • 叢書系列:海雲繼夢解華嚴
  •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正
    海雲繼夢解華嚴


  • 宗教命理 > 佛教 > 佛教經典/解說











      這一會〈普賢行品〉是二○一四年元月中旬,海雲和上在大華嚴寺台北中和道場所講。



      〈普賢行品〉是所謂「六位行法」的部分。海雲法師在本書中首先釐清一般人混淆的「學佛」與「修行」的差別。前者都還在建立佛知見,累積資糧道而已,稱為「佛陀的正法」階段,而「修行」則是直接進入怎麼破無明、斷煩惱、轉識成智的實修階段,乃屬「佛陀心法」的部分。〈普賢行品〉這一品經更已進入修行的後半段,已經是一生補處、最後在菩提樹下即將要證成佛果位的狀態,位次極高。



      這品經的結構特色就是將《華嚴經》系統裡的「六位行法」,透過六段經文濃縮而成「總說」。這六位行法前面的三賢位(十住、十行、十迴向)乃是法身大士的修法。換言之,從三賢位開始就入法界了。第四個是登地位,亦即十聖位、十地位;然後從初地到十地,這叫「十種普入可以得入」,是一個成就的境界;第五個是可以「安住十種勝妙心」,屬等覺位;最後「得十種佛法善巧智」乃是妙覺位。



      要具備法身大士的條件,就應該先具備「於諸眾生起平等心,於諸境界無驕憍慢心,於諸如來修真供養」的條件,而濃縮下來其實就是〈普賢行品〉裡總結的這句話:「我不見一法為大過失,如諸菩薩於他菩薩起瞋心者。」這種菩薩不計較、不起瞋心的生命狀態,其實就是入法界的生命狀態。而入法界有一個根本而首要的工作,就是「發普賢心,行普賢行」,其所展現的生命精神是極為雄壯豪放的。



      你發的普賢心、普賢智、普賢慧、普賢行、普賢願、普賢身、普賢業、普賢道……等種種「普賢」,都窮盡了形而上本體界,窮盡宇宙……,盡虛空遍法界!到了〈普賢行品〉這裡,生命都是恆動的、向上的、無盡超越的,而且非常的光明燦爛。

    ?





    編輯說明(代序)

    華嚴,登峰造極的人類思想!(「海雲繼夢解華嚴」叢書總序)



    壹 於諸菩薩不起瞋心

    「於一切境心無憍慢,於諸眾生生平等心,於諸如來修真供養」,這三個條件在〈普賢行品〉裡就由普賢菩薩濃縮成了一句話:「我不見一法為大過失,如諸菩薩於他菩薩起瞋心者。」意思是說,我沒有見過任何一法比對其他菩薩起瞋心還更嚴重的大罪過。



    貳 沒辦法發起菩提心是最大的障礙

    瞋心的心態有百萬種,那就產生百萬種障礙。大致來說,首先最重要的是沒辦法發起菩提心,這是最大的障礙,所以經文首先舉出「不見菩提障」。……初學佛的時候是要先做到「我們紅塵社會的人生必須活得快樂、活得幸福」。一個人如果活得不快樂不幸福,心裡便會有恐慌,因而也無法發起菩提心。



    參 〈普賢行品〉是圓融道最高的地方

    〈普賢行品〉是「圓融道」最高的地方。「圓融道」其實從修行的技術面來講,只有兩個要件,第一是淨化,淨化不是我們意識形態那種形同「虐待」的吃得少或動輒得咎什麼都不能做。……另一個就是臣服──絕對的服從──在圓融道裡比在解脫道裡來得更重要。



    肆 六位行法

    從勤修十種法開始(十住,下賢位),可以具足十種清淨(十行,中賢位),具足十種廣大智(十迴向,上賢位),到這裡是三賢位;然後就到登地位。登地就是十聖位、十地位;初地到十地,這叫「十種普入可以得入」,是一個成就的境界。那麼,第五個是可以「安住十種勝妙心」,這是等覺位。最後「得十種佛法善巧智」,這是妙覺位。這六個段落如此劃分,那應該怎麼去具足呢?



    伍 精密度與精緻化

    我們生活得太粗糙了,所以「精密度」很重要。……精緻化既是人品,也是定位。會在某一部分精緻化的人,也一定懂得尊重別人,這樣的精緻化就叫「文化素養」,沒有文化素養的人其實也很難修行,因為修行本身就是非常精緻的。



    陸 清淨這兩個字什麼意思啊?

    古代的「清淨」跟我們現在所講的不一樣。……「清淨」講的是「徹底」。「修一切諸佛法清淨」,是修一切諸佛法要徹底啊!……真修行,一定要弄清楚解脫的法就一定解脫的法,能夠「徹底通達」,才叫清淨。



    柒 佛法善巧智

    這「方便信解力」是菩提燈翻譯的,我們這裡叫作「善巧智」,其實就是「運用」。「巧」是什麼意思?就是隨機應變;善巧就是善於隨機應變。「善巧智」是變化運用沒有錯,但變化運用有上升的,也有墮落的。佛法是人生覺悟的方法,把「佛法」和「善巧智」堆在一起,就是指那個變化要能提升生命的品質。



    捌 這就是真理!

    這「湧動」和「雨天華」這兩項存在,其實是證明:「這就是真理!」經文的敘述只要一出現這兩種狀況,就是指「放諸四海皆準」,是表述「此乃真理」的意思。你只要對它去進行一種我們凡夫所謂的「思考」就好,那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而這「佛神力」跟「法如是」也都是指真理的狀態。



    玖 靈性成長的軌跡

    在修行裡,你這一生所發生的種種歷史事件,也就是你解決問題或表面上所經歷的種種歷史事實,都是虛幻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何必記錄呢?真正要記錄的是:在這淨化與臣服的前提下所遇到的困難,亦即靈性要成長出來卻遭受壓抑的問題,你如何解決那被壓抑的狀況從而釋放靈性。所以真正要記錄的是這「靈性成長的軌跡」,我們就稱之為「經典」。



    拾 普賢行──盡虛空遍法界!

    普賢行,簡單講就是要窮盡法界──盡虛空遍法界!那要窮盡就要懂得方便,運用變通圓融來提升你的靈性生命,讓它一再地成長與超越,這就是所謂「普賢行」。



    附錄:《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品》經文

    ?





    編輯說明(代序)



      這一會〈普賢行品〉是二○一四年元月中旬,海雲和上在大華嚴寺台北中和道場所講。



      〈普賢行品〉,是所謂「六位行法」的最後部分,在華嚴的「七處九會」當中,從第三會一直到第七會,〈普賢行品〉和它的下一品〈如來出現品〉就位處第七會末尾結束之處。〈如來出現品〉有三卷經文,「如來出現」是成佛的意思,證得佛果位叫「如來」,那麼〈普賢行品〉就是透過「普賢行」來到佛果位。



      這一品經文如果拿來和《華嚴經》前面的經文對應,那麼所對應的是本會(第一會)和第二會的「本體論」的部分。「本體論」的第一品是〈世主妙嚴品〉,第二品是〈如來現相品〉,第三品是〈普賢三昧品〉。「如來現相」、「普賢三昧」是由果地到因行,而這裡「普賢行」然後「如來出現」,則是由因行到果地,這前、後相對來看很有上迴向、下迴向之間的關係,可是兩者其實無關,因為在第一會是談「本體論」,而這第七會則是談「實踐學」。「本體論」有下迴向的情況,「實踐學」有上迴向的狀況,這一來一往好像相對稱,但《華嚴經》中這「兩塊」分別涉及「本體論」和「實踐學」的領域實際上卻完全不同。



      就修行歷程來看,「學佛」與「修行」是有所區隔的,但一般人往往混為一談,海雲法師為我們釐清了其間的差別,他說:「學佛是讓我們生命覺醒,了解到虛妄的生命跟真實生命之間的差異,並且明瞭要兌現真實的生命,就必須破無明、斷煩惱、轉識成智。」在這個建立知見的「學佛」階段,最主要還在累積基本的資糧道而已。你固然已經知道修行的目標是要破無明、斷煩惱、轉識成智,但要怎麼破、怎麼斷、怎麼轉,都屬實際「修行」的範疇,「學佛」過程對此實修功夫根本都還未沾上邊。所以明確說來,「學佛」只是前半段,叫作「佛陀的正法」,即所謂Dharma的部分,而修行則屬後半段,也就是破了無明以後才正式修行,這部分叫「佛陀的心法」。



      〈普賢行品〉這一品經更是進入「佛陀心法」實際修行以後的後半段。它的結構特色就是把《華嚴經》系統裡的「六位行法」,透過六段經文濃縮而成「總說」。《華嚴經》中,這「六位行法」是第三會到第七會這一輪所講的一個特色,〈離世間品〉則屬「八位行法」,〈入法界品〉是「無量位行法」,〈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是「一位行法」,是單一的,叫作「普賢行願力」行法。〈普賢行品〉也有「普賢行願力」的影子,可是〈普賢行願品〉的修法是五段修行法,而〈普賢行品〉講的是「六位行法」,不一樣。



      有關這「六位行法」的六段經文,簡單講,第一個:「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欲疾滿足諸菩薩行,應勤修十種法。」這「六位行法」也就從這段經文以下陸續展開。而第一個「應勤修十種法」乃屬「十住位」,也就是「下賢位」;第二個,勤修以後能具足十種清淨,此為「十行位」(即「中賢位」);第三是具足十種廣大智(十迴向,上賢位),這三個就是「三賢位」。第四個,登地位,亦即十聖位、十地位;那麼從初地到十地,這叫「十種普入可以得入」,是一個成就的境界。第五個是可以「安住十種勝妙心」,屬等覺位。最後「得十種佛法善巧智」乃妙覺位。這六個點、六段經文,等於是將《華嚴經》裡教我們修法的六個位次(六位行法)很簡單的總說了一遍。



      這六位行法的三賢位,亦即十住、十行、十迴向,乃是法身大士的修法。要具備法身大士的條件,就應該先具備「於諸眾生起平等心,於諸境界無驕憍慢心,於諸如來修真供養」的條件。它如此展開三個,讓人比較容易了解,但濃縮下來,其實就是「不起瞋心」,在〈普賢行品〉裡就總結而成以下這一句話:「我不見一法為大過失,如諸菩薩於他菩薩起瞋心者。」不要對「菩薩」(他人)起瞋心,天下沒有比這個罪過更重的。這發脾氣裡頭,涉及對「菩薩」的定義,還包括對「瞋心」的定義(參閱本書所述)。瞋心是能,菩薩是所,這個位子是馬上就要成佛的位子,它不是等覺,等覺有六種,但它是一生補處、最後在菩提樹下即將要成佛的狀態,所以位次上也是非常高的。而它所講的菩薩不計較、不跟其他菩薩起瞋心的這種生命狀態,其實就是入法界的生命狀態。換言之,從三賢位開始就是入法界了。



      法界是十全十美、止於至善的生命境界!但入法界有一個根本的、極重要的要件,尤其進我們道場修華嚴的法,首先要做的就是「發普賢心,行普賢行」。何謂普賢心、普賢行?這疑情必須帶一段時間,但首要條件就是得先放下外面所學的一切雜訊。通通放下!普賢心就這麼簡單。



      發普賢心,行普賢行是很雄壯豪放的,那是一種生命精神的展現。我們真正的目標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涅槃的生命境界。你原本在追尋真理的軌跡,到最後進入了真理的大海,你的法身與佛的法身是同一個法身,因為都進入形而上的本體界了,進到那裡面沒分別了,同一啊!而你本身也是無盡的超越,一再的做,一直修一直修……,就是要超越,時時刻刻都在進步,無盡的超越就是這樣一直走,沒有終點站。「普賢」兩字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你發的普賢心、普賢智、普賢慧、普賢行、普賢願、普賢身,乃至普賢業、普賢道……,這種種「普賢」都窮盡了形而上本體界,一直窮盡宇宙……,盡虛空遍法界!



      〈普賢行品〉作為圓融道的總綱領,修到這個程度已經不講淨化和臣服,而講「方便」與「向上」。「方便」是應變運用,其實是指「圓融」。到了這裡,生命都是向上的、無盡的超越。這涅槃的生命是永恆的、恆動的,是一直向前、向上走,光明而燦爛的。

    ?
    空庭書苑編輯部 謹識




    其 他 著 作
    1. 煖身:華嚴禪修入門
    2. 根本佛母:準提密法(再版)
    3. 禪修入門
    4. 生命故鄉的呼喚1:讓心活起來
    5. 勘玄記4:〈離世間品〉導讀 《華嚴經》思想脈絡的核心:大方廣佛華嚴經思想重勘覓玄紀要
    6. 佛系職場智慧力
    7. 人生的真諦苦集滅道:華嚴經四聖諦品講記
    8. 轉吧!地藏象限 ——海雲和上《地藏經》馬來西亞檳城弘法講記
    9. 普賢三昧:華嚴經 普賢三昧品講記
    10. 改變生命的九堂課
    11. 開啟靈性的鑰匙(上):《地藏經》北京夕照寺弘法講記
    12. 開啟靈性的鑰匙(下):《地藏經》北京夕照寺弘法講記
    13. 成佛方程式:《藥師經》北美溫哥華弘法講記
    14. 叩問藥師佛的法界密碼!:海雲和上《藥師經》新加坡弘法講記
    15. 世間主,妙莊嚴!:華嚴經世主妙嚴品二○○三講記
    16. 非常占察經3
    17. 進入修「定」的階段:淨行品與賢首品講記
    18. 觀照其心
    19. 非常占察經:海雲和上《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二)
    20. 善用其心
    21. 煩惱處方箋
    22. 活用其心
    23. 非常占察經:海雲和上《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一)
    24. 禪修正行:「安那般那」數息觀
    25. 禪修初探問
    26. 禪,就要這麼參!
    27. 海雲繼夢禪觀概論
    28. 非常華嚴經:四十華嚴玄談(2006-07北京廣化寺講記)
    29. 非常華嚴經:華嚴經經首
    30. 菩提行者的生命途徑:華嚴經明法品講記(上)
    31. 菩提道的生命藍圖:華嚴經明法品講記(下)
    32. 靈性生命的叩動:海雲和上華嚴經導讀西安講記之Ⅰ
    33. 燦爛的生命模式:海雲和上華嚴經導讀西安講記之Ⅱ
    34. 圓滿普賢生命:海雲和上華嚴經導讀西安講記之Ⅲ
    35. 幸福,冏小孩
    36. 認真,最幸福
    37. 普賢行願品:《華嚴經》總結【勘玄記03】
    38. 看見幸福
    39. 普賢十大願王行法精要:2006台北講記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記
    40. 是心,非心,還是心!:從《心要法門》談心 2007台北講記之二
    41. 心界導航:從《心要法門》探心 2007台北講記之一
    42. 幸福,就這樣
    43. 禪,怎麼參?:從《楞嚴經.耳根圓通章》談禪法心要 海雲和上2005台北禪七開示
    44. 十大願王修行法要〈新加坡.檳 城講記〉: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記
    45. 華嚴哲學懸談:勘玄記02
    46. 諸佛菩薩覺悟八要:八大人覺經 講記
    47. 生命的初始覺:華嚴經光明覺品講記
    48. 華嚴學導論 Ⅱ 悠遊法界的指南針
    49. 華嚴學導論 Ⅰ 佛陀DNA的傳承
    50. 華嚴經樞紐:勘玄記01
    51. 佛教量化工程史略:禪觀客觀檢測之管窺
    52. 華嚴墨寶.謝諤書法珍藏手札
    53. 藥師行法:海雲和上芝加哥弘法講記
    54. 我們只有一個選擇 Our Only Choice
    55.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海雲和上芝加哥弘法講記
    56. 華嚴學導論
    57. 探玄記懸談講記3
    58. 生命密境
    59. 本尊曾於此─十一面觀音法
    60. 深深密─密行指引
    61. 非常金剛經(一)
    62. 非常金剛經(二)
    63. 不思議解脫
    64. 生命故鄉的呼喚1讓心活起來
    65. 新世紀的心靈工程
    66. 0001. 心靈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