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著的《巴黎聖母院(世界文學名著彩圖珍藏版)(精)》反映的是15世紀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社會歷史,藝術地展現了宮廷、教會同人民群眾間的矛盾和斗爭。小說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純真美麗的吉卜賽姑娘愛斯梅拉達,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而極重感情的卡西莫多,道貌岸然、陰險毒辣的副主教弗洛羅,手揮長柄大鐮橫掃國王軍的乞丐王克洛潘等,亦真亦幻,非常典型獨特,如同史詩中的人物。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戲劇性十足,如愛斯梅拉達與生母重逢之日亦是訣別之時;愛斯梅拉達被送上絞刑架,副主教隨之墜落鍾樓……小說的浪漫主義色彩濃烈,且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是運用浪漫主義對照原則的藝術范本。
作者:(法)雨果,譯者:袁靜。維克多·雨果,法國文學史上傑出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是貫穿他一生活動與創作的主導思想。他的創作期非常長,長達60年以上,其作品包括詩歌26卷、小說20卷、劇本12卷、哲理論著21卷,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以及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非常輝煌的文化遺產。而《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長篇小說則是他最為經典的代表作。1827年,雨果發表了韻文劇本《克倫威爾》與《<克倫威爾>序言》,其中,《序言》被稱之為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在雨果的文學論著中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1830年他根據《序言》中的理論寫成了第一個浪漫主義劇本——《愛爾那尼》,它的演出標志?浪漫主義對戰古典主義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