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設計力創新(新版)

設計力創新(新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759084
羅伯托•維甘提
呂奕欣
馬可孛羅
2018年6月07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578759084
  • 叢書系列:Act
  • 規格:平裝 / 304頁 / 21 x 15 x 2 cm / 普通級
    Act


  • 藝術設計 > 設計 > 設計概論















    導讀 設計、創新與文化 /吳翰中
    作者中文版序 尋找最有價值的意義 /羅伯托.維甘提
    給讀者的信
    ﹝前言﹞
    1 設計式創新
    第一部 設計式創新的策略
    2 設計與意義
    藉由賦予事物意義而創新
    3 激進的推力
    將設計式創新納入企業策略中
    4 技術的意義現身
    技術拉力與設計式創新彼此的交互作用
    5 價值與挑戰
    公司是否投入設計式創新的原因
    第二部 設計式創新的流程
    6 詮釋者
    與設計論述一同研究
    7 傾聽
    尋找並吸引關鍵詮釋者
    8 詮釋
    發展自己的願景
    9 訴說
    善用詮釋者的誘導力
    第三部 培養設計力創新的能力
    10 設計型實驗室
    如何著手
    11 生意人
    最高主管與文化的關鍵角色
    附錄 教育與設計政策的可能影響





    設計、創新與文化
    /吳翰中(《美學CEO》作者)
      最早聽聞「設計力創新」(Design-driven Innovation)的概念,是2006年於《哈佛商業評論》上一篇名為〈用設計創新〉(Innovating through Design)的管理評論,就在短短的幾年內,這概念由一篇以義大利設計力創新研究為主題的管理評論,進而發展成為一本完整詮釋全球設計力創新理論與實務的專書,讓這個概念成為設計、創新與管理領域最熱門的關鍵字之一,在許多重要的管理評論與期刊都可以發現這個概念,從東岸商管名校哈佛商學院到西岸設計學府藝術中心(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都可以看見這個創新的觀念,正在改變設計與企管專業。
      到底「設計力創新」有何創新之處?讓以創新管理為專長的商學院教授維甘提(Roberto Verganti),可以用這個議題的研究,得到義大利設計界最高榮譽的金圓規獎(Compasso d’Oro)肯定,而評審與得獎者不乏各世代的設計大師人物。
      個人認為,本書最創新之處,在於「設計力創新」的觀念,開創了設計創新管理領域一個全新的視野,也讓設計回歸到該字原本賦予事物意義的角色。
      趨動創新的來源,可以概括分為二類,分別為科技進步與市場需求的推波助瀾。然而,「設計力創新」打破這個概念,訴求在科技與市場之外,「設計」亦是趨動創新的來源。所謂「設計力創新」的概念,即在創造「意義」的激進式創新,設計不再只是功能與形式上的突破,還有對於消費者的意義。對比於市場與科技的創新論述,意義的創新觀點,何嘗不是更能回應我們所處的美學經濟時代。
      這些用企管專業用語堆疊起來的詮釋,反倒讓人覺得深奧難懂而無法一窺其中的奧妙。但是,事實上「設計力創新」概念的產品,就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從口袋裡的Apple產品到手上的Swatch手錶,從廚房裡的Alessi水壺到書房裡的Herman Miller椅子,再到客聽裡的Bang & Olufsen視聽與Nintendo Wii的娛樂,都是設計力創新的代表,都能給予物件一個新的時代意義。原來,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設計力創新的社會當中。
      在簡單了解設計力創新在現代生活裡的形貌之後,我們則可以更進一步討論其背後的流程與方法,也是這概念最富有革命及顛覆性的觀點,《設計力創新》引經據典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地,提出一套不同於主流「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設計創新流程方法。以歐洲創新企業研究為出發,進而廣納美日等創新企業的「設計力創新」,不同於美式IDEO與Stanford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方法,提供了一個看待設計力創新的全新視野,讓設計力創新的光譜更為完整且多元。
      不同於「設計思考」強調貼近消費者需求的創新方法,「設計力創新」則希望創新能夠與消費者保持距離美,才能夠打造出消費者渴望的新產品與其背後的意義突破。有異於「設計思考」以動腦會議廣泛徵求點子為開始,「設計力創新」則是訴求學者專家等關鍵詮釋者的專業與智慧。「設計思考」方法講求以快速「產品原型」進行產品創新,但「設計力創新」則是藉由文化藝術與博物館專業,藉由「文化原型」來創造意義的創新。
      由於「設計思考」與「設計力創新」在方法上的對立與差異,讓企業有種無所適從不知該往哪個方向走,如同站在一個不知該往哪走的十字路口上。
      然而,「設計思考」與「設計力創新」兩者缺一不可,構成一個完整的設計創新光譜與研發策略。深信「設計思考」的設計心理學大師Don Norman的觀點,可以作為最具有說服力的見解,「愈是對於人本設計愈堅信不移,愈需要閱讀這一本書」。因為,「設計思考」多半只能提供漸進式(incremental)創新,無法如「設計力創新」般,可以達成激進式(radical)創新,為企業尋找未來具前瞻性的產品與服務,即便其風險比漸進式創新來得高,但卻可能享有更高的報酬率及提供市場的先進者優勢。
      雖然「設計力創新」與「設計思考」的方法與流程看似迥異,但其實也在異中求同。相同的是,兩者都認為設計已經不再是傳統認知的裝飾與物件,而是商業流程甚至是組織創新。設計與創新的任務,已經不只是設計師的工作,經理人、人類學家、工程師、藝術家甚至是作家等,都可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在組織方面,也都希望最高階主管都能親自投身於設計力創新的事務當中,如此才能提高設計力創新的組織位階,建立經營團隊與外部專家的信任與關係資產。
      最重要的是,不論這兩個設計論述如何交鋒對話,兩者都共同認可設計的重要性與影響力,正在改變我們的商業地景、社會面貌與──文化。
      「文化」隱於這本以設計及創新為名的管理書籍背後,雖然作者開宗明義即認為這是一本管理書籍,但是書中核心議題其實是「文化」。不同於傳統管理著作對於文化議題的忽視,作者用其最擅長的設計力創新管理專業,重新詮釋文化在設計力創新領域的重要性。
      就專業而言,文化藝術專業,如創作、出版、策展與博物館專業等,反而是文創產業設計力創新的重要核心技術。而成就設計力創新企業更重要的關鍵,則是經營企業的文化態度,企業高層必需要把設計力創新當成執行長議題來貫徹執行,並親自投身於文化藝術社群當中與專業界對話,而領導人個人的文化價值最終也會影響到文創企業的表現,眾多義大利成功的設計企業家,不見得都有企業經營管理專業的MBA背景,但他們卻都擁有支持文化藝術的管理風格,以及投入與藝文社群對話的無比熱情。原來,成就文化創意產業的關鍵,其實是文化!如果說設計思考始終來自於人性,那麼設計力創新呢?來自於文化。
      相較於國際上以設計為主題的管理著作,這本書則是更能夠與台灣對話。在文化創意產業陷入文化與產業間辯證之際,作者維甘提教授用管理專業來論述文化不只是浪漫的理想,而是產業的核心方法與態度。在我們急欲擁抱客戶導向設計思維,過傾於漸進式創新之際,這本書正好提醒我們革命性創新的重要,而且,設計力創新的流程更接近我們所擅長的科技研發,相較我們對於使用者導向創新研發的相對陌生。在文化方面,我們更懂得經營管理設計力創新所需要的關係資產。雖然是國際上新興的管理觀點,但台灣讀者會覺得心有戚戚焉。
      這本書雖然以設計及創新為名,但卻十分值得各領域專業人士參考,由傳統食品產業談到最新的科技產業案例,確立設計力創新可以適用每一個產業。不論公司大小資源多寡,從中小企業到財星百大企業都可以採用「設計力創新」。
      對於企業界而言,這本書有助於了解設計力創新的流程與管理實務,以及最重要的文化專業與價值。對於設計界而言,可以彌補主流「設計思考」概念的不足,並確立設計作為另一種重要的創新動力來源。對於藝文界而言,確立文化藝術專業在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性,有助於以文化為核心的產業發展模式,原來文化行政就是給設計力創新的商業行政。
      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雖然身為一名推動設計力創新領域的管理學者,但卻能夠對自身管理專業提出反省。當創新績效評估衡量喧囂之際,卻能夠提出設計創新績效管考流程可能會扼殺創新與創意,當世俗在鼓勵設計師開始學習企業管理專業時,卻提出我們應該反過來教育企業家什麼是設計,而不是讓創意人學習商業。因為,當設計師越來越靠近市場的同時,他們就離設計力創新越遙遠。因此,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不見得要把設計與創作人員推向市場,因為他們被賦予開創時代設計風格與文化意義的重要任務。
    很榮幸能夠為這本書撰寫中文版導讀,《設計力創新》與維甘提教授系列發表,對於個人在企業管理與設計思維的工作與寫作上有很深的啟發,相信您也會對於作者以文化改變企業與社會的信念深有同感。




    其 他 著 作
    1. 追尋意義:開啟創新的下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