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從法醫到人醫:貫穿七個醫界現場的白袍啟示

從法醫到人醫:貫穿七個醫界現場的白袍啟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82333
林?嵐
時報出版
2020年7月28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571382333
  • 叢書系列:時報悅讀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 x 1.4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時報悅讀


  • 醫療保健 > 常識/概論 > 傳記/雜論











    面對醫病關係、站在生離死別的路口,

    一堂寫給社會大眾的生命醫學課!



      從「監獄醫師 」,經歷「CSI法醫」,再到加護病房「重症醫師」,

      看一個平凡的醫師如何戰勝2003年SARS戰役,

      如何面對2005年監獄收容人HIV大爆炸!



      不同凡響的學涯及職涯,貫穿七個醫界現場最誠摯的白袍啟示!



      台灣的醫療保健舉世稱羨,更不待言。但時代在變、世態在變,人心在變,醫病關係也隨之在變。往昔,病患視醫者為恩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坦然以對;如今,醫病之間形成契約關係,一方提供醫療服務,他方提供金錢給付,醫病之間成了「拿人錢財,為人消災」的對價關係。當彼此只論權利義務,關係變得十分冰冷無情與緊張對立,如此脆弱的信任關係若不慎或不料破裂時,即淪為相互指責攻訐甚至對簿公堂。



      本書記錄一個醫師訓練成長過程,兼具人文與歷史,足供我們閱讀與省思。而作者波浪起伏的醫學人生經歷卻也證明一件事,就是每一位選擇醫學生涯的醫師都必須本諸奉獻的初心,則不論遇到任何困境都可以透過努力來克服……。



    本書特色



      .醫療糾紛與醫病關係的關聯性

      .醫院的經營管理,人性的刻劃一覽無遺

      .提供用價值反思的人生視角

      .醫界唐吉訶德的奇幻漂流



    專業推薦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院長�林其和教授

      前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所長�涂達人檢察長

      前疾病管制署署長�張峰義教授

      醫策會董事長�林啟禎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李飛鵬教授

      輔仁大學副校長�陳榮隆教授



      這本書不僅可以讓醫學生和醫療人員體會行醫的各種不同角度和層面,也提供了一般民眾欣賞一位非傳統醫師行醫生涯的機會,從而瞭解一位「良醫」的養成不易,或許可因此提高對醫師的尊重和信賴。──前成功大學醫學院院長�林其和教授



      作者林醫師經歷有別於大多數的醫師,監所醫師、地檢相驗法醫師都不是一般醫師願意屈就的工作,在這冷門的領域中,我們也看到了林醫師的堅毅與堅守崗位,那是多麼的不容易,不管環境多麼惡劣,仍然堅持視病如親。──前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所長�涂達人檢察長



      這是一本「很好看」的書,不論是有醫學背景或一般民眾均可對作者長達二十幾年,迥異於一般醫師的職業生涯(胸腔專科醫師?監獄醫師?法醫?重返臨床)產生好奇心,並在作者以平易近人、溫柔誠懇的娓娓道來中,不知不覺地進入每個有趣的生命故事裡,和作者並肩悠遊了一趟曲折而獨特的醫涯旅程。──前疾病管制署署長�張峰義教授



      ?嵐醫師其人其事其遭遇,算是醫界唐吉訶德族又一人的奇幻漂流。這些波浪起伏的醫學人生經歷卻也證明一件事,就是每一位選擇醫學生涯的醫師都必須本諸奉獻的初心,則不論遇到任何困境都可以透過努力來克服。──成大醫學院特聘教授、醫策會董事長�林啟禎教授



      本書最特別的是林醫師記錄了2006年「法醫師法」實施前的法醫風雲,以及監獄收容人在2003年納入「全民健康保險」之前,他以一位監獄醫生的角度描述的那些艱辛而有趣的事物與?程。這兩項紀錄,個人認為是非常獨特,又難能可貴的經驗分享。──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李飛鵬教授



      法醫與獄醫對醫界而言,是鮮有的經歷,對外界來講,是難窺的「祕境」,林醫師以莊嚴神聖的精神揭開它神祕的面紗,並以積極正面的態度投注生命力量,為這塊荒漠引入甘泉。──輔仁大學副校長�陳榮隆教授


     





    推薦序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院長�林其和教授

    前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所長�涂達人檢察長

    前疾病管制署署長�張峰義教授

    醫策會董事長�林啟禎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李飛鵬教授

    輔仁大學副校長�陳榮隆教授



    自序



    第一章 醫學院養成教育

    我的學醫動機

    成大醫學院與黃崑巖院長

    醫學生最驚奇的一堂課

    實習醫師二三事,走上內科之路



    第二章 住院醫師訓練

    幸遇明師?蒙

    充實的住院醫師訓練

    能穿白袍幫人看病是恩典

    進胸腔科當研究員

    SARS戰役

    林口台地的1001夜

    法務部徵召服務



    第三章 公費服務擔任監獄醫師

    是獄醫,不是御醫

    最基本最原始的看病技巧

    監獄收容人多病

    詐病

    全國監獄HIV大爆炸

    我的監獄風雲錄

    因痼疾痊癒戒毒成功

    煙毒犯

    毒蟲輓歌

    君子不器──轉任法醫師



    第四章 轉任法醫師

    英明睿智的檢察長

    法醫研究所實習

    會說話的屍體

    CSI犯罪現場──台北

    替死者伸冤,活者護衛的法醫師

    醫學與法律的交響曲

    醫師與法醫師

    法醫師法

    從一具屍體看人間百態

    公費服務屆滿重拾白袍



    第五章 國防醫科所的博士學程

    熱衷於醫學研究

    栽培我的獄政長官

    走入胸腔感染症的研究領域

    假日的實驗室



    第六章 貢寮偏鄉的義診服務

    慈濟人醫會的偏鄉義診

    台灣極東點的醫療人文關懷

    人醫大愛,走入生命(劉振江�曾慧慈報導)



    第七章 重拾白袍返回臨床

    用醫治自家人的態度行醫

    病人的迴響與商業週刊的推薦

    肩負建置人性化的加護病房之責

    知性溫馨的「病人家庭會議」

    分秒必爭的重症病人

    我在雙和醫院的耕耘

    教育後進,研究與服務

    返回前山的宜蘭故鄉服務

    醫治病人傳揚福音的羅東聖母醫院



    附錄

    杏林典範──記我所熟知的黃崑巖院長

    成大醫學院的醫學人文意境(吳阡倫�編撰)



    後記



    ?









    為台灣醫界補上一塊白袍拼圖




      《從法醫到人醫》一書出書的目的,是在為台灣醫界補上一塊拼圖。因為,國內迄今仍無人從「監獄醫師」,經歷「CSI法醫」,再到加護病房「重症醫師」的紀錄。將它發表並出版獻給社會大眾,期盼為這塊土地上醫療人的全紀錄裡,再添一筆。並且,野人獻曝地把這個經歷過程報告出來,回饋給提供我醫學院獎學金的台灣社會。希望藉由本書與大家分享,一同來品味如此另類醫學旅程。



      我的醫學旅程迥異於大多數醫師之處,那就是我的醫學院公費生身分。我是少數的法務部「羅致法醫師及監所醫師實施要點」培養的公費生。早年,在我胸腔內科專科醫師訓練完畢後不久,隨即展開我的公費服務旅程。開始是擔任「監獄醫師」,之後轉任為地檢署的「法醫師」,進行特殊的醫療服務。而服務於醫界大家所冷漠及罕至的區塊──幫收容人看病的監獄醫師及為死者做死因鑑定的「司法醫師」工作,讓原本單純的醫師職業生涯足足多出兩條跑道。



      這個二十六年習醫的過程中,我通過及貫穿七個醫界的區間。始於不一樣的際遇,成大醫學院及黃崑巖院長豐富的醫學人文教育啟發。繼之以進入以經營之神著稱的長庚醫院,厚實的住院醫師訓練加上勤勞樸實的企業文化,拓展了我的臨床視野與服務態度。在公費服務旅程裡,擔任監獄醫師及法醫師,刻劃了台灣的醫界與社會現況,也是我醫學旅程中及醫療生涯裡最重要的部分,它是整本書的精華之處。



      公費生醫療服務伊始,同時也展開了我在慈濟人醫會的貢寮義診服務及國防醫學院的博士學程的進修。兩者一樣地在考驗著我對醫學的志趣與耐力。



      由於法醫師法施行的成效,全國各檢察署法醫室人力,在短短的幾年之間很快地被台灣大學法醫研究所的畢業生補足了,也解決法務部長期以來法醫荒的窘境。公費服務期滿後的半年,我則是重拾白袍回到醫院,繼續從事臨床工作。



      原本的構想本書只寫完到公費服務結束,一切會回復到醫療工作者平淡無奇的道路。但是,故事總是有後續曲折與產生美麗浪花之處,也因著爾後的臨床工作際遇,接著要去介紹我公費服務完畢後,這九年半在醫院的臨床服務,為本書增添了「重拾白袍返回臨床」的環節。我延續公費生的服務態度,在臨床醫療上努力衝刺──推行人性化的醫療及建立人性化的加護病房。即以醫治自家人的態度來行醫,用簡單樸實的醫療原則來服務病人及社會的個人心路歷程。



      以上是寫這一本書的動機與緣由,希望社會上非醫學背景的民眾及準備學醫的年輕學子會喜歡它。期盼對社會能提供一個正面經驗或是教育的角度,這也許是政府培養醫學公費生的另外一個目的!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