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向猝死說 NO

向猝死說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271182
潘欣祥、馬芳傑
華滋出版
2010年8月12日
93.00  元
HK$ 79.05
省下 $13.95
 





* 叢書系列:What’s Health-健康美學館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6.5*21.5 cm / 普級 / 部分彩頁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What’s Health-健康美學館


醫療保健 > 疾病百科 > 內科














  章孝慈、蔣孝武、廖風德……以及不少年紀輕輕就猝死的案例
  可怕的是,其中還有剛做過健檢且報告正常者
  造成人心惶惶,不知死神何時驟然降臨
  本書是遠離猝死的救星
  教您如何自體產生「NO」這個天然藥物,來向猝死說NO
  透過作者在「綠色整合醫學療法」的研究心得與臨床經驗分享
  您將學習到避免猝死的預防保養與治本之道
  讓身體更健康,人生少遺憾!

  何謂猝死?
  為何主流醫學無法預防及治療?
  何謂綠色整合醫學療法?
  它能為人類帶來什麼新的醫學希望?

  從「信息能量變化」
  到「分子化學變化」(如生化值異常、荷爾蒙不平衡等),
  再到「組織構造變化」(如鈣化、囊腫、水泡、腫瘤),
  是人體因應疾病的一種發展過程。
  但什麼是「信息能量變化」呢?
  「信息能量變化」是在細胞層次內進行的一種生命機能現象,
  如粒線體的能量製造就是,
  對這個層次的瞭解及處置才真正是預防保養與治本之道。

作者簡介

潘欣祥

  國防醫學院醫學士
  海軍醫院婦產科醫師
  台大婦產科研究員
  基隆欣欣婦幼醫院院長
  美國東方醫學博士
  美國營養學博士
  美國加州針灸合格醫師
  美國中西醫結合醫學會創始會員
  上海國賓醫療中心東方醫師
  霖源生物科技波動能醫學培訓中心負責人
  台灣波動能量憂鬱治療中心首席顧問

馬芳傑

  台灣大學醫學士
  美國東方醫學碩士
  美國生物能同類醫學碩士
  美國營養學博士
  英國皇家同類醫學院士
  前台灣長庚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美國內華達州雷諾市同類療法醫師
  美國加州針灸醫師 SAN JUAN 醫學中心副院長,預防保健科醫師
  上海國賓醫療中心預防保健科醫師


臚@章 猝死的號角
第二章 猝死的救星
第三章 誘發猝死的因子
第四章 猝死的另類預警
第五章 猝死不要來
結 語 不負責任的死法

top

推薦序1

  個人認識潘欣祥醫師已經超過15年了。剛認識潘醫師時,他已經是一個知名的婦產科醫師,當時我非常驚訝他竟然放下繁忙的事業,老遠地跑到美國來學習中醫。個人對他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及精神非常佩服。

  潘醫師學習的腳步並沒有因拿到中醫碩士而停止,他還學習西藏醫學、能量醫學、自然醫學,並融合中醫五色、五味、五音等五行辨證,成為他自己獨創的「綠色整合醫學療法」。此一整合療法已經幫助許許多多的人找回新生命。

  潘醫師在他這本《向猝死說NO》書中,精闢的敘述「猝死」的原因,以及因此而造成的許許多多家庭悲劇與社會損失。他用很多實際的病例使大家了解他如何用「綠色整合醫療法」來幫助他的病人並遠離「猝死」。拜讀潘醫師之作,使我對「猝死」及「綠色整合醫學療法」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更感謝潘醫師毫無保留地分享他的整合醫療法。
 
  希望大家(包括醫師、中醫師)研讀潘醫師的書,也讓我們一起向猝死說「NO」!

推薦序2

  潘醫師曾在我的醫療中心服務了一段時間。在與他共事的過程當中發現,雖然年逾花甲仍然非常用功,而且有一股急於分享的熱情。在與他討論知識的互動中我們都承認,人體內部運作的複雜度比我們在三、四十年醫學生涯所學所知要高出許多,愈用功了解,發現不懂的更多;我們不得不更謙虛,也更惶恐於目前醫療領域對每種病的診斷與治療,是不是真的已找到了根本原因對症而治──還是「倒果為因」而治。基於人命無價但預算有限,體制中的治標傾向已積重難返;但諷刺的是,不從預防保養與治本著手,無法「治癒」(醫師說法是需一輩子用藥)的慢性病愈來愈多,全民健保的預算恐將隨時潰堤。我想這也是潘醫師從美國學完中西醫整合的精髓回到兩岸從事臨床工作之餘,寫了七、八本醫療科普書與一般民眾分享的最大原因。

  這本書潘醫師要談的是「NO」這個在體內運作中產生的東西,他靈機地與書名作連結,也把大家害怕的不定時炸彈「心肌梗塞」從另一個角度提出預防保養之道。也再一次強調他過去幾本書中分享的一貫理念:治療都是基於恢復人類天生自然的自我調節與修復功能。

  「NO」(一氧化氮)是個體內化學產物,到目前為止我們大部份西醫對身體內部功能的運作還是從「化學性」的角度檢視,所以我們會開「生化」檢查單,然後據此開「化學藥物」處方單。但是本書提到,醫學專家從大量的研究中發現,「NO」不只是個「資訊分子」,它還是個「信息傳遞者」(信使)。什麼是「信息」?

  拜於近兩百年來醫療科技的進步,以及基於長期科學研究的觀察統計分析,體內為因應疾病的發展過程,「組織構造變化」(如鈣化、囊腫、水泡、腫瘤)已是最後的結果,在此之前的過程是「分子化學變化」(如生化值異常、荷爾蒙不平衡等),而更早的發展過程是「信息能量變化」。「信息能量變化」是在細胞層次內進行,如粒線體的能量製造就是,「NO」(一氧化氮)的產生也是在此層次。所以在這個層次的了解及處置才是預防保養與治本之道。否則對人體的了解仍停留在「組織構造變化」與「分子化學變化」層次,就會如潘醫師在書中所說的:目前主流醫學使用許多的長期控制治療藥物,不斷累積的副作用現象,最後造成器官功能衰退,而終生不能停藥,或者劑量愈服愈多。

  幸好近五、六十年來,歐洲醫療系統的醫學專家們不盲從於美國系統商業化的「對抗醫療」(Allopathy),基於他們量子物理的深厚基礎(從愛因斯坦到波爾),以及深信中醫源頭的五行經絡與天人合一的小宇宙大宇宙理論,因此在「細胞內層次的信息能量變化」與「心智層次的磁場頻率變化」有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本年五月,筆者去參加德國一場醫學研討會,恰巧就有一位德國環境醫學與能量醫學專家洛塔爾.霍勒巴赫醫學博士(Dr. med. Lothar Hollerbach)談到「NO」(一氧化氮)與粒腺體疾病的研究,他就是用「Oberon信息能量非線性分析系統」檢測細胞內粒腺體的變化。他認為 20年來,分子生物學相當專注於粒腺體疾病的研究,然而傳統醫學對此卻很少重視。因為自2001年以來,德國的分子生物學家克雷默博士(Dr. H. Kremer)就指出多系統疾病(例如:癌症、癡呆、慢性疲勞症候群、過敏)與一氧化氮氣體(NO)導致硝酸化壓力的關係,即一氧化氮/過氧亞硝基陰離子循環(NO/ONOO - Cycle),這樣的惡性循環造成複雜的細胞損害,並且阻止細胞粒腺體內重要金屬(酉每)的產生,也因而產生粒線體疾病,這樣的粒線體疾病就導致許多嚴重的多系統疾病。這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NO」(一氧化氮)。

  所以這本書的誕生,可知潘醫師實在是個先行者。先驅通常都是寂寞的,但「德不孤,必有鄰。」心胸開放的讀者才是支持的最大力量。也只有心胸開放才能為自己的健康找到客觀正確的保養預防之道。

日月星抗老整合醫療中心院長 鄭榮耀醫師
二O一O年六月

推薦序3

  免疫力就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防禦能力,包括:防衛身體,避免病毒、細菌與過敏原等的入侵,以及內部細胞的辨識與修復。如果能提供我們人體內組織器官細胞良好的生存環境與空間,人體器官細胞就能進行自我調整與激發其潛能。當我們人體細胞啟動「自我修復」的功能,就能促使器官的功能自行恢復,這就是所謂的「自癒力」。仿間有許多宣稱提高免疫力的藥物與治療方法,常只是「瞎子摸象」以偏概全,而有「以管觀天」之憾。因此,潘醫師在書中強調要注重「內在綠色環保」,如此許多慢性疾病就可以「不藥而癒」。

  依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所謂「猝死」,是原本無任何症狀跡象,而在突發後1個小時之內死亡;猝死可以說是冠狀動脈心臟病中最嚴重,也是最令人難以琢磨的可怕現象。「胸痛」,在冠狀動脈心臟病是相當常見的症狀,但常不十分明顯。其中所謂「無痛性心肌缺氧」是以目前的主流西醫,直接或間接的檢查,測定左心室功能、血流量、電位的狀態或新陳代謝,顯示心肌細胞缺氧,以及各種心血管功能損傷,然而人體卻沒有任何不舒服的跡象,此種「亞健康」狀況是當前最危險的「猝死」殺手,也是我們最應該重視者。

  該如何讓亞健康狀態的心血管功能損傷回復呢?潘醫師分享他十多年來專研中西醫與另類醫學的心得與臨床經驗,提出「綠色整合醫學療法」。以「身心靈」的健康為考量,結合「物質」、「能量」與「訊息」三種層面的理念,原則及方法,不同於一般的「單純螯合療法」,可說是更專業,更細緻,因此書中之案例療效分享,結果顯示效果更好,時間更短,副作用更少,值得一探究竟。

  「綠色整合療法」除了補充人體失衡與欠缺的物質,還結合了光波的光譜療法,聲波的音樂療法,電波與磁力波的波動能療法,以及尿液的訊息療法,因此只需要1/5至1/10的「單純螯合療法」的劑量與濃度,五至十五天的治療,每次治療只需二至三小時,就可以產生逆轉與消除「頸總動脈血管粥狀斑塊的病變」的效果,恢復正常血流量及血流速。值得一提的是,「綠色整合療法」不同於一般「單純螯合療法」會產生激烈疼痛的副作用,但療效更好,讓需要治療的人不再恐懼,而能在輕鬆的狀況下回復健康,可說是美事一樁!。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劉玲伶 醫師


前言

猝死--跨越時空藩籬的無聲殺手

  所謂「猝死」,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原本無任何症狀跡象,在突發病症後1個小時之內死亡。探究猝死的起因,通常無關於外傷性、暴力性的損害,而是牽涉到心、腦血管的病變。

  在冠狀動脈心臟病症中,猝死可以說是最駭人、最難以捉摸的現象。美國每年約有15至20萬人猝死於心臟病,其中只有不到 1/10,僥倖經由心肺急救(CPR)而暫時逃離死神之手。這些幸運者,主要是於發作3分鐘之內,得到適當的CPR救治,才暫時逃過一劫。然而,如果沒有理想的預防與治療,這些幸運者仍高達60%難逃「猝死」劫難的再度降臨。

  近10年來的醫學,在預防、診斷和治療上日新月異,但是無痛性心肌缺氧而突發「猝死」的現象,近年來似乎越來越多,幾乎人人自危,誰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猝死」之神的下一個目標。因為太多案例,在突發「猝死」之前,都是好端端的「健康」人,甚至還有各大小醫院的健康檢查「正常報告」的背書,卻突遭死神降臨。這種從正常「跳躍」到猝死,怎不令人膽顫心驚?

  事實上,「猝死」並非現代人的專利,自古即有之。經由考古學家配合病理學家,在中國湖南馬王堆漢代古墓中,發現人類最早的「猝死」木乃伊女屍——辛追夫人。經由解剖發現,古屍的心臟血管粥狀斑塊梗塞,全身血管也呈現粥狀斑塊硬化病變,胃部還發現七粒未消化的瓜子仁,因此可以推斷:辛追夫人是一位養尊處優的王族貴夫人,患有高血脂、高血壓、心血管粥狀斑塊硬化,在千年前某一天,正當她閒聊與嗑瓜子時,突發心肌梗塞而「猝死」。這是人類史上,最古老而且有憑有據的心血管病變「猝死」首例。

  不論身分地位、不論古今中外,「猝死」一直伴隨著人類,我們怎能不跟「猝死」說「NO」?

  「NO」中文之意是「不」,化學名稱卻是「一氧化氮」——防治心、腦血管病變的天然藥物。所以,向「猝死」說「不——NO」之前,應先讓心、腦血管內皮組織,產生「NO——一氧化氮」,逆轉心、腦血管粥狀斑塊硬化的病變。這種激發人體細胞自癒作用,才是真正理想的心、腦血管病變與「猝死」之防治方法。

  近年來,我們發現了激發心、腦血管內皮組織細胞,自製「NO」的理想方法——「綠色整合醫學療法」:採用改良型「螯合療法」,配合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補充,整合聲、光、電、磁場的波動能量,並融合針灸及訊息導引,激發了心、腦血管內皮細胞,恢復自製天然心、腦血管病變的藥物——的功能。

  讓「NO」來降低血粘度,消除紅血球或血小板聚集,恢復血球活力及增加攜氧表面積,達到逆轉心、腦血管粥狀斑塊硬化、阻塞病變的自癒作用,真正徹底防治「隱形殺手」的猝死,並跟「猝死」之神說「NO」!

作者序

為什麼猝死?

  據我所知,每年在大陸的台商精英,從北京到海南,約有七、八位「猝死」於高爾夫球場或商場上,而且年僅四十左右。到底「為什麼猝死」?是一般人所說的「過勞死」嗎?可以早期預警?可以有效預防與治療嗎?

  許多知名人士如:蔣介石之孫、蔣經國之子──章孝慈及蔣孝武,都因心、腦血管病變而「猝死」;已接獲「內政部長」任命,卻在上任前夕於爬山時「猝死」的廖風德先生。這些不幸的事件,令家人與親友悲痛萬分,更令世人錯愕與惋惜,甚至恐慌。然而,擔負天職的心、腦血管專家們,卻依舊安然如山,似乎這事不關已,或是已經見怪不怪了呢?

  然而,一首台語老歌「為什麼?」,卻開始繞旋於我的腦海「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主流醫學不能更早、更精確地提出預警?為什麼沒有更有效的防治方法?為什麼一定非得要歐美醫學專家,教我們如何防治才防治?

  二十多年前,眼睜睜地看著父親在「用盡現代醫療方法」之下,仍因高血壓引起中風而過世。十多年前,四姐夫的腹主動脈血管瘤破裂,仰賴急救手術度過危險期,但是動脈血管瘤早已布滿全身,最後也在「用盡現代醫療方法」之下,依然無法逆轉動脈血管病變而過世。這種種震憾,觸動了我「無助、無能的西醫」的渾沌心念,改從各種「不入流」的另類醫學中探索解答。

  十多年來,總算摸索出「綠色整合醫學」療法,願以野人獻曝之心,與大家分享。希望給予以上的「為什麼?」,有些助益的、合理的解答與解決之道;更希望醫學界能以各種角度來重視與評論,別再讓心、腦血管病變的「猝死」降臨!

潘欣祥




其 他 著 作
1. 玄奇波動能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