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河圖洛書文化系統中的陰陽家
黃泊凱博士的這本「儒釋道之交會與文王卦之開展」分為兩部份,前半部「儒釋道之交會」,以簡潔清晰的理路,說明中華文化傳統中,「儒、釋、道」三家所主張的修養分 為「存心養性」、「明心見性」、「修心煉性」;後半部「文王卦之開展」,是本書的重點,旨在介紹漢代之後,文王卦的氣運哲學。
漢代是我國陰陽家思想最盛的時代。黃博士在談完「漢代文王卦的哲學思想要義」並介紹「八卦的基本認識及裝卦之法」以後,從第三章「漢代五行易的氣運規律」開始,不僅以極長的篇幅(十一章)介紹劉伯溫的「黃金策」和焦贛的「焦氏易林」,而且也介紹了許多簡易的術數運用,包括小六 、梅花易數、和先天易數等等。
乍看之下, 黃泊凱的取徑似乎是偏向「陰陽家」,其實又不然。在本書的結論中,黃博士指出:在河圖洛書「數、氣、象、理」四個面向中,「易經」的解釋可以分為「義理派」和「象數派」。本書第二部份的「象數派」取徑常常被「義理派」批評為「迷信」,作者自己的立場是:「象數派」的各種不同解釋,只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境時,作為參考之用;真正的解決之道,有賴於「義理派」所主張的「修養」,至於修養之道,可以是儒家的「存心養性」,可以是道家的「修心煉性」,也可以是佛家的「明心見性」,取決於個人的自由意志。
這一個立場,才把本書前後兩個部分聯結在一起。對東方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心理分析學家榮格,認為「文王易」的卦象是一種「可解讀的原型」(readable archetype),至於要如何解讀,則有賴於研究者的學養。本書所提供的各種解讀方式,反映出作者對於此一議題的學養。更清楚地說, 從漢代以後,陰陽家通常被士大夫階層看作是「末道小技」。可是,「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矣」,黃博士的這本著作,說明了卜卦算命的「可觀之處」。
在中美「文明對抗」的格局中,作為中國學者,我們不但要搞清楚源自聖經和希臘神話的西方文化系統,而且要了解源自河圖洛書的中華文化系統。大家都知道:陰陽家是河圖洛書文化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塊,可是,現在有許多學者從各種不同角度,在鑽研「儒釋道」的文化傳統,卻很少有學者肯下工夫研究陰陽家。這可以說是本書的最為可貴之處。是為序。
國家講座教授
黃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