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生命的浪漫與質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68581
王士躍
秀威資訊
2020年11月24日
100.00 元
HK$ 90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268581
叢書系列:
北美華文作家系列
規格:平裝 / 232頁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北美華文作家系列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同
類
書
推
薦
遇見有時(簡體書)
我和一枝筆在路上 3
茶館與短篇作品集
野火集(傳奇經典版)
重回舊地
內
容
簡
介
走上散文寫作的道路後,深感這是一種鮮活、自由、充滿張力的文體。如何使筆尖奔流的文字喚起讀者的普遍共鳴,是一種艱辛而愉悅的人生體驗。
無論是旅行見聞,還是生活隨筆,作者以豐腴細膩的觀察和敘述為我們揭示一道道深情雋永的人文風景,生活的收獲和心靈的點點滴滴無不聚光於歷史的折射,歲月的記憶曾經滄桑卻依然留存人生底片的質感與溫存,字裡行間將小說的說事和詩的意境都化在散文及美文的韻味中。
本書特色
★ 旅居美國數十年的作者王士躍,以三十八篇精煉的散文,寫下深刻的旅行見聞與生活隨筆。
★ 連結海內外地域以及歷史時空,字裡行間將敘事與抒情都化在散文的韻味中。
?
目
錄
推薦序
作者小引
被淡忘的蓋茲堡
內華達山路紀行
內華達山脈的紅葉
紫菜海岸紀事
奧林匹克深山的隱士
追尋莎士比亞的足跡
亞得里亞海的珍珠
正倉院展的大唐遺韻
深秋的落柿舍
台灣小吃的「古早味」
阿里山森林散記
雄渾靈秀的太魯閣
參觀胡適紀念館有感
蘇州的基因
在武夷山尋找朱熹
曾經風雅的董家大院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汙染
蜂鳥記趣
逝去的牧歌
芥菜花小記
暮雨瀟瀟
離開拉斯維加斯
非關命運
失學記
姥爺教我們規矩
懷念回頭河菜市場
姥姥家的火炕
歐文•艾德禮─穿美國時裝的啟蒙時代的法國人?
戰爭謠言與武器圖騰
一句「No」背後的鴻溝有多深
水仙花的芳香
生命的二重奏
「聽」莎士比亞
由電影《沉默》所想到的
突破地域之囿
科恩兄弟的《西部老巴的故事》與黑色幽默
奧杜邦與中國畫的兩種境界
水野克比古的京都
?
序
推薦序
葉周(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名譽會長)
時常在《世界日報》副刊上讀到王士躍的散文,在他這本名為《生命的浪漫與質感》的散文集中,收入了三十八篇散文。散文大家梁實秋說:「散文是沒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時也是最不容易處置,因為一個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裡?無隱飾的可能,提起筆來便把作者的整個的性格纖毫畢現地表示出來。」
作者以個人生活或人生經驗出發,取材於平凡的日常瑣事,抒發人生理趣。有時談人物,寫風俗,記故園舊事,或笑或惱,依然不失書生氣度,行文中總有絲絲親切和溫厚。即便有煩惱也是平心靜氣的煩惱,他把小說的說事,和詩的意境都化在散文,也即美文的文氣中。
在〈暮雨瀟瀟〉一文中,描寫的雨景那麼有層次,讓不曾看過那片風景的我身如其境。山坳中傳來汛流的湍鳴,是聲音;一條閃著雨光的車馬道,蜿蜒起伏在迷離的煙巒霧崗裡,是視覺;壯碩的群馬在雨絲之中佇立,眾首向西,像是在作無聲的晚禱,靜中卻有動感;忽然腳下哧溜地竄過一隻小野兔,轉眼便鑽進了樹洞;靜止的畫面被突然打破了,又恢復到動態的空間。
他的散文描寫是細膩的,有點不像這個看上去高高大大的北方漢子。寫景陳述栩栩如生,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感情卻十分內斂。他寫到了細雨中嗅到的水煙槍和食物香辣的味道,還有小吃攤上的絲娃娃捲等好吃的……這些都是幾十年前的情景,他都記得那麼清晰。
一個雨字串聯起不同國度場景和記憶,細膩中是對過往的懷念,從他的文字我可以斷定,他是個纏綿的人,懷舊的人。無情未必真豪傑,不過在細膩的敘述中,感情通常受到克制,並不宣洩。
他也寫了一些對往事的回憶,一篇〈失學記〉中他細數自己的記憶年輪,小學時跟著母親去大山中的幹校下放,為了躲避流氓的干擾,不得不逃學。整天在大自然中玩耍,過去的細節都描述得那麼清晰生動,具有臨場效果。
他喜歡旅行,骨子裡有一種英國旅行作家索博隆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執著,不滿足於一般遊記的浮光掠影,而是深挖歷史,與人拉扯家常,以求對當地風土民情的深層把握。據說有一次為了瞭解印第安圖騰雕刻藝人的生活,他跟著一個街頭藝術家鑽進位於貧民區的住所,和一群雕刻藝人一聊就是大半天。他去了台灣後寫了一組遊記,其中寫出了廣受好評的文章〈台灣小吃的古早味〉。他去武夷山尋找朱熹的歷史足跡,去福州三坊七巷走訪仍未對外開放的董家大院,聽師友揚之水的建議去日本時專程謁訪了正倉院展。那裡的人和事原先對他是陌生的,而且他離開故國,留學美國,又走得那麼遠。可是他還是會不斷尋找那些有趣的人和事,正如一位作家所言:「遊客不記得他們去過什麼地方,旅行家不知道自己往哪裡去。」也許這正是旅行作家真正的樂趣。
散文家周作人說:「人吃過什麼東西就有什麼氣味,這是個人生命特色的表現。這種個人的氣味,來自於個人的情趣和蘊藏的趣味。趣味的生發與作者的個人學養、性情有密切關係。」王士躍是一個讀書人,曾經在內地大學做過教師,如果不是來到海外,他應該還在大學裡教書。所以追憶逝水年華,與讀書相關的生活還是始終佔據著較大的比重。幾篇份量厚實的書評和文化隨筆顯示了作者的學術素養和識見,和他的散文與遊記形成了一個厚重一個雋永的鮮明特色。
王士躍的文字並不追求驚濤駭浪和戲劇衝突性,但自有一種審美張力。其實我覺得未必是他生活中沒有經歷過衝突,只是他更沉浸於對細節的體味中,如同三十年代周作人的散文,把玩著書齋裡的古董,有滋有味,以平靜中的溫馨,去看待生活中發生的一切。能有這樣的好心境真是一個有福之人。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