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新冠啟示錄(思想41)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56439
聯經出版公司
2020年11月26日
120.00 元
HK$ 102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0856439
叢書系列:
思想
規格:平裝 / 344頁 / 14.8 x 21 x 1.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思想
分
類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同
類
書
推
薦
我們,長期抗戰中:第一線護理人員的疫情觀察誌
少年
自灰燼中綻放:一場名為八仙塵燃的震撼教育
我對抗跟蹤狂的七百天戰爭
兒童與我:乘著歌聲翅膀的小兒外科醫師
內
容
簡
介
本期的專輯是「新冠啟示錄:從全球化到人類世」,面對新冠病毒史無前例的衝擊,全球在驚恐之餘,各方都開始思索下一步應如何踏出。而新冠可謂全球化與人類世的合體。從今以後,我們已無法忽視全人類�全地球之間緊密相連、禍福與共的事實。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在疫情正熾之時,舉辦了論壇,請到醫學、歷史、文學、風險治理、經濟、國際關係等不同角度的學者,反思此次疫病與全球化及人類世的因果、糾結與啟示。本期還有「帝國日本的歷史及其殖民地」專題、「抗疫與生命政治」專題、訪談導演艾曉明女士,以及多篇學術論文。
目
錄
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三個政治角色:從他們在美國問題上的分裂談起(郝志東)
也談五四激進主義與文革的關係(陶東風)
民族意識濫觴與民族主義歧途(榮 劍)
「公民宗教」與儒學:日本的過去,中國的現在,以及當前的儒學研究(白貴理)
?
帝國日本的歷史及其殖民地
重思「日本近代化」:於明治維新一百五十年之際(子安宣邦)
日本帝國形成的學知與心性(山室信一)
你的忠臣也是我的英雄:鄭成功、江戶文藝與日本帝國的臺灣統治(藍弘岳)
東亞體制變革與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做為「思想課題」的歷史認識(趙寬子)
?
思想訪談
紀錄片再現女性反抗者 對話艾曉明(曾金燕)
?
新冠啟示錄:從全球化到人類世
瘟疫:台灣社會的終極恐懼與挑戰(石富元)
回到未來:重訪世界史上之疫病(熊秉真)
國王的新冠:現代性、瘟疫想像、傳統智慧(廖咸浩)
驅動新冠肺炎風險治理2.0(周桂田)
新冠肺炎的經濟衝擊與全球化的終結(杜震華)
國際秩序的變遷與新冠疫情衝擊的影響(張登及)
?
抗疫與生命政治
東亞與全球抗疫:對韓炳哲數位化生命政治的誤解與補充(曾金燕)
「例外狀態」與「人民名義」(徐先智)
致讀者
?
序
致讀者
新冠肺炎從年初橫掃全球,造成四千多萬人罹病,一百多萬人死亡,經濟、社會方面的損失更難以估計。疫情至今未歇,甚至有再現高潮之勢。這場災難顯然需要正視,我們也希望刊登相關的文章,反思災難所暴露、所帶來的各種問題。但是疫情屬於「非常態」的緊急狀態,一般習慣於「常態」的人文、社會知識未必適用。正如新的疫苗與藥物還在研發、實驗的過程中,目前的相關討論也必須經過摸索與試探的階段,只能看作一種初步的嘗試。
本期的專輯「新冠啟示錄:從全球化到人類世」,是台大高研院一次工作坊的成果。高研院廖咸浩院長邀集了幾位學者,從各自的學科提出初步的觀察,再將他們修改過的發言稿交給本刊發表,幫助社會了解這場疫情。我們要感謝台大高研院以及這幾位學者普及學術、關心社會的心意。
新冠疫情逼出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所謂「緊急狀態」對常態秩序的挑戰。本刊第40期吳玉山教授的文章已經談到這個問題,在劉紹華教授的訪談中也有涉及。本期所發表曾金燕與徐先智兩位的文章,延續這個主題。隨著兩岸關係緊張,國家安全名下的緊急狀態也呼之欲出,我們會持續邀請相關的討論。
美國總統的選舉,在今年也引起世界矚目。有意思的是,這次的選舉,在美國內部造成的分裂之嚴重固然前所罕見,在各地華人社會也引發了激烈的爭執,尤以自由派圈子為甚。中國大陸的自由派長久以來即有保守派自由主義與左翼自由主義的分歧。從川普擔任總統以後,這個分歧延伸到對於川普的正反評價。有一部份人基於反對中共的立場,歡迎川普對中共的強硬政策,以及對台灣、香港的支持,認為必須擁護川普連任。另一方面,美國的國內議題也成為支持川普與反對川普的分界線。特別是近年來美國極右派以及白人優越主義聲勢增長,黑白衝突加劇,今年五月黑人遭警察射殺後爆發了反種族主義與反警察暴力的運動,甚至於開始拆除一些歷史人物的雕像,這一連串的發展,居然令部分的「川粉」表達對黑人的歧視,公開支持川普的種族歧視。
本期《思想》出刊之時,美國的總統選舉已經揭曉答案。不過華人──特別是知識分子──為了川普而分裂,其意義主要不在川普與拜登之間如何選擇,而是反映了各地華人對歷史的認知,對一些基本價值的判斷高度分歧。本刊編委對這些爭議當然也有自己的觀點,但我們也希望瞭解近年的「川粉」、「白左」等現象,澄清這些歷史認知與基本價值的分歧究竟何在,從而鼓勵對話。郝志東教授長期研究知識份子,曾經以專書對知識分子的角色深入分類。今年他注意到中國知識界為了美國政治而分裂,於是借用自己的分類架構進行探討。這個架構是不是貼切,他對個別人物的歸類是不是準確,注定會有爭議,但是他所做的觀察值得讀者重視。
最後,請讀者注意本期關於日本的多篇文章。藍弘岳教授規劃的日本帝國與殖民地的專題,收入包括了子安宣邦先生在內的幾篇力作。榮劍與白貴理兩位的文章,則直接涉及當前中國大陸的一些思想趨勢。榮劍先生幾乎無一語道及今日中國,但是他所敘述的一段日本思想史,對今日中國的意義是不言可喻的。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