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日本人也不知道的日本語3:敬語、人物對話、書信書寫、文化歷史……學會連日本人都會對你說「讚」的正確日語
定價87.00元
8
折優惠:
HK$69.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DNA國度:基因檢測和基因網際網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779314
塞爾吉奧.皮斯托伊
曹順成
商周出版
2020年12月05日
120.00 元
HK$ 102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4779314
叢書系列:
科學新視野
規格:平裝 / 256頁 / 23 x 17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出版地:台灣
適讀年齡:13歲~65歲
科學新視野
分
類
自然科普
>
動物/植物
>
演化/遺傳
同
類
書
推
薦
天人之際:生物人類學筆記(三版)
壽命天註定?──揭開生命週期、老化與死亡的關鍵機制
圖解不可思議的基因機密檔案
除了自己,成為不了別人:不必變強,只要獨一無二。向邊緣生物學習「個性化」的生存秘密!
從南方古猿到智人:基因組╳遺傳學╳演化論╳分子鐘,對生命不斷的探索,使「演化」成為生命科學體系的思想脈絡
內
容
簡
介
消費者基因體學的新時代來臨!
生物學的進步與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的力量相互結合下,我們的生活會出現怎樣的改變呢?
且看伽利略獎得主暨分子生物學家塞爾吉奧.皮斯托伊的精采剖析,
引領讀者進行一趟豐富的DNA國度之旅!
你知道自己容易因遺傳得到哪種疾病嗎?
有可能根據基因檢測來制定疾病預防策略嗎?
可以根據遺傳組成來挑選更合適的治療用藥嗎?
聽說,能利用DNA檢測自己適合哪種減肥法?
嘴巴很挑,是因為你有美食基因?
根據個人DNA訂製的保養品真的比較好嗎?
現在的基因檢測相當便利,就宛如DNA超市,甚至只要透過網購,貢獻一試管唾液,就能以不到100美元的代價,追溯自己的系譜,找到自己五代以上的親戚,還能根據檢測領域知道各種遺傳與疾病相關訊息。
本書作者以自身參與基因檢測的過程,說明當代DNA檢測的最新應用、這些基因檢測包的準確度,並探討基因檢測在預防醫療與醫學倫理上有哪些問題,以及基因社交網路如何改變了「親戚」的定義和暴露了個人隱私的議題。最後並有實用資料,以及詳細的世界各國基因檢測公司列表,提供有心研究或做基因檢測的讀者參考。
〔好評推薦〕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丁照棣 審定|導讀
第五屆吳大猷科普獎著作類金籤獎得主、醫師 林正焜 專文推薦
從檢測報告可以得到哪些生命的線索?做了檢測之後,我們對自我、家族、民族的看法會有什麼改變?我們有辦法保有隱私嗎?在人際網絡中,如果無數個人DNA資訊使人與人之間產生新的連鎖,會讓社會產生什麼變化嗎?也許有人想要分析自己的DNA,但不太清楚檢驗的結果能透露什麼秘密給我們,本書提及的這些話題應該可以作為一種指引。……個人DNA分析還有許多有趣的面向,讀者可以從本書開始一己的內在探索之旅。──第五屆吳大猷科普獎著作類金籤獎得主、醫師 林正焜
?
理解直接交易的複雜遺傳檢測世界不可或缺的資源……本書令人印象深刻,探索了既易於理解又具啟發性的領域。──柯克斯評論
?
極度重要、改變生活且令人心怡的作品……〔皮斯托伊〕正以一種機智又幽默的方式顛覆我們的許多成見。本書確實需要仔細品味。──《數位麥克魯漢》、《拯救蘇格拉底的陰謀》作者 保羅.李文森(Paul Levinson)
?
《DNA國度》非常易讀、科學精確,引領讀者到消費者基因檢測新世界。任何對祖先、健康,以及各種與人類有關事物感興趣者必讀。──《人類遺傳學》、《永遠修復:基因治療與一個男孩的故事》作者 里奇.路易斯(Ricki Lewis)
?
關於發展中的基因革命的醫療、法律和倫理等層面的新嘗試……一個有才華科學作家的趣味和重要指南作品。──《誰能說你死了?──醫學與倫理的兩難》作者 雅各.M. 亞培爾(Jacob M. Appel)
目
錄
目錄
〈審定導讀〉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丁照棣
〈推薦專文〉從基因開始認識自己 第五屆吳大猷科普獎著作類金籤獎得主、醫師 林正焜
?
第一部 連線:加入基因的網際網路
第一章 如何成為唾液受測者──進入DNA的超市
蓬勃發展的市場�細長條的生命�染色體和基因�震撼的圖譜�從基因到基因體�差異的科學
第二章 表親,你好!──在親戚搜尋器與人相遇
一個新的社交網路�DNA大抽獎�家庭骨架�僅次於情色
第三章 再度披掛上陣的亞當與夏娃────追隨你們遙遠的祖先
生命之河�你好,影響重大的媽媽!�來自未來�尼安德塔人的追求
第四章 遺傳學上的雜種──文化種族、外型種族和你的基因
染色體的繪本�種族是什麼?�歐巴馬是白人
第五章 身分遊戲──在遺傳消費主義時代尋找我們的根源
尋根升級版�血統的魅力�血統的魅力
?
第二部 劇本:使用你的DNA檔案
第六章 雲端中的基因──你的DNA轉檔
懶人包�可攜式基因體�比摩爾定律更好
第七章 遺傳學上的自拍照──DNA社交網路和自我發現
單基因性狀的簡單性�我們可以預測眼睛的顏色嗎?�毛髮情事和紅髮基因�身高和多因子特徵的併發症�「禿頭基因」
第八章 吃到飽──美食家的遺傳學
深入研究DNA飲食�你有美食基因嗎?
第九章 怪咖之美──以DNA量身訂製的護膚品,有效嗎?
永遠年輕
第十章 天生跑者──檢測你孩子的運動能力和天賦
你是天生的運動員嗎?�尋找未知的因子�蠻荒西部
第十一章 為性而吐──技術與配對
DNA的火種
第十二章 酷兒基因──有針對男同性戀者的DNA檢測嗎?
不盡然是個同性戀雷達�浪費時間?
第十三章 謝謝你的口水──用DNA協助研究
眾包研究�免費的祝酒者�誰擁有你的基因?�天生就是愛社交
?
第三部 預知:健康與你的遺傳未來
第十四章 預測地震──瞭解你的疾病風險
神探夏洛克對決絕命毒師�單基因疾病:罕見而簡單�多因子疾病:常見且複雜
第十五章 自主的錯覺──決定你想知道什麼
粒「基」體的危險�失控的市場�平庸的冠軍�正確的檢測�艱鉅的決定
第十六章 進階版藥物──你的遺傳訂製藥物
實用部分�再見暢銷藥�遺傳藥劑師
第十七章 唾液樣本的未來
閒置物的雪恥�異族的朋友們�無所不在的基因體
?
第四部 隱藏:你的資料權屬於誰?
第十八章 基因掠奪者──DNA盜竊和你的隱私
狡猾排便者的案例�不完整的法條�DNA盜竊�瑪丹娜的極度妄想症�入侵總統的網路�不是一張藍圖
第十九章 你的表親是個連環殺手──你的DNA檔案如何幫助破案(即使你沒有參與)
無名氏1號�遺傳線民�被偷走的阿根廷孩子
第二十章 我愛DNA折扣!──你能接受遺傳訂製的廣告嗎?
廣告客戶的天堂�加強個人資料
第二十一章 公諸於世才是王道──當你掌握隱私權時
遺傳太空人�重新識別的風險
第二十二章 反監控清單──如何保護你的資料?
結語:放輕鬆並忘掉藍圖
銀翼殺手裡消失的手機
?
第五部 實用要素
購買消費者檢測之前應該要問的五件事�消費者基因體常見問題解答�你的寵物檢測�消費者基因體公司精選列表�遺傳諮詢委員會與協會名單
致謝
參考文獻與作者註
序
〈推薦專文〉從基因開始認識自己
第五屆吳大猷科普獎著作類金籤獎得主、醫師�林正焜
?
醫生為了診斷疾病,或為了排除沒有療效的治療方式,或為了避免病患對藥物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或為了預知可能的新生命是否罹患重大遺傳疾病,可以做特定的遺傳檢測。檢驗染色體構造是不是多出或少了一小段,有沒有前後翻轉,數量有沒有多或少一條。檢驗基因是不是可能造成疾病,例如製造血紅素相關的基因如果是壞掉的版本,就只好經常輸血。檢驗DNA有沒有突變,或定序DNA跟已知的序列做比對,看是不是需要採取預防措施;而且突變常常是癌症的原因,不一樣的突變治療方式也會不一樣。這些是目的明確的DNA檢測。
然而,約莫從這個世紀初始,由於DNA的功能似乎愈來愈明確,同時分子技術逐漸變得又好又便宜,非醫生處方,而是個人意願的DNA檢測應運而生,在商業平台展開服務。好像只要花一點錢,我們現代人就可以藉由熱門的基因體科學進一步了解自我。
於是本書作者就親自體驗,寄出自己的唾液給生技公司分析DNA,然後從自己的DNA報告出發,開始一段知識的探索。從檢測報告可以得到哪些生命的線索?做了檢測之後,我們對自我、家族、民族的看法會有什麼改變?我們有辦法保有隱私嗎?在人際網絡中,如果無數個人DNA資訊使人與人之間產生新的連鎖,會讓社會產生什麼變化嗎?也許有人想要分析自己的DNA,但不太清楚檢驗的結果能透露什麼秘密給我們,本書提及的這些話題應該可以作為一種指引。
書中對這種消費者導向的DNA檢測有一些自己的見解,跟科技公司宣稱的用途不見得一樣。我們花了錢去檢測DNA,如果換來一些花言巧語,豈不是太冤枉了?此外,有一些關於我們體質的密碼,揭開了,只有壞處沒有好處,自己要想清楚。例如眾人關心的失智症體質,檢驗的是一種跟失智相關的脂蛋白基因版本,事實上全人類第一個接受基因體定序的個人,就要求不要知道自己是什麼版本。知道了完全沒有好處,徒增一輩子擔憂。分析個人的DNA有時會帶來一些始料未及的趣事,例如讓我們增加許多遠方的表親。「我的大家庭裡現在有1,800人,並且還在不斷增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資料和一個『交友邀請』的按鈕,可以用來與他們聯繫。」(第2章)人類本來就是一個大家庭,現在有了DNA可以判斷兩個人之間血緣多麼近或多麼遠,說不定透過這種途徑產生的家族會是一種新興的社群。
非異性戀不是簡單靠幾個基因就能決定的特質。「關於同性戀遺傳學的研究在科學上是有趣的……,但是我們不需要基因來為同性戀辯護或譴責他們,因為根本沒有任何證據可以這樣做。」(第12章)事實上,人類社會裡複雜的議題通通不是基因決定的,同性戀或異性戀不是,黑人或白人也不是。基因很超然,人生病了,也許可以找到基因層次的理由,但是企圖從基因看一個人是不是異性戀、是黑人白人、是哪一個人種,那是行不通的。智力呢?企業主能不能藉DNA挑選聰明的員工?科學家「研究了近2,800對雙胞胎,找尋數學和語言能力與基因之間的關聯,發現兩者都有遺傳成分的因素,」但無法指出任何遺傳變異造成影響。(第10章)意思是聰明與否,不可能從DNA序列判斷。後天的經驗和學習對智力有很大的影響,大家還是要努力。
私密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尤其資訊開放,個資不容易保密。選舉手段走向偏鋒的政壇,「政客有強烈動機從對手那裡竊取DNA,並利用來對付他們,政客可以利用這些DNA來尋找高危險疾病的易感性,或者將對手的遺傳剖析上傳到『親戚搜尋者』中,找尋非婚生子女或令人尷尬的家庭關係。」(第18章)這種宛如諜報戰的情節,對政壇一定有很大的影響。接受DNA檢驗之前,不能疏忽了生技公司的保密能力。如作者在〈結語〉中所寫:「談論我們的基因變成是一件很酷的事,現在是成為DNA迷的絕佳時機。」個人DNA分析還有許多有趣的面向,讀者可以從本書開始一己的內在探索之旅。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