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關鍵七十一天:二戰前後臺灣主體意識的萌芽與論爭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504199
阿部賢介
蔚藍文化
2020年12月21日
107.00 元
HK$ 90.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5504199
叢書系列:
大眾史學
規格:平裝 / 240頁 / 15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大眾史學
分
類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通史
同
類
書
推
薦
臺灣開發史(增訂七版)
歷史、藝術與台灣人文論叢(22)
契約與歷史:清代臺灣的墾荒與民番地權
歷史B(五版)
少年臺灣史 二○一九年增訂版【限量作者親筆簽名版】
內
容
簡
介
戰爭結束前,
大多數臺灣人不曾聽聞「開羅宣言」,
根本不知道戰爭結束後的處境。
那麼,在得知日本戰敗的那一瞬間,
臺灣人在想什麼?
回歸祖國的歡喜?
對殘留日軍的恐懼?
還是當時的臺灣有第三條路可以選?
日本戰敗,臺灣尚未建立新政府,這段期間長達七十一天。
生活在看似「真空」、「無政府狀態」下的臺灣人,對臺灣的未來有什麼想法?對中國與日本抱持何種感情?是否將日本戰敗和歸還中國劃上等號?又或者有誰想出臺灣前途的其他可能性?島上的日本人與臺灣人之間的關係又有什麼變化?
這七十一天是吳濁流筆下的「政治真空時期」?還是曾經引燃有待究明的「臺灣火」?答案就在《關鍵七十一天》。
好評推薦
一九四五年夏秋之交,關鍵七十一天,當時的臺灣人是否意識到歷史之門開啟的意義?一旦機會之門再度開啟,現在以及未來的臺灣人,準備好了嗎?——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陳翠蓮教授 全力推薦??
目
錄
推薦序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陳翠蓮
導言
「政治真空期」甘有影?
戰爭的腳步和開羅宣言
終戰當下臺灣人的想法Ⅰ:臺灣民族運動先驅林獻堂之例
終戰當下臺灣人的想法Ⅱ:臺灣之喉黃旺成之例
終戰當下臺灣人的想法Ⅲ:地方青年醫師吳新榮之例
「玉音放送」與戰爭結束
戰爭結束後的臺灣社會
戰爭結束後的經濟狀況
戰後的日本當局
戰爭結束後的臺灣人動向
戰爭結束的喜悅——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至九月中旬的臺灣人動向
聽見「祖國」的腳步聲——一九四五年九月中旬後的臺灣人動向
臺灣人的意願?日本軍的煽動?——探討「八.一五獨立事件」
尚未燃燒的「臺灣火」
參考書目
?
序
推薦序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陳翠蓮
阿部賢介是我在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班的指導學生。作為具有臺灣血統背景的日本人,阿部特別關心在二戰結束前後臺灣地位大變動的歷史轉折期,臺灣人的動向與主張。為了完成論文,他積極申請各類獎助學金,獲得資助後前往日本上天下地蒐集相關檔案史料,探索這一段較未受到關注與深入研究的歷史。如今,將他所完成精彩的學位論文出版為《關鍵七十一天》,以饗讀者,作為指導教授,深感與有榮焉。
《關鍵七十一天》一書有幾個特色。首先,阿部鎖定日本剛戰敗、中國政府尚未展開佔領統治的短短期間做為焦點,分析時代巨大變動之下臺灣社會的動態。這個課題對當代臺灣來說,別具意義。面對日本殖民統治的終結、臺灣命運的轉折點,當時臺灣人是否意識到歷史之門開啟的意義?人們如何應對、選擇或行動?其次,本書修正了各種對於二戰結束初期歷史的分歧解釋。過去黨國威權時期,統治當局宣傳「臺灣光復」、臺灣人熱烈歡迎祖國;民主轉型期,有人強調在這段「歷史真空期」臺灣人展現出高度自律、自治的能力;民主化之後,更有學者聲稱在此時臺灣人就已提出臺灣獨立的主張。一段歷史,三種解釋,究竟真實狀況如何?第三,與先行研究最大不同的地方是,阿部大量使用日本軍方檔案史料與臺灣總督府各種報告書、二戰結束前後僅有的報紙《臺灣新報》,以及日本官員、在臺日人、臺灣菁英的日記與回憶錄,並輔以美國國務院檔案,在這些多元的史料基礎上,重建這段歷史。
鮮明的學術對話企圖與多元的史料資源,使得阿部的研究成果無論在證據上與論證上都顯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不過,為了使讀者大眾更能親近、便於閱讀,改寫後的本書並未收錄研究回顧與史料運用章節,有些可惜。
本書有幾項重要發現。第一,書中以具體史料、數據,釐清了關鍵時刻的幾個爭議課題,修正過去的看法。阿部認為,戰爭結束到中國政府接收的期間,並未出現「政治真空期」,總督府雖然權威消失,但仍然有效運作,甚至第十方面軍意圖以維持治安名義擴大憲兵隊編制、以維持軍方在臺影響力。所謂「臺灣人自律與自治」也是過度美化,在中國政府抵臺之前,社會治安與秩序已逐漸崩壞、非法情形猖獗。又如,以具體數字說明臺灣銀行的貨幣發行量與戰後通貨膨脹之間的關係。書中也指出,辜振甫等人的八一五獨立事件並不完全是日本少壯軍人唆動,臺灣仕紳有某種主動意願,但在安藤利吉總督的強硬制止下嘎然中止。第二,作者以二戰前後的各種史料,說明臺灣人對於時代巨大變動毫無心理準備、對戰後臺灣歸屬處置一無所知的蒙昧狀態。第三,作者並不順應當代需求而討好宣稱「戰後臺灣人就已主張獨立」,他本於史料指出,戰爭結束初期臺灣人確實存在「祖國情感」、迎接祖國統治,這種態度甚至使得美國情報機關在調查報告中判斷臺灣人並未爭取獨立或盟國託管。阿部自省:祖國憧憬是日治時期抵抗日本殖民統治而萌生的「精神籌碼」,「祖國認同」與日本統治息息相關,戰後初期臺灣人「歡迎祖國」的心態正是日本統治臺灣所留下的影響之一。作為日本人,阿部反省日本殖民統治之惡對臺灣人集體心態的影響,讓人咀嚼再三。
阿部的研究成果並不討好世論、也不美化臺灣人,他對部分議題並不直接給答案,保留了歷史的曖昧空間與討論餘地。這是相當值得肯定的學術研究態度。而這些曖昧與保留,也正是研究者得以繼續挖掘與論證的課題。
《關鍵七十一天》描繪了二戰結束前後那個重大歷史時刻臺灣社會對外在局勢蒙昧不覺,與對集體命運的缺乏準備。如今,歷史巨輪又隆隆作響。令人不禁要問:我們從過去的歷史學到什麼?一旦歷史機會之門再度開啟,這次,臺灣人準備好了嗎?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