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官營移民:吉野村回顧錄

官營移民:吉野村回顧錄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656962
清水半平
?藤光
蔚藍文化
2020年12月11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9656962
  • 叢書系列:大眾史學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5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大眾史學


  •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日據時期











    清水半平,吉野郵便局長,投身建設吉野村三十五年。

    《吉野村回顧錄》,臺灣第一個日本官營移民村的第一手紀錄。



      我們因為戰敗的厄運,遭到遣返離開。

      對我們來說,吉野村是令人懷念的故鄉,怎麼樣都無法忘懷。



      「花蓮港到了。」大船停在遙遠的海上,高聲喊著嘿∼喔∼的工人們,有著刺青的赤裸身體,令人非常驚恐破膽。……我們下定決心長久居於四季如春的寶島「臺灣」,進入原住民地區,開創稱為理想鄉的日本村。在漫長的三十餘年歲月中,為了追求後代子孫繁榮的夢,許多人在種種沉重的壓力下,捨命不渝地犧牲奉獻。



      一九一一(明治四十四)年,清水半平青春正盛,那一年冬天他遠渡重洋,從日本踏上花蓮的原野,將人生最美好的青壯歲月揮灑在這一片原屬阿美族的土地。整整過了一甲子,年邁的清水半平提筆回顧了遙遠的「令人懷念的故鄉」——吉野村。



    名人推薦



      臺灣師範大學臺史所所長 張素玢教授 推薦,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副所長 鍾淑敏教授 專文導讀。


     





    推薦序.花蓮縣長徐榛蔚

    推薦序.張素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清水家序.清水一也

    導讀.鍾淑敏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所長

    ?

    前言

    第一章 臺灣總督府直營時代

    第二章 移民村概要

    第三章 地方廳的移民經營時代

    第四章 吉野村的原貌

    第五章 移民的產業與經濟

    第六章 教育、宗教及團體

    第七章 衛生

    第八章 天災異象

    第九章 安居樂業

    第十章 為了建村而奉獻的人物?歷代廳長

    第十一章 吉野村與花蓮港

    第十二章 戰爭與和平

    ?

    附錄

    後記

    譯後記

    ?





    推薦序



      二○二○年八月的最後一天,在武陵農場且得一日閒,忽然接到蔚藍文化出版公司林宜澐社長的電話,告知清水半平先生所寫的《吉野村回顧錄》即將由花蓮縣文化局出版譯本,邀我寫個序,回到學校隔天,譯稿已經寄到,翻著這份《吉野村回顧錄》,時序悠悠回到了一九九七年。



      當年以臺灣日本官營農業移民為博士論文題目的我,正廣為蒐集各種資料,也常向臺灣史學界的長輩王世慶教授請益。從王教授口中得知,曾負責吉野村移民事務、吉野郵便局局長的清水半平先生寫了一本吉野村回顧錄,日本東京的「臺灣協會」藏有該書。一九九七年,我正好得到日臺交流中心的獎助赴日研究,抵達東京後,就直奔臺灣協會找到清水半平所寫的《吉野村回顧錄》一書。



      吉野村設立於明治四十三年(一九一○),二十歲的清水半平在隔年就來到吉野村,成為最早一批的移民。他的家鄉上州(群馬縣)因颱風侵襲,洪水沖毀了家園農田,而來臺灣尋找新天地。從一九一一年到一九四六年被遣送回日本為止,清水氏可說是與吉野村相始終,他以吉野人說吉野事,自不同於檔案的官樣文書。由於吉野村是日本在臺建立的第一個官營移民村,檔案、文書、報章雜誌有不少資料,但是多由官方立場書寫,或是來村視察官員的報告;如果官方檔案提供了日本農業移民事業的骨幹,這本回顧錄則讓吉野移民村有血有肉,充滿日本移民的哀愁與歡樂。



      花蓮港廳的三個移民村,在大正六年(一九一七)從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直營轉為地方廳管轄,當殖產局的力量撤出移民村,移民頓失倚靠時,村民怎麼度過那段關鍵時刻,清水氏如何以他的經營長才設立各種組合,挽救幾乎破產的吉野村,在這本書中都留下翔實的記錄,由於這本回顧錄,我們才得以進一步了解移民村的社會狀況。



      在閱讀這份譯稿時,我找出一九九七年從臺灣協會印回來的《吉野村回顧錄》,經過了二十餘年,紙張已經開始泛黃,裡面夾著施金殳先生為我翻譯的部分章節。施先生是姊姊的公公,日文造詣極佳,在讀這本書時,常向他請教回顧錄中我不甚了解的部分。出生於大正年間的施先生,除了向我解釋文字段落,也說明那個時代的各種「眉角」,例如清水半平要讓吉野村成為「無紋服之村」,為何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隔了這麼多年,欣見《吉野村回顧錄》的譯本即將由花蓮縣文化局出版,讓更多想要了解吉野村與日本移民這段歷史的人,可經由?藤光先生流暢的譯筆,認識到曾在臺灣花蓮拓墾的這批日本移民和移民村的種種。



      一九九八年一月我完成〈臺灣的日本農業移民——以官營移民為中心〉博士論文時,此一研究主題還相當冷僻,自己在這條研究之路踽踽而行,無多少聞問。沒想到近年的灣生熱,讓已經絕版的博士論文重新出版,清水半平的《吉野村回顧錄》也有了中文翻譯本。展讀《吉野村回顧錄》對我來說,不只在閱讀這本書,二十多年的歲月也在字裡行間一一浮現。清水半平在書中回顧了吉野村,我也在《吉野村回顧錄》與清水半平先生再度交會。



      今天,我們能以正面的態度接納曾在這土地生活過的人,願意將他們的人生記憶匯入臺灣的歷史記憶;我們的歷史態度更成熟了,這真是一件令人喜悅的事!


    (文/張素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