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迎向臺大百年學術傳承講座Ⅰ:臺北帝大文政學部論文集

迎向臺大百年學術傳承講座Ⅰ:臺北帝大文政學部論文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984201
林秀美,洪子偉,吳秀瑾,陸品妃,吳密察,陳偉智,王智明,蔡祝青,吳叡人,張文薰,黃美娥,王泰升,黃紹恆,歐素瑛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20年12月23日
200.00  元
HK$ 180  






ISBN:9789869984201
  • 叢書系列:臺大校史系列
  • 規格:平裝 / 500頁 / 17 x 23 x 2.6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臺大校史系列


  •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日據時期











      除晚近發展出來的少數學科外,

      臺灣大學史也幾乎就是臺灣各學科的發展史。




      臺灣大學的歷史可以上溯至臺北帝國大學。1928年創立時,臺北帝大即確立為一所綜合大學,陸續設置文政、理農、醫學和工學部。學部採講座制,由一位專任教授主持,帶領轄下師生於教學同時進行研究調查採集。除了有形的成果外,更重要的是累積了無形的資產,並從中建構出臺灣各科學問的基礎。



      本書收錄13篇論文,內容為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之研究,分述哲學科、史學科、文學科、政學科及圖書館之建置過程、歷史遞嬗及學術傳承。


     





    校長序: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迎向臺大百年╱管中閔

    總編輯序:尋求真理、捍衛真理╱吳明賢

    主編序:迎向百年,傳承學術╱蔡祝青

    作者簡歷



    臺北帝大文政學部簡介╱林秀美



    哲學科

    臺灣哲學盜火者──洪耀勳的本土哲學建構與戰後貢獻╱洪子瑋

    臺北帝大唯一臺籍哲學學士林素琴╱吳秀瑾、陸品妃



    史學科

    殖民地大學及其戰後╱吳密察

    人類學與臺北帝國大學的臺灣研究╱陳偉智



    文學科

    帝國殖民與文學科的建立:臺北帝國大學東洋文學講座概述╱蔡祝青

    帝國大學時代的西洋文學講座╱王智明

    重層土著化下的歷史意識:日治後期黃得時與島田謹二的文學史論述之初步比較分析╱吳叡人

    1940年代臺灣日語小說之成立與臺北帝國大學╱張文薰

    久保天隨與臺灣漢詩壇╱黃美娥



    政學科

    臺北帝國大學與殖民現代性法學╱王泰升

    臺北帝國大學經濟學講座的誕生與發展╱黃紹恆



    附屬圖書館

    臺北帝國大學附屬圖書館之創設與發展╱歐素瑛



    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延伸閱讀書目





    ?





    校長序?? ?



    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迎向臺大百年

    管中閔(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2020年,COVID-19肆虐世界。臺灣大學作為臺灣第一所大學,本著貢獻於宇宙的精神,責無旁貸的在防疫上承擔起關鍵任務,對國家社會善盡責任。同時,於此創校92周年之際,本校雙雙晉身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THE)及Quacquarelli Symonds(QS)世界大學排名全球百大之列,在教學、研究、國際化、學術論文影響力上,都大步邁進。十一月校慶,也讓我們準備迎接臺大另一個百大—百年大學的未來。我們希望回顧臺大前身—臺北帝國大學的建置理念和學術發展,反思近百年的學術研究與教育工作,探索學校在世界各個領域所樹立之特色、典範與傳承,以及影響力與重要性,因此有「迎向臺大百年學術傳承講座」活動的誕生,並將學者精心研究成果輯錄為論文集出版。



      文政學部為今年論文集的主題。臺北帝大創立之初即設有文政與理農二學部,然究其實,當初偏重實業(職業)訓練的殖民地教育,籌備初始乃以自然科學為主,而經過當時臺灣總督伊澤喜多男爭取,才設立了文政學部。伊澤喜多男認為文學和理學才是學問之根本,故獨排眾議,力求在實業訓練之外,使臺北帝大成為發展臺灣的文化中心。其後不論政權如何遞嬗,這個九十多年歷史的大學仍在歷任辦學者的宏大眼光下,創造願景,堅定向前,最終引領臺灣,建設臺灣,進而貢獻世界。



      文政學部截至1945年,先後於哲學、史學、文學及政學等四科,設立了25個講座,以南洋史研究為其最大特色。本論文集則收錄了十三位研究者所寫的十二篇論文,或從哲學先驅如洪耀勳、林素琴和漢詩大家久保天隨等個案著手;或從人類學、法學和小說文學等角度溯源;或從西洋文學、東洋文學、經濟學等講座的歷史發展進行梳理;更或從殖民地大學的本質與脫殖民化歷程探討,內涵多樣,令人驚訝,顯見帝大研究的質量具有極高的水準。更從島田謹二與黃得時師生二人充滿矛盾對立的論述中,我們看見大學教育的價值—培養獨立思考的人才。所謂「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唯有如此,人類才足以面對新局,創造未來。



      最後,感謝《臺大校友雙月刊》總編輯吳明賢教授規畫籌辦此一迎接臺大百年計畫,也感謝中文系蔡祝青副教授參與策畫今年的文政學部主題。隨著該學術傳承講座的逐年進行,我們邀請讀者和所有關心高等教育及臺大發展的朋友,一起迎向2028,同誌臺大百年校慶。



    總編輯序?? ?



    尋求真理、捍衛真理

    吳明賢




      大學的角色最重要的是培育未來經世致用的人才,要能增進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其過一種智識豐富的人生。不止是傳遞知識的「教」,也要能有激發創造力的「育」。因此,大學教育的本質在於培養視野、格局和批判性思維,尋找內心的激情,培養科學理性的思維模式和分析問題的框架體系,為生命的成長確定方向。歐洲最早大學之一的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校長Jan Hus(1371-1415),進一步闡明大學精神為「尋求真理、聆聽真理、宣揚真理、恪守真理、捍衛真理,至於不渝」。



      臺灣大學的歷史可以上溯至臺北帝國大學,創立於1928年的臺北帝大於創建時即確立為一所綜合大學,陸續設置文政、理農、醫學和工學部。學部採講座制,相當於研究室,由一位專任教授主持,帶領轄下師生於教學同時進行研究調查採集,其所累積之成果從本校各館典藏可窺知一二。除了這些有形的成果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資產,包括對真理的追求、對學術自由的堅持、為學問而學問、並從中建構出臺灣各科學問的基礎。如本論文集哲學科首篇提及的洪耀勳教授,被稱為臺灣西洋哲學教育的先驅,造就無數濟濟人才,也是本土哲學運動的奠基者;又如文學士黃得時先生開創了民族文學史論述,在文學創作及文學史都樹立典範。此外,土俗人種學講座開啟了臺灣的學院人類學,對臺灣原住民、漢人社會文化的調查研究延續迄今,即或因時代變遷而有中斷,如漢學、漢詩、西洋文學,乃至戰前戰後學術傳承並未真正建立,如法學、經濟學等,實則都是臺灣歷史的一部分,並成為滋養臺灣主體性運動的重要養分。這就是我們舉辦「迎向臺大百年學術傳承講座」的目的。



      《臺大校友雙月刊》於創刊之初適逢本校創校七十年,在當時總編輯張秀蓉教授主持下,1998年辦理「臺北帝大校友回娘家」活動並出版《臺北帝大的生活》,逾七十位超過七十歲的臺日校友齊聚母校,此乃空前亦是絕後。為迎接臺灣大學一百歲,《臺大校友雙月刊》於2019年策畫「反思.100.傳承:迎向『臺大百年』活動」,該年邀請張文亮教授分別專講農學部植物調查和水稻改良先驅—島田彌市與佐佐木舜一、磯永吉與末永仁,他們的研究都是經世致用之學。今年則從文政學部開始,邀集十四位學者發表了十三篇論文,並出版本論文集。未來將以每年一學部的進度走完帝大接著進入臺大各學院。雖是殖民地大學,並非以招收臺灣學生為主,不過其綜合大學的概念是確立的,二戰後又因收容大量學生,加上大量日籍教授離臺,乃逐漸從以研究的講座為中心轉向教學。一直到1970年前後,接受完整學術訓練的新世代出現,臺大的研究能力終於開始爆發(詳吳密察教授的研究)。綜觀臺大的歷史,可說是臺灣學術研究追求自主與主體性的過程,培養了無數人才貢獻社會、經世致用,也體現了臺灣多元而包容的文化特色。



      論文集所收錄的文章都是各領域專家潛心研究,精深獨到,而今能匯聚成書,要感謝中文系蔡祝青副教授的大力邀請,也謝謝本刊主編林秀美小姐,讓講座座談活動順利進行以及論文集如期出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