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悲傷輔導研習手冊

悲傷輔導研習手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983553
尉遲淦,邱達能,鄧明宇
揚智
2020年11月01日
100.00  元
HK$ 95  






ISBN:9789862983553
  • 叢書系列:生命關懷事業叢書
  • 規格:平裝 / 242頁 / 17 x 23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生命關懷事業叢書


  • 心理勵志 > 心理諮商/治療











      過去,一般在談論悲傷輔導都是以西方為準。現在,本書試圖從中國角度提供另一種模式。對我們而言,解決悲傷的問題不只是情緒的緩解,更是問題的解決。要做到這一點,悲傷輔導就不只是對家屬的輔導,也是對臨終者、甚至亡者的輔導。因此,如何從殯葬禮俗或宗教儀式的處理中把含藏其中的悲傷輔導開發出來,實為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在此,本書只是一個拋磚引玉的嘗試,希望未來有志者可以沿著這個思路進一步發展,造福有需要接受輔導的人。


     





    序 言 i



    1.殯葬服務與悲傷輔導 1

    第一節 前言 2

    第二節 現有殯葬服務的作為 3

    第三節 問題的衝突點 5

    第四節 殯葬服務中的悲傷輔導 10

    第五節 小結 15



    2.悲傷輔導是什麼 17

    第一節 前言 18

    第二節 後續關懷與悲傷輔導 19

    第三節 西方對於悲傷輔導的認知 23

    第四節 在西方之外的中國認知 27



    3.什麼是悲傷 33

    第一節 前言 34

    第二節 悲傷的字源意義 35

    第三節 悲傷的現代意義 40

    第四節 反省與深入 44

    第五節 小結 47



    4.人為什麼會悲傷 49

    第一節 前言 50

    第二節 人是不是一定要悲傷 51

    第三節 人之所以會悲傷的理由 56

    第四節 基本的內涵 58

    第五節 小結 62



    5.我們對悲傷的態度:悲傷是否是種疾病 65

    第一節 前言 66

    第二節 悲傷是負面的存在 67

    第三節 對上述觀點的反省 70

    第四節 我們對悲傷應有的態度 75

    第五節 小結 78



    6.悲傷是否需要協助:是否所有的悲傷都能自然化解 81

    第一節 前言 82

    第二節 悲傷是否會自然化解 83

    第三節 為什麼悲傷不能自然化解 87

    第四節 我們要如何協助 91

    第五節 小結 94



    7.悲傷的組成要素 97

    第一節 前言 98

    第二節 悲傷的外延層面 99

    第三節 生理的層面 103

    第四節 心理的層面 105

    第五節 認知的層面 108

    第六節 社會(或行為)的層面 111

    第七節 小結 114



    8.化解悲傷的理論:任務論 117

    第一節 前言 118

    第二節 相關理論的選擇:任務論 119

    第三節 四項基本任務 125

    第四節 反省與再思考 133

    第五節 小結 135



    9.化解悲傷的方法 137

    第一節 前言 138

    第二節 完成第一個任務可用的方法 139

    第三節 完成第二個任務可用的方法 143

    第四節 完成第三個任務可用的方法 147

    第五節 完成第四個任務可用的方法 152

    第六節 小結 154



    10.與殯葬有關的案例分析 157

    第一節 前言 158

    第二節 親人託夢在冷凍櫃中很冷怎麼辦 159

    第三節 如何藉由摺紙蓮花來化解悲傷 167

    第四節 想夢見親人卻夢不到要如何處理 173

    第五節 擔心親人在另外一個世界過得不好是否需要燒更多的庫錢 179

    第六節 死亡體驗活動 184

    第七節 小結 189

    參考文獻 191



    附 錄 193

    附錄一 如何協助臨終者走過悲傷 194

    附錄二 如何化解死後一無所有的困擾 203

    附錄三 傳統禮俗角度下的生死圓滿 217



    ?





    序言



      過去,當我們在談論悲傷輔導時,基本上都以西方的談法作為範式。但是,悲傷輔導其實是和不同地方的文化背景有密切關聯。如果這個地方的文化背景不是如此,而我們卻用這樣的悲傷輔導方式去輔導,那麼這樣輔導的效果可能就會事倍功半,甚至於輔導失敗。如果我們不希望如此,那麼在輔導時找出相應的範式就很重要。自從民國88 年開始在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教授悲傷輔導的學分班以後,原先也是以西方的範式為主。但是,隨著授課時間愈來愈久,自身對於殯葬的了解愈來愈深,就逐漸懷疑起所謂的西方範式是否就是唯一的範式?



      經過多年苦思熟慮的結果,發現悲傷輔導的範式不是只有一種,它可以隨著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類別。尤其是,中國文化不是只有單一文化,除了禮俗的成分以外,還有不同派別的宗教成分,例如像基督宗教的成分、佛道教的成分。前者認為悲傷輔導僅止於家屬,死後世界是屬於上帝的權限,人是無法介入的;後者則認為悲傷輔導不只和生者有關,也可以和亡者有關,只要借助法事來超渡,人是可以介入陰陽的。因此,對於不同的文化背景,當然就不能只以某種範式作為標準,而要依各別的特質加以重構。



      基於這樣的反省與思考,我們可從現有的西方範式開始反省起,例如看看這樣的範式對於悲傷到底說了什麼?這樣的論說到底夠還是不夠?有沒有深入的可能?此外,對於緩解悲傷,到底要採用什麼樣的理論比較合適?關於任務論我們如何給予更系統性的建構,並對任務論的內容更加完整地敘述,讓接觸任務論的人知道任務論可以怎麼用。我們還試圖與殯葬結合,過程當中如何結合會比較合適?等等。以上都是本書嘗試性的作為,期待諸位方家多予指正。



      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除了本人以外,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的邱達能主任、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的鄧明宇主任,大家都費盡心力,努力完成這樣的嘗試性工作。對我們而言,雖然這只是一種嘗試性的工作,但對悲傷輔導的在地化、本土化、文化化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因為,沒有相應的悲傷輔導範式就沒有相應的生死悲傷安頓。無論對生者或亡者,在現今社會變遷、家庭結構改變的情況下,這樣的安頓是有必要的。



      當然,在合序的最後,除了要感謝家人的支持之外,還要感謝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生命關懷事業科所有同仁的全力配合,更要感謝閻總編輯其編輯團隊的辛勞,沒有她們的合作,這一本書是不可能出來的。


    尉遲淦、邱達能、鄧明宇? 謹識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