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爆走」法律圈:世界越殘酷、你得要越穩定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938006
丁玉雯
元照出版
2020年9月01日
107.00 元
HK$ 96.3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938006
叢書系列:
生活法律系列
規格:平裝 / 248頁 / 15 x 21 x 1.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生活法律系列
分
類
社會科學
>
法律
>
概論
同
類
書
推
薦
轉型正義與法制
香港特別行政區非全職法官制度研究
香港基本法解釋權研究
戰後台灣對外關係史論
司法正義之光:中國法院司法波蕩現象分析
內
容
簡
介
「法律這麼深奧,我會不會看不懂?」
放心,這本書寫了我的實務觀察心得、經營事務所心得,以及人生給我的啟發,這些不需要深奧的法律道理就能理解。
人生是一連串的體驗跟啟發之旅,我嘗試著把我的經歷及啟發呈現出來,也許對您有一些參考價值,沒有也沒關係,就讓我來導覽你我的生命經歷,就像旅行一樣,不同的生命經驗,讓這世界更豐富精采,期待讀者們能夠輕鬆愉快的來觀賞這部法律圈導覽的作品。
最後,祝福宇宙獨一無二的你,能夠找到自己!
目
錄
前 言
第一篇 我的實務觀察�8
第一章 剪不斷、理還亂的家事紛爭�9
第二章 辦案也有沒法解釋的現象�28
第三章 機關在刁什麼?�37
第四章 律師!你為何不敢信任我?�48
第五章 你所不了解的司法圈�55
第六章 我所看到的律師業�67
第七章 男人及女人在司法圈的差異�80
第八章 社群媒體時代真便利?�84
第二篇 我這樣經營法律事務所�90
第九章 學習把工作跟生活分開,再讓工作、生活合一�91
第十章 群立之初始�98
第十一章 我怎麼做教育訓練�105
第十二章 人的工作就要用人的方式解決、同理心訓練�120
第十三章 產業交流活動歷史紀錄、協調性訓練�126
第十四章 不一樣的人生體驗�138
第十五章 跨出舒適圈�148
第三篇 我的人生課程�162
第十六章 跟小時候自己和解�163
第十七章 我怎麼走進法律界?�173
第十八章 當律師是人生學習的開始�189
第十九章 簡單、外向、衝突人生的開啟�194
第二十章 人生震撼教育�199
第二十一章 第二輪的人生學習經驗�202
第四篇 比法律更重要的生命意見�210
第二十二章 自我放鬆清理負能量的方法�211
第二十三章 心想真的能事成、轉念即變化�217
第二十四章 用愛看待司法圈�221
第二十五章 我找到自己了嗎?�235
附錄一:群立紀要(西元2004~2020)�238
附錄二:群立法律事務所服務及合作項目�241
序
前言
有人說,第一本書是對目前人生的檢視,當了律師19個年頭,經歷過許多當事人人生辛苦的一段路,回頭看我自己走過的路,哪算得上人生起伏!不過,我的情緒倒是每天高潮迭起,也因為情緒的問題,身體狀況百出,催促著我去找問題的源頭,我用寫書來檢視我已走過的路,也許在這當中,我可以找到一點病徵來源,若能夠同時也讓你也找到部分生命的解答,那我會很高興,也期許我在這本書裡種下的心願種子,能開出繁盛的花朵。
既然是重在啟發,每個事件中我們學習到了什麼才是重點,為了顧及當事人隱私,所有故事都改編過,也不見得是真實經歷,只需用心去感受作者在案件中要傳達的意思即可,不要指指點點,更不要對號入座喔。
很多人問我:「法律這麼深奧,我會不會看不懂?」放心,這本書寫了我的實務觀察心得、經營事務所心得,以及人生給我的啟發,這些不需要深奧的法律道理就能理解,我也會用非常淺白的文字表達(呵呵…太複雜我也不會),期待讀者們能夠輕鬆愉快的來觀賞這部法律圈導覽的作品。
下筆之初是在民國108年暑假之時,當時的我正值情緒谷底,任性的將事務所組織改組,想避免自己一直活在自己羅織的地獄裡,我把自己抽離,試圖用寫書來做一個總結,完稿是在民國109年暑假前,在這一年裡,我的情緒從原本的負面、轉換到可以自我穩定,我把整個過程記錄了下來,也把方法分享,如果你也正好有同樣的困擾,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人生是一連串的體驗跟啟發之旅,我也嘗試著把我這過程的經歷描述出來,並把啟發呈現出來,有我成長歷程、事務所經營經驗、法律個案經驗及生命發現,也許對您有一些參考價值,沒有也沒關係,就讓我來導覽你關於我的生命經歷,就像旅行一樣,不同的生命經驗,讓這世界更豐富精采。
最後,祝福宇宙獨一無二的你,能夠找到自己!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