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漫遊八十年代:聽廣東歌的好日子(增訂版)

漫遊八十年代:聽廣東歌的好日子(增訂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88675739
黃夏柏
非凡出版社
2021年1月29日
193.00  元
HK$ 173.7  






ISBN:9789888675739
  • 規格:平裝 / 280頁 / 17 x 24.1 x 1.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增訂版
  • 出版地:香港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文化史











      八十年代是本地流行文化成形的關鍵十年。



      廣東歌自七十年代漸興,逐步注入現代觸感,於八十年代開花結果。本書作者在當年的報刊雜誌等素材裏追本尋源,結合自身聆聽經驗和成長歷程,記下香港樂壇的黃金年代。



      全書主要內容包括︰詳述英語歌退潮、粵語歌興起、至電視劇主題曲大熱,到天皇巨星如羅文、張國榮、梅艷芳先後閃亮登場,樂隊熱潮興波作浪,及至台灣歌曲在八十年代末再度侵佔香港巿場??。細看歌手的發展與蛻變,兼評當年一些意念突出的大碟︰如林子祥的《創作歌集》、陳百強的《傾訴》、林憶蓮的《都巿觸角》系列等。解拆八十年代音樂工業的周邊情況︰如Walkman的盛行,演唱會場地的變化、唱片舖以至卡拉OK的興起和沒落等,全面訴說該年代廣東歌的滲透力量。增訂版全新內容:微觀電影主題曲、插曲如何與電影相輔相承,除了早已家傳戶曉的電影主題曲,個別電影插曲背後亦有不少趣聞與故事。暢談電台的音樂選擇,由「半中半英」到全中文歌的轉變, 見證廣東歌的勢力擴張。那些年的流行曲,仍在腦中播送!

    ?


     





    002 增訂版序

    004 初版前言



    一) 樂壇浪潮

    012 聽說這叫「專輯」

    018 年代音符:香港英文歌

    025 首波粵浪:電視劇主題曲

    032 土炮:華資唱片商一瞥

    040 康藝成音三星薈萃

    053 前浪漸退

    059 後浪湧至

    065 雙星

    074 少女登場

    081 Local Musicals

    088 全方位樂人黃霑

    094 林振強的激情鄭國江的柔情

    102 樂隊風記達明

    109 來自台灣的歌聲

    118 中國好聲音

    125 東洋風?西洋風?國際風

    131 香港之歌



    二) 歌星身影

    140 羅文和他的概念大碟

    147 張國榮矯若游龍

    154 梅艷芳舞台魅惑

    161 陳百強:傾訴我心中真意

    168 林子祥活色生輝

    175 盧冠廷的天與地

    181 葉德嫻的1982 年

    187 林憶蓮都市觸覺123

    194 All about Shirley

    200 華語片原聲碟

    208 純音樂唱片



    三) 載體變化

    218 隨身聽

    226 碟變:LP、CD、LD

    232 逛唱片舖

    239 封套設計:立體降臨平面



    四) 民間風尚

    252 紅館:演唱舞台創經典

    261 自製空間:卡拉OK

    267 入戲院聽歌

    273 當年「黐」實收音機

    278 初版後記

    ?









      欣聞2017 年出版的《漫遊八十年代─聽廣東歌的好日子》將推出增訂版,讓我們繼續漫遊精彩的八十年代,享受聆聽廣東歌的樂趣。



      音樂載體,虛實交替。近年卡式錄音帶乘古老當時興的定律回勇,舊式的手提收音錄音機也同步出土。當年我家也有一部,屬單聲道型號,雖則立體聲欠奉,卻已是聽歌的唯一管道,何況平日以聆聽收音機為主,只求接收清晰,不敢奢言音色。



      當年我是收音機樂迷,晨昏傾聽,樂在其中,同時也愛上看電影,雖然涉獵有限,但大時大節總隨友伴進場。其時港產片仍未採用立體聲混音,但主題曲通過戲院嘹亮的揚聲器傳送,迴蕩於偌大的放映廳,與家中袖珍播放器的微弱樂音對比,是另一番亮耳感受。如此「留聲」與「影聲」聽歌歷程,皆屬成長期記憶,此間增訂,也來輕描幾筆,略作補遺。「影聲」迄今仍與我同行,至於「留聲」,已疏遠了一段日子。近一年生活模式起了變化,不經意再次啟動收音機按鈕,打破居室的沉寂,縱無形,卻有聲,平添「人氣」。早已心中有數,目前電台的聲音,「人聲」比「歌聲」多,對我這一把年紀的聽眾,倒是中聽的。偶爾遇上播放歌曲的節目,年輕男女的陌生歌聲流瀉。我願持平欣賞,卻因陌生而少了觸動,聲音轉瞬流逝,不?痕跡,只怪歲月在耳朵蒙上屏障。



      資深填詞人在電台訪問節目談現在的歌曲,坦言少聽,難以置評,惟佩服現在歌手的記憶力了得,能把密集、迂迴的歌詞無所遺漏地演繹。時代不同,曲的處理、詞的鋪排都轉變了,還有演唱方式,以至放送平台亦然。無疑,網絡是無遠弗屆的互聯平台,但見新臉孔新聲音源源不絕,只覺眼花繚亂,新世代歌手要在實體樂壇突圍,殊非易事。



      當然,線上世界非我所洞察,說不定是另一片天,但入耳的論點,對樂壇發展總留下聲聲嘆。粵語流行曲於七十年代起動,八十年代攀上高峰,有此基礎,你我都期盼高潮再起。近十餘年,前輩歌手仍風采依然的踏台板,固然難得,所謂承先啟後,隨後還需要一位又一位「接咪人」登場,舞台才不致冷下來。際此「增訂」之機,把「增」字與創作、演繹及聆聽者互勉,齊來前瞻、推進、增長,延伸廣東歌親和、美妙的歷程。

    ?
    黃夏柏

    2020 年10 月




    其 他 著 作
    1. 電視歡樂·今宵再現
    2. 動漫摘星錄(普通版)
    3. 一代畫師:阮大勇
    4. 漫遊八十年代:聽廣東歌的好日子
    5. 漫遊八十年代——聽廣東歌的好日子
    6. 香港戲院搜記.影畫爭鳴/歲月鈎沉(2冊套裝)
    7. 香港戲院搜記.影畫爭鳴
    8. 香港戲院搜記.歲月鈎沉
    9. 光影戲遊
    10. 澳門戲院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