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財報詭計:識破財報三表中的會計舞弊與騙局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3414643
霍爾•薛利,傑洛米•裴勒,尤尼•恩格哈特
徐文傑
八旗文化
2021年3月17日
173.00 元
HK$ 147.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414643
叢書系列:
近未來
規格:平裝 / 416頁 / 14.8 x 21 x 2.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近未來
分
類
商業理財
>
專業管理實務
>
財務管理
同
類
書
推
薦
查核心法:經營管理的失落環節 風險與效益間的稽核實戰
財務部流程規範化管理(增訂三版)
好懂秒懂的商業獲利思維課:30堂翻轉財務思考框架,開店、創業、經營、工作績效有感提升
財報詭計:識破財報三表中的會計舞弊與騙局
財星500大企業稽核師的舞弊現形課:行賄、挪用、掏空、假帳,直搗企業治理漏洞,掃除財務地雷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認識葡萄酒,就像學會新語言!:葡萄酒文化、飲用、選購事典
內
容
簡
介
《財報詭計》藉由豐富案例,詳細分析企業如何利財報三表誤導投資人,使投資人以為公司的營收很強勁、現金流更加穩健,而且資產負債表的狀況比實際上更為可靠。
但反過來,當熟悉公司財務舞弊的操作之後,我們也能透過財報三表,偵破舞弊。當其中一份報表內涵舞弊時,通常會在其他報表中呈現出警告標誌。因此,往往可以透過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上的異常模式來間接偵測到操弄盈餘的舞弊手法。同樣的,破解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的特定改變,也可以幫助投資人嗅出現金流舞弊。
本書三位作者長年研究財務舞弊,是全球認可的鑑識會計投資研究專家。主要作者霍華•薛利更是被《彭博商業周刊》譽為「會計界福爾摩斯」,在美國國會、監理機關和全球媒體前面一直是會計造假與公開財報中及早發出企業經營惡化警告信號的首席發言人。
★本書識破企業為了開出漂亮財報,在背後做的各種不誠信操作★
《財報詭計》將財務舞弊分成四大類(分別在本書PART2到PART5會討論),每一大類又再細分成各種舞弊手法,四大類財務舞弊分別是:
【操縱盈餘舞弊】
投資人仰賴從公司那裡獲得的資訊來做出明智與合理的選股決策。這些資訊不論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都假定準確無誤。儘管大多數公司的高階經理人都會尊重投資人與他們的需求,不過一些沒有誠信的高階經理人還是會藉由竄改實際的公司業績表現和操弄公司公布的盈餘來傷害投資人。本書詳細說明七種類型的操弄盈餘舞弊手法,並說明抱持懷疑的投資人能夠查出這些招數來避免損失的方法。
【現金流舞弊】
有愈來愈多金融詐欺事件沒被偵測出來,投資人漸漸質疑損益表上應計制數字的價值。公司一次又一次的藉著太快認列營收或隱藏費用來欺騙投資人,導致一些人得出結論,認為公司可以操縱收益,因此應該要更加相信「純粹的」現金流。可惜的是,這只是一廂情願的看法。現金流量表並無法對會計造假免疫,本書顯示三種特殊的現金流舞弊手法,強調公司用來誇大營運現金流的技巧。更提出快速檢測現金流舞弊的戰略,並提供調整財報數字來計算更能持續使用的現金流指標數字的方法指南。
【關鍵指標舞弊】
投資人愈來愈常使用績效相關指標與經濟健康相關指標來評估公司。毫不意外的是,由於管理階層很想取悅投資人,因此管理階層會提供更多資訊,但往往也試著掩蓋任何業務惡化的情況。本書將討論使用其他「績效指標」來評估公司業績和經濟健康狀況的重要性,並揭露公司可能用來掩蓋事件全貌並誤導投資人的舞弊。
【併購會計舞弊】
在理解本書討論的所有舞弊(操弄盈餘、現金流和關鍵指標舞弊)後,這些花招都是要來掩蓋本業上的一些問題。有時,另一個層級的欺騙也許可以幫助邪惡的管理團隊隱藏原來要掩蓋的事情。在這裡可以使用併購會計舞弊手法,讓人更難檢測到本業問題。
目
錄
前言 財務偵探的旅程
PART1 建立基礎
第一章?? ?財務舞弊的誘惑
投資人無法一直仰賴稽核員:廢物管理公司
併購不會讓問題消失:CUC與勝騰集團
看似不可信的數字就不應該相信:安隆
除了盈餘,還要關注自由現金流:世界通訊
資產負債表可能無法反映企業的真實趨勢:雷曼兄弟
仰賴管理階層喜愛的績效指標很危險:威朗製藥
第二章?? ?只是改一下X光片
什麼是財務舞弊?
用全面性的方法偵測財務舞弊
缺乏有能力或獨立的董事會
審計人員缺乏客觀性和獨立性
上市前缺乏監管審查
PART2 操弄盈餘舞弊
第三章?? ?提前認列營收
1. 在完成合約的重大義務前認列營收
2. 認列的營收遠超過合約上已經完成的工作
3. 在買方最後驗收產品前認列營收
4. 當買方還不確定或不應該付款時認列營收
第四章?? ?認列假營收
1. 從缺乏經濟實質性的交易中認列營收
2. 從缺乏公平合理過程的交易中認列營收
3. 從無法產生營收交易的款項認列營收
4. 從適當但虛報金額的交易中認列營收
第五章?? ?利用一次性或無法持續的活動增加收入
1. 使用一次性事件來增加收入
2. 透過誤導性的分類來增加收益
第六章?? ?把目前產生的費用移到後期
1. 將超過正常營業費用的金額資本化
2. 攤提成本太慢
3. 沒有減記減損的資產價值
4. 沒有將無法收回的應收帳款和價值減損的投資認列費用
第七章?? ?利用其他技巧來隱藏費用或損失
1. 沒有從目前的交易認列適當金額的費用
2. 使用積極的會計假設來不當認列過低的費用
3. 從以前的費用中釋放準備金來減少費用
第八章?? ?把當期收益移到後期
1. 創立準備金,並讓這些準備金在後期變成收益
2.透過不當對衍生性商品的會計認列做法來讓收益平穩
3.創立與併購連動的準備金,並讓這些準備金在後期變成收益
4.將當期的銷售金額認列到後期
第九章?? ?將未來的費用移到當期
1.不當減記當期資產,以免未來產生費用
2. 不當認列費用,藉此設立準備金來減少未來費用
PART3 現金流舞弊
第十章?? ?將融資現金流入移到營業活動下
1. 將正常的銀行貸款認列為假造的營業活動現金流
2. 藉著在收款日前銷售應收帳款來提高營業活動現金流
3. 藉著假造的應收帳款銷售來誇大營業活動現金流
第十一章 將營運現金流出移到其他活動下
1. 以迴力鏢交易來誇大營業活動現金流
2. 不當的將正常的營業成本資本化
3. 將買進存貨認列為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
4. 將營業活動現金流出從現金流量表移出
第十二章 利用無法持續的活動來增加營運現金流
1. 更慢付款給供應商,來增加營業活動現金流
2. 更快向客戶收取費用,來增加營業活動現金流
3. 買進較少的存貨,來增加營業活動現金流
4. 以一次性利益來增加營業活動現金流
PART4 關鍵指標舞弊
第十三章 顯示誤導性的指標數字,誇大業績表現
1. 強調一個替代營收的誤導性指標
2. 強調一個替代盈餘的誤導性指標
3. 強調一個替代現金流的誤導性指標
第十四章 扭曲資產負債表指標數字,避免顯示公司經營惡化
1. 扭曲應收帳款指標來隱藏營收問題
2. 扭曲存貨指標來隱藏獲利能力問題
3. 扭曲金融資產指標來隱藏價值減損問題
4. 扭曲債務指標來隱藏流動性問題
PART5 併購會計舞弊
第十五章 人為增加營收與盈餘
1.?? ?在併購完成前以各種花招來誇大目標公司的獲利
2.?? ?在併購時隱瞞虧損來誇大獲利
3.?? ?在併購完成後創造可疑的新營收流
4.?? ?在併購完成前或剛完成時,藉著公布可疑的營收來誇大獲利
第十六章 虛報現金流
1.?? ?接手正常併購企業的營業活動現金流入
2.?? ?取得合約或客戶,而不是內部開發合約或客戶
3.?? ?創造性的安排企業銷售,藉此誇大營業活動現金流
第十七章 操縱關鍵指標
促進核心業務的銷售成長
確定併購之後所代表的銷售成長率
強調誇大的營收
PART6 彙整
第十八章 企業崩壞
赫茲環球控股公司
東芝
威朗製藥
第十九章 鑑識的心態
序
序
第一章 財務舞弊的誘惑
在2001年初,奎斯特通訊公司(Qwest Communications)執行長喬伊•納奇歐(Joe Nacchio)在全公司人員都參加的會議裡站在台上,發表激勵人心的演說,試圖激勵團隊,使他們專注在他安排的優先事項。「所有我們要做的事中,最重要的就是達到目標數字。」納奇歐宣稱:「這比任何產品都還要重要,比任何個人哲學都還要重要,比我們創造的任何文化變革都還要重要。如果我們沒有製造出這些數字,就會停止做其他事情。」透過納奇歐的言行,他創造出一種文化,讓公司產生250億美元的夢幻營收,也讓自己進了聯邦監獄,並摧毀投資人,投資人看著公司股價在他這場演講的18個月後跌掉97%。
所有上市公司的資深經理人都渴望報告正面的消息和令人印象深刻的財報數字,這樣就可以讓投資人感到滿意,推升股價。儘管大多數公司在報告業績表現時會遵守道德規範,並依循財報編制規則,但有些公司為了「製造數字」,還是會利用會計原則的灰色地帶(或是更糟的情況是完全忽視會計原則)。
只要有公司和投資人,高階經理人渴望改善財務表現的願望就會一直存在。不誠實的公司長期以來一直使用這些技巧來欺騙毫無戒心的投資人,而且這種情況不太可能會改變。就像所羅門王(King Solomon)在《傳道書》(Ecclesiastes)中說道:「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在取悅投資人的需求永無止境下,管理階層利用財務舞弊來誇大公司業績表現的誘惑會一直存在。
對於那些很難符合投資人預期、或打敗競爭對手業績表現的公司來說,耍弄會計造假手法的吸引力特別強烈。而且儘管這麼多年來投資人面對這些會計造假已經變得更加精明,不誠實的公司還是開發出新的花招(或回頭使用舊方法)來欺騙股東。
▌愚弄投資人的藝術
這本書的核心是分析公司管理階層以不同的方法欺騙投資人。這些花招通常是企圖掩蓋公司經營嚴重惡化的一些情況,像是銷售放緩、毛利縮減,或是現金流下降。
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財務舞弊就是投資人痛苦的根源,最近25年尤其殘酷。為了更好應對未來25年不可避免的挑戰,我們先來回顧一些最重要的案例研究,以及從中得到的關鍵教訓。
▌投資人無法一直仰賴稽核員:廢物管理公司
從1992年開始的6年來,芝加哥的垃圾搬運商廢物管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 Inc., WM)誇大稅前盈餘高達17億美元,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描述為「我們見過最嚴重的詐欺行為之一」。在那時,它是美國公司史上提報最多所得不實的代表案例。
從1993年到1995年,廢物管理公司的業務急速成長,斥資數十億美元併購441家難以理解的公司。隨著這些併購案而來的是不可避免會因為收益要付出特殊的費用。這些「一次性」的費用變得很普遍,以至於在1991至1997年的7年間,廢物管理公司減記的資產總共有16億美元。由於投資人在評估公司的獲利能力時一般會忽略特殊費用,因此廢物管理公司似乎處於最佳狀態。此外,為了讓投資人對真正的情況一無所知,廢物管理公司是用眾多資產銷售的一次性投資收益來抵銷(或「扣除」)這些特殊費用。
廢物管理公司還惡名昭彰的想辦法藉由延遲認列費用來誇大獲利。這間公司積極將維護、維修與利息成本列在資產負債表上,而不是認列為費用,而且公司還利用增加殘值與延長使用壽命來讓垃圾車的折舊成本降到最低。
就像你會在這整本書中看到的情況,在公司進行大量併購時,重大的會計問題就可以輕鬆解決。廢物管理公司在1998年7月併購美國廢物服務公司(USA Waste Services)之後,新任的執行長開始關注公司內控和會計實務,並下令進行一次特殊審查。審查中最讓人不安的一項發現是,公司的內控太糟,以至於無法相信之前的財報。廢物管理公司在季報中向投資人發出警訊:
在與獨立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Arthur Andersen)諮詢過後,公司得出的結論是,事務所為編制期中財報所準備的內部控制資訊,並沒有提供足夠的基準可以給獨立會計師完成審查……
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起訴廢物管理公司的詐欺指控後,我們後來在審查的法律文件中了解到,稽核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早就意識到公司有會計問題,但是它選擇「保護」客戶。早在1993年,事務所計算公司不實認列的金額總共是1億2800萬美元,如果全部認列的話,會使得不計入特殊項目前的淨利減少12%。但是事務所的合夥人認為這些不實認列「無關緊要」,而且他們以清楚的評價來核可1993年的財報。
確實,每年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指出廢物管理公司在會計認列上有問題時,提出調整和重編財報的建議都被管理階層忽視,這並不意外。在1995年的審計期間,事務所顯然不同意廢物管理公司將一次性收益與特別費用相抵,也不同意公司選擇不透露會計實務的做法。以下文字摘錄自審計人員1995年的內部備忘錄:
這家公司一直有意的不使用特殊費用(來消除前幾年在資產負債表累積起來的錯誤與不實認列),而是使用「其他收益」來完全掩蓋資產負債表的費用。
儘管在備忘錄中記錄會計師對於這種財報編制實務表達強烈的反對意見,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還是選擇不對1995年的財報提出不利意見,也沒有採取做法來讓公司在接下來幾年終止這樣的會計實務做法。這是因為事務所與公司的高階經理人已經變得過於緊密,而且在經濟上對這家公司過於依賴,進而阻止事務所審慎的服務投資人,並警告投資人公司有這樣的問題嗎?實際上,廢物管理公司是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芝加哥辦公室最大的客戶,而且從1971年廢物管理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以來,事務所每年都是這家公司的審計人員。
▌資產負債表可能無法反映企業的真實趨勢:雷曼兄弟
就像1929年股票市場崩盤讓我們的父母輩與祖父母輩感到恐懼一樣,2008年的金融市場大屠殺顯然給所有屋主和投資人留下痛苦的回憶。也許沒有一家華爾街股票經紀人的結局比雷曼兄弟還糟糕,因為雷曼兄弟的股價在2008年9月暴跌,而且(從資產規模來看)還是美國公司史上最大的破產案。
在破產法庭法官委託調查雷曼兄弟破產的報告中,律師安東•瓦盧卡斯(Anton Valukas)指控,這間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隱藏500億美元的債務,巧妙的誤導投資人和債權人。這種欺騙行為與雷曼兄弟對於所謂的「回購105」(Repo 105)這個神祕(而且之後還改變的)會計原則做出積極的解釋有關。
透過非常短期的抵押貸款(例如利用工資)借錢時,收到的現金應該在資產負債表上認列為負債,而且抵押品應該保留在借款人資產負債表的資產上。當認列在資產的抵押品價值至少占貸款價值的105%時,「回購105」原則就會允許一種例外的情況。在這些情況下,這筆交易不再被視為一種貸款,而是被視為是一筆抵押資產的出售與之後的回購。雷曼兄弟抓住這個漏洞,藉此把抵押的貸款視為資產的銷售。因此,雷曼兄弟不會把收到的現金列為短期的負債,而是列為資產的短暫減少。
破產檢查人(bankruptcy examiner)的報告強調,雷曼兄弟的回購105交易餘額在月底和季底或年底都出現急遽成長。由於隔夜拆款在整季應該都會保持相當的穩定,回購105交易金額只有在對應財報的特定日期才會跳升,也許表明雷曼兄弟為了誤導投資人相信公司的槓桿操作較低,因此人為壓低負債餘額。表1-2顯示雷曼兄弟回購105交易餘額的每月趨勢。請注意,在2008年5月,回購105的餘額從3月的246億美元和4月的247億美元跳升至508億美元。同樣的可疑現象也可以在更早期發現。
▌仰賴管理階層喜愛的績效指標很危險:威朗製藥
與剛提到安隆、世界通訊等更為著名的詐欺事件不同,威朗製藥(Valeant Pharmaceuticals)的故事不全然是個詐欺故事,更多的是一個聰明的公司使用誤導的指標來欺騙一些最成功的法人。如果我們放鬆警戒,或是與公司的管理階層變得太緊密,發生在這些法人身上的事就有可能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
但是,喔,投資人是多麼喜歡這家公司。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威朗製藥的市值從幾十億美元增加到2015年8月初的900億美元。然而,在接下來的兩年中,市值下跌96%,損失的市值高達870億美元。為了讓你更清楚這些數字有多大,可以比較一下,安隆的股票市值總共消失740億美元,而勝騰集團則消失290億美元。
威朗製藥無法用符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規定的盈餘來實現或維持龐大的市值成長,在大多數的年份,這家公司都公布巨額的虧損。然而,管理階層向投資人強調一個誤導、非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現金收益」(cash earnings)指標做為更好的業績標準。隨著併購交易推動營收成長,而且不計入盈餘衡量的費用數量增加,使得現金收益迅速成長。公司說服投資人忽略所有顯然不正常的費用、這段期間反覆有現金流出,然後公司開始採取藉由併購來成長的策略,確保大部分的成本會藉由折舊、攤銷,或一次性的併購相關費用呈現出來。在2013-2016年間,威朗製藥公布的現金收益總共有96億美元,而以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稽核的淨利總計則虧損27億美元,差額高達122億美元。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