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真相的商人:網路崛起、資訊爆炸、獲利崩跌,新聞媒體產業將何去何從?

真相的商人:網路崛起、資訊爆炸、獲利崩跌,新聞媒體產業將何去何從?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57184
吉兒•艾布蘭森
吳書榆
聯經出版公司
2021年3月18日
217.00  元
HK$ 173.6  






ISBN:9789570857184
  • 叢書系列:Big Ideas
  • 規格:平裝 / 640頁 / 14.8 x 21 x 3.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ig Ideas


  • 社會科學 > 大眾傳播/新聞學











    當新聞報導的公正性與準確性,被按讚數、推文與分享次數取代

    我們對新聞還能抱持怎樣的期待?

    ?

      ★ 前《紐約時報》總編輯現身說法,四大媒體產業秘辛全揭露

      ★ 在網路普及、資訊爆炸的時代,新聞產業將往何處尋找全新藍海?

    ?

      ◆◆◆ 【看看你的個人特質最接近哪個新聞媒體?】◆◆◆

    ?

      1. 你搭火車抵達一個陌生城市,正在車站搞不清楚方向時,你將會:

      (A)試著尋找指示牌,或是詢問站務人員 (請至第2.題)

      (B)立刻拿起手機查詢Google地圖 (請至第3.題)

    ?

      2. 當你搭上了前往景點的公車,此時你會:

      (A)用手機查詢景點附近的餐廳,還有網路的食記 (請至第3.題)

      (B)跟旁邊的乘客聊天,分享彼此的目的地 (請至第4.題)

    ?

      3. 終於到了景點,壯麗的風景美不勝收,此時你會:

      (A)先拍照,並在臉書打卡,發IG限時動態 (你屬於:BUZZFEED)

      (B)先看好風景區的平面圖,找出最佳的遊覽路線 (你屬於:《華盛頓郵報》)

    ?

      4. 旅程平安賦歸,你想記錄下這次愉快的經驗,你會選擇:

      (A)不特別記錄,之後看臉書或IG上的回顧就好 (你屬於:Vice媒體)

      (B)用筆寫下,記在有點老舊但仍耐用的筆記本上 (你屬於:《紐約時報》)

    ?

      ──────────────────────

    ?

      ◆《紐約時報》

      你有點老派風格,喜愛傳統與穩定,堅持自己的風格與品味。《紐約時報》創立於1851年,是獲得最多普立茲獎的報社,專業的新聞品質一直是美國知識菁英的首選。《紐約時報》樹立古典新聞的典範,堅守新聞報導與業務廣告之間的獨立性,更努力推出令人驚豔的數位新聞。即使如此,報紙的銷量人不斷下滑,新聞與廣告間的防火牆已逐漸傾頹。

    ?

      ◆ BUZZFEED

      你追求流行、永遠走在趨勢前頭,重視同儕意見、喜愛分享。BUZZFEDD早期靠著許多「騙點閱」的標題,吸引文章瘋傳、創造大量流量而崛起,更發明讓人難以分辨是原創內容還是廣告的新形態「原生廣告」,引起許多爭議,但也讓其他媒體爭相模仿。臉書流行後,BUZZFEED將重心放在其上,近年因臉書演算法調整,流量下滑、獲利減少,內容不得不開始往調查性報導的方向調整。

    ?

      ◆《華盛頓郵報》

      你擁有滿腔熱血,看不慣社會中許多不公義的事情,希望打破權貴的高牆。《華盛頓郵報》創立於1877年,同樣是聲譽卓著的報社,以揭露美國總統尼克森的「水門案」名噪一時。2013年,Amazon公司的貝佐斯買下《華盛頓郵報》,成為《華盛頓郵報》的新主人,正式宣告迎接網路時代,但外界也憂心報導的公正性與中立性是否會受到網路的侵蝕。

    ?

      ◆ Vice媒體

      你特立獨行、與眾不同,討厭傳統的社會規範,勇於突破框架。Vice雜誌以前衛的獨立藝術、地下文化為內容主軸,吸引大量的年輕人,使其在眾多老牌雜誌中能脫穎而出。顛覆性的內容雖然引起熱議,但也常讓廣告商卻步。近年則往個人經驗為主的採訪式報導來調整,並開始關注社會性議題。

    ?

      -------------------------------------------

    ?

      ▍數位化衝擊 ▍

      Google、臉書、IG、Youtube出現,資訊的提供方式更多元化、數量也爆炸性的成長,人們不再依靠新聞作為資訊的來源;加上假新聞充斥,操控新聞的傳言不斷,在外在威脅與內在劣勢的包圍下,新聞產業陷入衰退的深谷,亟欲找出重振之道。

    ?

      ▍四大媒體公司? ▍

      作者以傳統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兩大報社,以及BuzzFeed網站和從雜誌起家的Vice媒體集團等,兩新兩舊的四家美國媒體公司為主軸,深入訪談領導者、記者、編輯、技術人員等相關人士,從公司發展歷史開始娓娓道來大眾傳播產業的榮耀與難題,以及產業未來的選擇與命運。

    ?

      ▍新聞產業的未來? ▍

      未來的新聞產業,將是在新聞獨立�尋找財源、節省成本�投入資源、提供資訊�娛樂大眾、追求流量�追求品質之間找尋平衡點。新聞產業不會消失,但一定會改頭換面。

    ?

    本書特色

    ?

      ★作者長期在新聞產業耕耘,提供最炙手可熱的親身經驗,以及第一線新聞從業人員的精采故事。

      ★全書文字犀利、機鋒處處,除詳實記錄外,也針砭時事、產業利弊,並坦白個人在新聞業奮鬥多年的心路歷程。

      ★人手一機的時代,你從何處吸收資訊?當資訊量超過負荷,你如何做選擇?當假新聞充斥氾濫,你如何判斷事實真偽?

      ★翻開本書,提供一個思考的契機,靜下來好好地想想:我,需要看到什麼資訊?我,想要看到什麼樣的內容?

    ?

    各界推薦

    ?

      ▍專文領讀? ▍

      林照真│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楊士範│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

     

      ▍公正推薦? ▍

      方君竹│公視「記者真心話」主持人

      王怡人│「JC趨勢財經觀點」版主

      呂昱達│「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創辦人

      矽谷阿雅│前臉書產品經理

      房慧真│報導文學作家

      胡元輝│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陳順孝│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副教授

      張鐵志│VERSE創辦人、社長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顏擇雅│作家、出版人

    ?

      為了讓讀者真正了解美國新聞產業的生存命脈,本書作者非常精準地找了BuzzFeed、Vice兩家新媒體公司,來和《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知名老報紙PK。光是四個主角登場,就已經搶盡風頭。作者的書寫與學者不同,本書敘事呈現清晰的事件脈絡,文字溢散多汁的細節,翻譯成中文後依然保存原味。美國原本嚴肅的新聞媒體轉型歷程,頓時成了膾炙人口的章回小說。──林照真│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

      所有新聞媒體工作者和所有關心新聞媒體的讀者,都很值得花上一點時間(好啦,很多一點)好好從第一頁閱讀這本書,從中瞭解,我們現在認知的新聞媒體環境是如何在過去這二十幾年中慢慢型塑成現在的樣貌。──楊士範│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

    ?

      該死的好看……一本超棒的書!──《紐約時報》書評

    ?

      某種程度上講,艾布蘭森的書是寫給新聞界的一封情書……但是這些情人節禮物與她對高階管理者們的尖銳評價一起送達。──《華盛頓郵報》



     





    推薦序 終究,還是靠新聞得到尊敬(林照真)

    推薦序 新聞的未來(楊士範)

    自序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崛起──BUZZFEED,之一

    第二章 顛覆──VICE媒體,之一

    第三章 傳統──《紐約時報》,之一

    第四章 衰退──《華盛頓郵報》,之一



    第二部分

    第五章 趨勢──BUZZFEED,之二

    第六章 從眾──VICE,之二

    第七章 掙扎──《紐約時報》,之二

    第八章 改變──《華盛頓郵報》,之二



    第三部分

    第九章 臉書

    第十章 突破──BUZZFEED,之三

    第十一章 轉型──VICE,之三

    第十二章 重生──《紐約時報》,之三

    第十三章 再起──《華盛頓郵報》,之三



    參考書目

    註釋






    自序(節錄)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