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東亞史:從歷史的曙光到二十一世紀

東亞史:從歷史的曙光到二十一世紀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221003
查爾斯.霍爾科姆
五南
2021年2月25日
227.00  元
HK$ 215.65  






ISBN:9789865221003
  • 規格:平裝 / 568頁 / 17 x 23 x 2.8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文史哲類 > 歷史 > 世界史











    研習東亞歷史必讀指南



      查爾斯·霍爾科姆(Charles Holcombe)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東亞是什麼?」 在現代,該地區(現已定義為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和越南)許多與眾不同的特徵受儒家、政治或全球化等的共同文化因素影響所淹沒。然而,作為一個古老的文明,該地區在歷史和文化上都具有連貫性。共同的過去是這本的核心,該書追溯了從歷史的曙光到二十一世紀的東亞故事;強調東亞內外的跨文化互動和聯繫,並提供了有關越南和現代流行文化的新材料。本書並提供漢字列表、相關地圖和插圖、索引等內容,具有學術性且且內容豐富又易於閱讀。



    名人推薦



      「霍爾科姆的書是研習東亞歷史必讀指南。像任何教科書一樣,它既清晰又敏銳,但也提供替代性和專業性閱讀。」-----那不勒斯大學東方學院 諾米•蘭納(Noemi Lanna)



      「霍爾科姆在跨國歷史的新興領域和更傳統的區域歷史之間建立了界限,為東亞歷史撰寫了寶貴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指南。內容從古代到超現代的歷史和區域範圍,規模龐大,前所未有。研習東亞和國際歷史的學生必讀。」------克里斯•高托•瓊斯(Chris Goto-Jones),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大學

    ?


     





    發音導引 

    年代表  

    詞彙表  



    前言 何謂東亞?  

    一 東亞文明的起源  

    二 形成時期  

    三 世界主義時期 

    四 社會的創立中國、韓國及日本(七到十世紀) 

    五 成熟獨立的重要時期(十至十六世紀) 

    六 東亞近代早期(十六至十八世紀)  

    七 大越(十九世紀以前的越南)  

    八 十九世紀文明的到來  

    九 西化(1900-1929)  

    十 黑暗深淵(1930-1945)  

    十一 1945年後的日本  

    十二 1945年後的韓國  

    十三 1945年後的越南  

    十四 1945年後的中國  



    後記  

    漢字對照表  

    索引  





    後記



      冷戰結束後(以1989年柏林圍墻倒塌和1991年蘇聯的滅亡為基準),全球化新紀元出現,讓很多英語系國家的人相當興奮。1990年代,以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為中心的「華盛頓共識」獲得勝利。民主雖然誤認為是資本主義的代名詞,但它正在廣泛地在全球傳播,甚至有人預言「歷史的終結」已經到來,因為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有望成為人類發展的最後階段。1



      1 請參見F. Fukuyama,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New York: Free Press, 1992).



      從長遠看來,預言是有道理的,但2008-2009年的經濟大衰退和發達國家日益嚴重的經濟不平等,大大減少人們的熱情。今日的俄羅斯再次成為強權,並且擴張軍事。自2001年911事件以來,恐怖主義激增讓世界風氣凍結,甚至影響到各國對出國旅行的限制,從而扭轉了近年來國際化的走向。同時,經濟全球化雖然有益於跨國公司和技術官僚跨國組織的發展,而中國的崛起(最初藉由先前的國際秩序得以發展)讓「華盛頓共識」面對挑戰,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在政治上仍然是未改革的共產主義國家,並沒有支持多黨民主的跡象。此外,世界現在還面臨著環境挑戰,讓人們開始懷疑現代人類活動的永續性。全球化時代可能會結束,下一個時代可能會變得更缺乏吸引力。



      但未來不可預測。從許多方面來說,當今世界在文化和經濟上確實比以往來得更加融洽,人的情感與物質更加豐富。儘管全球化和普遍現代化仍在進行,但多層文化和身分依然共存,彼此並不矛盾。例如,臺灣這個身分備受到挑戰的小島,我們看到了臺灣成功、澈底西化以及民主的社會。長期以來,臺灣與美國有著緊密的關係,同時,日本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近年來再次受到矚目。同樣在臺灣,中華傳統文明的要素(例如宗教和文字書寫系統)得以保留和繁榮,有時甚至比中國還要積極地發展。不可否認地,臺灣還是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文化。臺灣同時是全球化的世界公民。2 外國遊客離開西式飯店,漫步在臺灣的街頭和夜市時,會意識到他們已離開了堪薩斯州,就像《綠野仙蹤》中的多蘿西一樣。



      東亞地區並不像以前那樣具有凝聚力和獨特性,同時也許不再有任何可以定義的東亞文明。現代化和西化早在十九世紀末就粉碎了許多東亞傳統,二十世紀中葉的冷戰,使東亞產生競爭的外部意識形態和勢力集團之間的競爭,而冷戰的影響至今仍然存在。此外,最近東亞經濟起飛僅僅被視為一個普遍的現代成功模式。儘管東亞國家現在已經是彼此最大的貿易夥伴,在文化上交流也十分融洽,但是這種新消費文化無疑是一般行為。東亞國家也常常是彼此最大的敵人,例如中國與日本、中國與越南、南韓與日本、北韓與南韓以及臺灣與中國之間的對抗。面對東亞內部持續緊張的局勢,大家仍希望美國能夠介入,很少有東亞人真正希望美國退出。



      自古東亞本身不是一個世界。然而,整個東亞地區,存在強烈的無形文化,尤其是東亞共同語言之間的詞彙形式,而不是只有孔子思想。中國(包括大中華區)、日本、韓國和越南都是完全不同的地方,但它們的確也有許多相同的用詞和觀點。而且,如果在二十一世紀初有什麼事情可以肯定地確定的話,那就是東亞再一次成為世界中心,就像十九世紀之前人類歷史一樣。



      2 R. Schriver and M. Stokes, “Taiwan’s Liberation of China,” Current History 107, no. 710 (2008): 280.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