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為樂而生:馬利斯.楊頌斯 獨家傳記

為樂而生:馬利斯.楊頌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647762
馬庫斯.提爾
黃意淳
有樂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21年3月19日
183.00  元
HK$ 155.55  






ISBN:9789869647762
  • 叢書系列:樂洋漫遊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5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樂洋漫遊


  • 藝術設計 > 音樂 > 音樂家傳記/文集











    紀念因熱情而生的音樂工作者、永遠的指揮明星

    見證大師.楊頌斯? 奉獻藝術的精彩一生

    珍貴照片、生平、錄音作品資料全收錄



      ★繁體中文版獨家內容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品牌總監

      彼得.麥瑟(Peter Meisel)

      精選臺灣巡迴演出照片

      親撰懷念楊頌斯私房隨筆




      馬利斯.楊頌斯曾經表示,比起蕭斯塔科維契、柴科夫斯基、普羅高菲夫與理查.史特勞斯這些作曲家,像他這樣子的一個樂團指揮,是不需要一本傳記的,在書中也沒什麼特別好說。然而,對於持續不斷徵求出版傳記同意的作者、或是著迷於他所創造詮釋音樂的世人,楊頌斯卻是無比值得一本傳記的——除了刻劃他傳奇指揮生涯的經歷軌跡,更流傳下他對藝術與音樂的堅持與精神啟發。



      對樂團來說,楊頌斯始終以謙遜並平等的態度、與樂手們共同雕琢出更完美的音樂;對聽眾而言,楊頌斯詮釋的音樂有著自然鮮明的獨特魅力;從市場來看,楊頌斯卓越的帶團能力與攜手眾多名團的經歷,已是不敗的票房保證。這些都讓他成為受人尊敬與喜愛的指揮名家。



      本書作者提爾為《慕尼黑信使報》資深音樂編輯,自二○○三年起數度參與楊頌斯率領的樂團巡演,藉由貼身觀察及多次與楊頌斯和相關人士訪談,呈現出楊頌斯臺上臺下、真誠鮮明的多樣相貌,以此本傳記展示於世,紀錄、也紀念這位指揮大師為音樂奉獻熱情的一生。



    本書賣點



      2019年過世的國際知名指揮大師馬利斯.楊頌斯(Mariss Jansons),一生與諸多國際知名樂團合作共演出眾多經典演奏,指揮風格清晰且富有感染力,音色細膩、結構細緻,有「聲音的魔術師」之稱,更曾三度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來臺演出。作者長年跟隨楊頌斯巡迴演出,兩人間密切的對談、與楊頌斯身邊眾人的交流觀察等,紀錄出楊頌斯最真實、生動的一面,精華呈現出楊頌斯傑出指揮家的光輝形象,以及樂壇大師對藝術的永恆熱愛與不滅成就。


     





    獨家.典藏照片精選

    繁體中文版獨家內容——懷念楊頌斯? 私房隨筆

    前言

    1 第二次的誕生

    2 父親形象

    3 走向指揮臺的第一步

    4 與蘇維埃切斷臍帶

    5 與奧斯陸的瘋狂婚姻

    6 藉由柴科夫斯基的再度加速

    7 俄羅斯的誘惑、國際性的勝利

    8 英國與維也納的外遇

    9 生命重大轉折——心肌梗塞

    10 憤怒中的告別

    11 適應匹茲堡

    12 對峙與警報聲響

    13 蛻變中的美國樂團

    14 慕尼黑的啟程與變革

    15 阿姆特丹皇家大會堂的騎士受封儀式

    16 幫慕尼黑音樂會世界加些調味料

    17 阿姆斯特丹的初步嘗試

    18 新的音樂廳戰役

    19 回歸歌劇

    20 跟慕尼黑的樂團周遊世界

    21 詮釋與坦誠

    22 個人的最愛

    23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24 慕尼黑的日常壓力與取消演出

    25 在行程壓力下的阿姆斯特丹大師

    26 慕尼黑音樂廳——終生志業

    27 阿姆斯特丹終曲

    28 柏林的誘惑

    29 短暫訪問以及現代音樂作品

    30 音樂節歌劇與舒伯特驚喜

    31 災難性的柴科夫斯基

    32 最後的登臺演出

    尾聲

    致謝辭

    附錄——生平簡歷、錄音作品目錄

    ?





    前言



      事情應該不是這樣的,我們還約好要講個長時間的電話,主要是想談論關於穆索斯基(Modest Mussorgsky)的歌劇《鮑里斯.戈東諾夫》(Boris Godunov),二○二○年夏天他打算在薩爾茲堡音樂節(Salzburger Festspiele)指揮這齣歌劇。終於他要這麼做了,因為對他來說,比起其他許多樂種,歌劇更為珍貴。而且,馬利斯.楊頌斯(Mariss Jansons)或許也能對於這本書提供一些細節或者修正,雖然他從未將自己視為不斷干預、審查每段引語的權威當事人。然而卻在電話之約的前幾天,二○一九年十二月一日的夜裡,他逝世於家鄉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正因為他還有這些計劃,另外也想逐漸從指揮臺上引退,他的過世來得如此突然,這是讓音樂界陷入震驚、頓口無言的一天。



      儘管如此,剛開始他對於這個出書計劃懷著非常存疑的對立態度。德米特里.蕭斯塔科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值得幫他出一本書——在我們對話的初期他就這麼說過。還有彼得.柴科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謝爾蓋.普羅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以及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也是,整體而言就是所有那些、他會定期將他們的樂譜放在譜架上指揮帶領團員演出的作曲家。但是樂團指揮?或者是各種類型的普通藝術家?表演者、模仿者、一首由天才人物所創造作品的實現者,這樣的人不需要傳記——楊頌斯是這麼想、這麼說的,這樣一本關於他的書,究竟有什麼可告知那些相關者的?



      人們可以將這類請求視為是奉承而覺得輕蔑,認為是諂媚而表示拒絕,或許也可以認為是源自恐懼的懷疑而想要放棄。楊頌斯對此卻是認真嚴肅看待,而且也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他才同意出版傳記以及跟我合作。他很愛說:「我並沒有被說服。」這是所有跟他共事的人都聽過的一句話。音樂家就不用說了,不同樂團的行政工作人員、經紀人、劇院經理以及導演都聽過。這不是否定、不是肯定、不是也許,也不是「我不知道」。這個句子傳達出質疑,楊頌斯知道,這個保持懷疑的態度緘默、有趣且折磨人,卻同時也是重要、值得並有益處的,此態度是他職涯初始就在身旁的夥伴,他一直都沒有甩開它,因為他無法、也不願意。



      因為這樣的一本書基本上根本不適合這位藝術家,就像這本傳記想要顯示的,楊頌斯是指揮家巨星之中極為自相矛盾的存在——一方面他有這麼如此筆直無礙的事業歷程,以讓人印象深刻的著名指揮家形象開始;繼續前進到一個較為次級的管弦樂團,這個樂團因為楊頌斯而變成一流;後來以一種漂洋過海的實驗方式繼續,最終在兩個世界級樂團的首席指揮位置獲得圓滿成功。最後,這位指揮家到達傳奇狀態,賽門.拉圖(Simon Rattle)曾經說過:他是我們之中最優秀的(順帶一提,這也不是奉承)。



      另一方面,這所有的一切都在楊頌斯沒有玩弄外在形式的各種公關花樣狀況下發生;在他沒有操弄所謂的古典音樂市場需求的狀況下發生。楊頌斯的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並沒有伴隨著喧鬧雜音,這樣的雜音在其他人那兒慈悲地掩蓋他們的不足;而且當他有時候同意並且運用這樣的策略時,換來的就會是一個讓所有參與者經常感到精疲力竭的重新調整程序(「我並沒被說服」)。



      除了他的生命歷程描述以及生平不同階段的確切闡述之外,在這本書中的全面觀點也應該被當作主題。儘管如此,這些敘述與意義都遵循楊頌斯的樂團歷程,因此有時候可能會出現侷限於主題的重疊、對比以及時間上的跳躍。假如這本傳記並不總是依照時間順序,那也是因為想要透過這樣的方式,強調穩定性與交叉引用。



      例如,關於楊頌斯在他的樂團首席指揮角色中的指揮家自我認知的那些問題,屬於這裡主要討論的對象;作為表演者的問題也一樣,他在所有的音樂工作以及樂團指導教育方面觀念清楚,對於同事態度以及演出實務的其他方向保持開放態度。



      此外,本書也要談論楊頌斯作為一位藝術家對於自我的認識。這位藝術家對於準備工作與分析簡直非常著迷,他的工作態度也影響了樂團:儘管楊頌斯在偉大、不可侵犯以及君主般充滿威嚴的音樂大師時代被社會化,他卻從未只為了貫徹自己的意志,而仰仗他的權威領導者工具。爭論就已經足以表現他在工作上所立下的生命榜樣,同時卻也損害了他的健康,在此還顯現了一個他生涯上的矛盾:他的生涯紮根於指揮主宰的時代,並且在指揮成為同類之首的時代得以實現,即使鶴立雞群——現在卻成為自信音樂家的夥伴,這是一個楊頌斯要去適應的變化,這個變化同時也改變了他。



      楊頌斯為了他的工作而完全消耗殆盡,這也讓他成為被所有人所尊敬、崇拜以及愛戴的藝術家。也有人們充滿懷疑地站在他的對立面,其中也不乏音樂家。但是楊頌斯從未與開放且無法排除的否定交鋒,如同這本書想要表現的:他在全世界的音樂界中是個特例,因為他表現得全然經得住攻擊,而且有時候也遙不可及。楊頌斯擁有很明顯的個性特質,卻毫無習氣。這些不只在他作為演出者的角色,同時也在他作為熱心、無法動搖以及固執的文化政治家時顯現出來。不管是在匹茲堡(Pittsburgh),他爭取樂團的留存時;或者是在慕尼黑(Munchen),他促使新音樂廳得以成功建造,這是馬利斯.楊頌斯從一開始就義無反顧地確認要達成的計劃(這跟許多參與者以及並肩作戰者相反)。或許這也因此成為他最重要的終生志業,即使他從未能踏上這座音樂廳的指揮臺。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