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卷五 失落的故鄉

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615746
劉宏文,呂培苓,胡子丹,周志文,杜晉軒,郭于珂,鄭鴻生,陳榮顯,彭明敏,唐培禮,謝聰敏,高金郎
春山出版
2021年4月06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860615746
  • 叢書系列:春山文藝
  • 規格:平裝 / 432頁 / 14.8 x 21 x 2.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春山文藝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國家人權博物館X春山 合作出版

    胡淑雯.童偉格 主編

    歷史是一個人性劇場



      繼《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之後,春山出版與國家人權館再度合作白色恐怖散文選,散文選涵蓋散文、回憶錄、傳記與口述,同樣由小說家胡淑雯、童偉格主編,在超過兩百本書籍中,精選四十七篇作品,四十三位作者,近九十萬字的規模。散文選以截然不同的視角切入白色恐怖歷史的肌理,區分為繫獄作家、青春、地下黨、女人、身體、特務、島等七大主題,並由研究者逐篇注釋,增強背景理解。



      在這個選集中,我們將首次將這些受挫、受辱或者心靈扭曲的主體放置一處,甚至涵蓋特務、線民等加害者與協力者,也注重多元族群包括外省、原住民與離島馬祖、外國人的經驗,使他們共同發聲,像是一個巨大的人性劇場。我們在這些活生生的記憶中,找到一條通往人間之路,看到無辜受難者、革命者、人生遭到毀棄的家屬,也有判決了兩百多位共產黨卻遭內鬥誣陷的調查局處長。這些故事或者令人驚怖、畏懼、迴避,但同時是這塊土地上曾經擁有的真實人性,在這個人性劇場中,觀者將找到自己的位置與啟示,同時也找到與這些歷史的聯繫,以人性的方式。



      ■卷五? 失落的故鄉 The Flying Hometown



      劉宏文? 失去聲音的人

      呂培苓 一甲子的未亡人──王培五與她的六個子女〔節選〕

      胡子丹? 跨世紀的糾葛:我在綠島三二一二天〔節選〕

      周志文? 曹興城的故事

      杜晉軒? 流離尋岸的鄔來

      郭于珂? 生哥?? ?

      鄭鴻生? 荒島遺事──一個左翼青年在綠島的自我追尋〔節選〕

      陳榮顯? 一部紀錄片的完成

      彭明敏? 逃亡〔節選〕

      唐培禮? 撲火飛蛾──一個美國傳教士親歷的臺灣白色恐怖〔節選〕

      謝聰敏? 臺灣自救宣言:謝聰敏先生訪談錄〔節選〕

      高金郎? 泰源風雲──政治犯監獄革命事件〔節選〕



      本卷收錄在朝向島或遠離島的各種移動中,成為沒有故鄉的死者或流亡者。國共內戰造成連串有形與無形的國界效應,從劉宏文的馬祖書寫開始,描繪離島之間誤觸國界的荒謬罪刑,流亡師生在澎湖遭軍隊整肅的恐怖,撤退來臺的軍人被質疑忠誠。反共國界亦擴展到東南亞,杜晉軒筆下遭國民黨特務綁架來臺的鄔來,一夕之間變成臺灣人,卻遭控為匪諜而判刑,馬來西亞來臺求學的陳欽生,被指控與臺南美新處爆炸案有關,流放至更遙遠的綠島。鄭鴻生與陳榮顯皆留下關於綠島的記憶,鄭鴻生在綠島指揮部服役時,甚至見過等待出獄的柯旗化。這個危險之島也是亟需出逃的,彭明敏、唐培禮與謝聰敏三連篇,與泰源監獄事件,見證七○年代初期的風聲鶴唳。



    本書特色



      1將一九八七年解嚴前後至今,陸續出版的龐大的白色恐怖書寫,節選出層次分明的主題,並藉此更新對白色恐怖理解的視野。



      2兼具文學與歷史性。選集中你將認識到相對陌生的當事者,他們可能不是文學家,但你將驚訝於他們的文學豐富性,如本卷的胡子丹,生動描繪綠島的生活細節,是人類自行演出的荒謬劇場。本次選集將以主題的方式,逐步引介讀者認識過去的重大白色恐怖案件,如臺大與師範學院的四六事件、形同滅村的鹿窟案、共產黨支部在臺灣各地的發展與瓦解、牽連一百多名師生的澎湖煙臺聯中案、綠島再叛亂案、柏楊案、臺獨案、民主臺灣聯盟案、海軍白恐案與美麗島事件等。透過選集閱讀,建立認識的基本框架。



      3製作大事記,透過作品寫作、首次發表與出版時間,對照作者經歷以及政治、文化的發展,能對白色恐怖的歷史作用力有全貌理解。

    ?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 寫在《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出版前



    胡淑雯 編序

    童偉格 編序



    童偉格 導讀 失落的故鄉

    劉宏文? 失去聲音的人

    呂培苓 一甲子的未亡人──王培五與她的六個子女〔節選〕

    胡子丹? 跨世紀的糾葛:我在綠島三二一二天〔節選〕

    周志文? 曹興城的故事

    杜晉軒? 流離尋岸的鄔來

    郭于珂? 生哥?? ?

    鄭鴻生? 荒島遺事──一個左翼青年在綠島的自我追尋〔節選〕

    陳榮顯? 一部紀錄片的完成

    彭明敏? 逃亡〔節選〕

    唐培禮? 撲火飛蛾──一個美國傳教士親歷的臺灣白色恐怖〔節選〕

    謝聰敏? 臺灣自救宣言:謝聰敏先生訪談錄〔節選〕

    高金郎? 泰源風雲──政治犯監獄革命事件〔節選〕



    編輯說明與誌謝

    作品清單

    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大事記





    ?





    導讀



    失落的故鄉

    童偉格




      在火車站擦皮靴,因為靠近碼頭,我遂意外地遇到拖板車的旺仔哥哥。他好高興,看到我,抱著我跳起來。他告訴我空襲時與奶爸奶母逃到八堵的暖暖一帶避難,戰爭一結束,就跑回基隆發了一筆小財。他在碼頭送貨,並告訴我家裡地址,要我回去玩。旺仔哥哥是我小時候的英雄與保護者,二、三年沒看到他,沒有奶爸奶母的消息,一聽他們平安,心裡就覺得好像自己的父母平安一樣。我答應一有時間,就去看他們,並告訴他我住的地方。擦皮靴的一段日子中,我跟他回去看了幾次奶爸奶母,他們的境遇有很大的改善,心裡高興了一陣子,但到了我上學後,我就沒有機會去看他們。直到二二八事件發生,我再回去時,是去尋找旺仔哥哥的屍體,去送別我童年的英雄。──許曹德,《許曹德回憶錄》



      在更多本卷限於篇幅、未能收錄的作品裡,許曹德追記一個獨特的「第二故鄉」。戰爭年代,在連繫港與礦的河廊,憑靠租用的房屋、借得的菜攤,父母南來立足,然後「我」出生。修船落海,坑洞活埋,或者,遭那出盡礦山隧道後、全速俯衝向基隆港的火車給輾斃,從小,在那「久久的留下濃煙與如雨煤屑」的過道之地,「我」慣看同貧之人,並不怎麼多元的死法。也不盡然貧苦相當:來自九份的奶母一家更窮,她賣掉三個女兒,代人育兒維生。奶爸殺豬,福利是火葬場焚餘病體;奶母珍惜著做成肉糜,吐哺餵「我」,如餵他們僅剩的旺仔。說來「我」慣見的,還是同苦之人的各自殊異:如「我」父親,「書念多也」,開不了借錢的口,哪怕一點車資,所以有次默默從臺北徒步竟夜,方得返家。「我」母親為此,久久不能原諒親友。



      雨濛故鄉見證各種抵達:一次國軍靠岸,草鞋和紙傘;下次國軍上岸,鐵線穿掌的浮屍。它不能盡數的航程還更多,如是日,「抵達基隆已是深夜」,補給船押來馬祖北竿島六漁民。故事最初,是戰防侵臨北竿:一九四九年,「步槍上的刺刀亮閃閃」,許多人就此別離「外頭山」,潛回「厝裡」大陸,以避鋒芒。故事開始,也是一九五二年初,近海螃蟹全瘋了,牠們盡投走不離之人的網,收也收不完。很多事漁民堪忍,如國軍占屋封海——君不見更狂颱風,也能一時將島擰得再更小。有些事則絕對折磨,如坐看螃蟹食之不盡、就要腐壞,這般暴殄。他們遂起,像家常那樣認海為陸,穿「山」走「厝」去易物。他們不知沿途幾句鄉語閒聊,換得至少五年刑獄,與返鄉後的從此緘默。劉俊宏〈失去聲音的人〉(二○一九),記述這段長過風暴的戰防。



      一九四九年,戰防侵臨澎湖島上,山東流亡師生集合場。抗拒編兵者即「匪諜」,無法編兵的高階「匪諜」,去處更是可期。靜立四百年的天后宮成刑求場,用刑者就島取材,碎貝殼,也可是刑具——或者就取那面海,渾然天成滅跡場。聯中總校長張敏之等人,行過就地碎形的冤屈,行赴臺灣馬場町。痛楚是島內所有微物,也是孤絕此島的一切,呂培苓《一甲子的未亡人》(二○一五)由遺屬視角,憶寫張敏之的身側與其後。碼頭偷偷送別,對長子張彬而言,父親身側是依然千里轉徙的流亡潮。對長女張磊而言,父親其後,是只能藏在宿舍衣櫃裡的一具骨灰罐。遺屬不相訴苦,只為有天,能再一同遠走他鄉。



      當張敏之被槍決,「未亡人」王培五舉家寄居壽山氣象所,仍在奮力求援。一九四九年末,戰防侵臨壽山腳下,左營軍區。祖籍安徽、上海轉進的海軍士官胡子丹,因同學信裡附筆問好,被押往鳳山招待所,參與一場更大的「同學會」——「離奇而恐怖的不完整的面孔特寫」,刑獄某日他窺見,「雖然大半是我們同學,當時卻個個陌生。」再之後,就是綠島三千兩百一十二天。《跨世紀的糾葛》(二○○一)集成各處拘禁的局部,與一個「裸人」的全知。他理解嚴肅的荒唐:身在綠島,人人「喟嘆著共同演一齣戲,必須認真、認命」。他也理解形下的確真:這部實錄,絲縷收存人乳療效、鼠蠅買賣,豬姦傳聞等流放見歷;這位見歷者,是個「八年多沒收過信、沒發過信」,刑滿也找不到保人的孑然異鄉客。



      戰防深入臺島各處,織就集體的現實。祖籍浙江、生在湖南,長於羅東眷村的周志文,以〈曹興城的故事〉(二○一一),追記一位同學的啟蒙史。聯勤軍中,曹父因「知匪不報,與匪同罪」而入獄,曹興城遂自高中輟學,代方寸全亂的母親扛起家計。他做過各種苦勞,也做過盤下賄上的稅收員跟班。這番履歷,使他「看出了臺灣其實是個被蛀蟲蛀空了的世界」。諸法皆空這世界,使同罪者一家,特別驚懼任何儼然的法相:弟弟為躲查票員,倉皇摔死鐵道邊;父親出獄後,偕同母親活回嬰孩狀,「待在家裡,從不亂跑。」曹興城獨力顛覆政府,手段是炒股,「隨便下幾張單子」,就可「操縱國家」。「股市大亨」猶有溫情,出得號子,帶盒廣東冰花倫敦糕返家孝敬。那對嬰孩愛吃,恍憶前世般,記起家鄉味。



      廣東人走南洋四百年,一九四九年後,被兩中各表:在彼,他們叫「歸僑」;在此,他們是「華僑」。生於英屬馬來亞的「歸僑」鄔來,一九五二年回返廣東台山祖居地,十年間輾轉北漂、就業成家,已是河北國營廠幹部。一九六二年,為回馬來亞探母病,他過境澳門,遭國府特務騙誘上船,航向臺灣。一個另類的「送中」案:一覺醒來,「看到基隆港」,鄔來就被「華僑」了。國府逕發身分證,逕自安排工作與宿舍。鄔來孤單一人,擔憂遠在一方的妻兒,與另方遠在的病母,紙條胡寫一句話,之後就是泰源加綠島,合計十四年牢獄。一九七七年出獄,一方母已病逝多年,馬來西亞早不英屬,拒絕他入境;另方「歸僑眷屬」一家,也已在文革中毀散。鄔來只好,從此就是中華民國籍。鄔來在列,杜晉軒《血統的原罪》(二○二○),挖掘大中華民族主義編派下,東南亞政治受難者的夾縫經歷。(全文未完)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