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卷二 地下燃燒

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615715
藍博洲,林書揚,黃素貞,陳明忠,吳聲潤,陳英泰,林易澄,葉怡君
春山出版
2021年4月06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860615715
  • 叢書系列:春山文藝
  • 規格:平裝 / 432頁 / 14.8 x 21 x 2.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春山文藝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國家人權博物館X春山 合作出版

    胡淑雯.童偉格 主編

    歷史是一個人性劇場



      繼《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之後,春山出版與國家人權館再度合作白色恐怖散文選,散文選涵蓋散文、回憶錄、傳記與口述,同樣由小說家胡淑雯、童偉格主編,在超過兩百本書籍中,精選四十七篇作品,四十三位作者,近九十萬字的規模。散文選以截然不同的視角切入白色恐怖歷史的肌理,區分為繫獄作家、青春、地下黨、女人、身體、特務、島等七大主題,並由研究者逐篇注釋,增強背景理解。



      在這個選集中,我們將首次將這些受挫、受辱或者心靈扭曲的主體放置一處,甚至涵蓋特務、線民等加害者與協力者,也注重多元族群包括外省、原住民與離島馬祖、外國人的經驗,使他們共同發聲,像是一個巨大的人性劇場。我們在這些活生生的記憶中,找到一條通往人間之路,看到無辜受難者、革命者、人生遭到毀棄的家屬,也有判決了兩百多位共產黨卻遭內鬥誣陷的調查局處長。這些故事或者令人驚怖、畏懼、迴避,但同時是這塊土地上曾經擁有的真實人性,在這個人性劇場中,觀者將找到自己的位置與啟示,同時也找到與這些歷史的聯繫,以人性的方式。



      ■卷二 地下燃燒 The Underground



      藍博洲? 白色恐怖的掘墓人

      林書揚? 曾文溪畔的鬥魂──莊孟侯與莊孟倫

      黃素貞? 我和老蕭的抗戰與地下黨歲月

      陳明忠? 無悔〔節選〕?? ? 

      吳聲潤? 二二八之後 祖國在哪裡?〔節選〕?? ? 

      陳英泰? 回憶:見證白色恐怖〔節選〕?? ? 

      林易澄? 他一定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人

      葉怡君? 白堊記憶:一群五○年代「老同學」戰鬥的故事



      本卷以藍博洲撰寫的曾梅蘭一九九三年尋得其兄徐慶蘭之墓開啟地下黨的湮沒歷史,並一路或跟隨莊孟侯、莊孟倫與鍾浩東、蔣碧玉、蕭道應、黃素貞,理解日治時期反日與農工運動的脈絡,或重回一九四七年二二八現場,明白這個關鍵事件如何讓許多年輕人,成為一九五○年代受左翼思想燃燒的名字,於是銀行員在銀行被捕(陳英泰)、教師、國小校長在學校被捕(陳明忠、郭慶),以及機械廠的工人開始製作手榴彈(吳聲潤),最後則以五○年代倖存者看到刑場馬場町成為紀念公園以及政府開始進行補償作業為詰問:歷史該如何補償?



    本書特色



      1將一九八七年解嚴前後至今,陸續出版的龐大的白色恐怖書寫,節選出層次分明的主題,並藉此更新對白色恐怖理解的視野。



      2兼具文學與歷史性。選集中你將認識到相對陌生的當事者,他們可能不是文學家,但你將驚訝於他們的文學豐富性,如本卷的林書揚,他筆下在曾文溪畔長大的莊孟侯、莊孟倫兄弟,如一則俠客傳奇。本次選集將以主題的方式,逐步引介讀者認識過去的重大白色恐怖案件,如臺大與師範學院的四六事件、形同滅村的鹿窟案、共產黨支部在臺灣各地的發展與瓦解、牽連一百多名師生的澎湖煙臺聯中案、綠島再叛亂案、柏楊案、臺獨案、民主臺灣聯盟案、海軍白恐案與美麗島事件等。透過選集閱讀,建立認識的基本框架。



      3製作大事記,透過作品寫作、首次發表與出版時間,對照作者經歷以及政治、文化的發展,能對白色恐怖的歷史作用力有全貌理解。

    ?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 寫在《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出版前



    胡淑雯 編序

    童偉格 編序



    童偉格 導讀 地下燃燒

    藍博洲 白色恐怖的掘墓人

    林書揚? 曾文溪畔的鬥魂──莊孟侯與莊孟倫

    黃素貞? 我和老蕭的抗戰與地下黨歲月

    陳明忠? 無悔〔節選〕?? ?

    吳聲潤? 二二八之後 祖國在哪裡?〔節選〕?? ?

    陳英泰? 回憶:見證白色恐怖〔節選〕?? ?

    林易澄? 他一定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人

    葉怡君? 白堊記憶:一群五○年代「老同學」戰鬥的故事



    編輯說明與誌謝

    作品清單

    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大事記





    導讀



    地下燃燒

    童偉格




      當階級差別在發展過程中已經消失而全部生產集中在聯合起來的個人手裡的時候,公共權力就失去政治性質。原來意義上的政治權力,是一個階級用以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有組織的暴力。如果說無產階級在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中一定要聯合為階級,如果說它通過革命使自己成為統治階級,並以統治階級的資格用暴力消滅舊的生產關係,那麼它在消滅這種生產關係的同時,也就消滅了階級對立和階級本身的存在條件,從而消滅了它自己這個階級的統治。



      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與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一個掘墓人:一九九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六十三歲的曾梅蘭。為尋找二哥徐慶蘭屍塚,曾梅蘭長居六張犁山下,工作之餘,就去巡山。知道六張犁有什麼的人不少,但他們不說。沒關係,曾梅蘭等到自己夢見一叢竹頭,等到結識一位也姓徐、有點眼花的撿骨師;等到某日,撿骨師想上山採點「拐鬚」來炒田螺時,一個臺灣白色恐怖死難者的地下社會,就以徐慶蘭墓碑為原點,被他掘獲了。



      另一個掘墓人:無產階級;資產階級生下的,「自身的掘墓人」。「消滅私有制」——多年以前,所有肩扛理想、披瀝而行的地下黨人可能都明瞭:在一八四八年歐洲革命現場,權威詮釋者用一句話,總括這個貴重理想的全部訴求,也宣告此外言詮,可能盡是誤解。詮釋者既斷言誤解論述的反動或空想,也判定一切企圖圍剿「共產主義的幽靈」之舊體制的必然失敗。他們不僅判定掌權的資產階級必敗,也同等嚴峻地,預言成功奪權後,無產階級之統治權力的必將自動瓦解。由此,這個理想昭然破土,為除此以外,別無憑恃的同行者,近指一個人人自由的新世界。



      近指願景的理想,不時卻也高遠難及,只因也許,如《宣言》所示:當它陳明先有物質生產的自由,方有精神生產之自由時,它也以更火燙的詞,催促黨人一本精神,即刻解放物質的禁錮。當它嚮導立即行動,它卻也以更大維度的觀瞻,認定人類歷史事實上,從未真正邁開過一步:必須絕對堅硬卻炙烈,像是地核裡的鐵與鎳,才能焚盡層層次次階級鬥爭史;才能自那鐵鎳亦化的灰燼底,鍊出一個真正起點,給所有人。而「我們」,顯然都還太過軟弱與自憐。



      這關於集體「真正歷史」的熱望,將怯懦有時,虛無有時的私我生命,穿蝕為恍若無明的史前逆旅。於是成為「我們」,意謂不斷自我否證,也意謂在那「固定的都煙消雲散」、「神聖的都被褻瀆」的龐然渾沌裡,尋索不滅的定向。一部實蹈夜暗的黨人史,因此總是一部精神潛行史。



      多年以後,林書揚以〈曾文溪的鬥魂〉(一九九四),考察左翼精神系譜,連貫日治與戰後的步履實跡。「我」的講述,徐展大圳新行的嘉南故土,一個殖民規限下,「米糖相剋」的競作場,而複現兩代人,於同一潛抑失根苦痛的原鄉裡。舊人如父親:「終其一生沒有和日本人打過交道」,也「幾乎不會走在街上鬧區」。父親以對眼下新景的刻意漠視,默記民族往歷:它嚴正的儒教理序;它溫煦的淑世舉措。新人如大表哥莊孟侯,「有機會接受現代化教育」,實踐遠更激越的抵抗行動。莊孟侯跨海返鄉,祖國同行:一個資產階級新民國,與另個新我更想望的未來國。莊孟侯銜前者之名,行後者之義,直至病逝鄉里,無緣見證身後一月,新祖國肇創於對岸。



      莊孟侯末弟孟倫返鄉奔喪,跨海,更嚴密偽裝的義理同行。「雙面諜」莊孟倫,隱身保密局系統,暗助工農與學運,冒險掩護同志,直至一九五一年蒙難。多年後「我」的追探,代替只錄大名的革命史,寄存兩孟俠者,在他者記憶裡的星芒。莊孟倫陪伴同志搭船脫島,獨留荒僻海岸的送別身姿,明喻「鬥魂」原地的自持。



      當祖國原地險阻,跨海,「我們」奔赴她的苦難。黃素貞〈我和老蕭的抗戰和地下黨歲月〉(二○○四),重述「好男好女」對國族之愛的真摯學習:從語言,到身赴戰場;從重重隔礙,到往復轉進;從死難同志如鍾浩東,如高草 ,也從倖存者同赴一九五二年「自新」現場的行蹤。整部自述,留白眾人加入地下黨的細節,而以更多細節,具現必要潛入地底的實然情感,與地下生活的艱鉅景況。地下生活,仰賴無名群眾的惜憫與護持,如鶯歌黃屋,如屏東與魚藤坪等處鄉親。他們生活的拮据,與奉獻的慷慨,黃素貞皆細細寫存,留存「歲月」裡,同難的日常。整部自述因此,亦是對光輝理想的邊廓影描:我們讀到一位妻母,在險境中猶然不息地生養,包容許多,捨離不少,卻仍譴責自己,對同志的拖累。



      當莊孟倫在險境中發展組織,一九五○年夏,更年輕的「鬥魂」陳明忠被捕。陳明忠口述回憶錄《無悔》(二○一四),栩栩直陳兩度刑獄的身心實歷:以為將死的緊張中,發覺原來「人的頂門,天靈蓋上還有動脈」,會突突跳動;移監時,忘取自己留食的十顆花生米,多年後仍深以為憾,「現在還會想起這件事」;遭灌飲汽油後,晚上睡覺不可自抑地放屁,「砰一聲,自己也被嚇醒,同房有人跳起來」。這些細節,反寫一位臨刑不屈的反抗者,對個人信念的堅守。陳明忠也以同樣逼真描述,重置耳聞為見歷,勾連整部《無悔》,為元氣淋漓的現場史:一個不論聖者、瘋子,叛徒或病人,盡皆同囚的無級別人間。而也許,這部見歷最寶重的,是赴難同志的體溫。如馮錦煇:將被槍決,與「我」握手道別,「他的手是溫熱的,我非常佩服。」(全文未完)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