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蕉風》與非左翼的馬華文學

《蕉風》與非左翼的馬華文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88328
林春美
時報出版
2021年5月04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571388328
  • 叢書系列:知識叢書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知識叢書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蕉風》可說是「非左翼」馬華文學史的一個縮影。

    透過它,可以看到一個和左翼觀點截然不同的馬華文學史。



      《蕉風》誕生於馬來西亞建國前夕,不僅是大馬最重要的華文純文學雜誌,也是世界出版史上最悠久的中文文學刊物。相對於冷戰時代激烈的革命文學主張,《蕉風》站在「非左翼」立場,大量引介文學新思潮與世界文學,並提供文壇新人嘗試創作的舞台,捍衛文學的獨立性,為馬華文學留下可貴的遺產。由於只發表中文作品,也讓《蕉風》與大馬華人的命運緊緊捆綁在一起,一定程度地見證了華人在這個民族國家的處境。



      《《蕉風》與非左翼的馬華文學》以歷史為經,人物為緯,藉由文獻收集與細膩分析,定位《蕉風》在馬華文學發展脈絡中的歷史座標。林春美通過南來文人的著述與理念,闡釋《蕉風》初期的「純馬來亞化」主張,並爬梳馬華新文學體制建立之歷程;繼而藉由分析60至70年代馬華現代主義文學作品,觀照在蕉風椰雨中成長起來的本土第一代現代小說家。



    名人推薦



      黃錦樹(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專文推薦



      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有成(前《蕉風》月刊編輯,前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所長)

      高嘉謙(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張錦忠(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兼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浮羅人文書系」編輯前言�高嘉謙

    推薦序 如何透過《蕉風》思考馬華文學——序林春美論文集╱黃錦樹



    緒言 非左翼的馬華文學

    想像方天,以及他的時代

    非左翼的本邦——《蕉風》及其「馬來亞化」主張

    獨立前的《蕉風》與馬來亞之國族想像

    馬華現代主義文學的起始

    身世的杜撰與建構——白垚再南洋

    黃崖與一九六○年代馬華新文學體制之建立

    張寒與梁園——一九六○年代《蕉風》「現代派」的兩個面向

    蕉風吹到大山腳——一九七○年代小說敘事



    參考引用書目





    ?





    推薦序



    如何透過《蕉風》思考馬華文學──序林春美論文集

    黃錦樹(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馬華文學的研究有一定的難度。即便是受過完整的學院訓練,也不見得能做出有意義的成果。考驗的不只是訓練,還有想像力、洞察力,解釋的能力與創造的能力,那幾乎和寫作一樣困難。不多的大馬在地研究者中,林春美、莊華興和黃琦旺都是出色的例子。



      近年因老輩凋零,藏書散出,集中在幾間大學圖書館,資料取得已經比較不是問題,或許也因此對研究者帶來更為嚴竣的考驗。數十年來,馬華文學近乎沒有改善可能的貧困,常使在地研究者受到疑似的傳染──如果貧困也能傳染的話。「傳染」當然不是個準確的用語。馬華文學的貧困是雙重的,評論和它的對象(作品)二者誰也超越不了對方,成了「命運共同體」。之所以如此,當然是有原因的;那原因,當然是歷史的、政治的。



      林春美這本收集了多篇優秀論文的《蕉風》研究專著,恰恰是透過具體的個案,為我們闡明困境是怎麼形成的。



      《蕉風》是大馬最重要也最長?的華文純文學刊物,它恰恰誕生於馬來亞建國的前夕;在左翼是王道的年代,相對於那種種殺氣騰騰的革命文學刊物,它代表著「非左翼」;前者重視「革命」,後者重視「文學」自身;在冷戰的年代,後者被指控「綠背」(美援),而前者背後無疑有中共(有形無形的協助),紅背對綠背,兩者都深深的捲入政治。



      把文學的美學面向視為頹廢,而以近乎絕對禁欲的態度操作名之為「文學」的事物,不知道自己行徑等同於自毀的革命文學陣營,沒能留下有文學史意義的作品,應該說是毫不奇怪的。反之,雖歷經作風和理念不同的編輯,依然守護著文學自主性的《蕉風》(六○年代左翼馬華文學史教父方修在撰寫逐年的文學回顧時,可是直接把《蕉風》及其出版品略過去),倒是為馬華文學留下可貴的遺產。《蕉風》因此可說是「非左翼」馬華文學史的一個縮影。透過它,可以看到一個和左翼觀點截然不同的馬華文學史。




    其 他 著 作
    1. 古物圖譜二:臺北瑰寶的現代尋蹤
    2. 古物圖譜:臺北瑰寶尋蹤
    3. 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修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