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典藏記盛(卷一)

典藏記盛(卷一)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697911
陳振濂
風格司藝術創作坊
2021年4月16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9578697911
  • 叢書系列:歷史群像
  • 規格:平裝 / 322頁 / 17 x 23 x 1.6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歷史群像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文化史











    典藏在過去是怎樣的?

    現階段又呈現出什麼樣式?

    今後發展的可能性是什麼?

    我們面對這樣一個領域,能提得出什麼樣的批判與引領?



      當收藏成為一種全民的風氣時,早已不再是傳統文人士大夫的賞玩之道,而是包含著一連串行為之鏈的複合過程,具有巨大的社會性並且因大批草根愛好者的介入而煥發出強大的市場能量。從收藏到典藏,是一個從業餘愛好走向專業高端的過程。



      本書聚焦話題,對「典藏研究」的價值觀、方法論做了深入的研究和精彩的論述,對相關的知識進行了系統地梳理,?予當代藝術品典藏多方位的觀照。補時議之缺失、增業界之未及,為當世典藏提出一個立足於高端、又面向普及推廣的特定的參照視點。

    ?


     





    前言 提供特定的參照視點,體驗新鮮的知識譜系

    「收藏」與「典藏」 010

    藝術品交易的特色:「不保真」條款 012

    收藏家的層次 014

    文物藝術品交易與「職業操守」 016

    博物館.公家收藏 018

    畫廊.拍賣行的「實戰」鍛鍊 020

    名人手跡的魅力 023

    拍賣大廳裡的品行與規矩 025

    蘇軾〈功甫帖〉之今日傳奇 028

    文物考古界的「三不」傳統 031

    斯坦因敦煌考古與百年「偷盜」惡名 034

    贗品外流的國際尷尬 037

    拍賣當代史摭談 040

    收藏巨擘張伯駒 043

    百年奇事「毛公鼎」 046

    從美國前總統小布希辦畫展說開去 049

    拍賣商業交易中的物權與人權 052

    陸儼少畫與杜甫詩 055

    國家收藏普查、鑑定工程與公共文化建設 058

    百年古董海外收藏與「贓物」的定義 061

    明星書畫收藏之玄機 064

    收藏拍賣中的書、畫價格落差的潛規則 067

    西山逸士舊王孫:溥心畬 070

    吳昌碩市場價格的升值速度 073

    沙孟海與浙博〈剩山圖〉的故事 076

    收藏家的「範兒」 079

    「成化鬥彩雞缸杯」話舊 082

    畫家張大壯的古畫修補與「全形拓」絕藝 085

    「懷袖雅物」話藏扇 088

    「扇」趣 091

    安思遠:美國最好的中國書法碑帖收藏 094

    中國民間古玩市場成長記 097

    銅墨盒絮談 100

    刻帖親歷記 103

    大英博物館的明朝特展——二○一四年九月 106

    從古董商人到職業鑑定家 109

    博物館在近代中國 112

    故宮歷史上的兩件意外之事 115

    「古物」、「文物」、「古器物」之特定語義指代 119

    書畫鑑定中尷尬的「代筆」 122

    從書畫作偽史到「蘇州造」 125

    重提朱家溍 129

    收藏大家的情懷與信仰 132

    「圖錄費」與拍賣亂象 136

    「江南第一藏」錢鏡塘 139

    「天祿琳琅」與古籍之「形式鑑定」 142

    書畫「牙儈」說兩宋 146

    明代書畫交易收藏市場中的江南士族與徽商 149

    紫檀家具巿場的大起大落 153

    當鑑定家遇到「被鑑定」 156

    「收藏、鑑定、市場、拍賣」高峰論壇之熱點話題 159

    二十年前的兵馬俑買賣爭論風波 162

    中國拍賣業起步、公物拍賣、經濟體制改革.香港樣板 165

    博物館、畫廊辦展的「贗品測試」創意 168

    一九一五年——狀元張謇與他的觀音畫主題性收藏與展示 171

    當一代金石學領袖遇到造假與贗鼎 174

    王國維、羅振玉、沈曾植——王國維與書畫買賣 177

    永恆的時間——三百年蘇富比、四百年「美國身分」的中國古董拍賣 182

    企業家的文物藝術品投資 185

    元青花與中外文化交流 188

    青銅器中的「仿」與「偽」 192

    造紙術與鑑定收藏史 195

    皇宮收藏之於宋徽宗 198

    從石刻到木刻 201

    從「漢八刀」看漢玉雄風 204

    從趙之謙與吳讓之的藝術爭論看書法收藏中體現的文人個性 207

    潘天壽名畫兩億七千九百萬引出的藝術品市場課題 210

    《石渠寶笈》和皇帝的臨摹 212

    「全形拓」道古 214

    王朝的收藏 217

    從書籍收藏看中國社會文明與文化形態的變遷 220

    西方收藏與博物館時代的開端 223

    探險,收藏與文明共享 225

    古玩文物中的價值與價格 228

    漆器的沿革 231

    關乎文化意識與行為原則 234

    御題被刮之「謎」 237

    私人美術館現象 240

    八大山人賣畫逸記 243

    洪憲瓷、珠山八友、文革瓷——近代收藏三大瓷 246

    秦磚漢瓦 249

    〈清明上河圖〉與瘋狂「故宮跑」 252

    班簋的身世 255

    雙說「洛神賦」 258

    馬踏飛燕 261

    智永禪師八百本〈千字文〉今何在? 264

    「東北貨」 267

    「東北貨」與長春偽皇宮小白樓 270

    「絲綢之路」與薩珊古幣收藏 273

    文物外流之「多稜鏡」 276

    中國古泉學社四君子 279

    收藏界籌款募捐之法 282

    民國書畫交易之行規 285

    製玉但見陸子剛 288

    孫位〈高逸圖〉與承名世先生 291

    「傳國御璽」辨 294

    水下考古與「海上絲綢之路」 297

    銅鏡收藏中的罕見之品 300

    「照子」:鏡與印 303

    「水陸畫」 306

    關於古籍收藏「善本」的定義 309

    題跋之冠黃庭堅 312

    書畫作品中「偽」的各種涵義 316

    「犀尊」犀角杯 320





    前言



    提供特定的參照視點,體驗新鮮的知識譜系




      《杭州日報》開闢「藝術典藏」專版,在「藝術推介」方面希望給文風頂盛的杭州文人雅士提供一個有品質的專業平台,是一件大好事。杭州有中國美術學院、有百年西泠印社,藝術創意人才薈萃;而「典藏研究」方面牽涉到收藏、鑑定、拍賣、交易市場、藝術品投資等等,別說是一個區域的杭州,即使是放眼全中國,這方面的成果積累也因為當代文物交易政策開禁時間不過十幾年、歷史較短而缺少從思想觀念到運作方式、行業規則的整體梳理,難以形成品質與規模的集聚效應與覆蓋面。鑑於此,報社希望通過我聯合正在對當代收藏鑑定拍賣市場等,從價值觀到方法論進行學科頂層研究的浙江大學中國書畫文物鑑定研究中心的同道們,開闢一個深入淺出的閱讀性欄目,對當代藝術品典藏進行多方位的觀照,補時議之缺失、增業界之未及,這是一件有益於世的大好事。故受邀之際欣然應諾,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努力,為當世典藏提出一個立足於高端、又面向普及推廣的特定的參照視點。



      據我的意願,這個欄目應當有如下一些特質。



      一,應該啟人心智,生動有趣,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盡收眼底。讓從業的書畫收藏玩家覺得可讀性強,會恍然大悟自己孜孜終日的業內還有這麼多好玩又典型的史實與案例。



      二,應該有系統的從觀念到方法的梳理,一段時間下來,積累的閱讀經驗能串聯成珠玉之鏈,對典藏有一個大概完整的認知。



      三,應該有很好的聚焦話題,比如當代拍賣、鑑定、收藏、投資那些膾炙人口的成功事蹟和失敗案例。涉及人物、事實、物品、關係、各種顯性或隱性的遊戲規則等等。



      四,應該適當體現出前沿性。典藏在過去是怎樣的?現階段又呈現出什麼樣式?今後發展的可能性?它有哪些不足?今天我們面對這樣一個領域,能提得出什麼樣的批判與倡導、引領?



      每週一次的「藝術典藏」版,會有大量的藝術創作展覽、研究、拍賣交易訊息推出,也會有許多藝術大家名師接受採訪閃亮登場,但既特別提出典藏作為核心關鍵詞,當然不僅限於一般的藝術名家成就高下的評判定位,而希望能把各種要素都匯聚到典藏這個點上來——之所以還要在我們的版面上介紹名家大師的成就,不是因為他們的知名度不夠高,而是因為一般看他們多從通常習慣的創作風格、技巧成就入手,而我們現在在藝術典藏版看他們則更會關注他們的存在對拍賣交易市場與收藏界具有什麼樣的意義。角度完全不同,演繹出來的結論也當然不同。亦即是說,我們服務的閱讀對象,不是一般熱衷於學畫的美術實踐愛好者,而是已入行或準備入行的收藏家群體。正因如此,有一個核心的「典藏視線」欄目在專版中起到一個支撐作用,就更有必要甚至必不可少了。



      我希望《杭州日報》的讀者在關心、閱讀這個欄目時,能產生與閱讀其他創作研究類藝術、報紙、雜誌時不一樣的感受與思考,能獲得另一種特殊的體驗與新鮮的知識譜系,倘若如此,這個典藏欄目在杭州和浙江、江南的地域文化建設、在收藏鑑定拍賣投資領域中就具有足夠的存在與啟迪意義。

    ?
    二○一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