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哲學解剖圖鑑

哲學解剖圖鑑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776727
小須田健
陳聖怡
楓書坊
2021年5月07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3776727
  • 叢書系列:圖解雜學系列
  • 規格:平裝 / 163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解雜學系列


  • 人文史地 > 哲學 > 概論











    ∼一冊掌握人生的智慧七柱∼

    道德正義、自我與社會、宗教和藝術……所有人生偶遇的疑惑,

    就由62位哲學家,精闢解答生命33道難題



      人為什麼要工作?正義是普世共通的價值嗎?

      幸福應如何定義?人與人能夠真正互相理解嗎?

      就由各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家,為你解答世上所有最純粹的疑問。



      ◆◆62位哲人×99道關卡,讓哲學深化你的思維邏輯◆◆



      ????即使我們什麼也不做,「時間」依然會逐漸流逝。流動的時間,究竟能不能從物體的概念來理解它「有」或「沒有」呢?



      ?奧古斯丁──時間來自唯一存在的現在的記憶和預測

      時間有兩種概念,一個是時間本身,另一個是我們自身體驗到的時間。正因為有「我」,過去和未來才得以成立。

      給【總是後悔過去】的人:後悔也無濟於事,把握現在吧!



      ?胡塞爾──現在會在消逝的同時殘留下來

      時間就好比聽音樂,由殘留的聲音、現在響起的聲音,以及預測還未發出的聲音,這段連續的聲音才得以構成一段旋律。時間就是以這種方式消逝並殘留下來。

      給【無法忘卻失敗】的人:正因為有過去的經驗,才能走向未來。



      ?柏格森──時間正在空間化!

      我們所熟悉的時鐘,只不過是「空間化」後的時間。但是我們所體驗的時間卻無法用空間表現呈現的多樣性,好比愉快的時光一眨眼就過去,沉悶的課堂卻遲遲不結束,這才是時間的本質。

      給【老是看時鐘】的人:真正的時間是無法透過時鐘得知,時間只是一種綿延。



      ????時下熱門的兩性議題,往往依循兩種討論脈絡,一個是生物學意義的「生物性別」,一個是社會文化意義的「社會性別」。這樣的區分,有辦法讓我們更了解性別的多樣化嗎?



      ?柏拉圖──肉體不過是靈魂的牢籠

      柏拉圖認為愛有層次之分,肉體的愛屬於低層次,精神的愛屬於高層次。不過他也認為,人類具備三種性:男男、女女與男女,而愛的萌芽正是人為了尋找自己失散的另一個半身。

      給【尋找結婚對象】的人:願你能夠找到你失去的半身。



      ?西蒙?波娃──人並非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

      波娃認為女人是社會價值塑造而成的第二性,沒有天生的男性與女性,所謂的男人味與女人味都是當我們不知不覺被社會貼上的標籤。

      給【過度追求母愛】的男人:如果你以為女人先天內建母愛,那就大錯特錯了。



      ?巴特勒──要真正消除性別差異,就必須模糊男女的界線

      巴特勒挑戰傳統的女性主義,如果以生物性別作為兩性差異的根據,異性戀自然成為社會主流價值。因此必須全面模糊「男�女」的價值區別。

      給【堅持一男一女婚姻價值】的人:其實異性戀才是後天人為制度下的產物。



      道德與正義的衝突、自我與社會的矛盾、宗教和藝術的本質……

      33道人生旅途中偶然萌發的迷惘與疑惑,都能透過「哲學」,揭曉真相的一隅。

      本書將作為你人生之旅的星圖,引領各位探索廣闊的「知」的世界。

    ?


     





    ?前言

    ?

    ?5分鐘讀哲學史? 理解世界架構而孕育的古代哲學

    ?5分鐘讀哲學史? 試圖融合哲學與神學的中世哲學

    ?5分鐘讀哲學史? 顛覆既有常識的近代哲學

    ?5分鐘讀哲學史? 回應社會現況的現代哲學

    ?

    ◎本書的閱讀方法

    ?

    1章 切身疑惑的思索

    ?我們如何認知時間?

     奧古斯丁的「時間」

     胡塞爾的「時間」

     柏格森的「時間」

    ?我們一定要上學嗎?

     盧梭的「學校」

     杜威的「學校」

     傅柯的「學校」

    ?「性別」與「性」

     柏拉圖的「性」

     波娃的「性」

     朱迪斯?巴特勒的「性」

    ?我們真的自由嗎?

     洛克的「自由」

     沙特的「自由」

     弗羅姆的「自由」

    ?我們擁有自己的身體嗎?

     笛卡爾的「身體」

     梅洛-龐蒂的「身體」

     傅柯的「身體」

    ?

    2章 思考詞語

    ?所謂的自己,究竟是誰?

     蘇格拉底的「自己」

     佛洛伊德的「自己」

     海德格的「自己」

    ?人與人有可能互相理解嗎?

     笛卡爾的「理解」

     維根斯坦的「理解」

     伽達默爾的「理解」

    ?我們如何感知色彩?

     笛卡爾的「色彩」

     歌德的「色彩」

     沙皮爾-沃爾夫的「色彩」

    ?語言如何與現實發生連結?

     洛克的「詞語」

     索緒爾的「詞語」

     維根斯坦的「詞語」

    ?

    3章 思考人生

    ?人生有意義嗎?

     耶穌基督的「人生」

     尼采的「人生」

     湯瑪斯?內格爾的「人生」

    ?幸福是什麼?

     亞里斯多德的「幸福」

     邊沁的「幸福」

     阿蘭的「幸福」

    ?為什麼人非工作不可?

     洛克的「工作」

     漢娜?鄂蘭的「工作」

     傅柯的「工作」

    ?「生」之喜悅

     叔本華的「愉悅」

     祈克果的「愉悅」

     契克森米哈伊的「愉悅」

    ?永恆的「死」

     佛陀的「死」

     蘇格拉底的「死」

     海德格的「死」

    ?

    4章 思考正義

    ?關於正義的思辨

     康德的「正義」

     羅爾斯的「正義」

     桑德爾的「正義」

    ?犧牲稱得上是一種美德嗎?

     康德的「自我犧牲」

     宮澤賢治的「自我犧牲」

     德蕾莎修女的「自我犧牲」

    ?我們能夠基於正義而殺人嗎?

     康德的「殺人」

     桑德爾的「殺人」

     傅柯的「殺人」

    ?戰爭的本質是什麼?

     康德的「戰爭」

     克勞塞維茲的「戰爭」

     卡爾?施密特的「戰爭」

    ?我們非得遵守法律嗎?

     柏拉圖的「法律」

     班雅明的「法律」

     德希達的「法律」

    ?

    5章 思考社會與世界

    ?金錢的本質

     亞當?斯密的「金錢」

     馬克思的「金錢」

     齊美爾的「金錢」

    ?為什麼會有這個世界?

     耶穌基督的「世界」

     萊布尼茲的「世界」

     魏克斯庫爾的「世界」

    ?人類正在進步嗎?

     一神論的「進步」

     康德的「進步」

     阿多諾的「進步」

    ?人類的歷史與未來

     黑格爾的「歷史」

     馬克思的「歷史」

     卡西勒的「歷史」

    ?世界文明的中心

     黑格爾的「歐洲論」

     薩伊德的「歐洲論」

     德希達的「歐洲論」

    ?

    6章 思考本然

    ?「自以為知道」等於「知道」嗎?

     柏拉圖的「臆見」(理型論)

     康德的「認識論」

     邏輯實證主義的「語言觀」

    ?人人都認同的真理存在嗎?

     亞里斯多德的「真理」

     萊布尼茲的「真理」

     尼采的「真理」

    ?世上存在恆定的事物嗎?

     蒙田的「確定性」

     摩爾的「確定性」

     維根斯坦的「確定性」

    ?科學絕對正確嗎?

     波普爾的「科學論」

     韓森的「科學論」

     康吉萊姆的「科學論」

    ?世界只是我做的一場夢?

     笛卡爾的「知覺」

     洛克的「知覺」

     柏克萊的「知覺」

    ?

    7章 思考神與藝術

    ?神真的存在嗎?

     安瑟莫的「神」

     費爾巴哈的「神」

     尼采的「神」

    ?藝術的本質

     康德的「藝術」

     叔本華的「藝術」

     迪奇的「藝術」

    ?作為一個會思考的人類

     培根的「思考」

     皮爾士的「思考」

     黑格爾的「思考」

    ?我們如何思考哲學?

     蘇格拉底的「哲學」

     培根的「哲學」

     梅洛-龐蒂的「哲學」

    ?

    ?Column

    ?自然科學與哲學

    ?尋找自我的哲學史

    ?命運論與哲學

    ?戰爭與哲學

    ?東洋思想與哲學

    ?倫理與道德不一樣嗎?

    ?

    ◎索引

    ?後記

    ◎參考文獻





    前言



      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曾說:「知識就是力量。」在新發明和新發現相繼問世的當時,這句宣言聲稱無用的學問不過只是流於紙上談兵的通俗知識,同時也強調真正的學問必須要能改變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強大的力量。時至今日,這句名言依然以「實用科學導向」的形式持續傳頌,可見培根的遠見有多麼令人敬服。如果以這句話作為評價標準,哲學這一門學問,既不具備眼見為憑的實效性,也缺乏足以量化的生產性;哲學作為一門「虛學」,似乎可以隨時宣判它已死亡。



      然而與此同時,我們卻也聽聞一種說法──據說在不景氣的時代,哲學反而會流行起來。屆時,社會大眾可能會加倍關心那些無法像金錢般量化的事物。人生在世免不了憂慮,然而煩惱與不安卻也會因個體而異,內涵千差萬別,沒有一個人人通用的解答。人們之所以追求哲學,似乎正是因為哲學的目的不在於找到「唯一的」正確答案,而是一心一意不斷地拓展思考邊界。



      不過,哪一個時代、哪一位哲學家的著作適合哪一個人,這也是無法預測的事。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就連該思考什麼、如何思考都摸不著頭緒,因此才會深感不安、萬分懊惱。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問對問題,就等於找到一半的答案。話說回來,閱讀哲學書這個行為本身,對大部分的人而言門檻或許很高,所以坊間為數眾多的哲學入門書也是其來有自。



      一般的哲學入門書,大半都是以編年體寫成,也就是從古代開始依時代順序排列,一路簡易介紹直到現代的多位哲學家與思想家的理論學說。當然,這種體裁可以呈現人類思考的推展歷程,也有其他多種優點。不過,本書特意屏棄這種體裁,聚焦於潛藏在周遭事物內在的各種問題,嘗試概略地介紹從古至今的哲學推展出了什麼樣的思想。當然,礙於篇幅有限,書中只能稍稍涉獵哲學廣闊領域當中的一小部分主題,但若是本書能令你提起興趣,實際翻閱幾位哲學家的著作,就是筆者我至高無上的喜悅了。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