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典藏記盛(卷三)

典藏記盛(卷三)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697935
陳振濂
風格司藝術創作坊
2021年4月30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9578697935
  • 叢書系列:歷史群像
  • 規格:平裝 / 317頁 / 17 x 23 x 1.5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歷史群像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文化史











      典藏在過去是怎樣的?

      現階段又呈現出什麼樣式?

      今後發展的可能性是什麼?

      我們面對這樣一個領域,能提得出什麼樣的批判與引領?



      當收藏成為一種全民的風氣時,早已不再是傳統文人士大夫的賞玩之道,而是包含著一連串行為之鏈的複合過程,具有巨大的社會性並且因大批草根愛好者的介入而煥發出強大的市場能量。從收藏到典藏,是一個從業餘愛好走向專業高端的過程。



      本書聚焦話題,對「典藏研究」的價值觀、方法論做了深入的研究和精彩的論述,對相關的知識進行了系統地梳理,?予當代藝術品典藏多方位的觀照。補時議之缺失、增業界之未及,為當世典藏提出一個立足於高端、又面向普及推廣的特定的參照視點。

    ?


     





    前言 提供特定的參照視點,體驗新鮮的知識譜系

    攝影技術與藝術 007

    藝術學科的內涵 010

    關於中國書店和琉璃廠近代史(上) 013

    關於中國書店和琉璃廠近代史(下) 016

    從《四庫全書》編纂談到「武英殿聚珍版」(上) 019

    從《四庫全書》編纂談到「武英殿聚珍版」(下) 022

    三國禁碑時代——曹魏、孫吳的罕見碑刻(上) 026

    三國禁碑時代——曹魏、孫吳的罕見碑刻(下) 029

    古印譜編輯與收藏中的汪啟淑(上) 032

    古印譜編輯與收藏中的汪啟淑(下) 035

    石刻、墨跡:談「碑」與「帖」之名實(上) 038

    石刻、墨跡:談「碑」與「帖」之名實(下) 042

    「金石學」視野下的度衡權量(上) 045

    「金石學」視野下的度衡權量(下) 048

    帛書二則(上)馬王堆出土《戰國縱橫家書》 051

    帛書二則(下)長沙子彈庫出土帛書 054

    中國考古學的濫觴和李濟先生(上) 057

    中國考古學的濫觴和李濟先生(下) 061

    「前文字」時期的諸樣態(上) 064

    「前文字」時期的諸樣態(下) 067

    「玉」上的書法(上) 069

    「玉」上的書法(下) 071

    「胸有成竹」話文同(上) 074

    「胸有成竹」話文同(下) 077

    說不盡的顏真卿(上) 080

    說不盡的顏真卿(下) 084

    《故宮日曆》:??還是歷?還是曆?(上) 088

    《故宮日曆》:??還是歷?還是曆?(下) 091

    說漢碑之初(上) 095

    說漢碑之初(下) 099

    「全才」華新羅(上) 103

    「全才」華新羅(下) 107

    宋徽宗〈瑞鶴圖〉說異(上) 111

    宋徽宗〈瑞鶴圖〉說異(下) 114

    章太炎、康有為關於甲骨文及金文的誤判(上) 117

    章太炎、康有為關於甲骨文及金文的誤判(下) 121

    王蒙、葛嶺、餘杭「黃鶴山」(上) 124

    王蒙、葛嶺、餘杭「黃鶴山」(下) 128

    唐宋鑑藏印摭談(上) 131

    唐宋鑑藏印摭談(下) 134

    中國畫色彩觀的哲學性(上) 138

    中國畫色彩觀的哲學性(下) 142

    佛造像和「造像記」(上) 146

    佛造像和「造像記」(下) 150

    「全形拓」之源流(上) 154

    「全形拓」之源流(下) 157

    米芾〈研山銘〉、〈研山圖〉傳奇與「研山」主題(上) 160

    米芾〈研山銘〉、〈研山圖〉傳奇與「研山」主題(下) 163

    「符牌文化」與收藏研究(上) 166

    「符牌文化」與收藏研究(下) 170

    上海「董其昌大展」與鑑定收藏史(上) 174

    上海「董其昌大展」與鑑定收藏史(下) 177

    〈八十七神仙卷〉與徐悲鴻的收藏傳奇(上) 180

    〈八十七神仙卷〉與徐悲鴻的收藏傳奇(下) 183

    尺牘書法格式鑑定法(上) 187

    尺牘書法格式鑑定法(下) 191

    「界畫」——界筆直尺�文史主題創作(上) 195

    「界畫」——界筆直尺�文史主題創作(下) 199

    康熙「敬天勤民」璽寶和近年御璽的拍賣紀錄(上) 203

    康熙「敬天勤民」璽寶和近年御璽的拍賣紀錄(下) 207

    古物書畫鑑定中的「洋委員」:美國人福開森(上) 211

    古物書畫鑑定中的「洋委員」:美國人福開森(下) 215

    「敦煌學」隨想(上) 219

    「敦煌學」隨想(下) 223

    宋代花鳥畫定格:從徐熙到崔白(上) 227

    宋代花鳥畫定格:從徐熙到崔白(下) 231

    名門家學:王獻之、米友仁(上) 234

    名門家學:王獻之、米友仁(下) 238

    漢摩崖——「石門十三品」和「漢三頌」(上) 242

    漢摩崖——「石門十三品」和「漢三頌」(下) 245

    梅花畫史、梅花詞:揚補之與王冕(上) 249

    梅花畫史、梅花詞:揚補之與王冕(下) 252

    馮承素、「摹搨之魅」、「歐虞褚馮」?(上) 256

    馮承素、「摹搨之魅」、「歐虞褚馮」?(下) 259

    陶文刻畫符號與紋飾、陶戳子、秦「印陶文」(上) 262

    陶文刻畫符號與紋飾、陶戳子、秦「印陶文」(下) 265

    青銅器上的「中國」和「何尊」七問(上) 268

    青銅器上的「中國」和「何尊」七問(下) 271

    青銅器作偽故事(上) 274

    青銅器作偽故事(下) 278

    漢代漆器價值十倍於銅器?(上) 281

    漢代漆器價值十倍於銅器?(下) 284

    漢篆的「非正宗」世界(上) 287

    漢篆的「非正宗」世界(下) 290

    造紙術、「繭紙」、舊紙作偽(上) 293

    造紙術、「繭紙」、舊紙作偽(下) 297

    人物畫的早期樣式:「類相」(上) 300

    人物畫的早期樣式:「類相」(下) 303

    張旭的狂草(上) 306

    張旭的狂草(下) 309

    鑑藏、作偽、鑑印:米芾好手段(上) 312

    鑑藏、作偽、鑑印:米芾好手段(下) 315





    前言



    提供特定的參照視點,體驗新鮮的知識譜系




      《杭州日報》開闢「藝術典藏」專版,在「藝術推介」方面希望給文風頂盛的杭州文人雅士提供一個有品質的專業平台,是一件大好事。杭州有中國美術學院、有百年西泠印社,藝術創意人才薈萃;而「典藏研究」方面牽涉到收藏、鑑定、拍賣、交易市場、藝術品投資等等,別說是一個區域的杭州,即使是放眼全中國,這方面的成果積累也因為當代文物交易政策開禁時間不過十幾年、歷史較短而缺少從思想觀念到運作方式、行業規則的整體梳理,難以形成品質與規模的集聚效應與覆蓋面。鑑於此,報社希望通過我聯合正在對當代收藏鑑定拍賣市場等,從價值觀到方法論進行學科頂層研究的浙江大學中國書畫文物鑑定研究中心的同道們,開闢一個深入淺出的閱讀性欄目,對當代藝術品典藏進行多方位的觀照,補時議之缺失、增業界之未及,這是一件有益於世的大好事。故受邀之際欣然應諾,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努力,為當世典藏提出一個立足於高端、又面向普及推廣的特定的參照視點。



      據我的意願,這個欄目應當有如下一些特質。



      一,應該啟人心智,生動有趣,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盡收眼底。讓從業的書畫收藏玩家覺得可讀性強,會恍然大悟自己孜孜終日的業內還有這麼多好玩又典型的史實與案例。



      二,應該有系統的從觀念到方法的梳理,一段時間下來,積累的閱讀經驗能串聯成珠玉之鏈,對典藏有一個大概完整的認知。



      三,應該有很好的聚焦話題,比如當代拍賣、鑑定、收藏、投資那些膾炙人口的成功事蹟和失敗案例。涉及人物、事實、物品、關係、各種顯性或隱性的遊戲規則等等。



      四,應該適當體現出前沿性。典藏在過去是怎樣的?現階段又呈現出什麼樣式?今後發展的可能性?它有哪些不足?今天我們面對這樣一個領域,能提得出什麼樣的批判與倡導、引領?



      每週一次的「藝術典藏」版,會有大量的藝術創作展覽、研究、拍賣交易訊息推出,也會有許多藝術大家名師接受採訪閃亮登場,但既特別提出典藏作為核心關鍵詞,當然不僅限於一般的藝術名家成就高下的評判定位,而希望能把各種要素都匯聚到典藏這個點上來——之所以還要在我們的版面上介紹名家大師的成就,不是因為他們的知名度不夠高,而是因為一般看他們多從通常習慣的創作風格、技巧成就入手,而我們現在在藝術典藏版看他們則更會關注他們的存在對拍賣交易市場與收藏界具有什麼樣的意義。角度完全不同,演繹出來的結論也當然不同。亦即是說,我們服務的閱讀對象,不是一般熱衷於學畫的美術實踐愛好者,而是已入行或準備入行的收藏家群體。正因如此,有一個核心的「典藏視線」欄目在專版中起到一個支撐作用,就更有必要甚至必不可少了。



      我希望《杭州日報》的讀者在關心、閱讀這個欄目時,能產生與閱讀其他創作研究類藝術、報紙、雜誌時不一樣的感受與思考,能獲得另一種特殊的體驗與新鮮的知識譜系,倘若如此,這個典藏欄目在杭州和浙江、江南的地域文化建設、在收藏鑑定拍賣投資領域中就具有足夠的存在與啟迪意義。


    二○一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