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半輪黃日

半輪黃日
9787544709972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
???
譯林出版社
2010年9月01日
70.00  元
HK$ 66.5  





ISBN:9787544709972
  • 叢書系列:21世紀外國文學大獎叢書
  • 規格:520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中國


  • [ 尚未分類 ]











    2007年英國奧蘭治小說獎
    2007年美國全國書評家協會獎提名
    2007年《紐約時報》百部最引人矚目小說之一

    阿迪奇埃使用了層疊的歷史、象征和神話……饒有興趣地使用語言。她在她的英語中注入了盎然詩意,整個敘事交織?伊博族的成語和語言。——《泰晤士報》

    對歷史的把握以及橫跨社會各個階層(從鄉下來的男仆,到富貴官僚家的千金)的能力,這兩個特點體現出托爾斯泰的大手筆。——《丹佛郵報》

    只有在正確認識過去的基礎上,才能懂得現在,憧憬未來。

    這部史詩般的小說以20世紀60年代的尼日利亞為背景,講述了被內戰所毀的國家里生活軌跡相交的三個主角的動人故事。

    烏古,一個來自貧窮鄉村的十三歲男孩,來到一位大學講師家里做男童奧蘭娜,一位年輕婦女,拋棄了在拉各斯的特權生活,與具有超凡魅力的大學教授情人生活在一起。第三位主人公是個害羞的英國人,俯首貼耳地拜倒在像謎一樣高深莫測的凱內內(奧蘭娜的孿生姐姐)的石榴裙下。極端殘酷的戰爭及其駭人聽聞的恐怖席卷他們,以匪夷所思的方式一會兒將他們扯開,一會兒又將他們拋到一起,他們的忠誠受到了嚴峻的考驗。

    小說以比夫拉的國旗「半輪黃日」為題,在忠於史實的基礎上加入虛構的細節描寫,顯示出深層次上的歷史真實,旨在啟迪讀者思考道義責任、殖民主義的終結、民族忠誠、種族、階級與性別問題以及愛情、親情、友情將這一切復雜化的過程與方式,堪稱史詩般的傑作。

    奇瑪曼達·恩戈齊·阿迪奇埃,1977年出生於尼曰利亞的阿巴,伊博族,父親曾任尼日利亞大學副校長。19歲到美國,2001年獲傳播學和政治學學士學位,後又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文學創作碩士學位,目前居住在康涅狄格州。被譽為尼日利亞最有前途的青年女作家。其短篇小說發表於加拿大、英國和美國等地的於刊物,大多講述尼日利亞移民在美國的經歷,曾獲英聯邦廣播協會獎和BBC短篇小說獎。其長篇小說《紫芙蓉》獲2004年度英國奧蘭治小說獎提名,《半輪黃曰》獲2007年奧蘭洽小說獎。《華盛頓郵報》稱她為非洲文豪欽努阿·阿契貝在21世紀的傳人。

    阿迪奇埃將自己定位為一個以非洲為背景進行現實主義創作的作家,反映後殖民時代尼目利亞乃至非洲大陸的歷史與現實問題。


     





    「但願我們永遠銘記」 石平萍

    奇瑪曼達·恩戈齊·阿迪奇埃(1977—)是來自非洲尼日利亞的一位「70後」『美女作家」。然而,這兩個時髦稱謂只能突出她的年輕貌美,無法概括她的文學成就。雖然阿迪奇埃迄今只出版了長篇小說《紫芙蓉》(Purple Hibiscus,2003)和《半輪黃日》(Half of a Yellow Sun,2006)、短篇小說集《繞在你脖子上的那個東西》(The Thing Around Your Neck,2009)、劇作《因為熱愛比夫拉》(For Love of Biafra,1998)和詩集《決定》(Deci-sions,1998),還有零星發表的一些短篇小說和論說文,但她在國際上贏得的獎項已超過十項,獲得的提名亦不低於這個數目。《紐約時報書評》等指出她很像南非的納丁·戈迪默和從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移居英國的V.S.奈保爾(兩者都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華盛頓郵報》視她為「另一位偉大約伊博族小說家欽努阿·阿契貝在21世紀的傳人」,甚至有評論把她比做「西菲的托爾斯泰」。榮譽之多,贊譽之高,足見阿迪奇埃稱得上「小女子,大毛筆」。



    阿迪奇埃出生於書香之家。父親是尼日利亞大學的統計學教授,做過代理副校長,母親退休前是這所大學的注冊處主任。父母都是來自阿南布拉州的伊博族人,育有六個孩子,阿迪奇埃排行第五。阿迪奇埃在大學城恩蘇卡長大,住在「現代非洲小說之父」欽努阿·阿契貝曾經住過的房子里,就讀於尼日利亞大學的附屬中小學,之後又在這所大學讀了一年半的醫藥專業,其間與同學合編雜志《指南針》。十九歲時,阿迪奇埃赴美國費城就讀於私立的德雷塞爾大學,兩年後轉入東康涅狄格州州立大學,2001年以優異成績獲得傳播學與政治學學士學位,2003年取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文學創作碩士學位,成為普林斯頓大學2005至2006年度的霍德研究基金得主,2007年進入耶魯大學攻讀非洲研究碩士學位,2008年榮獲邁克阿瑟「天才」基金,並擔任衛斯理大學的訪問作家。

    阿迪奇埃從小喜歡寫作,寫作帶給她無與倫比的心理滿足和成就感。但對有志於文學創作的人來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直至世紀之交的尼日利亞並非天堂。政治獨裁、官員腐敗、石油危機、通貨膨脹等導致政局動盪、經濟崩潰,使得國內圖書市場萎縮,出版社關門大吉,不少作家因針砭時弊遭到監禁和嚴刑拷打,甚至被迫流亡海外。不難理解,阿迪奇埃的創作生涯雖起步於尼日利亞,卻發展、成功於海外,除了《因為熱愛比夫拉》,她的作品均在英美兩國首發,受到熱烈追捧後才得以在國內出版。可以說,在海外的求學和生活經歷向阿迪奇埃開啟了通向世界文壇的大門,不僅使她享受到創作與出版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她因此豐富了閱歷,開闊了視野,其世界觀和創作觀,尤其是對尼日利亞歷史與現狀的觀照和了解,呈現出同時代尼日利亞作家中難得一見的廣度和深度。

    在創作理念和創作手法方面,阿迪奇埃兼收並蓄、兼容並包,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法國作家福樓拜,英國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美國作家伯納德·馬拉默德、托尼·莫里森和葆拉-馬歇爾,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尼日利亞前輩作家欽努阿·阿契貝,肯尼亞同輩作家賓亞萬伽·魏乃納等,都是她學習的榜樣和靈感的源泉。其中對她影響最大的是同為伊博族人的阿契貝,他第一個寫出了「發自非洲人內心世界的英語小說」,並傾盡畢生精力為尼日利亞和世界上的政治、社會問題奔走呼號,他的作品給阿迪奇埃帶來了勇氣,使她大膽創作自己熟悉的題材:後殖民時代尼日利亞乃至非洲大陸的歷史與現實問題。阿迪奇埃將自己定位為一個以非洲為背景進行現實主義創作的作家,在她看來,非洲作為一個資源稀缺、人禍橫行的大陸,那里的生活與政治不可分割,這就注定了她的作品具有鮮明的社會指涉和政治訴求。阿迪奇埃對家庭等私人空間與廣闊的公共領域給予同等的關注,探討歷史上的殖民主義與當下的政治腐敗在尼日利亞各種沖突和問題中所起的作用,但她拒絕把問題簡單化,把答案簡單化。與此同時,阿迪奇埃反對為了政治性而犧牲文學性,她欣賞冷靜、細致、故事和文體都屬上乘、具有藝術價值的文學作品,尤其欣賞在不動聲色中傳達出政治理念與道德關懷的創作風格。她的作品正是這樣一種成功的實踐。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