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作者親筆簽名
★李敏勇以歷史小說的方式,書寫對台灣民主影響深遠的李登輝、彭明敏。
★李敏勇以歷史小說的方式,書寫對台灣民主影響深遠的李登輝、彭明敏。
詩人李敏勇以歷史小說的形式,雙線描繪同一時代下惺惺相惜的李登輝、彭明敏,以真實的事與物,加上想像的情、境,描繪出歷史的小說、小說的歷史,呈現小說的虛構性意味,增添文學的色彩。
李登輝、彭明敏同為一九二○年代,跨越戰前戰後的台灣知識份子,有著相同的成長背景與時空,結識於台大的三三會,但個性迥異的二人,為了心中的台灣夢,走上不同的路,背道而馳。
生性謹慎拘謹的彭明敏,學成歸國之後,成為台大政治系的教授,被政府器重,擔任重要職務,代表出席聯合國大會,卻也被暗示加入中國國民黨,他完全不考慮。因為熟悉國際情勢變化,深知中華民國遲早會被逐出聯合國,台灣的國家條件會被撼動,只有改革和重新建構才符合現實。在一九六四年他和二位學生提出「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自此展開他體制外的革命。
同一時間李登輝,自海外回台,也在台大任教,擔任農復會技正,沉潛於農經,不問政治,卻在多人牽線之下加入中國國民黨,進入體制內伺機而動,從擔任台北市長開始展露頭角,即便掛心病重的兒子,身為台灣省主席仍堅守在議會中面對質詢,步步為營小心翼翼,進而成為副總統到總統,更推動總統民選,成為台灣民主之父。
彭明敏的亮光先行亮起,浪漫的革命者正要吹起號角,就被狂風暴雨吹熄。繫獄、流亡,在海外顛沛;而李登輝在虎口裡小心翼翼,循序漸進,在關鍵的時刻出擊,建立功名。他們為了實踐心中的台灣夢,自此走上不同的道路。
李敏勇從彭李二人大學時代的二十多歲青春期,經歷朱夏期,白秋期到新世紀之初的人生,交織出不同心路歷程, 呈顯兩位台灣知識份子淑世的心影,為實踐台灣之夢的兩條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