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外交與台灣:「一個中國」原則的起源

中國外交與台灣:「一個中國」原則的起源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227340
福田圓
林倩?
五南
2021年6月28日
173.00  元
HK$ 164.35  






ISBN:9789865227340
  •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 規格:平裝 / 488頁 / 14.8 x 21 x 2.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博雅文庫


  • 社會科學 > 政治 > 中國研究

















    「一個中國」原則是如何形成的,你知道嗎?

    從「解放台灣」到「一個中國」原則,毛澤東這中間的外交手段轉折為何?



      1949年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原先預計要在數年內「解放」台、澎、金、馬,如果順利完成「解放」,就不會有現在的「一個中國」原則。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積極援助台灣,並圍堵中國,導致中國對台「解放」變得困難。



      韓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及中南半島已劃定停戰線,導致台灣海峽兩岸的分裂狀態極有可能成為定局。因此中國領導人必須透過外交手段,處理與台灣海峽對岸的中華民國分裂等問題。這也代表著中國如何隔著台灣海峽與美國、中華民國對峙。1954年至1965年的這段期間,正是中國外交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及亞洲、非洲各國交互作用中,持續面臨這些問題的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歷韓戰,東亞的冷戰結構已相當明確,中國領導人要如何構思「解放台灣」與完成國家統一?為了實現此構想,又須實施什麼樣的具體手段呢?本書針對這些問題實行多方考察,研究中國對台政策重點從軍事鬥爭轉為外交鬥爭,希望辨明其實質內容由追求「解放台灣」至形成「一個中國」原則的過程。

    ?


     





    序章 中國外交與台灣

    1 從追求「解放台灣」到形成「一個中國」原則

    2 今日針對「一個中國」原則形成過程之解釋

    3 「一個中國」原則之形成過程之相關研究回顧

    4 中國之新史料公開及其他多項資料

    5 本書分析視角與結構



    第一章 第一次台海危機與「兩個中國」問題的起源(一九五四─一九五五年)

    前言

    1 再次提出「解放台灣」

    2 金門砲擊與台海危機

    3 攻占浙江沿海島嶼與危機之持續

    4 針對「兩個中國」問題之迴避

    小結



    第二章 「和平共處」與「兩個中國」問題嚴重化(一九五五─一九五七年)

    前言

    1 對美直接交涉之極限

    2 「和平解放」政策的極限

    3 位於福建前線的軍事建設

    4 「兩個中國」問題的嚴重化

    小結



    第三章 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與「一個中國」論述之起源(一九五八年)

    前言

    1 八二三砲戰之決議

    2 八二三砲戰之展開

    3 政治軍事鬥爭之極限

    4 「解放」金門、馬祖之長期擱置

    小結



    第四章 中蘇交惡與「一個中國」論述之動搖(一九五八─一九六一年)

    前言

    1 第二次台海危機後之對台工作

    2 中蘇對於台灣問題之爭論

    3 第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之中國代表權問題

    小結



    第五章 反對「反攻大陸」與「一個中國」論述之確認(一九五九─一九六二年)

    前言

    1 對「反攻大陸」的威脅認知

    2 反制「反攻大陸」之軍事動員

    3 對台海軍事緊張之利用

    4 以「一個中國」論述為前提的反對「反攻大陸」

    小結



    第六章 冷戰結構之多極化與「一個中國」原則的形成(一九六二─一九六五年)

    前言

    1 寮國危機與「一個中國」原則

    2 中法建交過程中之「一個中國」原則

    3 與前法屬非洲國家建交交涉時之「一個中國」原則

    4 「一個中國」原則的發展及其極限

    小結



    結論 「一個中國」原則之起源及其邏輯

    1 「一個中國」論述之形成

    2 「一個中國」論述之內涵

    3 「一個中國」原則之起源



    主要參考文獻

    初次出處一覽

    後記



    ?









      我在二○一三年由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書版會出版的著作《中國外交與台灣─「一個中國」原則的起源》得以翻譯成中文版,並由台灣五南圖書出版社出版,令我感到十分欣喜。本書是以我在二○○○年代後期,在慶應義塾大學政策媒體研究科及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攻讀博士課程期間所撰寫的博士論文為基礎撰寫。就如同日文版「後記」中所述,若沒有台灣留學期間曾多方照顧我的老師、友人協助,以及台灣外交部所提供的獎學金,我無法完成博士論文,更遑論是本書日文版的出版了。



      雖然我也有些擔憂,我的分析和敘述在華語圈學術界是否通用,但身為日本研究者的筆者,在鑽研中國、台灣、美國等地的第一手資料,並與各地研究者互相交流後的分析,若能讓華語圈讀者多少產生新發現、想法,我便感到相當榮幸。我也十分了解,在兩岸關係研究上,往往會透過所使用的用語、稱呼,檢視研究者的政治立場及對歷史的理解。中譯版考量出版地台灣的通用詞彙及閱讀流暢度,盡可能選用接近日文原文的用語及稱呼,也希望讀者能理解。



      本書中譯版出版過程中,獲得了許多協助。包括將留學時代以來的恩師邱坤玄老師、對譯文提供許多詳細建議的鍾延麟先生,而引薦本書至出版社的蔡文軒先生甚至撰寫了完美的推薦文,都令我感激不盡。雖然礙於篇幅無法一一詳列,但在日本、台灣、中國、美國學術界都曾承蒙照顧的恩師與友人們,也都對於中譯版出版過程與各個譯詞、譯文提供了許多建議。由譯者林倩?小姐仔細且確實翻譯完成的譯文,並由五南圖書劉靜芬副總編輯堅持不懈地協助本書出版。最後更要藉此機會,鄭重感謝日本三得利文化財團的海外出版贊助,得以讓本書中譯版順利出版。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