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三思而行:日常40個盲動行為案例解說

三思而行:日常40個盲動行為案例解說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624576153
滔博
印象文字InPress
2021年2月15日
130.00  元
HK$ 117  






ISBN:9789624576153
  • 叢書系列:Passion in Press
  • 規格:平裝 / 184頁 / 15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Passion in Press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行為與決策

















    一見鍾情原來有原因?

    電子消費令人支出更多?

    投資股票為何總是贏粒糖,輸間廠?

    依靠網絡,令人不再用腦?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行為往往受情感、群體及環境影響,會做出非理性的選擇和決定。譬如在戀愛、消費、投資,以及日常社會行為這四個重要方面,我們可能會做出前後矛盾又無法解釋的行為,有時甚至招至損失,更影響到別人。

    ?

      作者告訴我們,其實這些看似難以理解的行為,背後都可以找到心理學或行為經濟學上的解說。在本書中,作者嘗試指出慣性直覺思維和行為背後的因由,並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要三思而行,更多客觀、理性思考和分析,在不同處境中作出適當的回應與決定!

    ?


     





    筆者感言

    ?

    1. 戀愛行為


    1.1 一見鍾情

    1.2 患難見真情

    1.3 情人眼裏出西施

    1.4 辦公室戀愛

    1.5 七年之癢

    1.6 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

    1.7 忘記送花可導致分手或家變

    1.8 偷食

    1.9 不喜歡「搭?」

    1.10 死不分手

    ?

    2. 消費行為


    2.1 日常消費精打細算但旅遊「大出血」

    2.2 溫水煮蛙

    2.3 吃香的博士銜頭

    2.4 早買早享受

    2.5 「彩蛋」的誘惑

    2.6 罰款不能解決遲到問題

    2.7 廁紙擠提

    2.8 電子支付使人增加消費

    2.9 「免費」可換來傾家蕩產

    2.10 物以罕為貴

    ?

    3. 投資行為

    3.1 等價交換?

    3.2 高買低賣

    3.3 贏就贏粒糖,輸就輸間廠

    3.4 高頻買賣

    3.5 愈溝愈淡

    3.6 「甜言蜜語」投資法

    3.7 股市連升,明天定轉勢

    3.8 高平均回報股票也輸錢

    3.9 有圖有真相

    ?

    4. 社會行為


    4.1 吉祥物

    4.2 關愛座變批鬥座

    4.3 禍不單行

    4.4 見死不救

    4.5 縱容促成變本加厲

    4.6 巴士恐懼症

    4.7 拒絕道歉

    4.8 奉命行事

    4.9 好人變無賴

    4.10 記憶外判

    4.11 網絡為神



    ?









    筆者感言




      16、17世紀出現的一場「科學革命」,不但促成了近代科學的興起,也改變了各人的思考方式,衍生出新的世界觀及宇宙觀,奠基了近代思想。從此,社會上形成一種以理性為中心的批判性辯論方式、科學化的探究精神,不再盲目迷信過去的權威。譬如,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根據科學觀測結果而提出「日心論」。及後,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以新發明的望遠鏡觀測天體,證實了日心論的正確性。還有,牛頓(lsaac Newton)的「萬有引力定律」(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和物體物理運動三大法則,馬克斯.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的量子力學,以及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的「相對論」等出現,更令人充滿信心,認為以其理性思辨探究就可以了解大自然甚或宇宙的奧祕,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終有一天能征服大自然,這種種發現便形成現今人類社會發展以理性為主導的硬道理。



      但觀乎現今各人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似乎很多時在多方面仍然會作出受情感、群體、環境影響的決定,以及一些非理性、不一致或前後矛盾的選擇。這些行為可見於本書第一部「戀愛行為」所描述的一見鍾情、患難見真情、死不分手、忘記送花可導致分手或家變、七年之癢、偷食等;第二部的「消費行為」,例如物以罕為貴、「免費」可換來傾家蕩產、「彩蛋」的誘惑、日常消費精打細算但旅遊「大出血」、早買早享受等;第三部的「投資行為」,例子有高買低賣、愈溝愈淡、「贏就贏粒糖,輸就輸間廠」、「股市連升,明天定轉勢」等;第四部的「社會行為」,包括相信吉祥物、關愛座變成批鬥座、見死不救、奉命行事、好人變無賴、記憶外判、網絡為神等。



      這些例子似乎顯示了我們還隱藏著「人性本懶」的本質:為求提高成本效益、合乎主流見解、減低腦力負荷,慣性思維還是主導著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選擇和決定,我們會傾向直覺地作出快速回應的行為。正如散戶只想從權威口中得知贏錢「?巴」(股票編號),希望不勞而獲,懶理相關公司的業務性質、財務狀況等資料,更遑論投放時間和精力做理性分析。又或常以主觀、先入為主、盲目相信權威、「求其就手」等處事態度作反應,引致一些謬誤行為的出現。



      或許這種慣性思維模式的優點,是讓人能作出方便快捷、高成本效益的抉擇,但這似乎只適用於遠古以生存為目標、相對簡單的社會環境。鑒於現今社會人們普遍面對的,是複雜、難分真假、難求有絕對對錯的議題,並不像日心論那麼客觀明確,反而如量子力學大師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的「不確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般,難以同時精準確定粒子的位置和動量。所以,若仍然沿用慣性思維方式來進行認知、推論、選擇和決定,可能會輕易作出偏見、謬誤、不當標籤等行為。正如被自己眼睛誤導,認為飲管在水中是彎曲的。



      還有,現今網絡的普及化和近年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的高速發展,也令「好人變無賴」、「記憶外判」、「網絡為神」等被選擇、被決定的現象出現,而這發展趨勢實在值得我們深切關注和再三思考。說到底,網絡很多時並不像上帝般提供如「十誡」的清晰指引,也沒有明確指出人們對其行為需承擔的後果,上「天堂」或下「地獄」——所以真的要反躬自問,我們究竟要一個怎樣的網絡?可幸的是,「網絡為神或魔」至今還可以取決於我們每一個人的認知、選擇、決定及回應。



      總括而言,當應對現今複雜多變的議題時,應盡量減少慣性直覺思維,多以客觀、邏輯、理性、獨立批判的思考模式來慢想、認知、分析、選擇、作決定,保持三思而行的心態,方能作出適當、合理的回應。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