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卻顧所來徑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9267984
曙影
博客思
2021年8月01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579267984
  • 叢書系列:現代散文
  • 規格:平裝 / 232頁 / 14.8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現代散文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一座未曾許諾的玫瑰園,生滅有時,一應自然



      朋友,你是否見過,那春雨夏露滋潤著的楓葉,片片有它的丰姿,青春飄逸;然而當秋霜冬雪來臨,它們都要一一向樹幹告別,沉入泥土,直到來年春發;在這不斷「生」、「滅」的過程中,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



      你又是否相信,我們都是無垠蒼穹裡的繁星,顆顆有它的軌道,珠珠有它的輝光?在這光芒交錯間,你曾照亮過我,我也曾照亮過你?那葉滿枝頭時的喧嘩,那繁星閃爍時的亮麗,和那寒冬枯枝的肅穆,靜夜黑空的莊嚴,都是宇宙萬象,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我們必得承認,生、滅的現象總是循環不已;我們必得相信,無常的道理確是千古不變;因此,對於自己一時無法透視看清、無法了斷解決的苦痛、憂慮、或煩惱,除了直下承擔之外,便只有耐心等待它循著自然的軌道過去。



    ?



     





    【自序】一路走來 10

    山川大地 唯識所現 15

    感恩的心 19

    用托缽的心來面對生命 22

    你濃我濃 32

    此事古難全 35

    凜然傲骨一孤松 38

    苦日子總有終結 42

    君子蘭說法 47

    聚散苦匆匆 52

    佛法難聞今已聞 55

    披荊斬棘的繼如法師 72

    虎落平陽 76

    念頭與行為 79

    聞名及見身──葉曼女士 82

    似曾相識 84

    未曾許諾的玫瑰園 86

    草地上的黃金 91

    卻顧所來徑 94

    只因妄想執著 97

    婆婆的眼淚 100

    家是療傷的歸處 104

    我的擒龍英雄──慧善法師 107

    一錯再錯 110

    鶼鰈情深 115

    生日禮物 125

    雲門水月 129

    愛之適足以害之 133

    此身危脆 136

    她已站在雲端 142

    將榮耀還歸大地 144

    老師再見 145

    回來真好 148

    社會教育的執行者 151

    加強英文、先聽俚語 154

    南介英老師 158

    心窗回顧 162

    千里寄情 164

    生命的代價 166

    老人食堂的俠客 170

    常先生的鄰居 173

    道德重整的宏願 176

    老人食堂的美女 178

    湖濱的長椅 181

    我讀《巨星的殞落》 187

    學生文學獎〈永恆的羽翼〉讀後感 196

    〈落髮記〉讀後 193

    《喜福會》的沉思 195

    《相約星期二》的迴響 198

    傾聽臺灣、經典再現 205

    客家短劇「愛記得」 211

    客家音樂劇「行行出狀元」 221





    自序



    一路走來 ?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故事。我的故事開始得很晚,因為我對於童年的記憶,是一片空白;聽母親和記憶力超強的二姊說,我從小沉默寡言,不合群、不出眾,總是躲在角落裡。親戚、朋友、鄰居經常都忽略了父母親還有我這個女兒。



      如果按排行來說,其實這也不奇怪;父母親有五個孩子,我的大姊、二姊,再下來是我哥,想來父母親在生了我哥之後,一定期望接下來也會生個男孩,但我出生了。我還有個妹妹,她雖然也是女孩,但她最小,而老么總是比較受寵的。



      我們從小家境貧寒,母親原本在學校教書,隨著家中人口增多,需要照顧,她便辭去教職,在家相夫教子,僅靠父親微薄的收入養家。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台灣,百廢待興,整個社會普遍貧困;當時父親並沒有固定的工作,那裡可以提供生計就遷徙到那裡,所以我們家可以說是家徒四壁、居無定所。但父親是個崇文重教的人,他常說,只要我們讀得來,他砸鍋賣鐵也要供我們讀書。



      民國五十二年,我踏著二姊和哥哥的腳步,參加桃園縣初中聯考,高中榜首。同一家中三個孩子連中聯考狀元的事蹟,在小小的楊梅鎮造成一陣轟動。當時的《徵信新聞報》(中國時報前身)駐楊梅記者黃智洋先生特地到我們家來採訪「黃氏三兄妹、一門三榜首」的特殊新聞。當時只有母親和我在家,母親對黃智洋先生說:「淑英的哥哥、姊姊在小學六年中一直是名列前茅,聯考考中狀元並不意外。淑英平時在校成績雖然也很好,但完全沒有想到會考上第一名」。父親當時在台北上班,回到楊梅得知記者來訪,萬分高興和得意得說了一句話:「我這個女兒倒是讓我們家出名了!」記憶中,那是父親第一次對我的讚美。



      當年來訪的記者黃智洋先生在臨走之前,曾經問過我將來要做個科學家還是文學家,我回答他:「要做個文學家。」其實,對於「文學家」這個名詞,我當時是沒有概念的。但我從小深愛看書、聽戲曲、說故事……等等跟科學沾不上邊的東西,所以當時給我兩個選擇「科學家」或「文學家」的時候,我自然選擇了「文學家」。



      初中畢業後,我考上了台北第一女中。北一女中的學生是來自全台灣各地的佼佼者;一女中的師資更是集全國之精粹。我高中的國文老師兼導師是陳?先生(筆名沈櫻)。陳?老師是個文學家,她在教我們課文之外,更多的是讓我們讀名家的作品,比如她翻譯的褚威格的《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赫曼赫塞的《悠遊之歌》,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白鯨記》、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等等;當時有許多中國現代作家像林海音、琦君、劉坊、張秀亞和羅蘭……等也都是陳?老師的朋友,所以我們也有幸涉獵她們的作品;我們在陳老師的指導和廣讀這些名家的作品薰陶下,不僅強化了寫作的基礎,也養成了寫文章的習慣。



      從十二歲那年不經意的說,我想當文學家至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終究也沒當成。年歲愈長,愈能夠體認到所謂的「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必是千金人物」。一個人的「成就」除了努力之外,天分和機遇無疑的是另外兩個必須有的條件,如同三足鼎立,缺一不可。隨著時光的流逝、歲月的推移,我對自己沒能成為一個文學家,也逐漸能接受和釋然了。



      九年前,我們在住家馬里蘭州洛城德悟區散步的時候,認識了一對居住在北京,來美國探望女兒的大學退休教授夫妻。王教授和外子一見如故,有著說不完的話題。王教授夫妻都喜歡看書,外子在聊天中提起我對文學的興趣。王教授在看過我登載在《世界日報》上的幾篇短文之後,建議我把過去寫過的文章集結成冊出版;我笑著回答他說,我寫的東西連自己的孩子都沒興趣,也看不懂。怎麼敢談出書?就算出了書,有誰會看哪?



      王教授的看法卻不然,他說,這個世界上有超過十億人的母語是中文,怎麼能說沒有人會看?他又說:「你這一生中,也算有過磨難,遭遇過不幸。你怎麼知道不會有某一個人,在世界的某個地點、某個時間,因為看到你文章中寫到在生活上遭受過的打擊、在挫折中重新站起的勇氣,而受到啟發,或感到安慰呢?」



      他的話給了我鼓勵,我回想自己在半個多世紀的讀書過程中,不是也常在偶然間,因為看到某篇文章,或文章中的某一句話,而有尋得知音般的感動,亦或即時撫慰了內心的空虛,產生了「當我看到你也孤獨的時候,我的孤獨便得到了安慰」那樣的情懷?又或者因此打消了頹廢喪志而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嘛!因此,我決定聽取王教授的建議,把這幾十年來寫過的一些文章摘要做個整理;也算是對我自己走過的這一生做個紀錄吧!



    ?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