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獻詞
引言?
1. 學生如何思考與學習?
1.1. 思考與學習的簡單模式
1.2. 老手與新手
1.3. 他們在思考什麼?
1.4. 擴充工作記憶容量
1.5. 持久的方法
1.6. 數學焦慮
1.7.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2. 動機?
2.1. 動機模式
2.2. 學生會做出好的決定嗎?
2.3. 真實生活中的數學
2.4. 老師的影響力
2.5. 提供學習目的
2.6. 獎勵與懲罰
2.7. 為什麼痛苦和失敗不見得是好事?Part 1
2.8. 成就和動機
2.9.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3. 精確教學法
3.1.? 什麼造就優質教學??
3.2. 有些學生天生是數學好手嗎?
3.3. 引導性低的教學何時失效?為什麼失效?
3.4. 引導性發現式學習的問題
3.5. 教導低成就的學生
3.6. 故事結構
3.7. 比喻?
3.8. 認知衝突?
3.9. 怎麼做在先,為什麼在後
3.10. 以最難的題目收尾?
3.11.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4. 聚焦於思考
4.1. 認知負荷理論和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
4.2. 當糊塗犯錯沒那麼糊塗
4.3. 感官效應
4.4. 學習型態
4.5. 開放效應
4.6. 分散注意力效應
4.7. 冗餘效應
4.8. 沉默教師
4.9. 增生負荷
4.10.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5.解釋給自己聽
5.1. 解釋給自己聽效應
5.2. 善用解釋給自己聽
5.3.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6.善用範例
6.1. 範例效應
6.2. 例題-習題配對
6.3. 標註
6.4. 高效範例
6.5. 範例中的錯誤
6.6. 遞減效應
6.7. 專家反轉效應
6.8.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7. 範例和習題的挑選
7.1.? 範例對上定義
7.2. 範例對上規則
7.3. 邊緣例子
7.4. 表面相似,深層問題不同
7.5. 含糊的答案
7.6. 含糊的問題
7.7. 延伸問題
7.8. 差別最小的例題和聰明練習
7.9.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8. 刻意練習
8.1. 拆解
8.2. 刻意練習的五階段
8.3. 練習對上最終表現
8.4. 永遠要公布答案的三個理由
8.5.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9. 解決問題與獨立
9.1. 什麼是問題?
9.2. 為什麼有些學生不擅長問題解決??
9.3. …...我們該怎麼做?
9.4. 為什麼苦思和失敗不見得是好事?Part 2
9.5. 獨立的學習者
9.6.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10. 有目標的練習
10.1. 教書最困難的地方
10.2. 什麼是有目標的練習?
10.3.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11. 形成性評量和診斷性問題
11.1. 什麼是形成性量表?為什麼它很重要?
11.2. 班級文化
11.3. 什麼是診斷性問題?
11.4. 什麼樣的問題是好問題?
11.5. 如何提問與回答?
11.6. 問診斷題的時機
11.7. 關於選擇題的七個常見的批評
11.8. 預料失誤和錯誤觀念
11.9. 老師設計題目的好處
11.10.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12. 長期記憶與有益的困難
12.1. 長期記憶如何運作?
12.2. 表現的問題
12.3. 間隔效應
12.4. 交錯效應
12.5. 變異效應
12.6. 測驗效應
12.7. 考試的無數好處
12.8. 低風險小考
12.9. 預試效應
12.10. 延遲回饋和減少回饋
12.11. 但願我記得三件事??
結語?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