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2版)

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2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260958
黃宗潔
新學林
2021年8月16日
150.00  元
HK$ 135  






ISBN:9789865260958
  • 叢書系列:現代文學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3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 出版地:台灣
    現代文學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自然書寫











      ★★本書榮獲書評媒體Openbook2017美好生活書獎

      

      ◎如果年度好書只能推薦一本,《牠鄉何處?》必是我的那本唯一。──2017Openbook好書獎評審�劉叔慧(作家)



      ◎若以香氣來論,要何等的寫作功力和自制,才能打造這麼一本書?



      ◎只能獻以接天地、曉人情的艾草。──評審�惜昔香(芳療師)



      ◎我毫無懸念把黃宗潔的《牠鄉何處》列為今年最好看,最搖晃我的書。──自由撰稿人�蘇惠昭(中華日報)

      

      ◎「整個城市發展跟動物的遭遇是扣連在一起的」,動物不僅帶給我們情感上的療癒或滿足,也是這塊土地理所當然的住客。──專欄作家�番紅花(蘋果日報)



      ◎我希望這本書成為-只要是對動物有興趣的人、關心動物議題但不知怎麼進入的人、或生活中為如何跟動物相處而苦惱的人,都可以獲得通盤思考的入門。──《牠鄉何處》作者�黃宗潔



    本書特色



      本書結合文本分析、時事評論、倫理思考,並藉由文學與藝術作品中看待動物的各種角度,探討人與環境、人與自然、人與他者之間糾結錯綜的關係。



      書名「牠鄉何處」,正在於凸顯此一觀點:被邊緣化的動物們不得其所的命運若要有所改變,有待更多人了解,無論我們如何在心理上與實際空間上試圖劃界排



      除,人與動物都生活在同樣的場域。

      因此,書寫動物,就是書寫人類自身,是理解人與自然命運的途徑。



    名人推薦



      這是一門現代人(不分大人、小孩)的必修課。──駱以軍/小說家

      當我們談論動物時,我們其實在談論人類自己。──張婉雯/作家

    ?


     





    0�導論:不得其所的動物 01

    1�展演動物篇:動物園中的凝視 23

    〔選文〕長春動植物公園──滿洲的春天 何曼莊 46

    2�野生動物篇:一段「劃界」的歷史 55

    〔選文〕鴿子 包子逸 80

    3�同伴動物篇Ⅰ:當人遇見狗 93

    〔選文〕路的盡頭 駱以軍 127

    4�同伴動物篇Ⅱ:在野性與馴養之間 137

    〔選文〕離群索居─兩點 劉克襄 165

    5�經濟動物篇:豬狗大不同 175

    〔選文〕他們的身體在路上(節錄) 李欣倫 198

    6�實驗動物篇:看不見的生命 207

    〔選文〕蛙 北小安 231

    7�當代藝術中的動物:倫理的可能 237

    8�被符號化的動物:動物「變形記」 271

    〔選文〕烏鴉燒(節錄) 高翊峰 295

    9�大眾文學中的動物:尋回斷裂的連結 303





    推薦序



    當我們談論動物時,我們在談論甚麼




      同為華人地區,港臺兩地關係親近,兩地近年在許多社會議題上均互相呼應,彼此參照;臺灣享有民主政制,香港人在這方面仍艱苦奮鬥中。然而民主社會的內涵,也不單純只等如一張選票,公民質素、文化底蘊,同樣是成熟個體與成熟社會必備。



      過往,動物議題往往被輕易埋葬在「人禽之辯」這種傳統論述(我稱之為「既得利益者」論述)中,「展覽動物」(如動物園中的動物)、「經濟動物」(肉食、皮革等)、人與動物區隔(城市建築物設計)等現象,遂變得理所當然。港臺同為高度城市化、全球化的地方,亦無法免於上述情況。以香港來說,每當事情涉及人與動物的糾紛衝突時,事情便會被簡化—反正動物無法反擊又不能投票,按既定的主流意見或現行法例處理,便是最安全方便的做法。由捕捉社區動物,到動物實驗、農場動物,都是一樣的公式。



      然而公民社會的其中一個特徵,就是「參與」。現時,香港人習慣的,依然是「代議士」式政治:不論是官方選舉、民間活動還是社會運動,最常見的是「選出」或「推舉」一個願意出頭的人,由他代勞一切關乎自身利益的工作或行動。在這個「選舉」的過程中,我們很可能是要選出一個「英雄」,而不是藉著選舉為自己充權(empowerment)。在動物議題上,理想的情況是:香港的民選議員(或區議員),應廣泛地收集市民意見,讓漁護署(香港政府架構中處理動物事宜的部門)和動物保護組織的專家說明各種做法的利弊;和市民一起討論動物處境以至社區發展的方向和願景……然後才參與制訂政策的工作。反過來說,議員若打開公共諮詢大門,市民也應該積極參與討論。我們見到臺灣動保團體與市長甚至總統候選人見面,提出意見,實在十分羨慕;香港的動保團體與關心動物的市民雖受掣於現實,但如何更主動地參與社區塑造與教育工作,也是值得思考的事。



      「如何提升公民意識」大概是幾百本學術專著也討論不完的議題,這裡只簡單地說一句:讀書。或許這就是作者寫作本書的其中一個目的:由硬邦邦的理論層面,到抒情深沉的文學作品,都是改變文化所必需。畢竟,動物權其中一個重要面向,正是在理性主義以外,兼顧生命的感受與情緒,與人類語言以外的表達方式。文學作為人學(anthropology),固然反映人類的生活;而人類的生活,又是與其他生物分不開的。是以,動物在文學作品(以至其他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就反映了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人類在地球上的位置,人類的道德觀、倫理觀、生命觀等。探討動物文學與相關敘事,實有助於人類反躬自省,安身立命。



      臺灣「動物文學」的發展遠較香港壯大,既有劉克襄、廖鴻基、吳明益、朱天心等著名的動物作家,亦有如黃春明、朱西甯、駱以軍等人的作品。值得留意的是,臺灣「動物作家」的寫作題材並不限於動物,也包括其他與大自然有關的題材,例如海洋、蔬菜,甚至鐵路、菜市場等;而他們筆下的動物亦非「寵物」,乃是社區或大自然中的一員,與人類的關係若即若離。由「動物文學」發展至「自然文學」,再發展至對人文生活的關懷,可謂必然的結果,因為動物與自然環境無從分割,而人文生活的質素,正好反映在人如何對待「異類」、「弱勢」。另外,臺灣的動物文學(以至自然文學)往往有「本土化」色彩,作品除了反映動物生活外,也同時反映臺灣的風土特色,原住民生活、臺灣文化、價值觀等。這跟臺灣近年「本土化」思考不無關係。臺灣動物文學作家的另一個特點,在於他們都身體力行,除了在書房中寫作外,也投入相關社會運動中。如吳明益為環保社會運動發聲;廖鴻基曾當過十年漁夫;朱天心積極關注社區動物等。因此,臺灣的動物作品,更多地結合了社會問題探討,與地區之間的關係更密切。以上種種,都是香港仍須急起直追的。



      在追求民主與實踐民主時,我們希望說話得到回應,乃理所當然;但所謂的「回應」,到底是息事寧人,權傾一面,還是建立討論的平臺,彼此了解?我們有足夠的能力,解讀人類與非人類的各種混雜的信息嗎?我們是否承認,在某種遊戲規則前,某些階段與某些生命,從來都是啞口無言或不被聆聽?如何確保各種聲音都得以被聆聽與考慮?箇中講求的,不單是體制健全,還有開闊的心胸、求真的勇氣,與情理兼備的溝通方式。本書之出現,正好為形成這些元素,為動物與人類塑造更理想的生活環境。說到底,當我們談論動物時,我們其實在談論人類自己。


    張婉雯

    (本文作者為香港作家,代表作有《我跟流浪貓學到的十六堂課》、《甜蜜蜜》、《微塵記》。)




    其 他 著 作
    1. 動物關鍵字——30把鑰匙打開散文中的牠者世界
    2. 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
    3. 倫理的臉:當代藝術與華文小說中的動物符號
    4. 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
    5. 生命倫理的建構:以台灣當代文學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