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18種微型死亡:建立美國現代法醫制度的幕後推手與鮮為人知的故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140233
布魯斯.戈德法布
黃意然
木馬文化
2021年9月01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3140233
  • 叢書系列:木馬人文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木馬人文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她,一個人,從無到有建立美國法醫學制度!

    以十八座精巧逼真的死亡現場立體透視模型

    揭開無人知曉的死亡之謎



      ★美國法醫學之母生平首次披露

      ★根據第一手史料與訪談撰寫

      ★知名法醫權威茱蒂.梅琳涅克盛讚

      ★亞馬遜讀者評價4.4顆星

      ★法醫學發展史的一片重要拼圖



      美國如今以無數犯罪小說、影集和電影風靡全球,

      但卻少有人知,不到一世紀前,全美的法醫人數僅僅鳳毛麟角!

      法蘭西絲.格雷斯納.李,為什麼會成為法醫學的推手?

      看她如何運用財富、智慧與一雙巧手,建構美國的法醫制度!



      法蘭西絲.格雷斯納.李(Frances Glessner Lee,1878~1962)生於一個富有且極具影響力的芝加哥家庭,從小由父母請來的多位教師自學成長,優渥的生活讓她一輩子不需為生計煩惱。在她對暴力犯罪的調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將其作為她一生的工作後,全心投入美國法醫制度的建立。



      法蘭西絲對於推進法醫學的執著,打從一開始就是場戰鬥。當時的美國,對於非自然死亡的調查幾乎付之闕如,許多不明原因的死亡案件永遠無人知曉真相。驗屍官和驗屍醫生通常是酬庸、油水十足的肥缺,死亡鑑定領域腐敗不堪。



      法蘭西絲除了利用她高明的社交技巧和家族財富,全方位推動醫學、警察、法律為組成鑑識科學的三大要素之外,最著名的便是她以精湛工藝製作的十八座「死亡之謎微型研究」立體透視模型。在美國因加入二次大戰,國內物資貧乏的時候,她不計金錢與時間成本,讓這些微型死亡現場得以忠實呈現,成為培養鑑識人員最珍貴的教材。



      直到晚年,法蘭西絲仍然站在哈佛醫學院鑲著木板的教室前面,對參加研討會的年輕人講述發展中的法醫學領域。儘管在世時她經常被描繪為喜歡做病態模型的有錢老奶奶,但她的同事及學生都知道她是位非常聰明、嚴格的改革家和老師,儘管身為女性,她卻是推動以科學方法調查意外死亡的改革家。



      作者布魯斯.戈德法布目前任職於馬里蘭州法醫中心,他也是「死亡之謎微型研究」模型的保管者。他以《18種微型死亡》帶讀者回到上個世紀之交,結合歷史、科學和真實犯罪,講述一名女性永遠改變了法醫學面貌的故事。



    本書特色



      以平實中不失幽默的簡潔文筆,敘述一位偉大女性的不平凡一生。



      藉由鉅細彌遺的鋪陳,讓主角的性格特質躍然紙上;帶著懸疑色彩的真實案件穿插其中,增添敘事層次,不僅讓閱讀過程如同小說一般引人入勝,亦能藉此一窺二十世紀前半的美國面貌,以及上流社會女性為打破性別藩籬所做的努力,是法醫學相關領域讀物從未見過的寫作角度。



    得獎與推薦記錄



      「本書是多年來利用第一手資料,包括法蘭西絲.格雷斯納.李本人的文件,進行歷史研究的成果。這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固執、聰明、富有創造力、自學的女性如何埋頭奮戰,她的熱情為醫學與法律兩個領域帶來極大的影響……如這本引人入勝、令人回味不已的書將證明給你看,法蘭西絲.格雷斯納.李應該是公認的現代法醫病理學實務之母。」──茱蒂.梅林涅克,《告訴我,你是怎麼死的》共同執筆人



      「法蘭西絲.格雷斯納.李的死亡立體透視模型長久以來一直是令人著迷的作品;如今布魯斯.戈德法布這位最熟悉這些模型的人,寫了這本最完整可靠的報導,述說這些模型形成的過程,並介紹創造它們的那位複雜但令人折服的女人。這本書將會吸引所有對法醫學或犯罪調查歷史有興趣的人。」──瑞秋.門羅,《野蠻的慾望:四個關於女性、犯罪、癡迷的真實故事》(Rachel Monroe, Savage Appetites: Four True Stories of Women, Crime, and Obsession)作者



      「真正令人信服的傳記。」──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



      「……迷人地描繪一位女性主義英雄和法醫先驅。能填補所有圖書館的真實犯罪藏書的空缺。」──《書單雜誌》(Booklist)



      「戈德法布說故事的天賦,會讓那些喜歡充滿洞察力真實犯罪作品的讀者希望他能在這個領域寫出更多作品。《CSI犯罪現場》的粉絲會大吃一驚。」──《出版人週刊》



      「戈德法布的作品條理清晰、研究充分,值得向喜好歷史和法律研究的讀者推薦。」──《圖書館雜誌》



      「一部引人入勝且易於理解的編年史,記錄了法蘭西絲的生平和早年的科學發現。」──《華爾街日報》



      「戈德法布史無前例取得格雷斯納.李家人的文件,因此不僅能夠全面描繪她的生活和背景,更揭露了她對法醫學發展不為人知的影響層面......她為法醫學和醫學做出了真正而持久的貢獻。」──《科學》期刊(Science)



      「《十八種微型死亡》將女性歷史和探案程序兩種元素結合在一部作品中,將同時吸引兩種類型的粉絲。」──《書架情報網》(Shelf Awareness)



    ?


     





    推薦序

    導言

    主要人物列表

    ?

    1法醫學

    2菁英的陽光街道

    3婚姻生活和餘波

    4罪案調查醫師

    5志趣相投

    6醫學院

    7三腳凳

    8李警監

    9微縮模型

    10哈佛謀殺案

    11衰退與沒落

    12死後

    ?

    後記

    致謝

    美國法醫制度發展大事記

    參考資料

    註釋

    ?





    推薦序



    歡迎參觀紙上犯罪微型展,一窺現代法醫病理學發展的精采歷程




      首先聲明,我是以一介推理小說迷的身分,閱讀完《18種微型死亡:建立美國現代法醫制度的幕後推手與鮮為人知的故事》一書後,將感受到的衝擊刺激以及令我眼睛一亮的新鮮學習,化作推薦口吻邀請正在閱讀本文的您一同進入法蘭西絲.格雷斯納.李建構的宏大世界。



      一開始接觸推理小說,強烈吸引我的有兩個元素:詭計和名偵探。這種類型作品多半會出現犯罪行為,暴力死亡是家常便飯,恐怖復仇、連續殺人更是見怪不怪,但這並不傷風敗俗也不至於引發大眾恐慌,因為每個人都曉得,犯人凶手不過是這場鬥智遊戲中的狡猾出題者,乍看不可能實行的謀殺巧藝、氣氛緊繃的推理時刻是最棒的考驗關卡,就算在怎麼摸不著頭緒,大可放心倚賴聰明的名偵探戳穿平庸如我沒發現的盲點,叫人意外的結局真相總能帶來大大的滿足。



      時間久了、閱讀量多了,我開始對故事裡埋藏的大小資訊產生好奇,關於時代的、文化的、社會的、專業技術的,尤其在犯罪偵查領域上,那可就不是小說家說了算,而是得將實際的研究方法、辦案程序、調查分工、法律制度等密密結合起來,《CSI犯罪現場》、《達文西密碼》、《大笑的警察》、《警官之血》這些作品之所以熱銷成功甚至名列經典,正具備了如是特質。身為小說讀者,雖然不必經過專業嚴謹的訓練就能愉快閱讀,但偶爾想進一步探尋,用Google 或Wiki檢索難免零星片段,若想要稍有系統地認識某一專業領域,書籍就是個好形式——《18種微型死亡》正是這樣的一本書,從傳奇人物法蘭西絲.格雷斯納.李的生平經歷出發,擴及到法醫、鑑識、犯罪的近代發展概述。



      這本書不純為美國現代法醫病理學實務之母的傳記,更不是專業教科書等級的法醫學圖書,目前擔任馬里蘭州主任法醫師行政助理的布魯斯.戈德法布,用他最特別的身分——「死亡之謎微型研究」模型保管者——也最平易近人的觀點,來談談李帶來的劃時代成就。



      這裡的「微型研究」不是指研究範圍的大小或深淺,而是指如娃娃屋般的「微縮模型」。過去台灣曾引進田中達也、山田卓司的微型展(台灣微縮模型藝術家鄭鴻展的作品也很出色),本書不斷提及的「死亡之謎微型研究」,就是這種具體而微、小巧精緻的物件,只不過集中在命案現場的建構,主要作為研究訓練之用。



      推理小說本質上是「倒果為因」的書寫,隱身其後的作家十分清楚真凶是誰、哪些無辜者扮演嫌疑犯(還常常是接下來的受害者)、誰的證詞其實是謊言煙霧彈、偵探會在哪個時刻靈機一動宣告破案云云,更遑論詭計的安排、線索的鋪陳、乃至命案現場的各種細節,都是為了服務讀者從起點愉快地走向終點、經歷一場美好暢快的旅程,萬萬不能出現看錯了寫漏了矛盾了的低級錯誤。真實刑案的調查可就不是如此了,很多時候可能僅有一次採證機會,有經驗的調查者會避免種種誤判、注意容易出錯的環節,但訓練單位怎有辦法保存一個個實際的犯罪現場供未來的犯罪偵查人員學習?



      可是法蘭西絲.格雷斯納.李做到了。



      她以手工製作的十八座微型犯罪現場做為教具,噴濺的血跡、奪命的傷痕、打鬥造成的凌亂無一不缺,精細程度已臻藝術境界,那可不是依樣畫葫蘆地複製就好,而是在深知與犯罪相關的各個知識體系、熟悉檢警調查和法庭審判所需的技術制度之後,最精簡有效的呈現。正好反映出李如何從老舊跟不上時代的既有環境中,幾乎憑一己之力,從醫學、警政、法律三方面為美國建立堅實的法醫學研究與實務基礎——請注意她身處的年代(1878?1962)與其性別,這是多麼不易!她的努力直接形塑了現今的犯罪調查以及推理故事書寫,影響力十分巨大。



      或許這些深具故事性的小說影視創作也反過來影響了本書的撰寫,作者講述李的成就之餘緩緩道出有趣且重要的知識發展——這方面的專業我不敢越界掛保證,可是從小說讀者的角度來說,肯定夠你興致勃勃地翻讀下去,一窺犯罪研究發展背後的精采歷程。

    ?
    ◎冬陽(推理評論人)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