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近代臺灣教育的發展可謂奠基於日本統治時期,雖然日人對臺採取歧視與差別待遇的政策,且終日治時期臺人子弟的升學管道也不甚順暢,但臺灣民眾透過近代化教育的啟蒙洗禮與西方文明知識的傳遞灌輸,不但以非武裝力量去對抗日本殖民政府,要求設置臺灣議會與組織政黨等國民權利,並透過各地演講與辦報社等方式進行臺人的政治、文化啟蒙,也協助農民與工人分別與地主與雇主對抗,爭取合法權益,亦可謂是日本殖民教育下的結果。
鄭政誠君,自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起,即修習個人教授之「中國近代社會史」與「歐洲近代社會史」等課程,並協助個人參與有關民國時期教育發展與中國政黨意識形態之計畫書寫。此後,並協助個人執行有關教育部臺灣歷史通識課程之巡迴演講、桃園縣政府《新修桃園縣志》的編寫、二二八研究論壇與相關客家研究之課程授課與計畫執行等,不但對個人研究與教學多有幫助,也在此中慢慢積累其對臺灣歷史研究之深度與廣度,最終形成其關懷鄉土與扎實的研究能力。
鄭君從碩士班畢業後,一路從兵役,高中代課教師、專任教師,直到臺南師範學院成為大學講師、助理教授,並在此中完成其博士學位。其後轉職到國立中央大學任教,除參與校內各種教學、研究計畫、編纂《史匯》、《兩岸發展史研究》等學術刊物外,亦積極尋求與外界聯結,善盡社會責任,曾總纂《續修桃園市志》與編寫《續修臺北市志經濟志商業金融篇》,主編《桃園閩南文化論集》,主持客家研究與桃園區域研究計畫,並曾先後擔任本校歷史所所長與桃園學研究中心主任等職,持續在歷史教育、近代臺灣史與區域研究領域上多所發揮,產出不少成果,亦深受學界所重。
本書《帝國殖民教育的逸出:日治臺灣教育發展論集》為其歷來研究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之論著加以重新修訂集結而成,八篇論文課題涵蓋初等教育、軍事教育與社會教育,並探究校史、教科書、軍事課程、修學旅行等教育史的新範疇,提出不少新見解。此外,該書也嘗試對日治時期的總體教育效能進行評價,並利用「境外之眼」來立論,亦即以戰後初期中國大陸知識分子的觀點,查考日治教育在戰後初期的移續與影響。最後,本書也對戰後桃園各鄉鎮市的方志書寫進行爬梳與比對,提出對日治初等教育描繪的優缺與不足,亦可供未來研究與編纂桃園市各區志教育篇之參考。
綜上所述,本書雖為八篇論文之集結,事實上也可視之為探究日治教育的專著,對吾人適切了解日治時期的教育樣貌,可謂具有一定的可讀性,且提出日治臺灣教育史研究的新取徑與新課題,相信對各讀者諸君應能有不小收穫。個人忝為其指導教授,樂見新著出版,特聊贅數語,是為序。
國立中央大學榮譽教授? 賴澤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