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羊喜人家

羊喜人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762044
黎清勝
博客思
2021年9月01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860762044
  • 叢書系列:現代散文
  • 規格:平裝 / 212頁 / 14.8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現代散文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羊喜窩,是當地居民給波羅汶溪上游村莊的愛稱,作者以回憶在那一個村莊曾經生活過的人,曾經發生過的事,重新與那個時代的人對話。



      不只是看到一代人的生活,而是一個傳統的文化的縮影,投射在這個村莊上。儘管身處艱困的環境中,每個人都還是那麼的勤奮的工作。即使大家或多或少有些小缺點,也變得可愛了,正是那個時代共同的過去。



      共同生活的一群人,雖然沒有血源的關係,但彼此互相幫忙,互相尊重,就都是一家人。 ?



    名人推薦



      過往,未來

      懷舊是美德!你正在帶大家一起來懷舊,把童年往事一點一滴的記錄下來。抓住時空的記憶,不讓時間和空間的流轉,而失去美好的事物! 你的文筆流暢,涵蓋層面廣闊,必定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恩師 鄭文鎮



      本書從第一章青瓦土牆、第二章紅磚瓦舍,到第三章路邊人家,作者生動的筆觸描寫當時生活在羊喜村莊的回憶,透過這些文字,相信可以勾起許多湖口人的記憶。書中寫到和家人之間的日常,互相包容、互相扶持,一家人緊密的情感連結,看到的不只是一家人的生活,也是在地文化的縮影。本人很樂意寫推薦序,讓讀者從文字中領略小鎮的風土民情。

      志華很高興藉此介紹湖口鄉概況,本鄉人口數約八萬人,大致分四個區塊:新湖口、老湖口、湖口工業區以及營區,擔任鄉長一職深入每個村莊,湖口是個具有多元豐富樣貌的地方,有鄉下樸質的寧靜與工業城市的快速,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時,體驗不同時節的湖口之美。-湖口鄉長 林志華



      我的祖母是客家人,因此我也有客家的血源。我跟作者幾乎生活在同一世代,對於描寫的傳統的客家生活特別有感,也讓我回想起小時候與祖母生活的點滴。政府應該鼓勵這方面的創作,讓優質客家的文化傳承。書中提及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彼此互相合作,面向未來,這是當前國家最需要的族群融合。我非常贊同作者的想法,因此推薦本書給當代年輕人,可藉此重溫父執輩的生活,像似自己多活了那些年。以開闊的胸襟面向未來,接納多元文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機系教授 陳科宏



      現在我們可以輕易地使用手機拍照加定位來儲存美好的瞬間,但是年少記憶加上大腦逐漸成形中的感情,是無法言喻的甜美回憶,更何況是家族的成長累積生活回憶。作者是我大學同學,也是室友,大學時到過「路邊人家」的水泥樓房,第一次品嘗客家口味的粽子,至今仍印象深刻。

      很高興閱讀室友的點點滴滴回憶,雖然我只參與室友回憶中的極小部分,但卻能完全體會「羊喜人家」的溫馨和樂,另外也發現室友的聰明原因,乃是被撞之後,功課開始變好。很高興室友能夠留下這一本精彩的生活化寫實,有點像是「佐賀阿嬤」。提醒我們感動的事,就在周遭,也是最容易被遺忘。-中央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暨光電中心主任 辛裕明



      我跟清勝都是五十多年次,在那個年代,閩客族群對我這個出生在台中市,寒暑假混大甲溪的閩南小孩是完全無感的。在拜讀清勝“非常有畫面的”文章,很意外的發現我們彼此在小時後的生活是如此的類似。三合院,田間生活,只說日語和台灣話的祖父與舅舅,在外婆家們前小水溝隨手可得的螃蟹,每天要餵豬吃的地瓜葉,似乎都可以在清勝的隻字片語看到共同的回憶,果然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的台灣小孩。

      客家人非常團結,注重傳統,非常孝順,而且很聰明。這是從岳母,同學, 與研究所室友帶給我的深刻印象。尤其三十年前從台中市遷徙到新竹科學園區,客家文化與美食給我的衝擊很大,這些不一樣的體驗在在都讓我覺得新竹是個人文薈萃,族群融合的好地方。不過比較遺憾的是我一直埋首工作,沒有機會能夠有系統的認識客家文化,直到拜讀清勝文筆,其細膩的文字描述,完整提供讀者一個沉浚式圖像,彷彿把大家拉回到四十年前的回憶。比較難能可貴的是字裡行間不斷傳達的客家價值與文化傳承,讓讀者可以充分體認到身為客家人的驕傲,這是我從清勝的文章中獲得的最大收穫。-聯發科技 多媒體研發本部總經理? 王繼輝



      讀完作者的故事,讓五十年代出生的我不禁回到往日時光,歷歷如新呈現腦海中。在作者細膩文風與栩栩如生的描述中,讀者不難去想像當時生活的點滴,特別是客家文化之多元面向,從食、衣、住、行等生活中的樣態、純樸善良的性情,以及勤儉持家刻苦耐勞的傳?美德,勾勒出一篇篇讓人回味無窮的農村日記。除了推崇本書的自然樸實及耐人尋味,亦可透過作者描述,憶起五十年代農村生活貌樣。-光磊科技總經理黃年宏



      生於五、六零年代是一個幸福時代,因為承襲著父執輩的辛勞結晶,又扮演著經濟起飛的奮鬥角色,奠定給下一代更寬廣的一條康莊大道。就是需要有此般的感恩之情,記錄點滴足跡。自己的棉薄之力,可讓生命的意義永續傳承。一樣是生長在那個年代的我,也總是想著能夠留下甚麼給予後人,看了「羊喜人家」之後非常有共鳴,非常值得推薦。-顥天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石文機



      我與清勝是早年工作上的同事,彼此年紀相仿,也同是農家子弟出身,對於書中描述的情節相當能感同身受。很驚訝於清勝有如此豐沛的文筆,將從小的生活情節描繪的歷歷在目,好像昨天才剛發生。如果不是他對於從小生活的土地及親人有相當深厚的感情,是不可能寫的如此清晰。

      書中也看到了客家人團結合作的精神,以前物質生活雖不寬裕,彼此互相幫助,精神上卻是充實的。我常想我們父母生長在物質貧乏的年代,養成了刻苦耐勞的精神。父母辛苦工作以栽培我們,我們看到父母的辛苦也從小知道要努力,我們躬逢台灣經濟起飛,科技業發展的年代,生活比以前充裕許多。到了這一代的年輕人,因為物質不虞匱乏,反而缺少了奮發向上的精神。

      本書剛好適合年輕一代閱讀,可以緬懷前人的辛苦,飲水思源,惕勵自己。年紀大一點的讀來可以回味小時的生活,對於非客家族群來說,可以認識客家習俗。本書對於客家文化的介紹與保存很有貢獻。-科學園區工程師 紀曜廷



      清勝叔感念、感謝、感恩父母(立順叔公賢伉儷),秉持客家人「硬頸」打拼精神。做父母的人,寧願自己生活上節儉度日,工作上再艱辛也要熬過去賺得經費,但是對小孩的養育、教育,絕不輕忽。

      清勝叔對父母親為家庭的付出,銘記在心外,更以著作「羊喜人家」來代表衷心的感恩。也讓自己的子女,了解「阿太」、「阿公、阿婆」那個世代生活的點點滴滴,是那麼不容易外,更讓我們珍惜現今所有,並把握融和的情誼。清勝叔懂得即時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先祖行孝順感恩緬懷之禮,對子女行惕勵教育行為,為宗族宗親學習。

      此著作紀錄著民國四十到六十年代前生活寫實外,更有子女對祖父母、父母長輩付出的種種回憶。勾起舊時農村子弟的共同記憶,值得大家一同來閱讀品味。-新竹縣黎姓宗親會理事長? 黎永欽



      羊喜人家,是作者獻給最親的家人和居住的莊頭,真摯情感的表達。篇篇都是精彩的故事,有溫馨,有熱度,足以鼓舞後代家族子弟。期盼透過這本文集問世,能讓更多人別忘記身邊的親人!-世界客屬總會秘書長? 黎原胡



      大弟很用心寫這些文章,讓我回憶起小時候生活的點滴 ,真的很感激! 身為家中老大的我,小時候和弟妹間相處融洽,印象很深刻。記得我結婚時,大弟才國小四年級,轉眼不知不覺間四十多年過去了。這段時間,感激弟妹對我的付出與體諒,更感謝爸媽的養育之恩!-大姊梅英



      看了你的文章後,感動的哭了。內心五味雜陳,感觸良多,農村純樸的簡單生活,家人相處和樂融融,不計較,實屬難能可貴。父母親的再苦再累,也沒有餓著子女的用心。父母恩大於天,所以我們要更加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這本書,很值得給現在孩子們的學習教材,值得大家分享。-二姊秀連



      大弟很用心寫得有聲有色,回想小時生活一點一滴猶記在心。姊弟我排行老三,我沒吃到苦,因我有親愛的父母親的疼愛。我一生中最感驕傲的是爸媽雖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卻能教養出那麼好的子女。爸媽的恩情,我感恩在心。姊弟們更要珍惜感恩,今生有緣成為一家人。-三姊秀春



      靜下心,閱讀這本書,記錄著過往歲月的痕跡。小時的回憶,姊弟間的扶持,父母辛苦的養育我們,才能有今日的你我。很值得現在子女認真仔細去讀,因而更加感念父母恩,感念兄弟姊妹情! 能成為一家人,珍惜得來不易的緣份!-小姊姊秀菊



      這是一本紀錄過往時事的書籍,書裡有歡笑、有淚水、還有小時候的點點滴滴,讀後讓我憶及過往,感謝哥哥用心的寫作,讓我們都有很好的回憶。我推薦四、五、六年級生,也一起來重溫生活在那一個年代的感覺!-弟弟文勝

    ?


     





    推薦序?? 過往,未來? 8

    自序??????? 16

    ?

    第一章?? 青瓦土牆??? 21

    1. 羊喜人家?? 22

    2. 青瓦常青?? 29

    3. 媽媽的青春?????? 36

    4. 庭院滿芬芳?????? 43

    5. 家門前的小溪?? 54

    6. 溪邊的菜園?????? 61

    7. 村莊的伯公?????? 68

    8. 京兆堂傳家?????? 73

    ?

    第二章?? 紅磚瓦舍??? 79

    1. 紅瓦往事?? 80

    2. 黃梔與洋菇?????? 87

    3. 家中有豖牛?????? 93

    4. 那麼的種?? 101

    5. 仰般收穫?? 107

    6. 禾埕風雲?? 114

    7. 入年假味?? 122

    8. 打粄頗羅?? 132

    9. 滾編紙炮?? 139

    ?

    第三章?? 路邊人家??? 145

    1. 路邊人家?? 146??

    2. 姊弟與我?? 151

    3. 祖父母同住?????? 159

    4. 喜迎小寶貝?????? 166

    5. 散步慢活?? 171

    6. 高鐵來了?? 178

    7. 田中之家?? 185

    8. 幾許菜畦?? 192

    9. 都是一家人?????? 199

    ?

    後記??????? 206





    自序



    溫暖的家




      我們有個溫馨可愛的家。客廳的一角,擺放一張檜木的長方形餐桌,它是深褐色的木質花紋。正上方的天花板,垂掛著紅藍黃三種顏色的酒杯形吊燈,由高而低依序的排列。餐桌的牆面,有一塊約二公尺正方形的鏡子。吊燈一打開,在鏡面反射下,溫柔的燈光讓餐桌頓時更加溫暖和明亮。



      我們這小家庭共有四個人,我、良妻、一個大女兒庭庭,及一個小男生樂樂。在各自忙碌的生活中,我們會利用在餐桌上吃飯的時間談天說地。這本「羊喜人家」,就是收集這些餐桌邊聊天,我的小時候生活在羊喜村莊的回憶。透過這些回憶,可以提供一個視角,呈現那個年代的生活。



      這個得天獨厚且非常美麗的村莊,位於羊喜窩的山下。在台一線縱貫路旁,與波羅汶溪交會的地方。波羅汶溪,提供村莊最初開荒拓地所需的水源。村莊臨河而起,南面正對著波羅汶溪,其他東西北三面,被竹林所環繞著。竹林之外,周圍全都是農田。從羊喜窩的山頂俯瞰,整個村莊佔盡地利之便。外貌輪廓儼然像一座城堡,以竹林當作城牆,而波羅汶溪為護城河。



      在石門大圳完成後,引水圳到村莊的東北角分流。一股水流過村莊的東邊,與波羅汶溪合流。另一股水,從村莊的北邊,流向西邊,再與波羅汶溪水會合。此時,整個村莊外圍,被二股水包圍,從人類選擇棲息地的角度看,是最適宜居住的環境。



      我的曾祖父母很有眼光,選擇在此交通要道及水源地旁定居下來。這裡與台一線相近,往來方便。四週農地,緊臨溪邊,有如此好的生存環境。在天時、地利、人和的互相搭配,辛苦工作必能有所獲,全村莊的後代子孫,也得以衣食飽足。



      一百多年來,我的曾祖父的四個兒子,及其後代家族在此安身立命。我出生時,一起與我的祖父住在村莊三合院左二側的「青瓦房」。我的祖父有三個兒子,青瓦房空間不足及獨立分家。我與爸爸住進了青瓦房旁加蓋的「紅磚瓦房」。之後,我們家姊弟們陸續長大,爸爸選在村莊外圍靠近馬路邊,蓋了二層的水泥樓房,因此我們家成為「路邊人家」。一直到高鐵興建及底下的馬路擴寬,我們家才搬離這個村莊,在自家的田地蓋起新家。



      我是非常幸運的一代。前幾代的長輩,都是吃蕃薯籤長大的。世代務農,靠天吃飯。當波羅汶溪水源不足時,只好種地瓜,蕃薯籤就成為他們那一代的共同記憶。我出生時正好碰到石門水庫建成,石門大圳的水源,讓農村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部份田地開始種稻。



      種稻使用人工,體力活特別多,我還小所以不必做田事,沒吃什麼苦。耕田的收入讓家庭生活條件,逐漸的變好。又剛好遇到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有了上學念書的機會。早出生幾年,恐怕只有做苦力的份了。經濟狀況的大幅改善,反應在居住房屋。在小學及國中階段,我先住在青瓦泥牆的房屋,然後住在旁邊加蓋這紅磚瓦房。到了高中階段,我們換新家住現代化的水泥樓房。短短二十年時間的變化,可相抵之前好幾代人,才能夠累積的改變。這麼特殊的這一代,有機會經歷這樣劇烈的轉變,親身參與進步的軌跡,只說是很幸運。 ?



      回憶在那一個村莊曾經生活過的人,曾經發生過的事,以了解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感覺,重新與那個時代的人對話的一段歷程。更深層的意義,不只是看到一代人的生活,而是一個傳統的文化的縮影,投射在這個村莊上。



      我所認識這個村莊的人,是那麼的善良。有儒家「修己內省」的觀念,落實在生活上,要求自己刻苦,只要勤勞耕作,就不怕沒飯吃。有道家「敬天法祖」的觀念,天地為大,人應該順應天理,拜祭祖先。有佛家「活在當下」的觀念,每一件事都是美好生活的實踐。而「儒道佛」是中國傳統價值體系,最重要的構成要素。



      傳統文化,在上一代的生活中親身實踐,是最有溫度的文化傳承方法。幾千年來「儒道佛」文化資產,代代相傳,鑲嵌在我們血液裏,就像是一個大染缸,只要是在這一片土地成長,都能受到滋潤而成長。



      一百多年來,這個村莊平淡質樸,有著大自然最真實的美。我的曾祖父母的後代家族,在這裡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每天接觸的是地瓜、稻米、青菜和各種農作物,看到的是需要務實的耕耘。長輩的汗水,換來生活的豐衣足食和生命的傳承。在鹹裏透苦的歲月,辛勞是生活的日常,但伴隨著一份單純的快樂。儘管身處艱困的環境中,每個人都還是那麼的勤奮的工作。即使大家或多或少有些小缺點,像是太節儉,「省的像老油條」,也變得可愛了,正是那個時代共同的過去。



      這個村莊有大人慶祝豐收的談笑聲、孩童玩耍的嬉鬧聲、雞啼、狗吠、牛鳴、豬叫的背景音樂等,彷彿是一座人生的舞台。當他們面對著人生各式各樣的問題,上演著不同的解決方法。不管結局如何,其中都參雜酸甜苦辣的味道,但一切都是美好的。



      那是個距離我們說近不近,說遠不遠的時代。透過文字,在我的眼前是一個懷舊的時光。紀錄在這裡的生活,對於未曾經住過的人,看那個時代生長的人,是怎麼樣的生活;或曾經住過的人來說,重溫一下這感覺。就好像撥開一層面紗,前往陶淵明心中的世外桃源,或是柏拉圖心中的理想國。彷彿是看見一群善良又單純的人們,一起為他們自己美好的生活打拼。



      從回憶中尋找內心最原始的感動,在生命中閃過的畫面,加以梳理紀錄,就能從有限創造無垠,讓它隨著時間而奔流。回憶過去,追溯觸動內心的畫面,讓自己感恩。在當下,能接受現在的自己。面對未來,探索怎麼樣讓自己過的更好。當我提筆寫時,像是踏上回首往事的一趟旅程。在未來的時間,回首一眸,將充滿了喜悅。



      生命是連續的,經歷過的人事物,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的兩個小孩,他們是我生命的延續。我的過去,他們來不及參與,但是可以藉由這本書而知曉,就像多活了這些年! 當他們有一股好奇心在看這本書時,我覺得花費這些撰寫的時間很值得!



      這也是要獻給 我最親的家人,他們都對我照顧備至,是我最感恩的人!? 記住他們的好,讓我的小孩也知道,我們這個家族是如此有緣又有情的一家人。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