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十日談2020 Day 1:那些發生在瘟疫大流行前的故事

十日談2020

庫存=2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0769388
俞錦梅
PCuSER電腦人文化
2021年11月11日
133.00  元
HK$ 119.7  






ISBN:9789860769388
  • 叢書系列:read讀字館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1 x 14.8 x 1.8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read讀字館


  • 輕小說 > 日本作品 > 戀愛故事











    14世紀一場殘酷的黑死病,薄伽丘寫下了經典小說《十日談》

    世界不斷上演神奇的故事,誰說我們不能寫下屬於自己的十日談?



    當經典文學的背景發生在現代,人間故事不論在哪個時空都一樣離奇




    《十日談》原著是義大利文學家薄伽丘的一本小說集,寫於黑死病大流行的佛羅倫斯,講述一群人在躲避瘟疫期間,為了排解無聊,便輪流每人每天說一則故事,總共10天100則。這部小說被後世喻為「人曲」(相對於但丁的「神曲」有極富代表性的地位),也彷彿「一千零一夜」那樣充滿精彩生動的短篇故事。



    時序推進至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再度打亂全世界,在逐漸失序的日子中,人類彼此隔絕於世,但這次不必像七百年前必須躲在同個屋子裡,即使人們在世界各個地方,透過網路依然能隨心交談。於是書中主角開啟了一場加密的線上讀書會,串連地球角落的十名異國訪客。



    十個人一開始在聊天室裡到處尋找病毒的第一手資料,各種病毒陰謀論在網路媒體上蔓延,每個人都想知道真相。但在全球封城後,機場與大眾交通工具全部封鎖,所有公共場合與各級學校全部關門,每個人都回到自己的房間裡,世界突然就這樣安靜了下來!



    造成全球暫停下來的2020病毒,背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再也不重要了,再也沒有人想研究疫情的消息了。此時,其中一個人提議:「我們來輪流說故事吧,就像《十日談》書裡寫的那樣!」



    就這樣,故事從一本十四世紀的古書開始,由一場現代的線上讀書會接續。聊天室裡的十個人每天說一個故事,說滿十天。



    於是,第一天的十個故事就此展開。



    在那個虛擬空間裡,沒有膚色沒有性別沒有年齡沒有語言區隔,只有愛。在這瘟疫蔓延時……


     





    CH0 在第一個人說故事之前


    ____________


    全球疫情爆發後,十位網友在一個名為「十日談」的聊天室中輪流說著故事。


    CH1 第一天,第一個故事


    ____________


    在那個沒有手機的年代,每次轉身離開都是萬水千山,每次說再見也可能是再也不見。


    CH2 第一天,第二個故事


    ____________


    在人鬼可以通婚的世界,兩人相愛卻無法結合


    CH3 第一天,第三個故事


    ____________


    那些靈在被標價賣出的木雕裡,哀傷地哭泣著,因為再也沒有人對著祂們祈禱和跳舞了!


    CH4 第一天,第四個故事


    ____________


    你再也不是沒有家的鬼魂了,只要我還守著你,你就是活著。


    CH5 第一天,第五個故事


    ____________


    家鄉是最遙遠的異鄉,一個永遠回不去的地方。


    CH6 第一天,第六個故事


    ____________


    既然決定活下來了,就絕不能白白地活著。


    CH7 第一天,第七個故事


    ____________


    人類雖然可以上得了月球,但卻與地球完全脫離了連結。


    CH8 第一天,第八個故事


    ____________


    請妳放心,我一定會好好活著,因為我的命是妳救回來的。


    CH9 第一天,第九個故事


    ____________


    所有你需要的一切,這條「朝聖之路」都會供給你。


    CH10 第一天,第十個故事


    ____________


    所謂的黑暗,只是光照不到而已。


    Epilogue 在最後一個人說故事之後


    ____________


    我們既相濡以沫,也相忘於江湖。





    自序



      四歲的時候,有一天我父親帶我去一個我沒去過的地方。



      記得我父親在一個高高的櫃檯旁和另一位女士攀談,然後我就跟著這一位陌生女士坐著飛機,到了一個說著不同語言的地方。出海關的時候,另一位陌生阿姨帶我回家,我接著睡在一張陌生的床上,住在一個陌生的育幼院。



      我不吵不鬧不說話,就這樣毫無準備雙手空空地到了香港。



      回頭看人生時,我才明白,我飄蕩的人生在四歲那年就開始了第一章。



      也因為這特殊家庭背景的恩賜,我先後在美洲、歐洲、非洲、亞洲六個國家工作十七年,這十七年的假期就在周邊國家旅行。大概十年前算到七十幾個國家後,便不再計算拜訪過的國家數目,因為從衛星上看,地球是沒有國界的,國界只是人為的無形高牆。



      我常被問到:「這些故事是?的嗎?」



      昨夜又被一起吃晚餐的西班牙朋友追問了幾次:「那說故事的十個人,是?的有這些人嗎?」



      其實故事人物的確是有原型的,但情節與對白會在需要的時候被改寫,這也是我選擇寫小說而不是寫散文或寫遊記的原因。因為寫小說有它自由的地方,可以把自己把朋友偷偷地埋在故事中的某個角落裡。



      我有幸這二十年認識了很多有故事的人。譬如:在伊朗與伊拉克受宗教壓迫而被救出的基督徒;在文化大革命時走陸路到西歐的憤怒中國知識份子;靠移植器官發財的醫生在移民後成了基督徒而永遠活在無限地懺悔中;冷戰時在倫敦當間諜的俄羅斯人失憶後記憶停留在倫敦地鐵中永恆地遊蕩著;在東歐瓦解時出逃的共產高官第二代在金融城玩著金錢遊戲;在二戰出逃的東歐貴族第三代回到東歐成了地產開發商等等。



      二?二?年的某一天,我睡一覺醒來好像天靈蓋被打開了,於是打開電腦開始寫這些人的故事,花了三個月寫完第一天的十個故事,繼續寫第二天的十個故事。但由於第一天的十個故事就已經累計十三萬字,因此就先行出版了,但未來會繼續寫完剩下的九十個故事。



      有一種名叫綴殼螺的貝殼,白色的,沒有什麼光澤,但牠成長時會呈螺旋狀地將其他貝殼沾黏在身上,所以透過綴殼螺可以認識其他的貝殼,可以知道這貝殼曾經遇到了哪些美麗的貝殼。我想寫故事也是這樣,透過故事看到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一個時代背景,一個世界,一個宇宙。



      常有人說我的故事很夢幻,我總是笑一笑。



      亞馬遜的死藤水是?的,多貢的泥屋和木梯是?的,這一切對我跟小七的叮咚開門聲一樣的?實。



      我總是看著朋友說『這太夢幻』的臉,心想著:是啊,?實與夢幻,本來就沒區別的。所以『太夢幻』跟『太?實』其實也沒什麼不一樣,不是嗎?



      原本,這十個故事是要送給我在旅途上遇到的一些人,但這些日子住在二?二?失去了八萬條人命的西班牙,聽到了很多傷心的故事。因此,僅將這本書,獻給去年那些無法好好說再見就離開這世界的每個靈魂!



      願祂們安息後,向著光,去了一個更好的地方。



    *****

      也在此感謝曾在我生命最黑暗時向我伸出雙手的朋友們:每年年底替我處理保險的凱評,在非洲時替我處理台北租屋的麗雯,永遠照顧海外華語老師們的雅惠,永遠關心我的葉德明教授,開兩天車來把我接下山的亦汝和育謙,在?簸路上抱著我的生日蛋糕兩三百公里到雨林替我慶生的瓊慧,為我的偏鄉學生購買她人生第一套少女內衣褲的竇妹妹(我當然沒忘記妳為我的倫敦學生演奏琵琶),踩著高跟鞋上陽明來看我的宜靜,並十分美麗地以我的家人身份出席海外服務團聚餐,到布吉納法索和哥斯大黎加來參與我的冒險之旅的景欣,到哥倫比亞來拜訪我的宜樺,在花蓮每天煮飯給我吃的靖雯,在香港和新加坡接待我的心婷和聰明,能夠理解我的奇幻之旅的玉亭,在司馬庫斯照顧我的頭目與Yuraw長老,還有在倫敦照顧我的CCMChrist Church Mayfair的每個人。當我在海外時照顧我的哥斯大黎加、布吉納法索、越南、巴拿馬等駐外使館官員與農技團,曾經在倫敦協助我度過難關的芸芸與在台北協助我的巧筠。我無法用任何語言或文字形容我此生對你們的感激。



      這本書能出版歸功於城邦創意市集出版社的黃錫鉉先生與他優秀的團隊,還有替我引薦的陳文育小姐。另外由衷感謝為我無償校對的陳?婷老師、馬?純老師與林穎知小姐,還有永遠給我最中肯建議的詹雅蘭小姐。還需要感謝這些日子來一直陪伴著我的「美術社留言本」裡的各位夥伴。



      感謝這二十年來我聚少離多的家人們,感謝你們身體康健而讓我能夠遠行。尤其感謝承擔整個家族期望與重擔的兄長,從我有記憶就一直照顧妹妹們的大姐,在我求學路上照顧我的二姐,還有與母親同住多年的小妹。我對你們的虧欠?的是太多了!



      我知道只要列出感謝名單就一定會有被我遺漏的貴人們,所以我一直沒有寫出我的感謝。但在前夜收到朋友的書,讀著他寫的謝詞,在那瞬間突然打醒了我。生命太短暫,我應該要好好把握每次可以表達感謝的機會,而不是在意我一定會遺漏了誰。



      最後,感謝所有曾經出現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個人,尤其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們,是你們的出現讓我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



        俞錦梅? 2021 Aug. 寫於 Muxia, Spain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