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典範親師指南

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典範親師指南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180437
丁志仁,曲智?
商周出版
2021年11月13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6263180437
  • 叢書系列:商周教育館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1 x 15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3歲~60歲
    商周教育館


  •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學如登山。

    這條山徑,自己走,腳步才會穩健踏實。

    自主學習的歷程,就如同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陪伴前行的老師與家長,該怎麼拿捏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新課綱的課程架構下,自主學習可以在哪些地方落實?

    答案就在「自主學習典範」。以開門辦教育的精神,回應當代與未來世界挑戰!



    轉機,由改變啟動!

    一位是實驗教育的先驅,對教育政策建言許多;一位在教育現場努力不懈,是教育界創新人物。兩位合作提出了教育政策與實務的重要內容。

    ? ? ? ? ※ ? ? ? ?※ ? ? ? ?※

    自主學習力是孩子的超能力

    成為終身學習者是我們可以給孩子的最佳禮物

    學習不單單是學生的事,而是每個人的事。

    學習也不會只在學校發生。新課綱試圖打破學習的邊界,跳脫傳統的教育思維,在義務教育期間培養每個人的自學力,為臺灣社會創造能不斷更新的新世代公民,因為無法自主學習就不可能成為終身學習者。

    本書所介紹適應當代的自主學習典範,就是達成這項目標的關鍵策略!內容結合微觀視角下的日常實踐,與巨觀角度下自主學習的時代意義與基本描摹,不僅有當前教育環境探討,也有兩位重要推手在教育現場多年的觀察與親身經歷,是理論與實務兼具的難得作品。



    *內容特色:

    1. 理論與實務並重。

    2. 教育界重要推手的難得合作。

    3. 包含108課綱素養學習框架下要如何自主學習的行動方案。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方新舟 ?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李光莒 ?小實光實驗教育機構創校校長

    唐光華 ?樂觀書院創辦人

    陳東升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楊朝祥 ?前教育部長、前佛光大學校長

    葉丙成 ?實驗教育無界塾、線上學習平台PaGamO創辦人

    詹志禹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鄭同僚 ?政大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

    藍偉瑩 ?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

    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自學教會我好多事,我常常感恩生病在家自學的那一年帶給我一生的祝福。如果我那時能看到志仁兄跟智?寫的這本自主學習典範,我一定可以少吃一點苦。無論你是自願或被迫,祝你具備好品格,找到好方法,快樂地自學!

    ——方新舟(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丁丁和智?這一對「青壯配」,不約而同的聚焦「自主學習」,以自身輔導專長與實驗教育的碰撞,為下一個世代的學習典範定錨,讓我們有機會重新理解孩子的學習,重新將「個學」與「群學」的經緯線阡陌交通,打造成一個符應時代的學習生態系統。

    ——李光莒(小實光實驗教育機構創校校長)



    基於二十七年參與自主學習教育實驗的經驗,我對自主學習適用每一個孩子深具信心。相信閱讀本書的教師、家長、學生或關心教育的社會人士,一定可以從本書得到許多觀念啟發與行動指引。

    ——唐光華(樂觀書院創辦人)



    臺灣很幸運的,除了學生中心、多元知能、適性揚才的理想,還因為推動實驗教育三法,得到完整落實這些想法的論述與實踐經驗。當然,關於自主學習典範的一切才剛萌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讓我們祝福丁丁、曲智?,和他們無數踽踽前行的同志們,踩踏出一條臺灣通往「多元社會」的道路。

    ——陳東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本書闡明「自主學習典範」在論述與實踐上多視角課題,相信一定能為臺灣教育的發展,再注入新的活力,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楊朝祥(前教育部長、前佛光大學校長)



    穿梭宏觀與微觀,兼顧哲學、理論、模式、方法論與典型案例,確實達成了科學哲學家孔恩對於「典範」的描述;兩人的默契與互補,讓人感覺像一種「寶瓶同謀」,提出的新典範則像在網絡時代對學習典範的超前部署。

    ——詹志禹(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感謝丁丁和智?不藏私,合力把他們的經驗和智慧寫成文字,讓所有教育工作者有一本可靠的書可以參考。如果你想自主學習,或陪伴孩子自主學習,這是不應該錯過的一本好書。

    ——鄭同僚(政大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



    此書可以釐清我們在學生自主學習歷程中的角色,也更安心於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各種狀況,特別是書中對於自主學習輔導陪伴模式與操作模式的說明,更能夠提供教育現場或父母參考運用。

    ——藍偉瑩(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



    將來的學習是教學相長,而且要能夠與時俱進,若期待孩子能自主學習,那麼家長和老師不停止學習,是帶著孩子走向未來的唯一方法。衷心期待這一本書啟發更多師長們的回響和行動。

    ——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推薦專文〉自學很難,會了後終身受益 ?????????方新舟

          為下一個世代的學習典範定錨 ???????李光莒

          自主學習:教育典範大翻轉 ?????????唐光華

          以寬裕教育為鏡,走向學習新典範 ???陳東升

          任重致遠,期待臺灣教育再注新活力 ?楊朝祥

        ???????葉丙成

          自主學習:宏觀與微觀的對話 ???????詹志禹

          不藏私的典範經驗與智慧 ???????????鄭同僚

          全面且務實的自主學習親師指南????? 藍偉瑩

          持續自我更新,引領孩子走向未來 ???嚴長壽

    〈作 者 序〉動手打造出符合自己需要的教育吧! ?丁志仁

    ???????????????????重建一個生態系,找回孩子的自學力 ?曲智?



    前言



    第一章:學習與教育的本質?

    ????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

    ????引導與指導的不同

    ????學習的目的為何?

    ????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典範,而不只是學習方法和教學技術

    ????我們為了什麼而學習?

    ????臺灣的新課綱符應自主學習典範

    ????自主學習應該要創建一個生態系



    第二章:從傳統公共教育典範走向自主學習典範

    ????教育系統和社會組織結構緊密鑲嵌

    ????何謂「傳統公共教育典範」

    ????對傳統公共教育典範的反思

    ????細看傳統公共教育典範的師生不對稱性

    ????簡介「自主學習典範」

    ????回顧並比較兩種典範



    第三章:開門辦教育

    ????再談近三百年人類社會

    ????走向互聯共生網絡

    ????自主學習典範更能適應當代

    ????公共教育負擔得起自主學習典範嗎?

    ????憐我同學,憂患實多

    ????◆參考書摘《贍養人類》



    第四章:父母的教育選擇?應包含孩子的選擇!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要讓自己的愛成為孩子的阻礙

    ????積極的自由(freedom to)與消極的自由(freedom from)

    ????選擇?影響選擇的重要因素

    ????如何面對新的選擇?



    第五章:方法論與學習實例操作

    【觀念篇】自主學習輔導陪伴模式

    ????陪伴過程中需有意識地關注孩子的自我效能

    ????分析影響孩子自主學習的因素

    ????為自主學習提供鷹架支持

    ????養成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成本

    ????自主學習典範的陪伴模式

    ????未來終身學習者:能力的養成與素養的培養

    【操作篇】實踐自主學習典範的方法

    ????組課共學實例操作

    ????行動學習



    第六章:處理個別差異:面對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

    ????個別化教育計畫與自主學習的理念相符

    ????別被標記蒙蔽了我們對孩子的認識

    ????重新認識自己的孩子,看見他真實的需求

    ????自學符合個別化教育的理念與精神

    ????特殊教育的核心價值與內涵和自主學習追求的目標相符

    ????實驗教育場域中的特殊教育相關議題?

    ????每一個團體都需要在地化的特殊教育服務

    ????資優教育也強調自主學習

    ????陪伴孩子自主學習時讓孩子有意識的練習覺察與反思

    ????執行功能影響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七章:一○八課綱是導入自主學習典範的好機會

    ????一○八課綱的真正進展

    ????課綱的進展不等於現場的進展

    ????突破口在哪裡

    ????歡迎大家捲起袖子一齊來努力



    後記

    附錄:自主學習推手面對面

     Q 自主學習的收與放,該如何拿捏?

     Q 幾歲的孩子可以開始組課共學呢?

     Q 日本的寬裕教育為什麼只做了十年?

     Q 不使用教科書,不受課綱拘束,會發生什麼事呢?

     Q 自主學習典範有沒有基本內容?它包含什麼?

     Q 如何從「學過」到「學會」,超前部署因應世界變動?

     Q 要怎麼去定義及實踐自主學習?

     Q 群我與個體我孰大孰小?如何培養?

     Q 老師和家長在自主學習典範中的角色為何?

     Q 要如何解構科層,改變整個系統的狀態?

     Q 是什麼讓這個世界最底層結構正在發生變化?

     Q 有碰過哪些比較棘手的自主學習陪伴經驗嗎?

     ◆ QA加碼題:陪伴者常見的提問





    〈推薦專文〉自學很難,會了後終身受益

    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方新舟

    ?

    我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得了肝炎,一開始以為是急性肝炎,只要休息幾個星期後就可以恢復作息。開學後,我就待在臺北家裡自學,天天盼望能早日回校上課。沒想到事與願違,我的肝指數上上下下,不但影響我的體力跟心情,更讓原本就很難讀懂的一堆英文書,包含電子學、通訊理論等很硬的課本,更難吸收理解,有好幾次都想放棄。



    幸好我有好老師、好朋友,還有愛我的家人,用無限的耐心與愛心鼓勵我。經過好幾個月的「硬啃」,我終於開始參透複雜的電子設計跟像天書的數學公式,有幾次自己搞懂後興奮得叫出來,那真暢快!



    這一年的自學教會我好多事,除了重拾念書的熱忱外,我變成堅毅、樂觀、自信的人,我學會把壞事變好事。我常常感恩生病在家自學的這一年帶給我一生的祝福。



    如果我那時能看到志仁兄跟智?寫的這本自主學習典範,我一定可以少吃一點苦。無論你是自願或被迫,祝你具備好品格,找到好方法,快樂地自學!





    〈推薦專文〉為下一個世代的學習典範定錨

    小實光實驗教育機構創校校長 ?李光莒

    ?

    一九八○年代以降,隨著工業時代往後工業時代演進,我們重新從「罐頭人」的標誌,朝向個別化意識前進。隨著典範的轉移,我們由集體意識轉而關注個體差異,從「不讓任何一個人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 Act)到「每一個學生都成功」(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孩子的視野從面向黑板的排排坐,轉化為「教室在窗外」,我們走出教室「開門」辦教育。



    丁丁和智?這一對「青壯配」,不約而同的聚焦「自主學習」,以自身輔導專長與實驗教育的碰撞,為下一個世代的學習典範定錨,讓我們有機會重新理解孩子的學習,重新將「個學」與「群學」的經緯線阡陌交通,打造成一個符應時代的學習生態系統。





    〈推薦專文〉自主學習:教育典範大翻轉

    樂觀書院創辦人 ?唐光華

    ?

    臺灣中小學一○八課綱的實施,是臺灣教育改革邁向更開放、多元的重要里程碑,其中:重視素養導向,強調自主學習,鼓勵學生養成自發、互動、共好精神,特別受到教育專家、中小學教師與家長的肯定與支持。



    因?素養導向的教育,意味著今後中小學教師與學生都不能只依賴課本講授與吸收,更不能只靠記憶與背誦得分,師生都需要廣泛吸收相關知識,思辨、對話與融會貫通。至於揭櫫自主學習,則更有翻轉教育的意義,目標在把學生從激烈的升學考試競爭壓力下,處處感受學習是被迫、無奈的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空間與留白時間。當學生的學習選擇變多,留白時間變多,學生的學習自發性自然萌芽與增強,進而在教師與家長協力引導與陪伴下,鼓勵合作學習、志工服務、關懷弱勢,培養學生共好情操,而非扭曲的惡性競爭。



    由於要達成素養導向,與培養學生自發、互動、共好的學習精神,必須透過自主學習。然而,如何自主學習?為何要自主學習?孩子有可能自主學習嗎?對於許多長年習慣主導掌控,學生與孩子被動學習的教師與家長而言,難免出現困惑與疑慮,即使明知自主學習應該追求,但仍有不知從何著手的困惑。



    很高興資深的教改社運行動家丁志仁老師,與新世代卓越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曲智?老師,合著《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這本新書,從宏觀世界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過去與未來,介紹教育典範的必然轉移,以及從微觀的角度,剖析學習的本質。無論是丁志仁老師的宏觀分析或曲智?老師的微觀分析,皆指向教師與家長必須以學習者為主體,鼓勵孩子自主學習。



    兩位老師根據他們多年的學術研究,和在自主學習教學現場帶領特教孩子發展的實踐經驗,向教師與家長提出如何讓孩子進入自主學習狀態,進而成為終身學習者的許多寶貴建議。丁志仁老師特別強調群我、均優、剛好,以及組課共學、行動學習;曲智?老師強調教師與家長對孩子的自我決定要有信心,指出自主學習不只是學習方法,更是一種生態系,需要教師與家長協力建立鷹架支持。



    我曾參加一九九四年的四一○教改大遊行,也於同年參與創辦種籽實驗小學(臺灣體制內外學校最早以自主學習為核心理念的學校)。之後,曾以兼任教師的身分參與一九九七至二○○七年的北市自主學習六年一貫中學實驗計畫。過去十一年,則成立樂觀書院,以自主學習的精神與許多志同道合的教師與家長,在臺灣推動青少年哲學教育。而過去四年,則與丁志仁老師、曲智?老師共事,和其他多位老師參與政治大學實驗教師師培計畫,培養新世代體制內外自主學習教師。



    基於二十七年參與自主學習教育實驗的經驗,我對自主學習適用每一個孩子,適用於選修課,也適用於必修課,適用於體制內學校,也適用體制外實驗教育,深具信心。對於丁志仁老師與曲智?老師在書中對教育與學習本質的分析,對教師、家長所提的許多如何鼓勵孩子自主學習的寶貴建議,以及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非常認同,相信閱讀本書的教師、家長、學生或關心教育的社會人士,一定可以從本書得到許多觀念啟發與行動指引。





    〈推薦專文〉以寬裕教育為鏡,走向學習新典範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陳東升

    ?

    日本在一九九八年公布第六版《學習指導要領》(約等於臺灣的課綱),這份學習指導要領在二○○二年開始實施,隨後日本的中小學教育進入所謂的「寬裕教育」時代,目標是:在「有寬裕的教育活動」中培養下一代的生存能力,發展個性,讓學童從龐大的課業壓力解放出來。

    寬裕教育的具體做法有嚴選百分之三十教學內容、開設綜合學習時間等,經由減少學習內容及降低課時等方式,試圖解決「同學們被學校生活、補習學校和家庭內的學習奪去大量時間,睡眠時間不足,過著沒有『寬裕』的忙碌生活,以及孩子們表示『晚上睡不著』、『容易疲勞』、『早上沒有食慾』、『莫名其妙想大喊』等問題」。



    十年後,日本第七版《學習指導要領》開始「去寬裕教育」,再度增加課時與學習內容,部分學習內容重新下移到較低年級。我們要知道,日本實施寬裕教育已經進行十年的準備,並且受到全國的期待,卻沒有成功。日本為什麼會受到如此的反挫?臺灣為什麼沒有發生類似的發展?臺灣如果大力推動學生自主學習,以後會不會碰到相同的遭遇?



    從表象上來看,日本運氣很差,二○○○年開始的PISA,日本學生在數學應用能力方面排第一。然而,在二○○三年的調查當中,日本學生數學能力降到排名第六,在二○○六年的考查中又掉到了第十名。在閱讀能力方面,日本也由最初的第八,下降到二○○三年的第十四,二○○六年又降到第十五。



    而私立教育機構透過誇張宣傳、媒體的炒作,將這一切歸咎於寬裕教育大幅度削減了教學內容和上課時數。但因果關係顯然是無法證明的。因為新的學習指導要領到 二○○二年才開始實施,要拖累日本學生學力下降可能性不高。有一部分原因其實是:二○○三年、二○○六年兩次的PISA測試,韓國、香港、臺灣等地也加入了測試,表現優異,排名在前面,導致了日本的排名向後移動。



    不過深入一點探討,日本寬裕教育中有兩點反思,其實值得臺灣借鏡。首先,在培養學生自主性的同時,有時學生會自發地去降低自己的學習強度和密度,也不容易自己找到學習的價值,甚至把「只滿足於一般程度」當作自己的學習目標。其次,日本教師在寬裕教育中不再給學生家庭作業,很多老師也沒能力和學生一起找出學習的真正意義,甚至有的老師將《學習指導要領》簡單地理解為「教學不能超出範圍」,沒有激發學生「調整或提升自己的能力」。



    如同本書中所描述的:讓學生參與自己的學習治理;老師雖退後不搶著當學生學習的英雄,但是卻陪伴學生,讓他們成為自己學習英雄的重要角色;在所有的面向重用學生;用任務驅動式的課程設計,調動起學生對付問題的能力;透過群學共振,讓「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成為學生學習與生活中的最佳生存策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群我與個體我互為主體;開門辦教育,把整個臺灣當成一個沒有屋頂的大學校……。臺灣很幸運的,除了學生中心、多元知能、適性揚才的理想,還因為推動實驗教育三法的關係,得到完整落實這些想法的論述與實踐經驗。



    當然,關於自主學習典範的一切才剛萌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讓我們祝福丁丁、曲智?,和他們無數踽踽前行的同志們,踩踏出一條臺灣通往多元社會的道路。





    〈推薦專文〉任重致遠,期待臺灣教育再注新活力

    前教育部長、前佛光大學校長 ?楊朝祥

    ?

    「一○八課綱」是九年一貫課程的再進化,而且在各方面都走得更遠。



    一九九七年四月,林清江先生受行政院教改會與教育部吳京部長雙重囑託,召集各方賢達,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發展專案小組,開始研議新一代的課程總綱,及未來的課程發展流程。



    次年(一九九八年)吳京部長卸任,由林清江先生接任部長,並於一九九八年九月完成「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總綱」,嗣後林清江部長因健康因素離任,由我接手九年一貫課程各領域課程的發展,並研議實施的細節。



    當時瞄準廿一世紀,擘劃課程大幅度更新的,除了臺灣,還有日本和大陸。尤其是大陸二○○○年的課改,無論校本課程、一地多本、鼓勵教師和學生參與教材編製、建立學習領域……,基本上和臺灣的課程發展構想,大致相通。



    二十年過去了,日本寬裕教育只推動了十年就走回頭路,大陸二○○○年的課改更是在「舉國體制」再度抬頭之後,淹沒在歷史洪流當中。只有臺灣,一○八課綱不但繼承了當年九年一貫課程的願景,還發揚光大,走得更穩更遠,殊為不易,值得國人加以珍惜。

    在這長達二十年的課程改革中,臺灣的方針到底是什麼?主要有兩點:成就多元社會與國民終身學習。



    首先,我們「不再用同一把尺去量所有的小朋友,而是讓小朋友們有形形色色,可以成功的路徑」,這樣才能讓臺灣充分實踐多元社會。第二點,二十年前的課改就已經知道「一技在身,終身受用」的時代已一去不返,與其去計較讓孩子們學什麼未來比較有用,不如讓孩子們「一直維持在學習狀態中」。



    一言以蔽之,九年一貫課程強調能力,一○八課綱則強調素養。既要同學們一直維持在學習狀態中,那必然要提升學習動機,增進學習興趣,避免因為成就教育金字塔,讓學生過度競爭而內卷(involution)。一旦學生的學習能夠內化,發覺自主學習的樂趣與價值,才可能達成「適才適性」、「將每個孩子帶上來」的教育目標。



    在課程發展的過程中,臺灣是非常重視鄉土教育的。二十年前,九年一貫課程就讓閩、客、原語等鄉土語言進入課綱;二十年後,一○八課綱更讓新住民語進入課綱,將教育扎根於本土。



    除此之外,為了讓臺灣教育走得更遠,還須要有更新的元素再注入課程改良,「自主學習」無疑是臺灣課程發展很好的新元素。



    志仁老弟,一直是臺灣教育社運界鍥而不捨的老兵,不論當年的九年一貫課程,還是這次一○八課綱,都有他的汗水和貢獻,這次和曲智?先生一起撰寫本書,闡明「自主學習典範」在論述與實踐上多視角課題,相信一定能為往後臺灣教育的發展,再注入新的活力,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推薦專文〉自主學習:宏觀與微觀的對話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詹志禹

    ?

    近年來我與丁丁聊天的時候,常聽他提到「自主學習典範」、「土雞模式」、「群學」、「組課共學」、「共振」、「互聯共生網絡」、「生態系」、「開門辦教育」等觀點,但一直沒有機會聽他完整地將這些觀念闡述一次。這一次藉由閱讀本書的機會,很高興看到這些觀念的連結,看到一個新典範的形成!



    挑戰舊典範與建構新典範,原本是兩件很龐大的工程,丁丁過去投注龐大的時間與精力於教育改革,是用行動在進行這兩件工程;這次參與本書的共創,則是將行動背後的政治觀、經濟觀、教育觀、生態觀,以及實踐策略,加以系統化!



    我認識曲智?,是從擔任「GHF教育創新學人獎」評審開始。他對於特殊需求孩子的敏銳度、對生活教育與情境教育的掌握、對家長提供的支持與專業服務、對學校提供的親師溝通橋梁角色……,在在讓我印象深刻。這一次藉由閱讀本書的機會,很高興發現他關懷的問題、認同的理論與建議的原則,與我的看法有高度相通,讓我有喜遇知音之感。



    這些讓我產生共鳴的觀念包括:「父母的教育選擇應包含孩子的選擇」(我的說法是「孩子的學習權應優先於父母的教育選擇權」)、「面對選擇,沒有最好,只有適合與不適合」(頗具多元主義和生態觀點)、「請避免不必要的競爭、比較和排名」(我也寫過很多文章批判各階段教育的競爭與排名現象)、「從孩子的興趣出發,試著啟動內在動機」(我也寫過很多相關文章與開過相關課程)、「創造有品質的相處」等,還有「自我決定」理論、「自我調節」理論與鷹架理論等,也都是我常引用、頗認同的理論。曲老師把這些觀念和理論結合「七個習慣」,轉化成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好方法。



    丁丁與曲智?認識不到三年,但兩人的合著卻是無縫接軌,穿梭宏觀與微觀,兼顧哲學、理論、模式、方法論與典型案例,確實達成了科學哲學家孔恩(Thomas Kuhn)對於「典範」的描述;兩人的默契與互補,讓人感覺像一種「寶瓶同謀」,提出的新典範則像在網絡時代對學習典範的超前部署。



    臺灣教育的傳統典範是「科層暨市場體制」,這種典範體現於行政層面的特徵包括:監督控制、講求績效、依法辦事、僵化被動、穀倉效應等;體現於教育層面的特徵包括:灌頂入碼、喜好排名、驅動競爭、獨善其身等。一○八課綱向「自主學習典範」開啟了一扇大門,可惜宏觀的理念層次與微觀的技術層次脫勾,課綱的理想與教育的現場仍存在許多鴻溝。



    我個人深盼本書的出版,能幫助臺灣社會加速邁向互聯共生網絡,發揮綠能、微權力與水平整合的優勢,也能幫助臺灣教育加速邁向自主學習典範,培養自發、互動、共好的終身學習者。





    〈推薦專文〉不藏私的典範經驗與智慧

    政大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 ?鄭同僚

    ?

    在臺灣要談如何助人自主學習,你首先應該要想到人稱「丁丁」的丁志仁。



    丁丁是長期教育社運健將,稍稍留意臺灣教改問題的人,一定知道他。在我印象裡,他似乎從不止息於參與攪動傳統教育體制,總是一身短褲涼鞋出席所有會議,永遠聲音宏亮直指問題核心,永遠樂觀踏實地想突破現狀。他總是在為臺灣社會追求更公平、更有效能的教育打拚。

    這樣的丁丁,本身就是在僵化教育體制裡,每天想方設法實踐自主學習的大人。過去八年,丁丁還親自辦理一所跨國高中階段的實驗教育機構,累積很多第一手帶孩子自主學習的經驗,更是難得。



    一○八課綱實施以來,我們雖有「自發、互動、共好」的美好教育理念,但由於大人普遍缺乏相關經驗,小孩因而缺乏適當引導,以致目標雖美好,實踐很困難。新課綱如何繼續往前?顯然需要一些典範經驗當參考。

    兼具長期自主學習與陪伴孩子自主學習雙重實踐經驗的丁丁,自是很有資格來分享經驗的人。



    本書共同作者曲智?雖然比丁丁年輕一個世代,但他也是兼具豐富自主學習和辦學經驗的人。我認識智?將近三年,他對待孩子真誠而專注。最令人感動的是,總是彎腰低身陪伴很多特殊需求孩子成長,根據孩子需要,為他們帶來希望與力量。我常想,若每一個孩子,都受到類似智?帶給孩子因材施教的對待,這世界就沒有特教需求了。



    感謝丁丁和智?不藏私,合力把他們的經驗和智慧寫成文字,讓所有教育工作者有一本可靠的書可以參考。如果你想自主學習,或陪伴孩子自主學習,這是不應該錯過的一本好書。





    〈推薦專文〉全面且務實的自主學習親師指南

    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 ?藍偉瑩

    ?

    看到丁志仁老師與智?老師聯手寫這個主題,就知道一定是一本精彩的書!看到了內容後更肯定如此。兩位老師長期對於自主學習的琢磨與實踐,使得他們能夠用最全面與務實的方式與大家討論這個主題。



    自主學習成為一○八課綱下的熱門關鍵字,除了是因為在高中每個學生都必須完成外,大學申請入學中可能成為教授認識學生的資料之一,更是讓它被關注度提高。但自主學習對於一○八課綱最積極的意義並非如此,這是所有學生唯一能夠真正自由決定的一件事情。



    面對高中現場的自主學習推動,我們能看到部分學校在推動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像是過於重視形式、自主學習方式設限、自主學習內容限制、教師介入較多等,過度在乎結果,很大的可能來自於對自主學習的意義不清楚,反而增加老師負擔,也不利於學生學習態度的發展。



    這本書中不僅有學理也包含實務,透過此書可以釐清我們在學生自主學習歷程中的角色,也更安心於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各種狀況,特別是書中對於自主學習輔導陪伴模式與操作模式的說明,更能夠提供教育現場或父母參考運用。期望這本書的出現,能夠擴大大家對於自主學習的想像,也因此擴大了孩子們探索世界的能量。





    〈推薦專文〉持續自我更新,引領孩子走向未來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嚴長壽

    ??

    由丁志仁老師和曲智?老師共同撰寫的《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在此時此地出版,真的是相得益彰的結合。



    丁丁老師是推動臺灣教改的先驅,對政府建言不斷,近年來更致力於推動「自主學習典範」,他在這本著作中敘述了精闢的觀察和論述,並且從具體實踐中提出中肯建議和可操作的工具箱;而智?老師則是公益平台熟悉的合作夥伴之一,他以自身陪伴特殊生及其家長的經驗,指出自主學習的個別化教育理念在融合教育的趨勢下,恰能為多元學習需求的孩子提供一些解方。



    從未來教育的角度來看,面對AI的興起、幾年前風起雲湧的全球翻轉教育浪潮,到這兩年Covid-19疫情給人類帶來的巨大挑戰,都凸顯出唯有培養孩子成為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終身學習者,才能因應世界快速的變化。



    我自己在過去十幾年參與實驗教育的歷程當中,也有非常多的感悟。我發覺最大的問題在於大部分家長還無法了解下一個階段世界的轉變,對子女教育的態度不外三個現象:



    對於一般有主導性的家庭,家長往往以自己走過的歷程來看孩子的遠方,並且扮演了強力的主導者;另一種家長他們未必知道應該如何做,但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也就盡其所能的照著主流社會的方式來培育孩子,把孩子的生活填滿。這兩種「理應如此」的態度,其實正源自於這本書上所提到的傳統科層體制,也是本書強調必須轉變的,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



    而第三種則是偏鄉、弱勢的家長,他們的平均教育程度較低,對外界的了解不夠,甚至於家庭本身的功能不全,所以對孩子的教育或抱持著放任的態度,或感到有心無力。當然,也有許多弱勢的家庭積極期待孩子往前邁進,但是在偏鄉能夠得到的教育資源仍相對是落後的。



    其實教育可以歸類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以臺灣的現況來說,三種都有它待解決的課題。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常常忽略掉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在形塑基礎個性階段學習模仿的對象,所以當孩子送到學校前,可能已經被養成了特定的性格,也加深了教育上的困難。



    從學校教育來看,雖然目前以素養為導向的一○八課綱上路了,「適性揚才」的願景在現實中,尤其對於偏鄉,又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偏鄉教育通常是最需要因地制宜的,然而在主流社會的集體目標下,無論是評鑑制度、政策的制訂,還是有許多的束縛,造成老師失去動力或者沒有方法充分發揮。另一方面,對老師而言,在走進教學現場後,其實才是另一個階段學習的開始,無論是針對孩子的特性、和家長溝通的能力、面對教育領域或職場上持續不斷的改變和應對,甚至對社會發展的趨勢,對人類如何面向永續,都必須有跳脫框架的能力。



    第三個就是社會教育,臺灣雖然擁有了民主,但是必須說,當前全世界都顯現出文明倒退的跡象,整個社會都以公開的利己為主,忽略了作為人類,只有我們能夠同時考慮到利他,才能夠走向真實的永續。而想要扭轉,就必須從「教育」著手。



    誠如作者所說,隨著網際網路蓬勃發展後,知識變得隨手可得,全世界都朝向多元社會演變,這一方面提醒我們應該回歸學習的本質,轉變教育者的角色,了解不同孩子的特質和需求,幫助他們學習如何學習,探索自己的專長和興趣;並且我認為將來的學習是教學相長,而且要能夠與時俱進,若期待孩子能自主學習,那麼家長和老師不能停止學習,這是帶著孩子走向未來的唯一方法。另一方面,便捷的網路就像一把雙面刃,它可以是正向學習的資源,卻也可能是戕害孩子身心的毒藥,因此,培養孩子先學會「做人」,懂得自律、思辨,有悲憫心,有關懷社會公平的能力,再學會「生活」和「做事」,才能不被機器人駕馭,避免身為器役。



    以上提及的,是我作為一個教育旁觀者所看到的現象和感想。非常佩服兩位老師能夠很精闢的提出他們在教育界看到的問題,並且分享了許多陪伴孩子養成自主學習能力的觀念,和適用於家庭、學校的實用方法,非常值得參考。當然要養成孩子的這些能力並不容易,在引導陪伴的過程中,大人不僅要保持耐心、適度地放手,同時意識到自己也正處於自我更新,才能真正讓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發生。最後,衷心期待這一本書啟發更多師長們的回響和行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