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筆者在多年個人專業發展的經驗,和擔任心理師培育工作者的經驗,都深深感受督導者在心理師專業發展歷程扮演的重要角色。督導經驗會影響心理師對待專業的態度與作為,亦會影響他們對自我及人我關係的觀點與方式;換言之,受督者在督導過程被如何對待,會影響他們看待自己的方式,也會影響他們對待當事人的方式。因此筆者一直重視督導者的態度與作為對受督者產生的影響。
透過實務工作的觀察,與在專業組織倫理委員會的實際接觸,發現有些督導者出現違反專業倫理的行為,對於受督者造成明顯的影響或傷害。出現違反專業倫理行為的督導者,有些情況是被個人議題牽動,濫用了身為督導者的權力,因而侵犯受督者權益,甚至影響到案主福祉;但大部分情況是:督導者的行為初始帶著一些善意,但思考不夠審慎周延,不慎逐步跨越倫理界限而產生滑坡現象,因而出現有倫理疑慮的行為或結果。筆者思考:如果督導者對於督導過程涉及的倫理議題有比較充分的認識,增加倫理敏感度,對於涉及倫理議題的決策做比較仔細、審慎的思考,採行必要的預防措施,可以明顯提升督導者的倫理意識與作為。這是筆者想要制訂「督導倫理守則」的動機之一。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和臺灣諮商心理學會都制定了《督導認證辦法》,兩個專業學會的《督導認證辦法》都規範督導者必須遵守專業倫理守則;專業學會和專業組織舉辦的督導訓練課程亦都將「督導倫理」列為必修課程,足見督導者具備督導倫理專業知能的重要性。但是目前臺灣諮商心理學會和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專業倫理守則,只用一條條文對督導者需遵守的倫理規範做原則性的敘述,《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諮商專業倫理守則》中與督導倫理相關的內容稍多,仍是無法涵蓋所有與督導倫理有關的重要議題。基於專業社群發展的需要,是筆者想要制訂「督導倫理守則」的動機之二。
《督導倫理守則》(草案)制訂過程得到科技部研究經費的支持(計畫編號:「NSC 102-2410-H-152-003」與「MOST 103-2410-H-152-003」);《督導倫理守則》(草案)制訂過程歷時三年,分成九個階段進行,經過嚴謹的步驟而完成,具體制訂過程請見第三章。
本書內容包括五章。第一章:從提升督導品質的層面和督導認證的層面來論述制訂督導倫理守則的重要性。第二章:從督導關係看督導倫理的意義與重要性,探討督導過程的重要倫理議題,彙整督導倫理守則的內涵;本章內容有助於豐富讀者對於督導倫理規範內涵的認識與理解,增加倫理敏感度。第三章:說明《督導倫理守則》(草案)的制訂過程,闡述《督導倫理守則》(草案)制訂理念,揭示《督導倫理守則》(草案)的內涵。第四章:討論實務工作者面對專業倫理議題時如何進行倫理思考與倫理決策,並說明本書督導倫理案例分析的思考邏輯。第五章:包含十五個督導倫理案例與分析,每個督導倫理案例分析的內容包括:案例內容、實務問題、案例思考(包括:澄清問題或困境、思考案例涉及的潛在議題)、案例分析(包括:彙整與本案例有關之督導倫理守則、綜合討論)、可能的行動策略(包括:案例發生當下可能之行動策略、未來遇到類似情境可以多注意的事項)、延伸思考等部分。
督導倫理案例與分析為本書重要內容,以下簡要說明案例內容的撰寫規劃及案例分析的思考理念。
1.督導倫理案例內容撰寫規劃
督導倫理案例涵蓋不同的督導倫理議題,包括:「督導者的能力」、「督導者的責任」、「督導關係的建立與終止」、「評量」、「維護案主福祉」。撰寫督導倫理案例時審慎考量督導實務情境的不同狀況,包含不同實務場域,如:中小學校園、大專校院、醫療單位、社區機構;包含不同督導方式,如:團體督導、個別督導;考量督導者和受督者於不同場域出現之不同角色,如:督導者受聘於機構或由受督者自行付費聘請,受督者身分為學校輔導教師、實習生或有證照的心理師等。
《督導倫理守則》(草案)制訂過程,撰寫十二則督導倫理案例;考量近年有許多對中國大陸諮詢師進行督導的實務情境,於是補充蒐集相關資料,新增撰寫三個督導倫理案例,合計十五個督導倫理案例。督導倫理案例的內容來源,包括:《督導倫理守則》(草案)制訂過程的訪談資料,筆者蒐集督導工作者的實務經驗,筆者在專業倫理工作中的觀察與接觸等,每一個案例都是從前述資料整合編寫而成,案例中的人名、情境、機構均為虛擬。
2.督導倫理案例分析的思考理念
本書的督導倫理案例分析是希望透過有條理的思考,審慎評估案例情境對相關人士的影響和涉及的倫理議題,瞭解與研讀專業組織與督導相關的倫理守則,以「督導倫理守則」作為依據來對案例相關角色的行為進行分析,並思考與提出可能的行動策略。本書撰寫督導倫理案例情境之著眼點不在責備哪一個角色做錯了,而是假設每一個角色的行為出發點可能都有善意或各自的處境,只是在決策或行動過程需要有更多思考。
督導倫理案例分析,筆者想要表達的重點不在於評斷案例中主要角色的行為是否違反「督導倫理」,而是希望將「督導倫理守則」視為指引,對倫理案例情境的各個面向進行審慎的、細緻的考量,拓展關注與思考的向度(例如:從不同角色的立場思考,從情境脈絡思考,從時間發展角度思考……),並開展多元的行動策略,讓實務工作者面對倫理案例情境的處理,可以更加周延、有彈性,並考量相關人士的權益與感受。
「督導倫理守則」不合適只作為評論督導者行為對錯的判準,更重要的意義是作為督導工作者行為的指引,透過本書呈現的思考歷程,督導工作者可以培養倫理敏感度、建立倫理思考習慣,進而逐漸體會與重視專業倫理規範的精神內涵,發展兼顧理性思考與人心移動的倫理實踐行動。
本書第一章到第三章內容奠基於《督導倫理守則》(草案)制訂過程蒐集的資料,經過文獻補正、內容修改過程而撰寫;第四章為新撰寫的內容,筆者彙整多年來進行倫理議題研究的思考與實踐而撰寫;第五章的督導倫理案例與分析,其中十二個案例以《督導倫理守則》(草案)制訂過程的撰寫作為思考基礎,大幅修改後重新撰寫,另外的三個案例為新增。
本書得以完成與出版,我心中有許多感謝:感謝科技部提供的經費支持;感謝在《督導倫理守則》(草案)制訂過程的所有研究參與者(包括許多專家學者、心理師、實習心理師等),提供了重要的實務經驗與寶貴意見;研究團隊成員陳維均心理師和魏凡涓心理師,在《督導倫理守則》(草案)制訂過程投入許多時間與心力,為本書奠定重要基礎;寫作過程中,感謝洪欣怡協助蒐集與補正資料,提供文稿修改意見,是推動本書順利完成的重要助手。非常感謝心理出版社總編輯林敬堯先生,玉成本書出版事宜並提供寶貴修改意見。
作為專業倫理議題的研究者、教學者與實踐者,深刻體會:專業倫理議題的思考沒有止境,專業倫理問題的解決沒有簡單答案。筆者心中期望:本書可以鼓勵與促進專業工作者開啟倫理思考與倫理對話的意願與習慣 面對人心真實、傾聽與理解、覺察與拓展、敦厚對待自己及服務對象。
本書撰寫過程,筆者抱持著嚴謹和審慎的態度,反覆檢視修改,但想來還是會有不少需要再斟酌與修改之處,尚請讀者不吝指正。
?
洪莉竹
2021年1月